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日照市委日照市人民政府蓝色经济实施意见1.docx
《中共日照市委日照市人民政府蓝色经济实施意见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共日照市委日照市人民政府蓝色经济实施意见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共日照市委日照市人民政府蓝色经济实施意见1
中共日照市委日照市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日照发展提出的各项任务措施,根据《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制定本行动方案(2011年—2013年)。
一、明确实施《规划》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充分认识《规划》实施对我市发展的重大意义。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深谋远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
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明确指出:
“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这是胡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海洋经济都作出了相应部署。
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规划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包括日照在内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是以国家规划的形式,进一步明确日照的发展使命、发展方向,使日照成为国家规划发展的战略重点区域,日照的发展站上了历史的新起点;是日照市当前面临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重大历史机遇。
《规划》要求我市要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两极之一,赋予了我市更高的发展定位,打造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最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
同时,国家在重大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开放合作政策等各方面,对我市给予了重点支持,充分体现了对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我们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入学习胡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国务院批复精神,进一步加深对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大意义的认识,努力把《规划》描绘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2011年—2013年,是贯彻落实《规划》的关键时期。
全市上下要充分认识贯彻落实《规划》的重大战略意义,紧紧抓住蓝色经济的重大机遇,承担国家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努力推动率先创新优质发展,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
(二)贯彻落实《规划》的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按照国家印发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海洋经济发展改革试点方案,大力实施港口立市、工业强市、生态建市、科教兴市“四大战略”和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双轮驱动”,统筹海陆发展,加快推进“港城、港带、港桥、海陆”一体化进程,大力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海洋文化,保护海洋环境,围绕加快建设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区,打造蓝色经济区,建设我国东部重要的临海产业基地、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滨海文化和旅游名城、海洋科技教育创新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民生保障体系、公共安全体系和生态环境体系,推动率先创新优质发展,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
(三)明确发展定位。
按照把日照建设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的一极的要求,明确四大战略定位。
——我国东部重要的临海产业基地。
依托港口,发展壮大临港工业。
以做大做强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为重点,集中培植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油气储运加工等临港工业,打造鲁南临港产业聚集区,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
——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把日照港建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
充分利用港口的综合运输优势,积极发挥鲁南(日照)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作用,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以日照保税物流园区扩容升级为重点,争取早日设立保税港区,努力打造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滨海文化和旅游名城。
深入挖掘海洋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推动文化与旅游一体发展,开发优势海洋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滨海生态城市内涵,着力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海洋生态人居文化,成为国际知名的生态宜居城市、阳光度假海岸和水上运动之都。
——海洋科技教育创新区。
