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1482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docx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docx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

  篇一:

20xx行政类继续教育试题1

  一、单选题

  1、(a)是实现财政职能的基本手段。

  a、国家预算b、企业预算c、事业单位预算d、社会团体预算

  2、(b)是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a、国有资本经营预算b、政府性基金预算c、社会保险基金预算d、一般公共预算

  3、经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应当在批准后(c)日内由本级政府财政部分向社会公开。

  a、10b、15c、20d、30

  4、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应当在批复后(c)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

  a、10b、15c、20d、30

  5、乡级政府应当及时将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本级预算报(b)备案。

  a、本级政府b、上一级政府c、本级人大常委会d、上一级人大常委会

  6、中央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应当在全国人代会批准后(c)日内正式下达。

  a、10b、20c、30d、45

  7、中央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应当在全国人代会批准后(d)日内正式下达。

  a、30b、45c、60d、90

  8、各级决算经批准后,财政部门应当在(b)日内向本级各部门批复决算。

各部门应当在接到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本部门决算后(b)日内向所属单位批复决算。

  a、10,15b、20,15c、10,20d、15,20

  9、乡、民族乡、镇政府编制本级决算草案,提请(b)审查和批准。

  a、本级人民政府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c、上一级人民政府d、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

  10、省级政府接到中央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后,应当在(d)日内正式下达到本行政区域县级以上各级政府。

  a、10b、15c、20d、30

  二、判断题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各项税收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

(√)

  对错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照其经济性质分类,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和其他支出。

(√)

  对错

  3、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四级预算。

(×)

  对错

  4、全国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

(√)

  对错

  5、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

(√)

  对错

  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照其功能分类,包括: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公共安全、国防支出,农业、环境保护支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支出,社会保障及就业支出和其他支出。

(√)

  对错

  7、国家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财政转移支付应当规范、公平、公开,以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

(√)

  对错

  8、转移支付,以为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

(√)

  对错

  9、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所有政府收入全部列入预算,不得隐瞒、少列。

(√)

  对错

  10、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

(√)

  对错

  篇二:

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办法

  《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办法》

  20xx年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办法

  (总体目标)

  第一条为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央财政设立均衡性转移支付。

  (基本定义)

  第二条均衡性转移支付不规定具体用途,由接受补助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统筹安排。

  第三条按照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省以下均衡性转移支付办法由各省制定。

  (规模的确定)

  第四条中央财政建立均衡性转移支付稳定增长机制。

均衡性转移支付由以下部分构成:

  

(一)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

  [20xx]37号)规定,当年中央财政因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增加的收入。

  

(二)中央财政另外安排的预算资金。

  (分配原则)

  第五条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遵循以下原则:

  

(一)公平公正。

选取影响财政收支的客观因素,采用统一规范的方式分配转移支付资金。

  

(二)公开透明。

转移支付测算办法广泛征求地方意见,测算过程和分配结果公开。

  (三)适度激励。

对省级财政推进省以下公共服务均等化效果显著的地区给予适当奖励。

  (执行部门职责)

  第六条均衡性转移支付测算及下达由财政部门负责。

财政部门应根据客观情况变化及各方意见,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办法,并负责相关政策宣传与数据等信息的公开,接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关机构和审计部门的监督。

  (测算资料)

  第七条转移支付测算所需资料原则上来源于统计年鉴等公开资料,确有需要的可采用相关部门提供的权威数据。

  地方政府有权要求核对测算资料。

  (分配办法)

  第八条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分配选取影响财政收支的客观因素,考虑人口规模、人口密度、海拔、温度、少数民族等成本差异,结合各地实际财政收支情况,按照各地标准财政收入和标准财政支出差额及转移支付系数计算确定,并考虑增幅控制调整和奖励情况。

用公式表示为:

  某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该地区标准财政支出-该地区标准财政收入)×该地区转移支付系数+增幅控制调整+奖励资金

  凡标准财政收入大于或等于标准财政支出的地区,不纳入均衡性转移支付分配范围。

  (标准财政收入测算)

  第九条标准财政收入的确定。

标准财政收入分省计算。

各省的标准财政收入由地方标准财政收入、中央对地方返还及补助(扣除地方上解)、计划单列市上解收入等构成。

  地方标准财政收入主要根据相关税种的税基和税率计算,个别税种根据实际收入适当调整。

中央对地方返还及补助收入按照决算数确定,主要项目包括:

“两税”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公路养路费等“六费”基数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不包括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等)、专项转移支付(不包括抗震救灾专项转移支付等),各地区对中央的体制上解、专项上解等。

计划单列市上解省收入按照计划单列市上解省级收入决算数计算。

  

(一)增值税标准财政收入(地方分享25%部分)

  税基采用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制造业、采掘业、电力燃气水资源供应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的增加值,税率采用全国平均有效税率。

