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7化学实验基础教学案高考二轮复习化学附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45301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89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7化学实验基础教学案高考二轮复习化学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专题17化学实验基础教学案高考二轮复习化学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专题17化学实验基础教学案高考二轮复习化学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专题17化学实验基础教学案高考二轮复习化学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专题17化学实验基础教学案高考二轮复习化学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7化学实验基础教学案高考二轮复习化学附解析.docx

《专题17化学实验基础教学案高考二轮复习化学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7化学实验基础教学案高考二轮复习化学附解析.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7化学实验基础教学案高考二轮复习化学附解析.docx

专题17化学实验基础教学案高考二轮复习化学附解析

专题17化学实验基础(教学案)-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

化学

化学实验基础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和填空题。

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实验安全常识、试剂的存放和使用、仪器的使用、溶液的配制、试纸的使用、装置气密性检查以及沉淀、仪器的洗涤等。

题中既有常见仪器(如量筒、托盘天平等)规格和使用方法的认识,又有正误操作(如溶液的配制)的辨析或处理,还有具体实验操作(如气密性检查、溶解、过滤等)方法的叙述等。

根据实验要求恰当地选用仪器,将常见仪器另作他用(如干燥管用于防倒吸装置等),根据物质的性质,在特殊装置、特定条件下进行非常规操作,这些也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新动向。

化学实验基础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和填空题。

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实验安全常识、试剂的存放和使用、仪器的使用、溶液的配制、试纸的使用、装置气密性检查以及沉淀、仪器的洗涤等。

题中既有常见仪器(如量筒、托盘天平等)规格和使用方法的认识,又有正误操作(如溶液的配制)的辨析或处理,还有具体实验操作(如气密性检查、溶解、过滤等)方法的叙述等。

根据实验要求恰当地选用仪器,将常见仪器另作他用(如干燥管用于防倒吸装置等),根据物质的性质,在特殊装置、特定条件下进行非常规操作,这些也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新动向。

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和检验是高考化学实验部分的重点,也是热点。此类问题可以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掌握、应用能力,也能考查学生对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和检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及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能力。从高考的内容和形式上看,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及检验可以独立考查,也可以综合考查;可以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以渗透到综合实验中;可以以课本中实验为素材进行考查,也可以以生活、生产、科技和环境问题为素材进行考查。

一、常用化学实验仪器

1.常用化学实验仪器分类

(1)可加热的仪器

①可直接加热的仪器,如试管、坩埚、蒸发皿、石棉网、燃烧匙、玻璃棒、铂丝等。

②可间接加热(如垫石棉网加热、水浴加热等)的仪器,如烧杯、圆底烧瓶、平底烧瓶、蒸馏烧瓶、锥形瓶等

(2)用于计量的仪器

①测量物质质量的仪器

托盘天平(有砝码、镊子与之配套)。

②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a.粗测仪器:

量筒、量杯。

b.精测仪器:

滴定管(有酸式和碱式)、容量瓶、移液管。

③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温度计。

(3)用于物质分离的主要玻璃仪器

①分液:

分液漏斗、烧杯。

②过滤:

普通漏斗、玻璃棒、烧杯。

③液体蒸发:

蒸发皿(有玻璃质的,也有瓷质的)、玻璃棒、蒸馏烧瓶(必要时配备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酒精灯。

(4)物质储存仪器

①储存气体:

集气瓶、储气瓶。

②储存固体:

广口试剂瓶,它又分为无色玻璃瓶和棕色玻璃瓶,磨口玻璃瓶和塑料塞瓶,塑料瓶。

③储存液体:

细口试剂瓶,又分为无色和棕色试剂瓶;滴瓶。

2.常用仪器的常规使用

广口瓶与导气管连接后可有多种用途(装置如图):

(1)洗气瓶:

若瓶口盛有一定量的液体,且将广口瓶中的长导管口浸没,则可将气体中的杂质气体除去,要求是A进B出,如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

(2)贮气瓶:

有些有毒的气体可贮存在该装置中,要求是广口瓶中盛满液体,B进A出,如多余的Cl2可用排饱和食盐水贮存。

(3)集气瓶:

广口瓶中盛有空气,若A进B出,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CO2,若B进A出,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H2。

(4)安全瓶:

在气体的制取与性质验证实验中连接该装置(瓶中不盛放任何物质),可有效地防止倒吸,起安全瓶的作用(此时广口瓶中A管长度同B管)。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取用药品

