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人高复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43747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建人高复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江省建人高复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江省建人高复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浙江省建人高复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浙江省建人高复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建人高复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

《浙江省建人高复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建人高复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建人高复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

浙江省建人高复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浙江建人高复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3次月考试卷

语文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卡号、姓名、试场号、座位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木讷(nè)剽(piāo)悍引吭(hánɡ)高歌飞来横(hénɡ)祸

B.谄(chǎn)媚压轴(zhóu)一溜(liù)烟间不容发(fà)

C.阔绰(chuò)悼(dào)念泥淖(nào)船棹(zháo)

D.搁(gē)浅解剖(pōu)鬼鬼祟祟(suì)不屑(xiè)一顾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经过大动作的反赌扫黑行动,扭曲、丑恶的足坛歪风邪气被重拳击破,盘根错结的利益交换被连根拔起,中国足球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

B.《狼图腾》在中国上映后获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在蒙古国上映的首日,电影票便告售罄,在意大利也非常火爆,仅次于好莱坞动画大片《疯狂外星人》以及《灰姑娘》。

C.坚持开放发展,必需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D.作品的伟大与否,和作品究竟写了些什么并不会有必然的关联。

但是,任何一个时代都必定要呼唤自己的主弦律作品。

它是时代和历史前进的天赋使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经一段时间,“逃离北上广”在这些房价居高不下、生活压力大的一线大城市持续发酵,并发展成为一种思潮。

B.今日中国人,不再视竞争如敌对,视落后如失败,视空手而归如羞辱,因为他们相信,一个强大国家的内涵无需用金牌奠基,一个洋溢人性光辉的民族也具魅力。

C.这份调查报告对中国贫困农民的记录是如此具体而微,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再拆取出每一个人物的一天、一年、一生,不惜笔墨,肌理寸寸分明。

D.王粲跟随曹操东征西战,官位日渐显赫,且在官场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甚至在曹丕曹植争宠恶斗中,仍然能做到左支右绌,滴水不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风风雨雨中,他每天都在山里敲呀,凿呀。

他用手锤敲醒了太阳,又用手锤敲落了月亮,敲得石头都有了感情。

B.近年来,以发信息等方式威胁航空安全的案件频频发生,出现此类事件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是恶作剧所致,其次是当事人对社会心存怨念所致。

C.在过去的50年里,中法两国人民共同培育了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合作共赢的精神,对我们开创中法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D.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作为一个思想流派,     ,    ,    。

    ,    ,    。

凡是在“五经”中获得知识并以“五经”的解释阐发为业的就是“儒”。

①于是就有了互相认同的凭据     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靠的是它的师生与经典的传授系统

③儒家之所以能够继续和维持白己的传统④有明确的知识基础

⑤并与其他学派划清界限       ⑥儒者以“五经”为基本典籍

A.③⑤②⑥④①   B.⑥④①③⑤②   C.③②⑤⑥④①   D.⑥①④③⑤②

6.请对下面画线句子进行变换,使作文段落富有文采。

要求:

第一处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二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每处不超过40字。

(4分)

我仍记得,那年冬天,

(1)下着很大的雪,狂风怒号,我在雪地中拖着像灌了重铅一样的僵硬的腿蹒跚而行。

刚到教室,迟到的我手忙脚乱地拿着英语书,跑去办公室找管老师背书。

管老师神情严肃地重复三遍来矫正我错误的发音,可每次我发错的音总是与原来一模一样。

管老师的脸色像窗外的天空乌云密布,她严厉地命令我站到走廊外“好好清醒”一下。

走廊外,

(2)寒风刺骨,吹得我东倒西歪。

(1)

(2)

7.阅读下面材料。

在前面横线处加上简洁、准确、鲜明的标题,不超过5个字;在后面横线处补充一句话,使故事完整,不超过10个字。

(5分)

蝙蝠在捕捉蚊子的时候,先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很快将蚊子的位置锁定。

这样,即使在漆黑的夜晚,蝙蝠捉起蚊子来也是十拿九稳,很少失误。

蚊子们知道,想要战胜强大的蝙蝠,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生存下去的唯一办法,就是使自己的飞行动作更复杂一些,飞行技巧更娴熟一些。

为了生存,蚊子们都学会了上上下上、忽左忽右地飞,或者绕着圈子飞。

有一只蚊子却不这样,他在感受到蝙蝠临近的那一刹,突然收缩翅膀,使自己像粒尘埃一样跌落到地上,让蝙蝠失去追踪的目标。

他用这种方式,一次又一次逃脱了蝙蝠的追击。

  看到同伴一个接一个落入了蝙蝠的口中,有只蚊子问这只幸存的蚊子:

“和你同时出生的蚊子,几乎全部丧生了,你为什么还能够活着?

