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装备产业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530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机装备产业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农机装备产业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农机装备产业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农机装备产业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农机装备产业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机装备产业研究报告.docx

《农机装备产业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机装备产业研究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机装备产业研究报告.docx

农机装备产业研究报告

2017年农机装备产业研究报告

2017年8月

图表目录

前言

农机装备是现代农业的支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推进农机装备产业发展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的客观要求,是支撑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现实需要,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改变农民增收方式和推动农村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我国农机装备产业存在产品品种不全且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共性技术研究基础薄弱、产品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我国是全球第一农机装备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

当前,我国正处于“四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更好地发展农机装备产业,使我国从农机装备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农机装备产业发展战略。

文章阐述了农机装备的内涵和产业链,系统分析了我国农机装备产业面临的形势、发展现状,据此提出我国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全球农机装备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全球农机装备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农机装备产业的发展战略。

“企业研究”《约翰迪尔公司的农机数字化实践及启示》介绍了世界农机装备巨头美国约翰迪尔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数字化的实践举措,总结提炼其推进数字化战略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数据之窗”筛选整理了2009-2016年我国农机装备产业工业总产值和同比增长率、2016年我国农机装备七大发展趋势、2016年1-7月我国农机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情况、2016年1-7月我国农机装备产业出口交货值情况等相关数据和资料,以图表的形式呈现。

上述内容反映了我所近期的研究成果,体现了研究人员的思考与判断,愿与业内人士交流探讨。

不足之处,希望得到业界的批评指正。

第一章我国农机装备产业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一、农机装备的内涵与产业链

(一)内涵

1、概念

农机装备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装备。

农机装备包括农用动力、农田建设、土壤耕作、种植和施肥、植物保护、农田排灌、作物收获、农产品加工、畜牧业、农业运输、林业、渔业和蚕桑、养蜂、食用菌类培植等农村副业装备等。

农机装备产业属于装备制造业中的专用设备制造业,是机械工程学科中的一个大门类,与其他通用机械有三点不同之处。

一是工作对象复杂。

农机装备的工作对象为生物及与生物活动有关的环境条件,如土壤、水、肥料、气候等,而这些情况有又根据区域、作物类别、种类、自然条件和栽培制度的不同变化较大,这就要求农机装备应具有较大的适应性。

二是季节性强。

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往往是在时间比较集中的高强度条件下进行作业,这就需要农机装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生产率。

三是工作环境条件差。

许多农机装备是在田间、露天地和高速行走状态下工作的,农机装备必须有较高的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2、分类

按照国家2012年新颁布的统计代码分类,农机装备产业涉及拖拉机制造、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等4个小行业。

细分行业有拖拉机、内燃机、收获机械等8个,对应主导产品见表1所示。

表1农机装备细分行业及主要产品

细分行业

主导产品

拖拉机

轮式拖拉机、履带拖拉机、手扶拖拉机、小四轮拖拉机

内燃机

柴油机、汽油机

耕整种植机械

机引犁、钯、深松机、播种机、插秧机

旋耕机械

拖拉机旋耕机、还田机、系列旋耕刀

收获机械

联合收割机、经济作物(含根茎类、果蔬类作物)收获机械、青饲料收获机械

低速载货汽车

三轮农用运输车、四轮农用运输车、农用拖车

排灌机械

喷灌机械、农用泵、农用水井钻机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面粉机、榨油机、棉花加工机械、薯类加工机械、茶叶加工机械、碾米机、油料加工机械

(二)产业链

农机装备产业链如图1所示。

分为原材料、零部件、整机三个层次。

原材料对应农机装备材料供应商,包括钢铁、铝、塑料、铸铁、橡胶等。

零部件包括一级、二级、三级零部件供应商。

一级配套商一般生产总成或模块系统,如农用柴油机、底盘、变速器、拖拉机提升装置及车身用品等,一级配套商数量较少。

二级配套商一般只进行小总成、部件生产和装配,为一级配套商提供配套服务;三级配套商进行加工,生产部分零件或提供工艺加工,为二级配套商提供配套。

图1农机装备产业链

其中收获机械按作物可分为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花生、油菜收割机等。

按型号可分为自走式、全喂入、半喂入、多功能收割机。

主要在山东、浙江、江苏等省份生产。

主要生产企业有福田雷沃重工、金亿、巨明、时风、洛阳中收、三丰、藁城博远、沃得、星光、柳林、久保田、洋马、迪尔(佳木斯)、常发(锋陵、佳联)、艾格莱、龙舟、中机南方等。