加快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对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的引进、交流与合作,加强海洋应用技术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海洋应用技术推广,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为蓝色经济区提供强大技术和人才支撑。
(四)2011年—2013年主要发展目标。
要把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年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制定阶段发展目标。
主要发展目标如下: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到2013年,全市GDP达到1500亿元,力争达到1600亿元,人均GDP达到51000元,达到半岛蓝色经济区2010年平均水平,力争达到55000元,占半岛蓝色经济区平均水平由2010年的73%提高到85%,力争到2016年,人均GDP达到半岛蓝色经济区平均水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发展方式明显转变。
科技创新能力迅速提升,努力实现由突出工业发展向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协调发展转变,由高耗能、资源型向清洁、低碳和循环经济发展转变,由投资、消费、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拉动与科技创新驱动转变,由陆域经济发展向海陆一体发展转变,由城区、县城发展向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转变。
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6:
56:
38,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产业、文化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0%、35%、5%。
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显著提升。
——临港产业基地快速壮大。
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等建成投产,培育壮大钢铁、石化、浆纸、修造船等运量大、外向型和港口依赖度高的临港产业集群;海洋产业、涉海产业不断壮大;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
——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得到有力推进。
港口吞吐量超过3亿吨,其中集装箱运量达到万标准箱,以港口物流为主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建成保税港区。
——体制机制创新得到加强。
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全面展开,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基本形成蓝色经济发展新模式,成为服务功能完善、辐射能力强的区域发展增长极。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促进农村人口向市区、县城和中心镇集聚,城镇化水平达到52%,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00万人。
基本完成城市中心区建设,日照国际海洋城起步区开始建设,城市载体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速向农村延伸覆盖,大力推进城乡交通、供水、供电、污水和垃圾处理一体化,着力推进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均等化。
——生态环境优美宜居。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争取通过国家生态市验收,保护开发海洋资源,形成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体系,人居环境更加优美。
(五)优化空间布局框架。
制定实施区域各有侧重和差别的发展政策,按照海陆统筹、由海及陆、梯次推进、全面发展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海岸及海洋空间布局、沿海产业布局、城镇布局,形成海陆统筹、一体发展的新格局。
海岸与海洋空间布局。
牢固树立新的海洋国土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统筹岸、滩、湾、岛、海等要素资源的开发保护,优化海岸和海洋空间开发结构,由近及远形成“海岸、近海、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的总体布局框架。
海岸开发保护带,从海岸线向陆10公里起至领海基线(内水海域界限)之间的带状区域,科学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能源、矿产等资源,大力发展海洋工程、海洋装备制造、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旅游等产业,培植海洋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临港产业,全力构筑以钢铁、石化、汽车及零部件、粮油、浆纸为重点的临港工业基地;积极发展海洋科技、教育为重点的涉海服务业;着力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大渔业资源修复力度,加快建设海洋防护林带,生态景观带和各类自然保护区,保护滨海湿地、优质沙滩、自然岸线、水生野生动植物等资源。
近海开发保护带,从领海基线至领海外部界线之间12海里宽的带状区域,扩大人工放流和底播增殖规模,调整捕捞结构和作业方式,合理利用和保护近海渔业资源。
加快海洋资源勘察和开发利用,发展壮大海洋能源矿产、海洋工程建筑等产业规模。
远海开发保护带,从毗连区至专属经济区的带状区域,积极开展深海科研,加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海洋捕捞、海底能源矿产、海洋工程建筑等产业。
积极推进远海和深海渔业、能源、海底油气、矿产等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沿海产业布局。
坚持以港兴城、以海促陆,形成以港口为核心,以海岸带为载体,特色鲜明、功能互补,人口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产业布局,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基地,构建“一带三轴八区一城”的空间架构,加快建设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区。
“一带”:
依托沈海高速、204国道和青日连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促进产业聚集,发展功能定位准确、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经济带。
“三轴”:
依托高速公路、铁路、高等级公路,按南、中、北三条轴线向腹地延伸扩张,形成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发展延伸轴。
“八区”:
以八个园区为平台,形成功能明确、错位发展、产业优势明显的聚集区。
强化日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集聚作用,争取跻身全国一流的开发区;发挥日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吸引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作用,争创国家级高新区。
岚山经济开发区、莒县工业园区和市北经济开发区要跨入全省先进开发区行列。
搞好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大学科技园建设。
“一城”:
日照国际海洋城是一个将陆海资源的有效利用、创新支撑、产业布局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的海洋特色经济体,以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为战略重点,全力打造日照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核心展示区。
城镇布局。
适应百万人口大城市的规划要求,科学构建“三城一区”城市空间发展结构,优化实施好“东港、西新、南工、北游、中城”的发展布局。
把主城区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主要载体,优化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结合淄博路等区域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创意经济等新兴都市型产业,建设中央商务区。
完成北海路等主干道和阳光海岸建设。
完善奥林匹克水上公园配套设施。
综合整治日照老城区、石臼城区环境,建设富有特色的商业、文化、服务街区。
进一步提高岚山城区规划建设水平。
强化莒县、五莲两县驻地的载体功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与中心城区联系的快速通道建设,构建两县驻地到日照中心城区“半小时交通圈”,加快建设成为要素集聚明显、基础设施良好、服务体系健全、发展特色鲜明的中等城市。
二、构建蓝色产业体系
全力构筑以钢铁、石化、造船、浆纸为重点的临港工业基地,以粮油、食品、木材加工等为重点的临海传统优势产业,以海洋生物、海洋化工为重点的海洋新兴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以现代物流、综合旅游业和特色产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的蓝色经济产业体系。
(六)钢铁及配套产业。
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国际一流水平的日照钢铁精品基地。
重点发展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的汽车用钢、管线钢、压力容器用钢、造船板等高品质、高档次、高附加值的热轧、冷轧板及宽厚板等。
到2015年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产能达到2135万吨,其中新建产能1635万吨。
采用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建设国内钢铁产业示范基地。
依托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大力发展上下游产业。
加大对铁矿石等资源的战略储备,组建远洋运输公司。
围绕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石油运输、修造船、工程机械等产业,大力发展高端板管材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
积极引进发展仓储、加工、交易、配送中心,为生产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实现上游企业订单式和下游企业精准零库存生产,搭建起以信息充分共享、资源敏捷配置的新型钢铁产业链。
(市钢铁领导小组、发改委、经信委牵头推进)
(七)石油化工业。
规划建设石化、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实现产业集中布局。
充分发挥岚山港区大型原油码头、液体化工码头等优势,利用进口初级石化原料,建设石化下游产品生产装置,形成临港石化产业聚集区;培植壮大石大科技、岚桥石化和金石沥青等骨干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加工进口原油,实现清洁化、高端化生产。
加快建设晨曦石化集团扩能改造项目,实现规模化生产。
(市发改委、经信委牵头推进)
(八)汽车及海洋装备制造业。
加强与国内外大型汽车集团的合资合作,强化自主技术创新,发展自主品牌,做大做强汽车制造企业,培育汽车产业集群。
支持五征集团等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和企业技术改造,提升研发能力,培植自主品牌,发展载货汽车、工程车、商用车、改装车、新能源汽车等产品。
加快建设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制造及关键零部件园区,稳步扩大威亚汽车发动机生产规模,加快建设自动变速箱项目。
规划建设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区,重点发展海洋工程甲板机械、大型海洋钢结构和海水淡化系统;大力发展海洋油气开发、临港机械、海洋石油钻采和海洋环保等关键装备。
依托深水岸线和钢铁精品基地,着力打造日照经济开发区船舶修造区和岚山船舶修造区,重点发展大型散货船、高速大型集装箱船、化学品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船舶,加快发展游艇、赛艇、帆板帆船等水上运动船舶;积极发展船用发电机组、自动控制、柴油机曲轴等船舶配套产品。
(市发改委、经信委牵头推进)
(九)浆纸及印刷包装业。
重点发展高档木浆、高档涂布纸、涂布白纸板、高档新闻纸等优势主导产品。
引进世界最先进先进设备,重点实施亚太森博三期及相关项目。
继续提高华泰纸业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因地制宜发展速生材生产化机浆和化学木浆。
建设印刷包装工业园,利用浆纸生产优势,加快发展高档出版物和包装装潢印刷品、节能环保型产品、新兴智能产品、多层复合高档包装印刷品,培育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大型印刷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印刷包装企业。
