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42203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前言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

现阶段,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

国家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贫困农民参加以工代赈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直接增加收入。

也就是“以务工代替赈济”,国家以实物折款或现金形式投入受赈济地区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让受赈济地区的困难群众参加劳动并获得报酬,从而取代直接赈济的一种扶持方式。

2005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规定,“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

现阶段,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

国家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贫困农民参加以工代赈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直接增加收入。

“以工代赈投入分为实物投入和资金投入。

实物投入以实物折资形式核算。

国家以工代赈投入纳入中央财政预算,地方各级以工代赈配套投入纳入地方本级财政预算。

以工代赈投入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投入,共同支持贫困地区发展。

“以工代赈投入用于国家确定的扶持地区,并向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基础设施薄弱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倾斜。

其他有关地区的以工代赈投入,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安排。

“以工代赈投入重点建设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相关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

建设内容是县乡村公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基本农田、草场建设、小流域治理,以及根据国家要求安排的其他工程。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是以工代赈的行政主管部门,承担以工代赈工作的具体管理职责。

参考文献:

1.2005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德阳市****县****印台村、宝峰村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

1.1.2建设地点

德阳市****县****印台、宝峰村。

1.1.3项目单位

德阳市****县****人民政府。

1.1.4建设性质

农业基础设施恢复重建

1.1.5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公路、堰塘、水渠等。

公路的建设内容:

砼路面宽4m,长15公里;碎石宽4m,长16公里,改造中低产田1000亩,堰塘整治2座,排灌渠系200米,坡改梯100亩。

1.2研究范围、目的及主要编制依据

1.2.1研究范围

我公司受****县****政府的委托,对****县****印台村、宝峰村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主要研究范围包括:

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方案、环境影响分析、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社会效益分析、结论与建议等。

1.2.2研究目的

通过对项目目前现状及建设背景的调查研究和在对其发展前景预测和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上,对本项目的建设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及实施可能性提出综合性论证报告,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并完成本项目的建设。

1.2.3编制依据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3、《建设项目经济咨询评估指南》;

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5、《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2O06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GB—2003)

7、《四川省乡通村公路技术指南(试用)》

8、《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l38-2002

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10、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规程;

11、委托方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投资估算为2100万元,其中材料费用为601万元,占总投资额的28.62%;支付劳务报酬为894万元,占总投资额的42.57%;人畜饮水工程377,占总投资的17.95;建设其他费98万元,占总投资的4.67%;基本预备费130万元,占总投资的6.19%。

1.3.2资金来源

本项目资金来源:

申请中央灾后恢复重建资金380万元,其他项目资金1720万元。

1.4项目研究结论

本项目通过综合分析项目的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及内容、投资及资金来源等,本项目为申请国家财政以工代赈项目,同时项目建成后将给该区域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因此,本项目是完全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

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

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

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信息网络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培育新农民,就是要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推进农村科技推广和医疗卫生体系等,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

树立新风尚,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倡导新风尚。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进入2009年以来,在灾后重建和拉动内需的过程中,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两个加快”的旗帜下,****县委、县政府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文化立县,旅游兴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奋力推进美好新家园和经济发展高地建设。

****是****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建设也将影响整个****的经济建设进而关系****旅游事业的建设。

2.1.2灾后恢复重建

****是“5.12”地震遭受破坏的乡镇之一,地震灾害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多次亲临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华人华侨以人、材、钱、物等积极支援灾区人民群众抗震救灾。

由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时间紧、任务重,涉及方方面面。

为了保障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积极、稳妥恢复灾区群众正常的生活、生产、学习、工作条件,促进灾区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国务院第11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于2008年6月8日发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草案)》,从而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

明确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自力更生、国家支持社会帮扶的方针。

《条例》要求灾后恢复重建优先安排交通、通信、电力、供水、住房、学校、医院等。

国家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给与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并积极提供物资、技术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物资,开展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为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落实在实处,尽快回复灾区群众正常的生活、生产、工作条件,促进灾区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也正是在地震灾后重建的背景和契机下展开的。