固体药品

液体药品

粉末

块状

一定量

少量

多量

一定量

使用仪器

药匙(或纸槽)

镊子

托盘天平

胶头滴管

用试剂瓶倾倒

量筒、滴定管(或移液管)

2.试纸的使用

(2)使用方法

①检验液体:

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液的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中部,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②检验气体:

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并使其接近盛气体的试管(或集气瓶)口,观察颜色变化。

3.物质的溶解

(1)固体的溶解

一般在烧杯或试管里进行,为了加速溶解,常采用研细、加热、振荡或搅拌等措施,但FeCl3、AlCl3等易水解的固体溶解时不能加热。

(2)气体的溶解

①对溶解度较小的气体(如Cl2、H2S、SO2、CO2等),为了增大气体分子与水分子的接触,应将气体导管插入水中(见下图中A)。

②对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

NH3、HCl、HBr等),气体导管口只能靠近液面,最好导管口连接一倒置的漏斗,并使漏斗边缘同时贴靠在液面上,这样可以增大气体的吸收率,减少气体的逸出,同时也避免出现液体倒吸的现象(如上图中B和C)。

(3)液体的溶解

用量筒分别量取一定体积的被溶解的液体和溶剂,然后先后倒入烧杯里搅拌而溶解。但对于溶解放热较多的实验,往往先倒入密度较小的液体,再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密度较大的液体,边倒边搅拌。比如浓硫酸稀释和浓硫酸与浓硝酸混合互溶的实验,一定要将浓硫酸加入水中或浓硝酸中,千万不能相反加入,以免造成局部液体混合放热沸腾而使酸液飞溅。

4.物质的加热

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可用灯焰直接加热,烧杯、烧瓶等仪器要垫石棉网加热。对某些温度不超过100℃的实验,为了受热均匀且便于控制反应的温度,则要用水浴加热。

加热时,受热容器外壁不能有水,以防止受热不均而破裂。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将管口略微向下倾斜,以防形成的水滴倒流至管底而引起试管破裂。操作时,先将试管均匀受热再将火焰固定加热盛有固体的试管底部。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要使管口向斜上方倾斜(约45°),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5.仪器的洗涤

(1)标准:

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2)若附着不易用水洗净的物质时,应选用不同的“洗涤试剂”洗涤,然后用水冲洗干净(原则是使不溶物转化成可溶物再洗)。

6.常见实验装置气密性检验方法

(1)微热法(常规法)

将装置的导管末端浸入水中,用手捂热反应容器(烧瓶或试管),导管末端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在导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则表明装置不漏气(如下图Ⅰ所示)。

(2)液差法

①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验如图Ⅱ所示,关闭活塞K,向球形漏斗中加水,使漏斗中的液面高于容器内的液面,静置片刻液面不变,证明启普发生器气密性良好。

②如图Ⅲ所示,检验其气密性采用液差法,具体操作是:

连接好仪器,向C管中注入适量水,使C管液面高于B管液面。静置片刻,若液面保持不变证明装置不漏气。

(3)液封法

如图Ⅳ所示,检验此装置气密性:

关闭弹簧夹K,向长颈漏斗中加入水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再继续向漏斗内加水,使漏斗颈内液面高于试管内液面,形成一段水柱,若水柱在较长时间内不下降,证明此装置不漏气(也可打开K,从导管a处吹气使长颈漏斗下端形成一段水柱)。对于较复杂的实验装置检验其气密性,可采用分段检查(因具体装置而异)。

三、试剂的保存

类别

试剂

保存方法

原因

易燃剂

钠、钾

浸放在煤油中,隔绝空气保存

易被空气氧化,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

有机溶剂(乙醇、汽油、苯、甲苯、乙酸乙酯等)

保存在冷暗处,严禁与火种接触,更不能与燃爆剂、氧化剂混合贮存

易燃,遇火或氧化剂易爆炸

强腐蚀剂

浓硝酸

用棕色瓶装,贮存在冷暗处

见光、受热易分解,易挥发

浓硫酸

密封保存

有强吸水性、脱水性、腐蚀性

浓盐酸

密封保存在冷暗处

易挥发,蒸气有强的腐蚀性

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溶液

用橡皮塞密封于玻璃瓶内

易潮解,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

其他

氢氟酸

保存在塑料容器中

能与玻璃发生反应

液溴

采用水封法,不可用橡胶塞

有毒,易挥发

四、化学实验安全

化学实验设计方案要遵循安全性原则的主要体现

(1)防止爆炸。

点燃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2)防止倒吸引起爆裂和防止污染。

加热制备气体并将气体通入溶液中的实验,要防止因反应容器内压强锐减而造成液体倒吸入热的反应容器内。

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加热尽可能均匀;②在反应容器后加一个安全瓶;③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