拖拉机包含大拖,中拖,小拖等产品。

主要在山东、河南、江苏、天津等省市生产。

主要生产企业有中国一拖、雷沃重工、山东时风、山东常林、约翰迪尔、上海纽荷兰、常州东风、常发。

低速汽车(农用车)。

包括低速载货汽车(四轮)、三轮汽车(三轮)。

主要生产企业有山东时风、五征、凯马、唐骏、雷沃、河南奔马、山西卓里等。

主要生产省份在山东。

插秧机。

可分为乘坐式,手扶式。

主要生产企业有久保田、洋马、东洋、延吉、福尔沃、富来威等。

日韩企业占市场主导和高端市场,国内企业差距明显。

目前众多国内企业向这方面发展。

外国大品牌农用柴油发动机产业链主要分布于企业内部,较少采购发动机企业的产品,这些企业围绕整车厂建立了柴油机生产企业。

但国内农机企业大多采购发动机企业的产品。

国内农用柴油机行业量大面广,江苏(常州)占一半市场份额;技术含量较低,排放压力大;不少企业向车用柴油机方面转型,同时不少车用柴油机企业进入农业机械行业。

二、我国农机装备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未来需求潜力巨大

十八大报告提出“四化”同步发展,农机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将被赋予更高的目标,发展速度将明显加快。

随着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持续推进,农业功能的不断拓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逐步成长为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主体,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为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农机作业水平全面提升。

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并稳定在80%以上。

《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提出,到2025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要提升至75%以上。

目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63%,未来五到十年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农机装备需求潜力巨大。

(二)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

国家高度重视农机装备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对农机装备产业发展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近年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和《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等诸多政策,依据立足“智能、高效、环保”,按照“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主导装备产品智能化,薄弱环节机械化”的发展思路,积极启动实施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国家发改委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成为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的强大推手与首要推动力。

近年来,国家对农机装备的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并改进补贴方式,推进农机装备普及。

我国对农机具补贴政策开始于2004年,补贴规模从最初的7000万到2015年的237.55亿元。

2015年,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2015-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着力于“五突出和一加强”改革。

2004-2015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近1500亿元,补贴购置各类农机近3900万台(套)。

表2农机装备产业相关政策发布情况

时间

单位

发布政策

2012年

国务院

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2015年

国务院

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

2015年

国务院

发布《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农机装备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任务

2017年

国务院

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2015年

发改委

发布《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现代农机关键技术产业化被列入重点领域

2015年

农业部

发布《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对农机装备的发展方向和突破重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要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

2016年

农业部

发布《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推动农机装备、服务组织和作业水平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型升级,促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2016年

工信部、农业部、发改委

发布《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将农机工业产业升级列入国家发展战略,提出农机装备行动目标和重点任务

 

(三)产品向智能化和精准化方向发展

未来我国将进一步推进自动化技术、智能技术、信息化技术在农机装备上的应用,提升产品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率作业能力,产品性能将由单一的机具技术发展到机电液一体化、专业化程度高的复式机械。

例如,我国已经攻克无级变速传动系统、智能化控制管理系统等多项重型拖拉机关键核心技术,目前正在积极推进10kg/s喂入量智能谷物联合收割机的研发工作,重点发展高精准导航作业、产量计量、损失监测、作业工况测控等大型联合收割机智能控制技术及系统,力争整机性能达到国际同类机型先进水平。

(四)竞争格局向集中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当前国际农机装备企业向着集中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几十年来,很多知名农机装备品牌都归入到几个大型跨国公司集团之中,如菲亚特农机、纽荷兰、福特、凯斯、斯太尔、万国、法莫等合并为凯斯纽荷兰;麦赛福格森、阿里斯查尔默斯、怀特、维创、奥利费、新思路、格林那尔等归入阿格科公司;沙姆道依兹法尔集团整合了沙姆、兰博尔吉尼、道依兹法尔等农机装备品牌。

集中化程度的提高,对于国际农机装备企业在规范产品标准、加快技术创新、整合优势资源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大环境下,农机装备企业将继续提升专业化分工能力,通过模块的组合配置,推出不同档次不同规格的产品,以满足客户定制化的需求,并优化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采购、制造、物流和服务资源调配。

三、我国农机装备发展现状分析

(一)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速放缓

近10年来,我国农机装备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产业总体规模据世界前列,自2012年起,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农机制造大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植保机械、农用水泵等产品的产量全球领先,但2016年收入和利润增速均呈现增长乏力态势。

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4516.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8%,比全国机械行业收入增速低1.64个百分点。

2016年农机工业增加值增速7.7%,同比下降0.7%。

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5.24亿元,同比增长1.39%,比全国机械行业利润增速低4.15个百分点。

表32009-2016年我国农机装备产业工业总产值和同比增长率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工业总产值(亿元)

2264.56

2838.1

2898

3382.4

3571.58

3952.28

42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