  这只蚊子回答:

“。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杂剧的名称,唐时已经有了。

李德裕在其所撰《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状》中谈及南诏人攻入成都时驱掠人口之事时说:

成都华阴两县,被驱掠80人,其中有杂剧丈夫两人。

这是杂剧名称见于记载之始。

南诏进攻成都在唐文宗太和三年,其时已是唐代晚期。

文中所说“杂剧丈夫两人”,应是在成都演奏的伎工,则杂剧之兴当在其时之前;其盛行一时,则当在宋代。

北宋都城开封习于浅斟低唱。

柳永《鹤冲天》词中有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时风气实是如此,杂剧就不能不受影响。

宋室南渡,临安成为都城,继续发展杂剧。

南宋周密所撰《武林旧事》皆记临安城事,其末篇所记官本杂剧段数多至280种,可见一代盛况。

临安北距建康不远,南朝陈时的旧音历时悠久,临安其时也不能不受到波及。

因此临安的杂剧虽仍保持当年开封正声,恐也难于避免受到陈时旧音的影响,从而使杂剧的音调更为繁复而多变化。

这一点前人似未多所道及。

金人南迁后,原来的中都开封为元代的大都所代替。

流行于中都的杂剧转而流行于大都。

由于金、元的倡导,杂剧到元代更有显著发展,达到高峰。

杂剧名家辈出,不断会集于大都,极一时之盛。

钟嗣成《录鬼簿》中有详备的记载。

大都和中都皆在北方,杂剧由开封传来,难免带有北方的音调。

据说当时用的是七声音阶,无入声,声调遒劲朴实,以弦乐器伴奏。

这样虽合乎北方人的口味,却为南人所不习用,因而就出现了南曲。

南曲用韵以南方语音为标准,可能就是以临安为中心的语音。

据说当时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婉转,以箫笛伴奏,自然合于南人口味。

可以说这样柔缓婉转的声调,自南朝以来大都如此,自然和北方的遒劲朴实的声调不能互相调节,只好改弦更张。

但无论北曲或南曲,都并未超出杂剧的范畴。

元明之际有了传奇。

传奇也属于杂剧,它虽出于杂剧,却和杂剧有不同之处。

杂剧皆为四折,出场人物不一,主唱却只有一人。

传奇则不限折数,也不限于一人独唱。

早期传奇的作家就已不少,高明就是其中一位。

高明于元时已有文名,明太祖很推许其书,他的《琵琶记》应该会在都城南京演出。

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传奇仍当在旧都继续传播演出,似未稍止。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名声震海内,南京也应该不会无人演出。

传奇以南曲为主,也参用了一些北曲,因而也在当时的都城演出,成为北京城中的重要剧种。

明清之际改朝换代,而传奇并未因之而前后有差异。

传奇的盛行时期大致是明嘉靖年间到清乾隆年间。

清康熙时,洪昇撰《长生殿》,与孔尚任《桃花扇》齐名,当时有“南洪北孔”之称。

《长生殿》曾在北京演出,据说轰动一时,这样的演出固然是由于洪昇的文名震世,但也显示出都城中人对传奇的爱好。

8.下列有关杂剧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状》、周密《武林旧事》和钟嗣成《录鬼簿》,分别对不同时期杂剧繁荣的盛况有所记载。

B.据说,当时北曲用七声音阶,声调遒劲朴实,以弦乐器伴奏,乐风与南曲截然不同,不能与南曲互相调节,这跟它存于北地有关。

C.元明之际的传奇出自杂剧,但与之前的杂剧有不同之处:

后者有折数、出场人物和主唱人数的限制,而传奇在这几方面则没有限制。

D.传奇并没有因为明清之际的改朝换代而衰落,其盛行期大致延续到清乾隆年间;孔尚任的《桃花扇》与洪昇《长生殿》都是清传奇的代表作品,据说在北京演出时,曾轰动一时。

9.下列各项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中引用柳永《鹤冲天》的词句,是为了说明,北宋时期都城开封的杂剧习惯于浅斟低唱。

B.宋室南渡后的杂剧,保持了当年开封时期的特点,也难免受到南朝陈时旧音的影响,这使杂剧更为繁复多变。

C.高明和汤显祖都是明朝著名的传奇作家,高明的《琵琶记》因明太祖的推许曾在南京演出过,而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名震海内,也应该会在南京演出。