2.1.3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概况

****,地处四川成都平原东北丘陵地区的****县****,利用当地独特的温光条件和自然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开发旅游观光农业,形成了融"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一体的农村经济新格局,促进和带动了全镇农业旅游及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先后被省、市、县评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旅游业开发"先进集体。

该镇系四川省生态建设示范镇、四川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德阳市农、科、教结合试点镇。

2001年农业旅游经营收入达2578800元,农业旅游经营累计收入4624500元。

蟠龙山川秀丽,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天然气、砂石、矿石、水、电力、土地、旅游、森林、人力资源丰富,交通、通讯便利,村村通水泥公路,村村通电话,移动通讯无缝覆盖全镇,光纤电视信号早已入户。

凯江河纵贯南北,人民渠三大支渠尽灌全镇。

镇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和优质水果及蔬菜。

自然旅游资源独特,东南有风光无限的葫芦岛,西北有千亩国有森林宝峰山及千年古刹宝峰寺(杨贵妃避难地),北有海棠湾三辆车古镇。

****是四川省省级生态镇、四川省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德阳市市级农科教结合示范镇。

该镇力推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发展成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生态镇、旅游城镇为目标。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生产自救的重要措施

两个村的主要交通道路原本就比较粗糙,加之地震的破坏,前往村里运送物资及当地农作物输出受到严重阻碍,影响了当地居民重建家园、生产自救工作的实施。

通过实施本项目,恢复两个村的山区道路交通,使受灾地区的群众能够快速地开展生产自救工作,提高救灾效率,为重建家园提供良好的条件。

另外道路的修通也是出于长远考虑,有利于村民农产品及时输出提高居民经济收入的需要。

坡地修梯田,可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保水、保土、保肥的作用,对丘陵山区农田的高产稳产有重要意义。

2.2.2是帮助贫困群众开展产业致富的基础条件

印台村、宝峰村大部分群众居住在丘陵地区,耕地多为坡地,水土流失大,农作物产量受限。

另外由于交通不便,致使当地蔬菜等农产品不能及时运送出去,影响农民收入。

同时,本项目的建设也是对当地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

本项目通过坡地改梯、疏通排水沟、堰塘维修、修建道路等工程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为群众开展产业致富创造了基础条件。

2.2.3是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

在镇党委和镇政府的领导下,在广大干部带领下,在广大居民、农民的共同建设下,农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人们在解决了温饱后对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改善要求日益增长,实施农村道路硬化、改水、改厕等工程,一方面改善了农村环境,方便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是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

第三章建设条件及现状

3.1建设条件

3.1.1地理位置

四川省****县****位于德阳市东北部30公里处,距****县城、川陕公路108国道5公里,距成绵高速公路6公里,属丘陵地区,幅员面积34.95平方公里,辖13村(居)委会,镇场镇占地1.6平方公里,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十分突出。

3.1.2自然条件

****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无酷暑,秋多阴雨,冬无严寒,主要风向为西北风。

年均降水量813毫米;年无霜期271天;年均日照时数1260小时。

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低温、霜冻等。

其主要气象要素情况如下:

◎年平均气温——16—18℃

◎极端最高温度——36.6℃

◎极端最低温度——(-6.7)摄氏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82%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86%

◎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80%

◎年平均风速——1.3m/s

◎年瞬间最大风速——21m/s

◎年平均降雨量——924.7mm

◎年平均气压——947.5hpa

◎雷暴年平均天数——31天

◎最大积雪深度——7cm

◎风压——25(28)kg/㎡

3.1.3劳动力资源

印台村、宝峰村共有人口3081人,劳动力资源共有2958人。

能保证本项目的劳动力资源。

3.1.4旅游资源

****以旅游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第三产业较快发展。

根据千年古刹杨贵妃避难的神奇传说旅游开发理念规划蓝本,一是位于****余家庵村的贵妃园,这里有远近驰名的调元枣,同时以杨贵妃的历史传说衍生出的贵妃文化为人文载体,贵妃祠墓、诗碑画廊、传说遗迹融入独具特色的生态资源,第三个景点就是****县八景之一的“大霍奇峰”,宝峰山位于****县城西南,距庞统祠墓南4公里,山中有唐代所建、明代重修的宝峰寺。