(市发改委、经信委牵头推进)
(十)临海传统优势产业。
重点培植海洋渔业以及粮油、食品、木材、建材等大宗货物加工产业等临海传统优势产业。
海洋渔业,实施现代渔业十大工程,深化渔业结构调整,努力推动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
稳步发展现代海洋捕捞业,继续控制近海渔场捕捞强度,引导和扶持远洋渔业发展。
加快发展健康安全的现代水产养殖业。
加大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力度,推进以资源增殖放流、建设人工鱼礁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为主要内容的海洋牧场建设,逐步加大黄家塘湾、涛雒近海、前三岛附近海域等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功能区建设,加紧进行万宝人工渔礁、太公岛人工渔礁和前三岛人工渔礁二期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日照金乌贼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州湾北部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积极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与流通,稳步发展进料来料加工,努力扩大本地养殖产品加工出口比重。
大力推进现代化渔港建设。
(市海洋渔业局牵头推进)
粮油产业,加快以森达美棕榈油、中纺粮油、黄海粮油二期、中储粮油、昌华大豆油脂等为重点的粮油加工大项目建设,积极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及大型成套设备,提高大豆加工能力,重点发展以大豆精炼油、色拉油等为主导产品的粮油加工业,积极配套发展相关专业仓储物流项目。
大力推进粮油精深加工项目的引进和建设。
(市发改委、经信委牵头推进)
水产品加工业,以美佳、荣信、昌华等企业为依托,利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水产业向规模化、优质化方向发展。
加快推进凌云海糖业集团有限公司能提质改造项目进度,推动饮料酒制造业规模化和优质化发展,支持肉禽食品、果蔬加工企业发展。
木材加工业,依托岚山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形成年加工木材500万立方米的能力,大力培育家具知名品牌和大型企业集团,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木材集散中心、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基地。
纺织业,支持华龙、三银、浩宇纺织等企业做强做大,提升三维、东升等中国名牌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建成一批有品牌、有市场、有竞争力的企业。
建材业,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加强与中国建材集团的合作,积极开发新型轻体建材技术及产品。
(市发改委、经信委牵头推进)
(十一)海洋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创建2-3个海洋新兴产业园或科技园,把日照市建设成为区域性海洋新兴产业中心。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积极推进国家海水鱼类研究与发展中心项目实施,把开发海洋生物技术与培育海洋生物产业结合起来,打造国内一流的海水苗种产业集群;大力海发展洋生物医药产业,加强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的研发和利用,着力培育海洋生物产业,打造国内一流的海洋生物科技与产业基地。
海洋化工产业,积极开发利用海水提取钾、溴、镁、锂及其深加工等海水化学资源技术,培育和发展海洋化工产业。
积极推进海洋盐化工产业发展。
鼓励洁晶集团等企业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新型功能化的海洋精细化工产品。
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大力推广和普及海水直流冷却技术、海水淡化工艺与技术,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与海水淡化结合工艺与技术,推进海水作为大生活用水(如海水冲厕)试点。
海洋生态环保产业,关注海洋环保技术、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海洋科技的最新成果,发展相关工程设计、技术研发、设备制造业。
海洋工程建筑业,引导扶持发展相应的工程设计和建设业,大力培育山东港湾工程有限公司等海洋工程建筑企业,着力提高水平、打造品牌,培育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向海底隧道、海底工程、海上桥梁进军,形成全国重要的海洋工程建筑业基地。
(市发改委、经信委、海洋渔业局、蓝办、日照港集团公司牵头推进)
(十二)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培育一批高技术骨干企业和高技术产品,突出发展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新医药及环保产业,建立一批国家或省级特色产业基地。
新能源产业,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太阳能、风能、潮夕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建设一批新能源产业化项目,提高新能源消费比重,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建成国家级风能示范区,加快新能源汽车及配套关键零部件产业化。
新信息产业,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加速融合,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工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等关键技术,开发后IP时代相关技术,带动制造业和服务业优化升级。
加快发展物联网、软件开发、智能电网、智能交通、LED新光源、电子器件等产业,力争建成国家级物联网创新示范园区。
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吸引国内外生物企业投资建厂,加强生物技术产业化平台建设,鼓励国内外科研机构建立分支机构或产业化基地,开发生物功能食品及材料、生物育种、生物医药,加快发展生物产业。
培育壮大鲁信金禾生化、众山生物等企业,开发生物医药和生物医疗设备新产品。
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器件集成化的新材料。
