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幼儿园小班主题探究活动实施文本《大大小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506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3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幼儿园小班主题探究活动实施文本《大大小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某幼儿园小班主题探究活动实施文本《大大小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某幼儿园小班主题探究活动实施文本《大大小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某幼儿园小班主题探究活动实施文本《大大小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某幼儿园小班主题探究活动实施文本《大大小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幼儿园小班主题探究活动实施文本《大大小小》.docx

《某幼儿园小班主题探究活动实施文本《大大小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幼儿园小班主题探究活动实施文本《大大小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幼儿园小班主题探究活动实施文本《大大小小》.docx

某幼儿园小班主题探究活动实施文本《大大小小》

 

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二实施文本

《大大小小》

 

实施班级:

小班

设计单位:

XXX镇实验幼儿园

实施单位:

 

一、主题说明

二、主题教育目标的预设

三、主题思考网络的预设

四、主题活动网络的预设

五、主题探究计划的预设

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七、主题探究教育活动展开与生成

八、主题探究教育活动完成网络

九、主题探究教育活动的评价与反思

十、主题探究教育活动资料超市

 

 

一、主题说明

什么是大?

什么是小?

各有说法。

其实,事物的大小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是通过比较得出来的。

在“大大小小”主题中,鼓励幼儿和爸爸比大小,将喜欢的动物比大小,观察发现物体的形态、大小、变化等。

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不断启发幼儿主动观察和动手操作,感受新发现带来的喜悦——原来平凡的生活中有那么多不平凡的趣味!

要想知道物体是大还是小,就得比一比,原来“大”和“小”是可以变化的!

教师引领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帮助幼儿获得关于大小概念的感性经验,逐渐养成爱观察、会比较、愿意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主题教育目标的预设

1.情感目标:

喜欢听有趣的故事,感受故事中“变”带来的快乐;喜欢集体游戏。

2.态度目标:

对折纸活动感兴趣;乐意用肢体动作表现大茶壶、小茶杯的样子。

3.能力目标:

能按照蛋的大小进行排列;认识并区分串铃、大鼓和蛙鸣筒乐器的不同音色;会使用串铃,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乐器;能够进行大、小的对应和匹配。

基本学会穿脱鞋袜。

4.知识目标:

感受传统儿歌“一字韵”的特点;认识大大小小的蛋,知道蛋有蛋清、蛋黄、蛋壳;了解泡茶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礼貌用语招待客人;观察充气过程,感受物体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通过活动,让幼儿认识鞋袜各部分名称。

5.技能目标:

学习用对角折的方法折鱼;继续练习“大鱼”、“小鱼”的折叠方法;尝试用动作和语言表达自己“变小”或“变大”的愿望;愿意用拓印、折纸、粘贴等方法制作连环画书。

培养幼儿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手眼协调性。

 

三、主题思考网络的预设

 

 

 

四、主题活动网络的预设

 

 

 

 

五、主题探究计划的预设

1.整体计划

 

 

2.周计划预设

第一周教育活动计划

 

 

第二周教育活动计划

 

 

第三周教育活动计划

 

 

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一)环境创设

1.提供大大小小的动物玩具、玩偶,宫幼儿观察、操作。

2.在阅读区添置一些有关大大小动物的图书,供幼儿阅读。

3.搜集有关巨大的动物和较小的动物的图片资料,布置在活动室。

(二)生活活动

1.利用散布时间带幼儿观察幼儿园饲养的小动物,给他们喂食。

2.提醒幼儿在使用剪刀等操作活动时注意安全,活动后保持环境卫生。

3.知道幼儿午睡后独立穿衣,有困难知道主动求助。

(三)家园联系

1.请家长多向幼儿介绍动物方面的知识,关注《动物世界》等电视节目。

2.请家长带幼儿去动物园,引导幼儿观察大大小小的动物,知道它们的名字,了解主要特点、习性,知道爱护动物朋友。

3.请家长在家中多和幼儿玩动物模仿游戏,及有关动物的猜谜游戏。

 

七、主题探究活动展开与生成

活动一艺术活动——《大鱼来、小鱼来》

活动二科学活动——《大大小小的蛋宝宝》

活动三健康活动——行为习惯《我会穿脱鞋袜》

活动四艺术活动——《大象和小蚊子》

活动五语言活动——《熊大大和熊小小》

活动六社会活动——《大茶壶、小茶杯》

活动七语言活动——《我会变》

活动八艺术活动——自制连环画《大鱼来、小鱼来》

活动九健康活动——《我变小了》

活动十科学活动——《呼—变大了》

 

活动一艺术活动《大鱼来、小鱼来》

活动目标

1.对折纸活动感兴趣,学习用对角折的方法折鱼。

2.感受传统儿歌“一字韵”的特点。

活动准备

1.折好的大鱼和小鱼,虾、蟹图卡,有“大海”的背景图1张。

2.方形彩纸4张(见幼儿活动资源包),彩笔、胶棒等。

3.《大鱼来、小鱼来》语言CD(盒带)。

4.幼儿学习资源第1页。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大海”背景图,引导幼儿猜想:

蓝色的“大海”里,谁在游?

