第一二章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58308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二章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一二章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一二章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一二章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一二章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二章总结.docx

《第一二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二章总结.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二章总结.docx

第一二章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管理学是一门边缘科学。

2、管理学是为管理活动提供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的学科。

3、一般说来领导者都是管理者,但管理者却不一定都是领导者。

4、人、财、物是管理对象的物质要素,是从静态角度来观察管理对象;产、供、销是管理对象这一物质要素的运动过程,是从动态的角度来观察管理对象。

5、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管理对象的研究又有新的发展,有些管理学家把时间和信息也列为管理对象。

二、名词解释

1、管理是让其他人同自己一起,并通过其他人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三、简答

1、简述什么是现代管理。

答:

1)是让其他人同自己一起,并通过其他人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3)管理是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的过程,来协调所有的人力和资源,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2、如何理解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

强调管理是科学是因为管理有着一套行之有效的、严格的科学管理程序,它是用抽象的、逻辑推理的方法去研究管理,把管理看成是规律性起作用的领域;

把管理看成一门艺术是用具体的、形象思维的方法去研究管理,把管理看成是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领域;

管理是科学,强调的是其原则性,强调管理学是向管理者提供在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概念、理论、原则、方法;

管理是艺术,研究的是其灵活性,强调对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

管理中从来没有一套通用的模式,因为每个企业都处于不同的环境之中,无法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去解决所有企业的问题。

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它是一门艺术性非常强的学科,一个管理者应当像一个艺术家,把自己的心血同自己的事业融合在一起。

3、简述管理的“两难处境”。

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管理工作中所固有的“两难处境”。

管理者常常面临以下这样一些局面:

1)要把组织内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使之在组织内做合乎目标的运动。

但个人利益与组织的整体利益经常是矛盾的;

2)管理者必须履行特定的职责与任务,因此需要对雇员进行严格的控制,但又需要全体从业人员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3)既要执行纪律与程序,又要照顾每个人各自的特殊需要,这些需要常常与纪律和程序发生矛盾;

4)管理者都知道,他们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外部环境对自己的制约,他们不得不保持现状,因为一个人并没有回天之力,同时,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内外部环境,又不得不去改变现状中的某些内容。

综上所述,管理是可供开发的资源,是一项不需要支付货币的投资,并且,通过管理可以产生巨大的效益。

第二章管理思想发展史

一、填空

1、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标志——马萨诸塞车祸事件。

2、“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他的代表作为《科学管理原理》。

3、“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他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4、1841年10月5日,在美国马萨诸塞——纽约的西部铁路上,两列火车迎头相撞,造成近20人死亡。

马萨诸塞车祸看似一个偶然事件,但却反映了由于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的日益复杂化,资本家越来越难以独立完成管理自己企业的任务,从而不可避免地发生两权分离。

5、梅奥认为,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逻辑为其行动标准;在非正式组织中,以感情逻辑为其行动标准。

6、社会系统学派的观点起源于巴纳德的思想。

7、组织存在应具备三个条件:

明确的目标、协作意愿和意见交流。

8、西蒙认为,根据决策性质可将决策划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9、权变理论认为,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是复杂多变的,而环境的复杂性又给有效的管理带来困难,例外情况越来越多,难以找出一种适合于所有情况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因此,要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宜的管理方式。

10、综观管理演变的过程,我们发现,管理理论与方式的发展总是同当时当地生产力的水平联系在一起,即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管理方式,违背了这一客观规律,必然会受到惩罚。

二、名词解释

1、例外事件原则——泰勒认为,经过科学测定,一切工作都应形成标准化,没有纳入标准的事件称为例外事件。

2、管理的十四原则(每条都可做名解)

1)劳动分工:

劳动的专业化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有效方法。

劳动分工不仅适用于技术工作,而且适用于管理工作。

2)权利和责任:

权利和责任好比一对孪生兄弟,凡行使权力的地方,就有责任,二者必须相等。

而管理人员的权力又可划分为职权和个人权力。

前者是由职位决定的,而后者是管理者个人智慧、知识、经验、品德及指挥才能的综合,好的领导者应以后者补充前者。

3)纪律:

纪律是对组织协定的尊重及服从,即遵守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

纪律对企业的发展是必须的。

法约尔认为,纪律是领导人造就的,而制定和维持纪律的最有效的办法是:

1)各级好的领导;2)尽可能明确而又公平的协定;3)合理执行惩罚。

4)统一指挥:

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下属只应接受一个领导者的命令。

双重或多头领导必然会影响权力、纪律、秩序和稳定。

5)统一领导:

为实现同一目标,一个组织只能由一个领导人使用一个计划指导工作,健全的组织机构都应是这样。

不要将其与统一指挥混同。

统一指挥取决于人员如何发挥作用,统一指挥须在统一领导下才能存在,但并不来源于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集体的目标包含员工的个人目标。