D.在金、元的倡导之下,杂剧至元代更有显著的发展,达到了高峰。

随着朝代更迭,杂剧的中心也转移到了元大都,名家会集于此,一时盛况空前。

10.南宋杂剧、元杂剧和明清传奇都曾非常繁荣,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这三者繁荣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分)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泊                   方叶

(1)一直喜欢泊的意境。

一叶渔舟,三两只画艇,或七八条竹排木筏,静静地系在清浅的水边;粼粼波光,倒映出幢幢的剪影,那是一种何等凄幽而灵动的韵致。

(2)总忘不了古镇小溪上木船停泊的情景。

这种小船形如周作人笔下的乌篷船,促狭修长的船身,半弧形的雨篷,显得格外娇小玲珑。

不过,溪船一般不用来载客悠游,“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也不用于捕鱼捉蟹,在烟波白浪里弄潮。

溪船最大用途是运货,运载着沉甸甸的山珍土布或日用百货,欸乃一声山水绿,穿梭在幽深的断崖溪谷之间。

对于山里人来说,溪船运载过他们的企盼与悲欢,因而每当木船出现在古镇的清溪上,好事的山里人总是趋之若鹜,争相奔向水边。

最是夜幕垂落,木船如一只只鱼鹰栖息在岸边桥下,或溪心岩渚,劳累了一天的船工们常常是点亮一盏风灯,拥坐在船头上谈天说地,吹拉弹唱,任琴声、笑声伴随着水声、蛙鸣、灯火流了一溪,让溪边浣衣担水的村姑、小孩听醉了,久久不肯睡去。

尽管那时我并不谙诗情画意,那摇拂晃荡的船影灯火,却如一粒凄美的种子,飘落在心田上,让我恍惚迷离,浮想翩翩。

(3)我常想,泊应该属于一种静美吧。

泊往往离不开平静的流水,急流险滩、惊涛骇浪之中怎么好停泊哩。

惟风平浪静的溪岸湖畔、河洲烟渚,当然最好是僻远的荒村野水,花坞柳岸,千尺断崖之下,茫茫芦荡之中,才是泊的最佳去处。

这时,把舟楫系在江风水月里,落日熔金中,哪怕是烟波浩浩,雨雾迷茫,当你独坐船头,静卧船舱,也不管是独钓寒江雪,画船听雨眠,静水观鱼动,一杯清茶,一盏薄醪,人如天地一沙鸥。

这一瞬间,所有的喧嚣与烦恼都会渐渐离你而去。

在这样澄静寥廓氛围里,自然而然也就泊出了一种心境。

你看,当谢灵运把船泊在彭蠡湖口时,正值一轮秋月当空,烟波浩浩湖面上,归帆点点,岛影幢幢,而湖边却是蒹葭苍苍,野菊灿灿,时有阵阵猿声鸟啼随风飘来。

于是,诗人独立船头,昂首仰望,“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感受到的正是大自然的静美,天籁的亲切,以及天地间一时无从知晓的玄机奥秘。

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张志和,就不仅仅把一叶渔舟,更把自己淡怀逸致的襟抱,闲适脱俗的意趣,永远泊在了鹭飞鱼跃、桃花流水的西山塞前。

那“烟波钓徒”的妙境,也常常令我们想起来就禁不住心醉神驰。

如此看来,泊,正是巧妙而充分利用了江汀远渚的奇峭、静谧,利用了天光水色的飘逸、妩媚,酿造出一种凄幽的美,一种的空灵的美,一种宁馨素洁的美。

人置身其间,既可暂时逃避喧嚣尘缨,又能从淳美的大自然中觅取心灵的滋养,精神的慰藉,故此,“移舟泊烟渚”,往往成为淡泊的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最好选择。

(4)最美的泊自然在江南。

江南水乡,河湾湖汊纵横交错,溪流水道密如蛛网。

水光潋滟的西子湖,二十四桥的“瘦西湖”,以及苏州众多的园林水榭,何处不有画舫轻系、渔舟唱晚?

在那湖光水色里,真不知泊过多少柔情蜜意、离愁别绪。

当然,也泊过富贾豪绅、腐朽君臣的骄奢淫逸、寡廉鲜耻!