2.教师一边出示“大鱼”、“小鱼”折纸作品及“虾”、“蟹”卡片,一边朗诵儿歌,引导幼儿观察“大鱼”和“小鱼”,激发幼儿折纸的兴趣。

3.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对角折“鱼”的方法:

将正方形纸对折成三角形,将长边上的两个角向上折,在“头部”画上“眼睛”。

4.请幼儿学习折大大小小的鱼。

5.请各色“大鱼”、“小鱼”到“大海”中游玩。

教师协助幼儿将“大鱼”、“小鱼”粘贴到“大海”背景图中或幼儿学习资源中。

6.实幼共同欣赏作品,说说儿歌,感受大海中小动物一起游玩的快乐气氛。

活动延伸

将大大小小的手工纸投放到美工区中,再提供几种简单的折纸范例,供幼儿制作折纸作品。

区域活动

建构区:

大房子、小房子

活动经验

能用积木类玩具搭建大大的和小小的建筑。

活动材料

1.大小不同、材质不同的积木类及插塑类玩具。

2.大大小小的毛绒动物玩具。

活动过程

1.观察比较建构材料的大小。

2.自由选择材料,为大动物搭建出高达的“家”,为小动物搭出矮小的“家”。

3.搭建完成后,提醒幼儿要用比一比的方法来说明自己作品的大或小。

 

活动二科学活动《大大小小的蛋宝宝》

活动目标

1.认识大大小小的蛋,知道蛋有蛋清、蛋黄、蛋壳。

2.能按照蛋的大小进行排列。

活动准备

1.图片:

鸡、鸭、鹅、鹌鹑。

2.实物:

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

3.透明玻璃碗四个。

活动过程

1.出示一只鸭蛋,请幼儿观察,说说是什么动物的蛋。

2.出示大大小小的各种蛋,引导幼儿用比较的方法发现蛋宝宝的特点。

(1)鼓励幼儿比比、看看、掂掂,从蛋的大小、颜色来比较不同。

(2)请幼儿将蛋宝宝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排队。

(3)猜猜它们是谁的蛋,请幼儿将蛋宝宝与禽类图片一一对应。

3.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

有的蛋大、有的蛋小;有的蛋轻、有的蛋重;有的颜色偏红、有的蛋是浅蓝色的;还有的蛋带斑点……不同的动物生的蛋也不一样。

4.看看蛋的内部结构。

(1)教师提出问题:

鸡蛋的里面会是什么样子?

引发幼儿想要打开蛋看看里面是什么。

(2)教师将蛋逐一打开,倒进玻璃碗中,请幼儿仔细观察蛋壳、蛋清、蛋黄。

(3)知道所有的蛋都有外壳。

蛋壳比较脆、薄,容易碎。

蛋壳里面有蛋清和蛋黄。

5.有营养的蛋。

让幼儿知道蛋有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延伸

1.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②第2-3页,欣赏各种各样的蛋宝宝和蛋壳工艺品。

2.教师(或请食堂工作人员)将蛋煎熟,请幼儿品尝。

区域活动

美工区小小不倒翁

活动经验

喜欢玩蛋壳不倒翁,简单了解不倒翁的制作方法。

活动材料

1.教师自制的蛋壳不倒翁5—6个。

2.蛋壳、胶水、橡皮泥或面团。

3.彩笔、彩纸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小小不倒翁,引起幼儿的兴趣。

2.示范不倒翁的制作方法:

从蛋壳的开口处放入适量的橡皮泥或面团,用手轻轻压紧。

用彩笔、彩纸等材料做简单的装饰。

3.请幼儿尝试制作不倒翁并进行装饰。

4.欣赏并玩一玩蛋壳不倒翁。

 

活动三行为习惯《我会穿脱鞋袜》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认识鞋袜各部分名称,基本学会穿脱鞋袜。

2.培养幼儿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手眼协调性。

活动准备

1.让幼儿掌握猜谜语(鞋、袜)、节奏《小鞋子》及歌曲《郊游》。

2.三块布,布上放小石头若干,颜料三盘,三张白纸,湿拖布三把。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

幼儿念谜面,父母猜谜底。

(鞋、袜)

二、节奏《小鞋子》。

三、引导幼儿认识鞋袜各部分名称,学习脱鞋袜。

1.师:

“小鞋子在哪里?