有毒气体如Cl2、HCl、H2S、SO2、NO2等气体,用强碱溶液吸收;CO点燃除掉;NO先与足量空气混合后再通入碱溶液中;H2和其他可燃性气体,如气态烃虽无毒性,但弥散在空气中有着火或爆炸的危险,应当点燃除掉;NH3用浓硫酸吸收;制备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3)防止暴沸。

在反应容器中要放一些碎瓷片。

(4)防泄漏:

防气体泄漏主要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液体泄漏主要检查滴定管、分液漏斗、容量瓶是否漏水及其处理。

(5)防堵塞:

如加热KMnO4制O2,细小的KMnO4粉末可能引起导气管堵塞,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6)防挥发:

防止挥发的方法有密封、液封、冷凝回流等。

(7)防中毒:

化学药品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五官以及皮肤的伤口侵入人体引起中毒。

实验中应注意采取合理的措施,尽量在通风处进行。

五、气体的制备

1.气体制备的基本步骤和尾气处理的常见方法

实验操作顺序一般包括下列几部分:

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装药品→先通气体排出装置中空气→开始反应→防倒吸、防氧化措施→仪器拆卸等。对环境有害的气体,在实验中必须对其尾气进行处理。

分析选择尾气吸收方法的依据是:

使有害气体反应掉,同时不能再产生有害气体,主要方法有:

①可燃性气体可采用“火封法”(即通过点燃使其燃烧掉,如CO、CH4、C2H4、C2H2等气体);②水溶性大的气体可采用“水封法”(即将该气体通入水中,如HCl、NH3等气体);③酸性气体可采用“碱封法”(即用碱液吸收该气体,如SO2、Cl2等气体);④H2S气体可用CuSO4溶液吸收等。实际上,根据需要,可将“空气”、“水”替换掉,可选择其他气体或液体进行收集。

2.气体的收集方法

有关集气装置问题,要弄懂使用装置的原理:

①难、微溶于水的用排水集气法;②密度大于空气的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小于空气的用向下排空气法,要注意密度与空气接近的(如C2H4等)或易与空气中O2反应的(如NO等)不宜用排空气法;③有毒气体一定要注意带尾气处理装置。必要时,如NO、N2、CO等用气袋、球胆之类密封收集。下图是各种气体的收集装置,请同学们认真分析其原理。

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要遵循如下原则:

(1)不增:

即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不减:

不减少被提纯或分离的物质;(3)易分离:

采用的方法应使被提纯或分离的物质与其他物质易于分离;(4)易复原:

如果在分离或提纯过程中,被提纯或分离的物质转变为其他物质,应能够采取适当的方法将其恢复为原物质。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时常用的物理方法有:

过滤、结晶、升华、蒸发、蒸馏(分馏)、分液、萃取、渗析和盐析等。

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

仪器装置

注意事项

过滤

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①要“一贴二低三靠”

②必要时要洗涤沉淀物

③定量实验的过滤要无损失

结晶

重结晶

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同

烧杯及过滤装置

①一般先配较高温度的溶液,然后降温结晶

②结晶后过滤,分离出晶体

升华

混合物中某一成分在一定温度下可直接变为气体,再冷却成固体

 

(升华物质的集取方法不做要求)

蒸发

分离溶于溶剂中的溶质

 

①溶质不易分解、不易水解、不易被氧气氧化

②蒸发过程应不断搅拌

③近干时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蒸馏

分馏

利用沸点不同分离相互溶解的液体混合物

 

①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②加沸石(或碎瓷片)

③注意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下进上出

④不可蒸干

分液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

 

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端放出

萃取

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一般在分液

漏斗中进行

①萃取后要进行分液

②对萃取剂的要求:

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不反应;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溶质不与萃取剂反应;两溶剂密度差别大

③萃取后得到的仍是溶液,一般再通过分馏等方法进一步分离

渗析

用半透膜使离子或小分子从胶体中分离出来(提纯胶体)

 