那六朝金粉古都的秦淮河畔,更有数不清的歌楼舞榭、画舫游艇,“秦淮灯船之盛,天下所无,两岸河房,雕栏画槛,绮窗丝障,十里珠帘”。

在那桨声灯影里,晃荡过孔尚任的南明遗恨,晃荡过朱自清、俞平伯的文采风流,更有不知亡国恨的商女那靡靡之音,以及“秦淮八艳”、“金陵十二钗”的悲愁哀怨和脂粉血泪。

不妨说,秦淮风月里泊的正是中国文化长河中一条繁绮香艳的画舫吧。

(5)泊,或许还是一种精神境界。

漫漫人生旅途上,谁没有云帆高挂、长风破浪的航行,自然也少不了收篷歇棹、停舟靠岸。

在那幽幽水边,淡淡烟波里,栖息着高蹈文人的高情远意,他们用清风明月,溪声乌韵,柳浪荷香祛除尘廛,清心滤思,偷得浮生半日闲。

唐代诗人张继进京赶考落第之后,驾一叶扁舟夜泊在枫桥下。

他不以落第为意,伫立船头,把耳濡目染的秋月、红枫、渔火、江桥以及乌啼、寒山寺的钟声,熔铸成寥廓的胸臆,熔铸成一帧“枫桥夜泊”的不朽画卷,道出了泊的深刻内涵。

其实,停泊不光是休憩、等待,更是一种蓄积和迸发,航程的目标还在遥遥的远方啊,岂能松懈自已,坐视观望?

一生宦海浮沉的苏东坡,是深谙“泊”的意蕴的,他常常停棹湖山,息帆远岸,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江风明月磨砺心曲,壮阔襟怀,然后,以昂然无畏的风姿去迎接人生航道上的湍流险滩,惊涛骇浪。

“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他孤傲不屈、落拓旷达的精神写照。

(6)是的,一个泊字,写尽了世间众生相,荡漾着人生的几多情怀!

11.第一段中“意境”一词在文中有哪些具体含义?

(3分)

12.在第4段中,作者对“富贾豪绅、腐朽君臣的骄奢淫逸、寡廉鲜耻”的生活有一种什么样复杂的情感?

(3分)

13.结合语境赏析划线句子(4分)

(1)也不管是独钓寒江雪,画船听雨眠,静水观鱼动,一杯清茶,一盏薄醪,人如天地一沙鸥

(2)漫漫人生旅途上,谁没有云帆高挂、长风破浪的航行,自然也少不了收篷歇棹、停舟靠岸

14.第③段描写谢灵运、张志和“泊”的情态并化用他们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4分)

15.综观全文,作者赋予了“泊”多种情怀和意蕴,请说一说结尾“几多情怀”包括哪几层意思。

(6分)

三、古诗文阅读(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新雨山房记    (明)宋濂

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

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①,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

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

故诸暨被兵特甚,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竹树花石,伐断为楼橹戈砲②樵薪之用。

民惩其害,多避深山大谷间,弃故址而不居。

过者伤之。

 今国家平定已十余年,生民各安其业,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

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

其友张君仁杰,居诸暨北门之外,故宅昔已毁。

及兵靖事息,始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

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

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甚适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

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

糗粮刍茭③之需,叫号征逮者填于门,虽有花木之美、诗酒之娱,孰能乐之乎?

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

非上之人拨乱致治之功耶?

 自古极治之时,贤且能者运于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

然饫饱歌乎④,秩然成文,成周盛时之诗是也。

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

仁杰其试为之。

余他日南归,驾小车过北门,求有竹之家而问焉。

仁杰尚歌以发我,余当鼓缶而和焉。

注:

①吴张氏:

元末张士诚举兵抗元自立为吴王,后与朱元璋对峙。

②楼橹:

军中所建用于瞭望攻守的高台。

戈砲,此处泛指兵器。

③糗粮刍茭:

借指军需品。

④饫饱歌乎:

饱足后歌啸。

⑤歌以发我:

歌啸以引发我的兴致。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诸暨被兵特甚       被:

遭遇,遭受。

B.民惩其害,躲避深山大谷间    惩:

惩办、惩罚。

C.始辟址夷秽,创屋十馀楹      夷:

清除、锄去。

D.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    殷:

深重、酷烈。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     而幸生也何为

B.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 仁杰其试为之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D.求有竹之家而问焉     去今之墓而葬焉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末明初朱元璋与张士诚的争夺给百姓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经过诸暨一带的人都为之伤感。

B.张仁杰在易代之后不与新朝合作,拒绝了郡县的征辟,宁可归隐田园诗酒自娱以终天年。

C.作者认为小可以喻大,透过一人一室的废兴盛衰,能看到社会的治乱和百姓的劳逸。

D.作者认为古往今来世之大治都是帝王贤臣拨乱之功,至于百姓只是相安升平,并不明白天下治乱之由。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甚适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20.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线的三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7分)

(1)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

(4分)

译文:

                                                                    

(2)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

(3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21-22题。

(7分)

                                 贺新郎  [宋] 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注1:

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被罢,59岁,此词仿陶氏《停云》“思亲怀友”之意,闲居铅山县自造“停云堂”感怀而作。

21.辛弃疾词爱用典故,在宋词中别具一格,请列举此词典故涉及到的人物?

