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49464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建筑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建筑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建筑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建筑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基础.docx

《建筑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基础.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基础.docx

建筑基础

一建筑基础

基础是建筑物埋在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用以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及其自重一起传给下面的地基。

基础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基础应满足以下要求:

(1)强度要求

(2)耐久性要求

(3)经济性要求

建筑物室外设计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基础埋深,如图5.1所示。

其中埋置深度在5米以内的基础称为浅基础,埋置深度在5米以上的基础称为深基础。

地基与基础的关系如图所示。

(a)内墙(柱)基础埋深(b)室内外设计地面标高相差不大

(c)室内外设计地面标高相差较大

图5.1基础埋深示意图

地基与基础的关系

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将地基基础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表5.1确定。

 

表5.l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设计等级

建筑和地基类型

 

甲级

 

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

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成一体建筑物;

大面积的多层地下建筑物(如地下车库、商场、运动场等);

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坡上建筑物(包括高边坡);

对原有工程影响较大的新建建筑物;

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

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及软土地区的二层及二层以上地下室的基坑工程。

乙级

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丙级

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民用建筑及一般工业建筑;

次要的轻型建筑物。

5.1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5.1.1无筋扩展基础构造

无筋扩展基础是指用砖、石、混凝土、灰土、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

这种基础的特点是抗压性能好,整体性、抗拉、抗弯、抗剪性能差。

它适用于地基坚实、均匀、上部荷载较小,六层和六层以下(三合土基础不宜超过四层)的一般民用建筑和墙承重的轻型厂房。

无筋扩展基础的截面形式有矩形、阶梯形、锥形等。

为保证在基础内的拉应力、剪应力不超过基础的容许抗拉、抗剪强度,一般通过构造上加以限制。

H0≥(b-b0)/(2tanα)(5.1)

式中:

b—基础底面宽度;

b0—基础顶面的墙体宽度或柱脚宽度;

H0—基础高度;

tanα—基础台阶宽高比b2:

H0,其允许值可按表5.2选用。

(a)墙下基础(b)柱下基础

图5.3无筋扩展基础构造示意图

d—柱中纵向钢筋直径

表5.2无筋扩展基础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

基础材料

质量要求

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

Pk≤100

100

200

混凝土基础

C15混凝土

1:

1.00

1:

1.00

1:

1.25

毛石混凝土基础

C15混凝土

1:

1.00

1:

1.25

1:

1.50

砖基础

砖不低于MU10、砂浆不低于M5

1:

1.50

1:

1.50

1:

1.50

毛石基础

砂浆不低于M5

1:

1.25

1:

1.50

灰土基础

体积比为3:

7或2:

8的灰土,其最小干密度:

粉土为1.55t/m3;粉质粘土为1.50t/m3;粘土为1.45t/m3。

1:

1.25

1:

1.50

三合土基础

体积比比1:

2:

4~1:

3:

6(石灰:

砂:

骨料),每层约虚铺220mm,夯至150mm。

1:

1.50

1:

1.20

注:

①Pk为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

②阶梯形毛石基础的每阶伸出宽度,不宜大于200mm;

③当基础由不同材料叠合组成时,应对接触部分作抗压验算;