考虑部分低税率行业税基无法获取等因素,标准财政收入根据实际收入适当调整。

  

(二)营业税标准财政收入

  按照税目分别计算。

其中,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销售不动产和公路运输等应税品目的税基采用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营业收入、销售额等,税率按照全国平均有效税率计算确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讯业、文化体育业、交通运输业(不含公路运输)、其他服务业(不含住宿和餐饮业)和转让无形资产等应税品目的营业税按照实际收入计算。

  (三)城市维护建设税标准财政收入

  税基采用消费税实际收入、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标准财政收入之和,税率按照各地实际有效税率计算确定。

其中,各地实际有效税率根据各地区城市维护建设税实际收入对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实际收入之和的比例确定。

  (四)企业所得税标准财政收入(地方分享40%部分)

  采用国家统计局提供的企业利润作为代理税基,税率按照全国平均有效税率计算确定。

考虑企业利润与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等企业所得税税基有一定差异,标准财政收入根据实际收入适当调整。

  (五)个人所得税标准财政收入(地方分享40%部分)

  按照税目分别计算。

其中,工资薪金所得税税基采用国家统计局提供各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各地区就业人数、各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税率按照全国平均有效税率分类计算确定;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税基采用国家工商局提供个体工商业户营业收入,税率按照全国平均有效税率分类计算确定;其他个人所得税及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按照实际收入计算。

  (六)契税标准财政收入

  税基采用国家统计局提供商品房销售额和实际土地出让利润,税率按照全国平均有效税率计算确定。

标准财政收入根据实际收入适当调整。

  (七)耕地占用税标准财政收入

  税基采用国家统计局提供当年耕地占用量,税率按照全国平均有效税率计算确定。

标准财政收入根据实际收入适当调整。

  (八)据实计算收入

  税收收入中资源税、印花税、烟叶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非税收入中的罚没收入、排污费收入、其他收入按照实际收入计算。

非税收入中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按实际收入的一定比例计算。

  (标准财政支出测算)

  第十条标准财政支出的确定。

标准财政支出原则根据省、市、县(含乡镇级。

下同)三个行政级次分级,并按政府收支功能分类中“类级科目”分项测算。

计算标准财政支出时,选取各地总人口、学生数等与该项支出直接相关的指标为主要因素,按照客观因素乘以单位因素平均支出计算,并根据海拔、人口密度、温度、地表状况、运输距离、少数民族、地方病等影响财政支出的客观因素确定各地成本差异系数。

考虑到各地市辖区、市本级支出责任划分的差异,部分支出项目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市辖区、市本级等人均支出标准。

  

(一)一般公共服务标准财政支出

  一般公共服务标准财政支出=∑i(∑j各级次总人口×该级次人均支出标准×支出成本差异系数)

  i=省本级、地市本级(省会城市、其他城市分别计算。

下同)、县级(县市旗、市辖区分别计算。

下同)。

  j=0,1,2,…该级次行政单位个数。

  总人口=户籍人口+外来人口×折算比例

  其中:

外来人口=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如果常住人口小于户籍人口,外来人口为零。

折算比例根据外来人口人均财政支出与户籍人口财政支出之比计算确定。

  人均支出标准=该级次一般公共服务全国总支出÷该级次全国总人口

  支出成本差异系数=(人口规模系数×0.85+面积系数×0.15)×{艰苦边远系数×人员经费占该项支出比重+温度系数×取暖费占该项支出比重+海拔系数×运距系数×燃油费占该项支出比重+路况系数×车辆维修费占该项支出比重+[1-(人员经费占比+取暖费占比+燃油费占比+车辆维修费占比)]}×供养率差异系数×民族系数×直辖市差异系数

  其中:

人口规模系数、面积系数、温度系数分别根据人口、面积、温度分档,系数=该档内人均财政支出÷全国平均人均财政支出,并适当平滑。

  艰苦边远系数=该地区工资津补贴总额÷全国平均工资津补贴总额,不包括地方津补贴部分。

  海拔系数按照海拔分档,各档海拔系数根据燃油消耗差异情况计算确定。

运距系数=该地区省地运距及地县运距÷全国平均省地运距及地县运距。

路况系数根据公路等级及车辆研究所提供相关系数确定。

  直辖市差异系数根据直辖市县区人均支出与其余县区平均水平的差异情

  况确定。

  供养率差异系数按照各地财政供养率分档,根据各档财政供养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情况计算确定。

  

(二)公共安全标准财政支出

  公共安全标准财政支出=∑i(∑j各级次总人口×该级次人均支出标准×支出成本差异系数)

  i=省本级、地市本级、县级。

  j=0,1,2,…该级次行政单位个数。

  总人口=户籍人口+外来人口×折算比例

  其中:

外来人口=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如果常住人口小于户籍人口,外来人口为零。

折算比例根据外来人口人均财政支出与户籍人口财政支出之比计算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