”,幼儿:

“在这里。

”引导幼儿做各种动作:

摇摇鞋,踏踏脚等。

2.引导幼儿摸摸鞋尖、鞋后跟、鞋底、鞋面。

(可拟人化如:

给鞋尖洗脸、给鞋后跟刷牙等。

3.师示范讲解脱鞋:

手放在鞋后跟向下脱。

幼儿练习脱鞋。

4.脱鞋后,引导幼儿摸摸袜尖、袜后跟、袜筒。

5.指导幼儿脱袜:

手放在袜筒,向下脱。

四、游戏:

“郊游”。

师生共同光着脚丫去郊游,即手拉手,边走边唱歌曲《郊游》,并体验光着脚踩石头的感觉。

五、学习穿鞋袜。

1.请幼儿谈谈光着脚丫踩石头的感受。

2.学习穿袜:

先把袜子放平,手拿袜筒,套在脚尖上,向上拉。

3.学习穿鞋:

手拿鞋底,脚伸在鞋中,提上后脚跟。

4.幼儿穿上鞋后,边走边唱体验穿上鞋踩石头的感受。

六、游戏:

“印鞋印”。

 

活动四艺术活动《大象和小蚊子》

活动目标

1.认识并区分串铃、大鼓和蛙鸣筒乐器的不同音色。

2.会使用串铃,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乐器。

活动准备

1.大鼓、蛙鸣筒各一个,串铃每人一个(也可以用能发出相似声音的其他乐器或物品代替)。

2.《大象和小蚊子》语言CD(盒带)。

活动过程

1教师敲大鼓“咚—咚—咚—”,请幼儿闭上眼睛听,猜猜是什么动物走来了。

引出《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

2.幼儿欣赏故事,师幼交流。

(1)大象和小蚊子之间发生了什么?

(2)你听到了那些声音?

3.引导幼儿发现故事情节与打击乐器音响的配合。

(1)认识几种乐器,玩一玩,听听它们的声音。

(2)教师讲述故事,在有声响的地方暂停,请幼儿选择一种合适的乐器配音。

(3)教师分别用三种乐器为故事配音,请幼儿感受三种乐器的不同特点,慢敲大鼓表示大象走路,连续刮蛙鸣筒表示大象赶小蚊子,摇响串铃表示文字飞,使劲敲大鼓表示大象跺脚。

4.请幼儿为故事配乐。

(1)请幼儿人手一个串铃轻轻摇动,表现蚊子在飞。

(2)教师用故事情节提示幼儿,在合适的地方为故事配乐。

5.教师和幼儿共同用乐器配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述。

活动延伸:

1.请幼儿玩玩乐器,说说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还像什么。

2.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第4-7页,说说自己还认识什么乐器。

区域活动

表演区玩玩小乐器

活动经验

尝试用合适的乐器为故事配音。

活动材料

1.串铃、蛙鸣筒、大鼓等乐器或自制乐器。

2.《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磁带。

3.幼儿学习资源第12页。

活动过程

1.安静倾听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尝试为故事中有声响的地方配上合适的乐器。

3.学习控制乐器,不用时不发出声音。

4.阅读幼儿学习资源第12页,认识几种常见的乐器。

 

活动五语言活动《熊大大和熊小小》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有趣的故事,能说出画面的主要内容。

2.能够进行大、小的对应和匹配。

活动准备

1.大小不同的两只小熊毛绒玩具。

2.《熊大大和熊小小》教学挂图、教师教学资源、语言CD(盒带);操作卡1套(见幼儿活动资源包)。

活动过程

1.出示毛绒玩具,谈话引入活动。

“今天我们请来了两位小客人,大个子叫熊大大,小个子叫熊小小,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2.欣赏故事《熊大大和熊小小》。

(1)教师边出示教学挂图边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将大小桌子、大小床、大小车子、与熊大大和熊小小进行对应和匹配。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教学挂图,鼓励幼儿说出图中有什么。

3.引导幼儿大胆讲述。

“熊大大还有什么是大大的?

熊小小还有什么是小小的?

熊大大和熊小小还喜欢做什么?

4.鼓励幼儿边操作故事卡片(见幼儿活动资源包),边讲故事。

5.鼓励幼儿模仿《熊大大和熊小小》的故事情节,讲讲“爸爸和宝宝”或者“妈妈和宝宝”的故事。

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家与爸爸妈妈阅读幼儿学习资源2第8-11页,并仿编“爸爸(妈妈)和宝宝”的故事。

区域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