作为领导,必须监督员工同时又要以身作则,使二者保持一致。

7)合理的报酬:

报酬是服务的价格,是企业所掌握的一个重要的诱导因素。

因此,报酬的多少和支付的方式要公平合理,尽可能使企业和员工都满意。

他还认为,任何优良的工作制度都无法取代优良的管理。

8)适当的集权与分权:

凡降低下层在决策中的作用为集权,反之是分权。

权力集散的程度应视企业的规模、条件、工作性质、领导和下属人员的能力而定。

9)跳板原则:

企业管理中的等级制度它表明了权利路线和信息沟通渠道。

10)秩序:

各有其位,各就其位。

此原则既适用于物质资料,也适用于人力资源,如设备、工具要排列有序,人员要有自己确定的位置且在岗位上发挥作用。

11)公平:

公平由公正与善意产生。

作为领导,在对待下属时,应特别注意他们希望公正和平等的愿望,要努力使公平感深入人心。

12)保持人员稳定:

一个人要做到有效、熟练地从事某项工作,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特别是经理人员任职期的稳定。

人员的频繁流动,必然造成人、财、物的浪费,也是企业管理不善,生产经验不景气的原因和结果。

13)首创精神:

发明、建议与执行的主动性就是首创精神。

而领导及全体人员的首创精神对企业而言,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因此,管理部门应允许所有的企业人员以某种方式显示其首创精神。

高明的领导可以牺牲自己的虚荣心以激发下级的创造力。

14)集体精神:

团结就是力量,企业的领导人员要鼓励职工紧密团结和发扬集体精神。

有效的方法是加强意见沟通,协调企业内部的各种力量,激发人员的热情,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奖励每个人的功绩,树立、保持和巩固企业人员间的和谐关系。

3、天桥——为争取时间,提高效率,法约尔提出了用“天桥”沟通联系的概念。

即允许同级间的人员取得直接联系,然后将所采取的行动报告给各自的上级。

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培养了各级管理人员敢于负责的勇气。

4、运筹学——是一种定量的科学方法,要求统筹兼顾,合理使用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提供最优解决方案来为决策服务,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系统工程——主要以人工系统为研究对象,把它看作是一种具有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模拟,以便最有效的实现预期目标。

6、组织效力——是指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或程度。

7、组织效率——是指组织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满足其成员个人目标的能力和程度。

8、权变即指“通权达变”,意为不循常规而采取适合不同需要的灵活方法。

三、选择

1、法约尔一般管理的内容

(一)企业的基础职能(企业的六大类工作)

1)技术性工作2)商业性工作3)财务性工作

4)会计性工作5)安全性工作6)管理性工作

2、法约尔把管理的过程划分为五个要素,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它们形成了完整的管理过程。

3、管理科学理论是在二次大战期间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此时人们不仅关注生产效率,更加关注效果。

因此决策成了企业的核心职能。

4、运筹学分分支主要有:

1)规划论2)网络分析技术3)库存论4)排队论5)对策论

5、系统工程的特点:

1)整体性观点2)层次关联3)协调性原则4)科学的管理5)优化目标

四、简答题

1、综观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大致可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早期的管理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之前。

此阶段虽还没有“管理”这一名词,但已存在着大量的管理思想和实践。

第二阶段:

古典的管理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至1930年之间。

此阶段的特点是以“事”以“物”为中心,研究如何提高生产效率。

其代表人物有泰勒和法约尔等。

第三阶段:

中期的管理思想,产生于1930-1945年之间。

此阶段的特点是把管理的重点从以“事”以“物”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中心,将西方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引进管理的研究领域,提出用调节人际关系、改善劳动条件等办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此阶段的代表人物有梅奥和巴纳德。

第四阶段:

现代管理思想,产生于1945年之后。

此阶段管理领域非常活跃,出现了众多的管理学派,每一学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都从各自的角度来研究管理。

2、简述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意义

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是企业管理的一次影响深远的历史性大分工,其意义如下:

首先,管理不再仅仅是一种活动,而成了一门职业,使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了承认。

专业管理人员较资本家而言,由于他们来自大众,因此他们更有可能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管理企业。

第二,两权分离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也为企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方便条件。

第三,具有管理才能的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后来管理理论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为管理学的创立提供了前提。

3、简述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1)工作定额:

通过对时间与动作的研究,制定了科学的操作方法,并据此定出合理、有效的日工作量标准。

2)科学的挑选和培训工人

3)标准化:

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械和材料,并把工作环境加以标准化,从而形成一整套标准化制度。

4)差别计件工资制:

制定不同工资率。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

计划由管理当局负责,执行由工长和工人负责。

6)职能管理原理:

管理职能的分工和专业化

7)例外事件原则:

没有纳入标准的事件称为例外事件。

4、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一)科学管理的二重性:

阶级性、科学性

(二)贡献:

科学管理学派最大的贡献在于创造了以科学调查研究指导管理活动的管理理论,开辟了不依赖传统的经验和直观的判断而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管理的新纪元。

(三)弊病:

首先,泰勒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他认为工人是“经济人”,工人工作只是为了挣取工资。

再有,泰勒的科学管理仅重视技术性的因素,忽视了人群社会因素。

他的科学管理加快了脑力及体力劳动的分离,加剧了劳资之间的矛盾。

同时,使分工越来越细,管理越来越专横,工人感到工作乏味,渐渐成为机械的附属品。

还有,由于泰勒的经历所限,科学管理只解决了个别的、具体的作业效率问题,并未涉及企业全局的经营管理问题。

5、对法约尔一般管理的评价

(一)贡献:

较泰勒的科学管理相比,更具系统性和理论性。

(二)弊病:

主要不足在于他的管理原则过于僵硬,甚至有时使实际管理工作者无法遵守。

6、简述霍桑实验。

(一)霍桑实验是从1924~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中进行的。

目的是在于通过改善工作的物质环境,来发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二)实验分为四个阶段:

1)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小组试验3)大规模访问交谈4)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

(三)结论(简答:

亦是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2)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7、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缺陷

1)过分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2)过多强调感情作用。

3)过分否定经济报酬、外部监督、工作条件、作业标准等因素的影响。

8、系统工程与运筹学的关系

(一)系统工程主要以人工系统为研究对象,把它看作是一种具有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模拟,以便最有效的实现预期目标。

运筹学是一种定量的科学方法,要求统筹兼顾,合理使用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提供最优解决方案来为决策服务,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系统工程是有效地实现各类人工系统的战略部署,运筹学则是为保证这种战略部署得以实现的战术考虑。

(三)二者的相互区别是:

运筹学是绝对定量的学科,而系统工程则是定量与定性的结合。

第一章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组织的五个基本要素中,管理的媒介是()

A.人与物B.信息C.机构D.目的

2.在组织的内部要素中,表明为什么要有这个组织的要素是()

A.人与物B.信息C.机构D.目的

3.管理的主体是()

A.管理者B.组织C.人D.管理机构

4.美国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认为,管理者的第—个责任是()

A.管理管理者B.管理一个组织C.管理工作和工人D.从事管理活动

5.管理过程中的首要职能是()

A.人员配备B.组织C.计划D.指导与控制

6.管理的核心是()

A。

建立组织机构B.协调人力物力C.协调入际关系D.尽力减少支出

7.管理是一种艺术,是强调管理的()

A.精确性B.沿续性C.随意性D.实践性

8.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管理二重性观点C.系统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

9.反映管理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是()

A.社会属性B.艺术性C.自然属性D.科学性

10.管理学原理区别于专门管理学的特点在于()

A.历史性B.科学性C.一般性D.实践性

11.管理学属于边缘性学科,这说明管理学的特点是()

A.一般性B.多样性C.实践性D.历史性

12.管理是一种()

A.经济现象B.自然现象C.社会文化现象D.科学现象

13.一般说来,组织的外部要素是()。

A.可以控制的B.无法控制的C.部分可控的D.无法判断

14.作为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指导的是()。

A.系统方法B.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C.唯物辩证法D.比较分析法

15.决定学习、研究管理必要性的是()。

A.管理的自然性B.管理的社会性C.管理的重要性D.管理的历史性

16.管理学应属于()。

A.社会科学B.边缘科学C.经济学D.自然科学

17.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

A.复杂性B.有效性C.实践性D.精确性

18.管理的核心是()。

A.决策B.处理好人际关系C.组织D.控制

19.管理这种社会现象存在的两个必要条件:

一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二是()。

A.有管理者B.组织成一定机构C.有各种资源D.有一致认可的目标

20.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是()。

A.计划、组织、协调、领导、控制B.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

C.计划、组织、协调、人员配备、控制D.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二、多项选择题

1.管理的客体是()

A.人B.信息C.机构D.目的E.物

2.美国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认为,管理者的责任是()

A.管理一个组织B.管理管理者C.实现管理目的

D.管理工作和工人E.管理计划过程

3.一个组织通常划分为如下层次()

A.主管层、执行层和作业层B.经营决策层、执行管理层和监督作业层

C.经营管理层、外部管理层和核心管理层D.经营决策层、监督作业层和执行管理层

E.上层、中层和基层

4.管理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存在的必要条件是()

A.管理理论B.一致目标C.管理实践D.集体活动E.管理原理

5.虽然组织的类型、形式和规模可能各有差异,但其内部都含有以下基本要素()

A.人与物B.信息C.管理D.机构E.目的

6.管理的基本特征是()