3.2现状

3.2.1道路状况

受“5.12”强烈地震影响,****县****的道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人畜饮水设施严重受损。

其中,印台村、宝峰村道路受损尤为严重,印台村道路路基下陷,路面断裂,多处保坎垮塌,车辆、行人已无法正常通行。

严重受损的道路共15.8公里,保坎垮塌7处,水泥路面断裂21处,下陷路段8处,山体滑坡道路受阻3处;宝峰村有水泥路面7.2公里,只通到村委会驻地;碎石路面3公里;其余都是土路,长约24.4公里。

晴天尚可通行,遇雨天就无法出门,导致农副产品无法运出,给农民造成极大的损失。

为及时修复两村受损道路,消除安全隐患,解决老百姓出行困难,现该村急需借助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修复受损道路。

3.2.2灌溉现状

灌溉渠道在地震中同样遭到严重的破坏,原有灌溉渠道出现渗漏,使农作物灌溉问题难以得到很好地解决,又浪费水资源。

3.2.3土地现状

****地处丘陵地区,坡地在耕地总面积中占有较大比例。

坡地耕地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并且单位产量不理想。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4.1建设规模与内容

1、印台村

(1)印台村6个组修复水泥路面10公里,路面宽4m;

(2)印台村9组修复碎石路6公里,路面宽4m;

2、宝峰村

(1)修复受损水泥道路建设5公里,宽4m;

(2)修复受损碎石路10公里,宽4m;

(3)修建排灌沟整治(DN300U型槽)200m

(4)改造中低产田1000亩,整治旧塘2座,解决人畜饮水及生产用水问题;

(5)坡改梯100亩。

4.2建设方案

4.2.1建设标准

1、《四川省乡通村公路技术指南(试用)》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3、04S803《圆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5、《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l38-2002

6、《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2O06

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1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4.2.2技术方案

4.2.2.1堰塘设计与施工

堰塘采用混凝土结构,首先在拟建位置挖填土方,并测定底层土层承载力,当土层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时,考虑进行土方换填,并分层夯实。

堰塘的具体施工工序如下:

(1)池顶及池壁外均覆土,外壁覆土应大于1.5m,并且池顶周围做好排水措施。

(2)管口孔径:

进口直径200㎜,出口直径150㎜,溢水管直径150㎜,排水管直径150㎜。

(3)钢制管件、管道支架等均先刷底漆一道,再刷防锈漆二道(无毒)。

(4)砼强度等级:

垫层采用C25砼,池体砼抗渗标号为S6。

池体采用150mm,C25的混凝土。

(5)池内、底侧采用1:

2防水水泥砂浆抹面,厚20mm,池内表面采用1:

2水泥砂浆厚20mm.抹面时应分层紧密连续涂抹,每层缝应上、下、左、右错开,并与砼工作缝错开。

(6)砼浇筑前应将铁梯,墙管等预埋件埋没牢固,安装附属设备预留孔亦应事先留出,不得事后凿除。

(7)水池砼完成后,覆土回填应由四周均匀分层回填,每层厚度不宜大于20cm。

(8)水池抹面前,先做充水试验,分三次充水,每次三分之一水深,每次充水要稳定二天,观察渗漏状态,24小时渗漏量不超过蓄水量的1/1000,视渗水情况修补缺陷。

4.2.2.2水泥路

1、地点及里程设计

(1)印台村修复受损水泥路,长约10公里。

(2)宝峰村修复受损水泥路,长约5公里。

道路总长15公里。

2、主要技术指标

公路等级:

四级公路技术标准

设计行车速度:

20km/h

设计荷载:

汽车-15,挂-80

路基宽度:

路基宽度6m,路面宽度行车宽度5米。

平曲线:

根据现有路基状况,该线路的平、比值面曲线不作大的调整。

路面结构:

15cm碎石基层—18cm厚水泥混凝土面层(抗折强度为4.0MPa)。

3、施工组织

(1)路堤填筑施工:

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机械碾压-检验签证-路面整形-边坡修整。

(2)面层施工:

施工准备-基层处理-支立模板-检查签证-浇筑混凝土-人工整平-养护-拆模-路肩修整。

(3)防护及排水砌石工程施工顺序:

测量放样-挖基-立样板、线架-拌制砂浆、处理片石-运砂浆石料-砌筑-勾缝-养护。

4.2.2.3碎石路

l、里程设计

(3)印台村修复受损碎石路,长约6公里。

(4)宝峰村修复受损碎石路,长约10公里。

碎石路总长16公里。

2、主要技术指标

公路等级:

山重四级公路

设计行车速度:

20km/h

设计荷载:

汽车-15,挂-80

路基宽度:

路基宽度5m,路面宽度行车宽度4米,每隔200-300米设置一个错车道。

平曲线:

根据现有路基状况,该线路的平、比值面曲线不作大的调整。

3、路基施工

(1)路基挖方施工顺序:

清理表土、树根—机械分层开挖土方至设计标高—至上而下整修边坡和分级边坡防护至设计标高—开挖边沟和砌筑_—整修路槽、机械压实

(2)路基填筑施工顺序:

清理表土—陡坡挖台阶、软土地基、换填砂砾层土方摊铺整平—路基分层压实至标高—边坡防护

4、排水工程

防护及排水砌石工程施工顺序:

测量放样—挖基—立样板、线架—拌制砂浆、处理片石—运砂浆石料—砌筑—勾缝—养护

5、路面工程

(1)填隙碎石底基层施工顺序:

准备工作—施工放样—运输和摊铺粗碎石—初压—撒布石屑—振动压实—第二次撒布石屑—振动压实—局部补撒石屑及扫匀—震动压实—终压

(2)泥结碎石面层施工顺序:

准备下承层—测量放样—拌和泥结碎石混合料—运输—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整型—碾压—接缝和调头处处理—养护。

4.2.2.5坡改梯

1、规划原则

(1)力求土地集中连片,田、林、路配套,宜于截、缓、蓄水和实现水利灌溉.

(2)有利于田间作业机械化。

2、修筑梯田的质量标准

①田面平整等宽。

即田面在横向保持水平,纵向保证设计坡降,宽度一致。

②表土层不乱。

即在施工中尽量多保留原来的表土层,其厚度为20-30厘米,铺放均匀,以保持土坡肥力。

③底土疏松。

即挖方处要松底土20-30厘米深,以利于蓄水和作物根系发育。

④田埂整齐牢固。

防止被雨水冲毁。

2、施工组织

用水准仪测量,划定等高线,绘制地形图。

田埂线就地势圆滑,或尽量取直。

田面纵向坡降取l:

300到1000,以利于灌排水。

田面宽度以满足规划原则,土方移动量少,提高施工效率为前提,优化选取;坡度在5度以下时取15-40米,5度以上时取10-15米。

田埂高度取决于坡度和田面宽度,不宜超过3.5米,其坡角45度-50度,田埂心部压实、表面拍光或用石砌埂。

根据田面设计,确定挖填区和开挖线,计算土方量和运土需工量,做出进度计划。

4.2.2.6排灌沟渠整治

本项目排水沟为利用原有沟渠改建整治,建设地点分别为盘龙镇印台村、宝峰村,建设标准为500mmU型槽。

1、设计基本要求

利用原有沟渠改300mmU型排水渠道,渠道侧墙均采用浆砌普通砖面层采用防渗砂浆,底部采用C10砼浇筑,厚100mm,渠道侧墙宽0.14m。

2、施工基本要求

1、按照施工图纸,用经纬仪定出开挖中心线的位置和高程,用石灰标出开挖线。

2、土方采取人工开挖。

开挖土料用于边坡加固回填,多余土料及时运走。

渠坡为浆砌条石采用坐浆法由下到上逐层砌筑,墙背土石回填采用人工回填,用打夯机分层夯实。

第五章工程量及劳动报酬

5.1核算工程量

本工程项目所需材料根据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初步估算如表5-1:

表5-1材料用量表

项目

内容

单位

数量

备注

碎石

排灌沟渠

30

乡村道路

18945

堰塘

2018

小计

20993

排灌沟渠

14

乡村道路

10514

堰塘

1082

小计

11610

水泥

排灌沟渠

18

乡村道路

7000

堰塘

727

小计

7744

沟渠

 16160

预估

5.2人工报酬

包括工程量、报酬标准及数额。

详见表5-2。

表5-2人工费估算表

序号

项目

工程量

单位

单价

总价(万元)

1

砂浆

3288

20

7

2

中低产田改造

1000

4000

400

3

坡改梯

100

8000

80

4

土方

144583

17

246

5

浇筑混凝土

16624

19

32

6

碎石

69300

18

125

7

堰塘整治

2

20000

4

8

合计

894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6.1环境现状

1.主要影响地域分布:

主要影响地域集中在农村人口密集区,形成对环境的影响并非来自于主观,而更多是基础设施的欠缺,如道路扬尘和污物无序排放等。

2.主要影响形式:

主要是村民扔弃的固体垃圾和生活污水等。

3.现状评价:

现状总体上对环境影响是很微小的,但应采取措施,尽快修复农村道路交通,修建灌溉渠道等。

6.2项目主要污染源

本项目主要污染主要是道路修复施工、管沟开挖所产生的固体垃圾、扬尘以及噪音。

6.3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强化环境治理,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化农村。

1、针对固体垃圾的保护措施

——本项目固体垃圾影响较严重的区域主要是人口较密集的农村住宅区,为修建此去内或者是附近道路开挖的建筑垃圾,这些固体垃圾的特点有数量大、无毒无害对生态影响小的特点。

影响范围以影响当地村民的生活生产改居民出行带来不便,或是雨天经雨水的冲积道路造成泥泞。

——对于工程中产生的固体垃圾,应妥善处理,切实做到减少或避免对当地村民的影响。

首先对开挖的土方应集中堆积,以方便施工和不影响居民出行为原则。

如分段施工,对开挖的土方及时填埋或运输出去处理;赶在雨季来临前施工等。

2、扬尘保护措施

——扬尘主要产生于开挖土方阶段以及土方堆放时风的作用产生的扬尘。

扬尘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当地开挖的土壤情况,一般来讲,对于土壤较为干燥的地方容易产生扬尘。

——扬尘的保护措施有:

一是减少土方以及弃土的堆放时间,尽量缩短建筑固体垃圾的处理时间;二是采用洒水等措施,减少扬尘;三是在建筑土方堆放期间必要时可采用蒙盖等措施以减少扬尘的产生。

3、噪声污染保护措施

——本项目的建设地点在农村,一般情况下噪声污染情况并不是很明显。

土地整理、修复排水渠等工程几乎不会产生噪声污染。

本项目的噪声影响区域同样是农民住宅密集地区,噪声影响的来源主要是修建道路、堰塘等工程搅拌机的噪声。

——本项目的噪声污染不是并不严重,只要避免夜间施工就不会对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困扰。

6.4环境影响评价

本以工代赈项目按设计方案建成后,全体村民的生存环境、生存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

水有了、路通了、产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