④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超过300kPa的混凝土基础,尚应进行抗剪验算。

1.砖基础

用于基础的砖,其强度等级应在MU7.5以上,砂浆强度等级一般应不低于M5。

基础墙的下部要做成阶梯形,如图5.4所示。

这种逐级放大的台阶形式习惯上称之为大放脚,其具体砌法有两皮一收(图5.4a)和二一间隔收(图5.4b)两种。

(a)两皮一收(b)二、一间隔收

图5.4砖基础构造示意图

2.混凝土基础

也称为素混凝土基础,它具有整体性好、强度高、耐水等优点。

(a)矩形截面(b)锥形截面

图5.5混凝土基础构造示意图

3.毛石基础

采用不小于M5砂浆砌筑,其断面多为阶梯型。

基础墙的顶部要比墙或柱身每侧各宽100mm以上,基础墙的厚度和每个台阶的高度不应该小于400mm,每个台阶挑出宽度不应大于200mm。

(a)立体图(b)剖面图

图5.6毛石基础构造示意图

5.1.2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1.施工工艺流程

基底土质验槽→施工垫层→在垫层上弹线抄平→基础施工。

2.施工要点

基础所采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表5.3的要求。

表5.3地面或防潮层以下砌体所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

基土的潮湿程度

烧结普通砖、蒸压灰砂砖

混凝土砌块

石材

水泥砂浆

严寒地区

一般地区

稍潮湿的

MU1O

MU1O

MU7.5

MU30

M5

很潮湿的

MU15

MU1O

MU7.5

MU30

M7.5

含水饱和的

MU20

MU15

MU1O

MU40

M1O

基础施工前,应先行验槽并将地基表面的浮土及垃圾清除干净。

在主要轴线部位设置引桩控制轴线位置,并以此放出墙身轴线和基础边线。

在基础转角、交接及高低踏步处应预先立好皮数杆。

基础底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砌起,并由高处向低处搭接。

砖砌大放脚通常采用一顺一丁砌筑方式,最下一皮砖以丁砌为主。

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的厚度应控制在lOmm左右,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错缝搭接,在丁字及十字接头处要隔皮砌通。

毛石基础砌筑时,第一皮石块应坐浆,并大面向下。

砌体应分皮卧砌,上下错缝,内外搭接,按规定设置拉结石,不得采用先砌外边后填心的砌筑方法。

阶梯处,上阶的石块应至少压下阶石块的1/2。

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填塞砂浆后用碎石嵌实,不得采用先放碎石后灌浆或干填碎石的方法。

基础砌筑完成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回填。

回填土要在基础两侧同时进行,并分层夯实,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

5.2扩展基础施工

5.2.1扩展基础构造

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通过向侧边扩展成一定底面积,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等于或小于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而基础内部的应力应同时满足材料本身的强度要求,这种起到压力扩散作用的基础称为扩展基础,也称作柔性基础,如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它主要适用于六层和六层以下的一般民用建筑和整体式结构厂房。

扩展基础的一般构造要求有(见图5.7):

(1)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mm~500mm;

(2)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70mm;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C15;

(3)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纵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钢筋的面积应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10。

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柱纵筋在基础中的锚固通过在基础中预埋锚筋来实现。

现浇柱的基础中插筋的数量、直径以及钢筋种类应与柱内纵向受力钢筋相同。

插筋的锚固长度应满足上述要求,插筋的下端宜做成直钩置于基础底板钢筋网上。

当柱为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基础高度≥1200mm或柱为大偏心受压、基础高度≥1400mm时,可仅将四角的插筋伸至底板钢筋网上,其余插筋锚固在基础顶面下的长度按其是否有抗震设防要求分别为la或lae(图5.8)。

图5.7扩展基础构造示意图

图5.8现浇柱基插筋示意图

5.2.2扩展基础施工

1.施工工艺流程

基底土质验槽→施工垫层→在垫层上弹线抄平→基础施工。

2.施工要点

基础施工前,应进行验槽并将地基表面的浮土及垃圾清除干净,及时浇筑混凝土垫层,以免地基土被扰动。

当垫层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弹线、绑扎钢筋、支模。

钢筋底部应采用与混凝土保护层相同的水泥砂浆垫块垫塞,以保证位置正确。

基础上有插筋时,要采取措施加以固定,保证插筋位置的正确,防止浇捣混凝土时发生位移。

基础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完成。

阶梯形基础应按台阶分层浇筑,每浇筑完一个台阶后应待其初步沉实后,再浇筑上层,以防止下台阶混凝土溢出,在上台阶根部出现烂根。

台阶表面应基本抹平。

锥形基础的斜面部分模板应随混凝土浇捣分段支设并顶压紧,以防模板上浮变形,边角处混凝土应注意捣实。

严禁斜面部分不支模、采用铁锹拍实的方法。

杯形基础的杯口模板要固定牢固,防止浇捣混凝土时发生位移,并应考虑便于拆模和周转使用。

浇筑混凝土时应先将杯底混凝土振实,待其沉实后,再浇筑杯口四周混凝土。

注意四侧要对称均匀进行,避免将杯口模板挤向一侧。

基础浇捣完毕,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将杯口模板取出,并将杯口内侧表面混凝土凿毛。

高杯口基础施工时,可采用后安装杯口模板的方法,即当混凝土浇捣接近杯底时,再安装固定杯口模板,浇筑杯口四周混凝土。

5.3筏板基础施工

5.3.1筏板基础构造

当地质条件差、上部荷载大时,可将部分或整个建筑范围的基础连在一起,其形式犹如倒置的楼板,又似筏子,故称为筏板基础,又称满堂基础。

筏板基础根据是否有梁可分为平板式和梁板式两种,如图5.9所示。

筏板基础适用于地基土质软弱又不均匀、有地下水或当柱子和承重墙传来的荷载很大的情况。

(a)平板式(b)梁板式

图5.9筏板基础

筏板基础的构造要求有:

(1)强度等级

筏板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当有地下室时应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根据地下水的最大水头与防渗混凝土厚度的比值,按现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选用,但不应小于0.6MPa。

必要时宜设架空排水层。

(2)墙体

采用筏板基础的地下室,应沿地下室四周布置钢筋混凝土外墙,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50mm,内墙厚度不应小于200mm。

墙的截面设计除满足承载力要求外,尚应考虑变形、抗裂及防渗等要求。

墙体内应设置双面钢筋,竖向和水平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2mm,间距不应大于300mm。

(3)板厚

筏基底板的厚度均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受剪切承载力的要求。

对12层以上建筑的梁板式筏基的板厚不宜小于400mm,且板厚与最大双向板格的短边之比不小于1/20。

5.3.2筏板基础施工

1.施工工艺流程

基底土质验槽→施工垫层→在垫层上弹线抄平→基础施工。

2.施工要点

(1)基坑开挖时,若地下水位较高,应采取明沟排水、人工降水等措施,使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下不少于500mm,保证基坑在无水情况下进行开挖和基础结构施工。

(2)开挖基坑应注意保持基坑底土的原状结构,尽量不要扰动。

当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在基坑底面设计标高以上保留200~400mm厚的土层,采用人工挖除并清理平整。

如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应预留l00~200mm厚土层,在下道工序施工前挖除,以防止地基土被扰动。

在基坑验槽后,应立即浇筑垫层。

(3)当垫层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弹线、支模、铺放钢筋、连接柱的插筋。

(4)在浇筑混凝土前,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垃圾、泥土等杂物,木模板浇水加以润湿。

(5)混凝土筑筑方向应平行于次梁长度方向,对于平板式筏板基础则应平行于基础长边方向。

混凝土应一次浇灌完成,若不能整体浇灌完成,则应留设施工缝。

施工缝留设位置:

当平行于次梁长度方向浇筑时,应留在次梁中部l/3跨度范围内;对平板式可留设在任何位置,但施工缝应平行于底板短边且不应在柱脚范围内,如图5.12所示。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灌混凝土时,应将施工缝表面松动石子等清扫干净,并浇水湿润,铺上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图5.12筏板基础施工缝位置

对于梁板式片筏基础,梁高出底板部分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灌厚度不宜超过200mm。

混凝土应浇筑到柱脚顶面,留设水平施工缝。

(6)基础浇筑完毕,表面应覆盖和洒水养护,并防止浸泡地基。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以上时,即可拆除梁的侧模。

(7)当混凝土基础达到设计强度的30%时,应进行基坑回填。

基坑回填应在四周同时进行,并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到低分层进行。

(8)在基础底板上埋设好沉降观测点,定期进行观测、分析,并且作好记录。

 

5.4桩基础施工

5.4.1桩基础构造

当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的软弱土层厚度在5m以上,采用浅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的要求,对软弱土层进行人工处理困难和不经济时,常采用桩基础。

桩基础是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联结于桩顶端的承台组成的基础。

桩基础的种类很多,按材料可以分为钢筋混凝土桩基础(包括灌注桩和预制桩)、钢桩基础、木桩基础、砂桩基础、石桩基础等;按桩的断面形状可以分为圆形、方形、工字形等;根据受力性能不同,又可以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等;按桩入土方法可以分为打入桩、灌注桩、振入桩、爆扩桩等。

几种桩的构造分别如图5.13和5.14所示。

灌注桩包括沉管灌注桩(图5.15)和人工挖孔灌注桩(图5.16)。

(a)端承桩(b)摩擦桩

图5.13桩基础示意图

图5.14爆扩桩

下面着重介绍混凝土灌注桩的构造要求。

1.桩身构造要求

(1)一般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混凝土预制桩尖不得低于C30。

桩身主筋应经计算确定,但对桩径300~2000mm的桩,配筋率不宜低于0.2%。

箍筋采用φ6~8@200~300mm,宜采用螺旋式箍筋。

受横向荷载较大的桩基和抗震桩基,桩顶3d~5d范围内箍筋适当加密。

当钢筋笼长度超过4m时,应每隔2m左右设一道φ12~18的焊接加劲箍筋,以加强钢筋笼的刚度。

此外,桩径大于600mm的钻孔桩,构造钢筋的长度不宜小于桩长的2/3。

(2)按构造配筋的具体规定

一级建筑物桩基应配置桩顶与承台的连接钢筋笼,其主筋为6~lO根Φ12~14的钢筋,配筋率不小于0.2%,锚入承台30倍主筋直径,伸人桩身长度不小于10倍桩身直径,且不宜小于承台下软弱土层底深度。