A.具有内部基本要素和外部环境要素B.主体是管理者C.具有任务、职能和层次

D.核心是协调人际关系E.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7.管理的两重性反映出管理的()

A.科学性和艺术性B.必要性和目的性C.部分可控性和部分不可控性

D.技术性和阶级性E.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

8.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管理与下列因素相联系()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社会化大生产D.社会制度E.科学技术

9.管理学作为一门不精确的、有待于发展的科学,具有以下特点()

A.一般性B.专业性C.多样性D.历史性E.实践性

10.学习与研究管理学的一般方法有以下三个()

A.唯物辩证法B.系统方法C.科学管理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方法E.管理过程方法

11.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具体方法有()

A.系统方法B.比较法C.案例分析法D.综合法E.分析法

12.管理学研究生产力方面的内容包括()

A.组织中人、财、物的配置问题B.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与创造性问题

C.环境适应问题D.产权关系问题E.寻求最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问题

13.管理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方面的内容包括()

A.组织内部人际关系问题B.合理配置人财物问题

C.完善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问题D.使规章制度与上层建筑保持一致问题E.环境适应问题

14.组织内部要素包括()。

A.目标B.信息C.机构D.人E.物

15.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承担的职能是()。

A.计划B.组织C.人员配备D.指导和领导E.控制

16.管理学的特点有()。

A.一般性B.边缘性C.历史性D.多样性E.实践性

17.组织外部环境包括的要素有()。

A.行业B.原材料供应C.产品市场D.政治状况E.社会文化

18.管理这种社会现象存在的必要条件是()。

A.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B.有机构C.有一致认可的目标

D.有管理者E.有各种资源

19.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

A.科学性B.自然属性C.艺术性D.社会属性E.实践性

20.德鲁克认为管理者在组织中应承担()责任。

A.管理一个组织B.管理管理者C.管理工作和人D.决策E.计划

21.管理的艺术性强调()。

A.管理的普遍性B.管理的实践性C.运用管理原理的随机制宜性

D,管理的多变性E.管理者应具有一定素质

22.一般可以将一个组织划分为()几个层次。

A.战略规划层B.上层C.中层D.执行层E.基层

23.学习研究管理学的一般方法有()。

A.唯物辩证法B.系统方法C.因果法D.直观法E.理论联系实际

三、判断改错题

1.管理是一项任务,是让别人与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

2.组织分为三个层次,拥有的权力范围最大,担任的职务最高的管理人员是中层主管人员。

()

3.管理是一门艺术,指主管人员在管理实践中,既要运用管理知识,又需发挥创造性,采取适宜措施,高效地实现目标。

()

4.管理的任务是创造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

5.管理是由许多人协作劳动而产生的,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

6.管理学的实践性决定了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的总结、扬弃和发展。

()

7.研究如何完善组织机构与各种管理体制的问题是管理学内生产力方面的内容。

()

8.有效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带来实效。

()

9.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维护与完善生产关系。

()

四、名词解释

1.管理2.管理学3.系统

五、简答题

1.简述管理及其基本特征。

2.组织内部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3.德鲁克是如何分析管理者的责任的?

4.管理的任务与职能是什么?

5.管理的层次是如何划分的?

6.为什么说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7.如何理解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8.简述管理的二重性。

9.管理学及其特点是什么?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有哪些?

六、论述题

1.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两重性的观点,对于学习管理学和从事管理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2.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第二章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学形成的标志是()

A.泰罗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

C.韦伯理想行政组织理D.梅奥的霍桑实验结论

2.管理产生的萌芽阶段时间是()

A.19世纪末20世纪初B.18世纪到19世纪末C.6000年以前D.本世纪30年代

3.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始于()

A.本世纪60年代B.本世纪30年代C.19世纪末D.20世纪初

4.马基雅维利论述有关管理的原则的著作是()

A.《君主论》B.《国富论》C.汉姆拉比法典D.《计件工资制》

5.在管理理论萌阶段,论述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问题的经济学家是

A.亚当·斯密B.马基雅维利C.塞缪尔·纽曼D.亨利·普尔

6.点燃美国“管理运动”火花的是()

A.泰罗B.斯隆C.亨利·唐纳D.亨利·普尔

7.小斯隆在通用汽车公司采用了一种新的组织结构形式,以后成为大型企业普遍采用的典型的组织结构模式,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是()

A.事业部制B.工厂制C.泰罗制D.包销制

8.美国出现的管理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A.科学管理B.管理科学C.霍桑实验D.行为科学

9.泰罗由于对管理理论的卓绝贡献而被后人称为()

A.过程理论鼻祖B.组织理论之父C.科学管理之父D.行为科学创始人

10.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

A.作业标准化B.计件工资制C.职能工长制D.提高劳动生产率

11.上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物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