(两个即可)(2分)

2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句“知我者,二三子”的作用(2分)并简要指出此词中寄托了作者哪些深沉的感情。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5分)

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①”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①熄:

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23.补充画横线的句子。

,(1分)

24.分别概括景春和孟子关于“大丈夫”的的观点,你赞同谁的说法?

结合文段简要分析。

(4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吾恐季孙之忧,,。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2)关山难越,;萍水相逢,。

(王勃《滕王阁序》)

(3)呜呼!

,,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指不得下咽也。

(苏洵《六国论》)

(4),更那堪、。

(柳永《雨霖铃》)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杜甫《蜀相》)

四、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顾城说:

“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1.D【解析】A.飞来横祸hèngB压轴zhòuC船棹zhào(3分)

2.B【解析】A.盘根错结—盘根错节,盘:

弯曲;错:

交错;节:

枝节。

树根盘绕,枝节交错。

比喻事情复杂,纠缠不清。

C.“必需”改为“必须”,从词意看,“必需”是“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

如:

衣、食、住是人们生活所必需;煤铁等是发展工业所必需的原料。

“必须”是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得要”,如:

“学习必须刻苦钻研”。

还可用于加强命令语气,如:

“明天你必须来。

”D.主弦律—主旋律(3分)

3.A【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

A发酵:

比喻事物受外力影响发生某种发展变化。

B根据语境应该用“更”C具体而微:

指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

D左支右绌:

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

(3分)

4.A【解析】B句式杂糅,应删去两个“所致”;C项最后一句主语残缺。

在“对我们开创中法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前加“这一精神”。

D项搭配不当,“提高……特色”不当,改为“打造……特色”或“提高……水平”。

(3分)

5.A【解析】语段主要围绕儒家的传统及儒者知识的依托展开。

根据语段中标点符号的提示,可将六句话分为两组。

第一组句子是一个因果复句,③⑤句是果,②句是因;第二组句子也是一个因果复句,⑥④句是因,①句是果。

其中③句中的“儒家”紧承段首句的“思想流派”,应排在最前,故③⑤②在前,⑥④①居后。

6.【参考答案】第一处:

漫天飞雪像扯破的棉絮一样纷纷扬扬,风婆子吹着尖锐的口哨到处乱窜。

第二处:

寒风刺骨,吹得我东倒西歪,仿佛狂风暴雨中大海上的一叶扁舟。

【解析】本题考查句式的变换、语言表达的鲜明、形象。

变换的关键是不改变意思,准确采用修辞手法。

7.【答案】幸存的蚊子因为我没有随大流(意思对即可)

【解析】拟定标题要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选择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后面补充的句子,要能表达出这只蚊子的思想观点。

8.B【解析】A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状》中记载的内容,称不上是“杂剧繁荣的盛况”;C杂剧折数与主唱人数的确有限制,但出场人物并无限制;D在北京演出,并曾轰动一时的是洪昇的《长生殿》,原文并无《桃花扇》在北京演出的信息。

9.D【解析】A引用柳永《鹤冲天》的词句,并非为了说明北宋时期都城开封的杂剧习惯于浅斟低唱,而是为了说明当时北宋都城开封有浅斟低唱的风气;B“杂剧更为繁复多变”以偏概全,应该是杂剧的音调更为繁复多变;C或然理解成必然,《琵琶记》曾在南京演出只是推测,并无确实演出的实据。

10.南宋杂剧:

杂剧数量多。

元杂剧:

杂剧名家辈出。

传奇:

涌现了不少很有分量的名作家与名作。

11.宁静、凄幽(清幽)、灵动(大意正确即可,每点1分)

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准答题区间。

题目中的“意境”,出现在第一段,为:

“一直喜欢泊的意境”。

这就需要在全文中寻找所谓“泊”的意境的含义。

这种意境,主要就是下一句:

“一叶渔舟,三两只画艇,或七八条竹排木筏,静静地系在清浅的水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