环保产业,大力开发推广高效节能、先进环保技术装备,重点发展节能机电设备、建筑节能设备,水处理及循环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废气处理装置为主的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
(市科技局、经信委牵头推进)
(十三)现代物流业。
充分发挥日照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作用,以港口为依托,以保税物流中心(B型)为支撑,加快发展鲁南(日照)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等为主体的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推进港口、航运和临港物流业的发展,全面融入环球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保税港区,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培育辐射陆桥、面向国际的综合物流体系,全面提升物流产业竞争力和区域集散能力。
(市商务局、交通局、港航局、日照港集团公司牵头推进)
(十四)综合旅游业。
坚持发展大旅游的理念,把旅游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结合起来,与打造蓝色经济区结合起来,与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结合起来,以“阳光度假海岸、水上运动之都”为品牌形象,实施多元化与精品化的发展战略,以四季游、休闲度假游、高档精品游为重点,加快发展集旅游观光、疗养康体、水上运动、休闲娱乐等活动于一体,设施先进、服务一流的综合性滨海旅游产业,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高档休闲度假胜地。
(市旅游局、住建委、牵头推进)
(十五)特色优势产业。
立足我市得天独厚的港路、区位、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培育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地方经济品牌,培育以商贸与会展经济、大学经济、体育经济以及总部经济为重点的特色经济,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
(市商务局、大学科技园管委、体育局牵头推进)
三、统筹海陆基础设施建设
(十六)加强交通网络建设。
优化布局,强化枢纽,完善网络,提升功能,发挥组合效应和整体优势,构建海陆相连、空地一体、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港口。
着力推动港口功能从资源进出功能向工业功能、现代物流服务功能转变,由综合运输枢纽提升为资源配置枢纽。
大力发展临港工业,进一步完善装卸仓储、中转换装、运输组织、现代物流、通信信息、综合服务及保税、加工、商贸等多种功能,争取建成保税港区,使日照港成为辐射鲁南及周边区域的国际航运物流中心。
合理布局港区建设,科学开发、集约利用港口岸线资源,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集中发展石臼、岚山两大港区。
加强港口建设。
新建、续建日照港石臼港区进港主航道、岚北港区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岚山港区南作业区进港主航道工程,日照港岚山港区中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二期工程、岚山港区30万吨级矿石码头工程等港口重点项目。
提升港口带动功能。
贯彻港带、港桥一体化发展原则,不断延伸港口对腹地的服务功能,主动对接腹地服务需求,充分发挥鲁南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的作用,推进“大通关”和电子口岸建设,加快在鲁南经济带、沿陆桥城市设立营销服务中心和“无水港”,拓展区域通关合作和检验检疫直通业务,扩大大通关适用范围,积极推进海铁联运、散货进箱和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实现客户、海关、码头、船舶的无缝衔接。
加大对港口建设的支持力度,拓展融资渠道,增强港口发展后劲。
到2013年,港口吞吐量达到3亿吨。
铁路。
加快铁路重点工程建设,形成“三横两纵”的现代化铁路运输网络,配套建设铁路客运、货运枢纽。
重点建设山西中南部至日照港铁路大通道,进一步从瓦塘延伸至神木,连通国家能源东输大通道,形成国家新的东西向铁路大动脉;加快青日连沿海铁路建设,形成国家沿海铁路快速通道;加快坪岚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胶新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建设;通过参股等多种方式,加快推进枣临铁路、东平铁路建设;推动日照—西安铁路整体电气化改造,提高铁路综合运输能力。
公路。
重点建设岚临高速日照段,推动延伸至菏泽、兰考,打通岚山与内陆腹地的快速通道,建设长深高速莒县段、日潍高速日照段及连接线。
建设疏港公路,升级改造204国道、206国道、222省道等干线公路为一级公路。
实施334省道升级国道一级路改建工程。
优化农村路网结构,提高农村公路技术等级。
到2013年底,全市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公里,一级公路公里。
加快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提高一般路网技术水平。
机场。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开工建设日照支线机场,争取“十二五”期间建成通航。
管道。
加快建设中石化日照—仪征、中石油日照—东明原油管道项目,积极推进日照至莒县原油输送管道工程建设,规划建设中石化日照—洛阳—中原油田管线。
航运。
充分发挥航运业对金融、保险、港口、就业等促进作用,大力发展地方海上运力,优先发展集装箱船、多用途船等优势运力,鼓励航运企业壮大运力规模、发展国际海上运力。
到2013年达到万载重吨,国际海运运力达到万载重吨以上。
加强运输市场开发。
完善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格局。
积极争取开通日照至济南、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动车,开通至西安、哈尔滨、武汉的旅客列车。
增开加密国内国际航线,积极开辟至日韩、美加客箱班轮航线,至日韩、台湾、香港的邮轮航线。
争取开通空中至北京、广州、成都等地的航线。
吸引国内外大型航运企业进驻日照,扶持航空运输服务业发展。
(市发改委、经信委、交通局、港航局、公路局、大项目办、铁路办、日照港集团公司牵头推进)
(十七)水利设施建设。
坚持兴利除害、开源节流并举,以增加供水能力和防洪防潮位重点,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水资源保障体系。
建设人水和谐的水利工程体系。
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利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