要不断更换烧杯中的水或改用流水,以提高渗析效果

盐析

利用某些物质在加某些无机盐时,其溶解度降低而凝聚的性质来分离物质

烧杯、玻璃棒以

及过滤仪器

①注意无机盐的选用

②少量盐能促进蛋白质的溶解,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

③盐析后过滤

七、物质的检验

1.物质检验的分类及一般要求

中学化学中有关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

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体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1)鉴定:

通常是指对于某一种物质的定性检验,根据物质的化学特征,分别检出阳离子、阴离子。

(2)鉴别:

通常是指对分别存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定性辨认,可根据一种物质的特性区别于另一种,也可根据几种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热效应等一般性质的不同加以区别。

(3)推断:

是通过已知实验事实,根据性质分析推出被检验物质的组成和名称。

掌握物质检验的一般步骤,并能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及其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根据实验的要求,初步掌握物质的检验最终方案的选择和判断。

物质检验的一般要求:

(1)反应要有良好的选择性,反应速率要快。

(2)反应要有明显的外部特征(如溶液颜色变化):

常见带颜色物质或离子有氯水、溴水、碘水、Fe3+、Fe2+、Cu2+、MnO4-、Fe(SCN)3;沉淀的生成和溶解,如AgCl、BaSO4、BaCO3、H2SiO3、Al(OH)3、Fe(OH)3、Mg(OH)2。气体的产生:

酸性条件下产生的气体有Cl2、HCl、SO2、NO2、NO、CO2、H2等,碱性条件下产生的气体为NH3。

(3)要排除干扰物质的影响。

2.常见气体的检验

气体

检验方法

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Cl2

①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②通入AgN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①2KI+Cl2=2KCl+I2(淀粉遇I2变蓝)

②Cl2+H2O=HCl+HClO

HCl+AgNO3=AgCl↓+HNO3

NH3

①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用蘸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能生成白烟

NH3+HCl=NH4Cl

HCl

①用蘸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能生成白烟

②通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①NH3+HCl=NH4Cl

②HCl+AgNO3=AgCl↓+HNO3

SO2

①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使溶液变浑浊

②通入品红溶液,使溶液褪色,加热,又变红色

①SO2+Ca2++2OH-=CaSO3↓+H2O

②SO2有漂白性

CO2

①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②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2++2OH-+CO2=CaCO3↓+H2O

NO

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变红棕色

2NO+O2=2NO2

NO2

①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溶于水后生成无色气体和无色溶液

3NO2+H2O=2HNO3+NO

3.阳离子的检验:

离子

检验试剂

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

H+

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Na+

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Fe2+

NaOH溶液

KSCN溶液、氯水

③K3[Fe(CN)3]溶液

先生成白色沉淀,很快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加KSCN溶液不变色,加氯水后便红色

③生成蓝色沉淀

Fe2++2OH-=Fe(OH)2↓

4Fe(OH)2+2H2O+O2=4Fe(OH)3

2Fe2++Cl2=2Fe3++2Cl-

Fe3++SCN-=[Fe(SCN)]2+

Fe3+

NaOH溶液

KSCN溶液

出现红褐色沉淀

溶液呈血红色

Fe3++3OH-=Fe(OH)3↓

Fe3++SCN-=[Fe(SCN)]2+

Cu2+

NaOH溶液

蓝色沉淀

Cu2++2OH-=Cu(OH)2↓

NH4+

与NaOH溶液混合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纸变蓝

NH4++OH-△NH3↑+H2O

Mg2+

加过量NaOH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Mg2++2OH-=Mg(OH)2↓

Al3+

NaOH溶液,氨水

生成的白色沉淀,继续加NaOH溶液,沉淀溶解;继续加氨水沉淀不溶解

Al3++3OH-=Al(OH)3↓

Al(OH)3+OH-=AlO2-+2H2O

4.阴离子的检验:

离子

检验试剂

实验现象

OH-

酚酞试液

石蕊试液

呈红色

呈蓝色

Cl-

AgNO3,稀HNO3

白色沉淀

Ag++Cl-=AgCl↓

Br-

AgNO3,稀HNO3

淡黄色沉淀

Ag++Br-=AgBr↓

I-

AgNO3,稀HNO3

黄色沉淀

Ag++I-=AgI↓

SO42-

HCl,BaCl2溶液

加HCl无沉淀,再加BaCl2有白色沉淀

Ba2++SO42-=BaSO4↓

SO32-

稀硫酸,品红溶液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退色

SO32-+2H+=SO2↑+H2O

CO32-

HCl,澄清石灰水

白色沉淀

CO32-+2H+=CO2↑+H2O

CO2+Ca(OH)2=CaCO3+2H2O

5.常用物质检验的方法:

观察法、加热法、水溶法、焰色反应法、点燃法、指示剂法、显色法、互滴法和两两混合法等。

(1)气体物质的检验:

一般先观察气体的颜色,如Cl2(黄绿色)、NO2(红棕色)、I2蒸气(紫红色)。然后考虑气体的酸、碱性,如用湿润的试纸去检验。考虑气体的助燃、可燃及其燃烧现象与产物、遇空气发生的变化、闻其气味等。

(2)固态物质的检验:

对待检验的物质,首先观察其颜色并加以区分,然后对无色晶体、白色固体、有色物质加水区分其水溶性。不溶物的颜色如氢氧化铜为蓝色、氢氧化铁为红褐色、三氧化二铁为红棕色、溴化银为浅黄色、碘化银为黄色、氯化银为白色等;溶于水的有色物质如蓝色溶液中含有Cu2+、浅绿色溶液中含有Fe2+、黄色溶液中含有Fe3+、紫红色溶液中含有MnO4-等。

(3)无色溶液的检验:

待测溶液中先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溶液显红色,可能是酸、强酸弱碱盐和强酸的酸式盐等;若溶液不变色,可能是强酸强碱盐,如K2SO4、KNO3和NaCl等;若溶液显蓝色,可能是碱、强碱弱酸盐等。

(4)有机物的检验:

①能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有机物,如烯烃、炔烃、苯酚等;②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如烯烃、二烯烃、炔烃和苯的同系物等;③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如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和麦芽糖等;④能和Cu(OH)2悬浊液反应的有机物,如醛、酸。

考点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例1】【2015江苏化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玻璃棒蘸取CH3COOH溶液点在水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pH

B.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次

C.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

D.用装置乙加热分解NaHCO3固体

【答案】B

【变式探究】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25mL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KMnO4溶液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需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

C.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2/3,液体也不能蒸干

D.将金属钠在研钵中研成粉末,使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更安全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的几种重要实验的操作方法。

KMnO4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胶管,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取KMnO4溶液,故A错误。

使用pH试纸时,如果预先用水湿润pH试纸,则相当于稀释待测液,若待测液不是中性,则会导致待测液的pH测定不准确,故B错误。

钠与水的反应非常剧烈,金属钠在研碎过程中会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D错误。

答案:

C

考点二 化学实验安全

【例2】【2015山东理综化学】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

【答案】D

【变式探究】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如果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浓硫酸

解析:

硼酸作为一种弱酸,不会对皮肤有伤害,却能起到中和碱的作用;量筒作为一种度量工具,不管是从其使用的注意事项(不能用于配制溶液),还是从稀释浓硫酸时放热将影响量筒的准确度甚至发生炸裂的方面考虑D都不可行;A项中的边洗边眨眼,其实眨眼的目的是把眼睛中的酸挤出、冲掉,再让纯水进入眼眶,使酸液不断被水冲稀、挤出。

答案:

D

考点三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例3】(2015·海南化学,7,4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稀盐酸可除去烧瓶内残留的MnO2

B.可用磨口玻璃瓶保存NaOH溶液

C.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

D.煮沸自来水可除去其中的Ca(HCO3)2

答案 CD

【变式探究】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CO2中混有的CO:

用澄清石灰水洗气

B.除去BaCO3固体中混有的BaSO4:

加过量盐酸后,过滤、洗涤

C.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Cl3: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

加适量稀硝酸后,过滤、洗涤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除杂原理与方法。选项A,石灰水能除去CO2而不能除去CO,故A错误。选项B,盐酸能与BaCO3反应,而不能与BaSO4反应,故B错误。选项D,稀硝酸既能与Cu反应,又能与CuO反应,故D错误。选项C,在FeCl2与Fe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发生的反应为:

2FeCl3+Fe=3FeCl2,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可得到FeCl2溶液,并且不引入新杂质。

答案:

C

考点五物质的检验

【例5】【2015江苏化学】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Al(OH)3悬浊液:

向1mol·L-1AlCl3溶液中加过量的6mol·L-1NaOH溶液

B.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

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3+:

取少量待检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D.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在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H2O,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答案】BD

【解析】A、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可以和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生偏铝酸钠,故不能制备氢氧化铝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