(a)(b)(c)(d)(e)(f)

图5.15沉管灌注桩的施工程序

(a)打桩机就位;(b)沉管;(c)浇灌混凝土;(d)边拔管,边振动;

(e)安放钢筋笼,继续浇灌混凝土;(f)成型

2.承台构造要求

承台种类有多种型式,如柱下独立桩基承台、箱形承台、筏形承台、柱下梁式承台、墙下条形承台等。

桩基承台的宽度不应小于500mm,承台边缘至边桩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到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小于150mm。

对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小于75mm。

承台厚度不应小于300mm。

承台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承台底面的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宜小于70mm,强度等级宜为C10。

当设素混凝土垫层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

承台的受力钢筋应通长配置。

矩形承台板宜双向均匀通长配筋,直径不宜小于ΦlO,间距不宜大于200mm(图5.17a)。

对于三桩承台,应按三向板带均匀配置,最里面的三根钢筋相交围成的三角形应位于柱截面范国以内(图5.17b)。

承台梁的主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主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架立筋不宜小于10mm,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图5.17c)。

对大直径灌注桩,当采用一柱一桩时,可设置承台或将桩和柱直接连接。

桩和柱的连接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高杯口基础的要求选择截面尺寸和配筋,且柱纵筋插入桩身的长度应满足锚固要求。

桩顶嵌入承台的长度不宜小于50mm。

桩顶主筋应伸人承台内,其锚固长度对I级钢筋不宜小于30倍主筋直径。

对Ⅱ、Ⅲ级钢筋不宜小于35倍主筋直径。

预应力混凝土桩可采用钢筋与桩头钢板焊接的连接方法。

(a)矩形承台配筋(b)三桩承台配筋

(c)条形承台梁配筋

图5.17承台配筋示意

由于结构受力要求,柱下独立桩基承台,当有抗震要求时,纵横方向宜设置连系梁。

一般情况下,柱下单桩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上、两桩承台在其短向上宜设置连系梁。

而当桩柱截面积之比较大(如大于2)且柱底剪力和弯矩较小时,亦可不设连系梁。

连系梁顶与承台顶齐平,宽度不宜小于250mm,高度取承台中心距的l/15~l/10,配筋按计算确定。

但顶、底纵筋均不小于2Φ12,并按受拉要求锚人承台。

此外,在承台及地下室周围的回填中,应保证填土的密实性。

5.4.2预制桩基础施工

桩按施工方法不同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类。

预制桩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成桩,而后用沉桩设备将桩打入、压人,高压水冲入、振入或旋入士中。

其中锤击打入和压入法是较常用的两种方法。

灌注桩是在桩位上直接成孔,然后在孔内安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而成桩、根据成孔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钻孔、冲孔、沉管桩、人工挖孔桩及爆扩桩等。

1.预制桩施工

(1)预制桩的制作、起吊、运输和堆放

混凝土预制桩断面主要有实心方桩和管桩两种常见形式。

实心方桩截面尺寸一般为200mm×200mm~600mm×600mm,见图5.18。

单根桩长度取决于桩架高度,一般不超过27m。

桩的预制方法有:

并列法、间隔法、叠浇法、翻模法等。

现场预制桩多采用重叠法间隔制作,重叠层数根据地面承载能力和施工条件确定,一般不宜超过4层。

场地应平整、坚实,做好排水,不得产生不均匀沉陷,桩和桩之间应做好隔离层,上层桩或邻桩的混凝土浇筑应在下层桩或邻桩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30%以后方可进行。

图5.18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构造图

预制桩混凝土强度等级常用C30~C50。

混凝土粗骨料应使用碎石或碎卵石,粒径直为5~40mm。

混凝土应由桩顶向桩尖连续浇筑,严禁中断。

混凝土洒水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天。

预制桩钢筋骨架的主筋连接宜采用对焊。

主筋接头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采用闪光对焊和电弧焊时,不得超过50%;同一根钢筋两个接头的距离应大于35d(d为主筋直径),且不小于500mm(注:

同一截面是指35d区域内,但不小于500mm)。

制作完成的预制桩应在每根桩上标明编号及制作日前,如设计不埋设吊环,则应标明绑扎点位置。

预制桩的几何尺寸允许偏差为:

横截面边长±5mm;

桩顶对角线之差10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5mm;

桩身弯曲矢高不大于0.1%桩长,且不大于20mm;

桩尖中心线10mm;桩顶平面对桩中心线的倾斜<3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