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33657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礼记•王制》记载:

“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

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

卿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

”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

A.礼节轻重决定地位的尊卑B.古人对丧葬的轻视

C.丧葬制与宗法制密切相关D.丧葬制违反宗法制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死者在宗法制中的地位越高,丧礼越复杂,殉葬时间越长,这种丧葬制度体现了宗法制的内涵,是保证宗法制稳定推行的工具,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贵族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宗法制即宗教法规,是一种权利继承制度,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贵族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世袭制、分封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

他们在一定的范围内,各层有各层的政权,所以我们可以说大夫和士也是握有政权的统治者的一部分。

”这说明西周(  )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C.统治权按范围分层次划分D.统治阶层维护所有人的利益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他们在一定的范围内,各层有各层的政权,所以我们可以说大夫和士也是握有政权的统治者的一部分”可知,体现的是分封制的统治权按范围分层次划分,C选项符合题意。

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材料未体现,A选项排除。

分封制属于地方分权,B选项排除。

统治阶层维护所有人的利益说法明显错误,D选项排除。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宗法制的准确把握。

3.《后汉书》有载:

(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年疫。

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能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有(  )

①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②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③当时已有铁犁牛耕

④当时农作物种类较多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可以得出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当时已有铁犁牛耕,故①③正确。

依据材料“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可以得出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故②正确。

根据材料文字“芍陂稻田”,不能说明农作物的种类多,故④错误,故B项正确。

故选:

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需要掌握小农经济的特点。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即可。

本题以《后汉书》的记载为内容考查对小农经济的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4.宋代的官、职、差遣(临时任用)分开授予,“官”是确定待遇的标准;“职”指职位,如“大学士”等;而“差遣”则掌握实际事务权利。

这样承担内外事可以不受官品和资历的限制,这一做法有助于(  )

A.防止官员权利膨胀B.明确官员的职责

C.提高中央行政效率D.减少吏治腐败发生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官、职、差遣(临时任用)分开授予”可知宋代不断分化事权,使其“名与实分”,以防止官员尾大不掉,权利膨胀。

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

官员的职责不属于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

这种制度与效率无关,故C项错误。

差遣掌握实际事务权利,吏治腐败无法避免,仍会存在,故D项错误。

故选:

A。

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需要掌握宋代分化事权的作用。

解题的关键是对关键信息“官、职、差遣(临时任用)分开授予”的分析与理解。

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查对宋代分化事权的作用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5.北宋儒者在硏读儒家经典时,改变了前代学者考据字音字义的研究重点,而着力于探求儒经的新意,以至“新义日增,旧说几废”。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宋代社会危机的日渐加深B.道教和佛教思想广为传播

C.汉儒的纲常学说较为迂腐D.前人考据研究已比较完备

【答案】A

【解析】北宋儒者着力于探求儒经的新意,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这是理学家对儒学的新的思考,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北宋时期为改变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故A正确。

北宋时期,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了理学,但佛教和道教思想的传播并不是出现理学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

汉代儒学的纲常学说较为迂腐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C。

考据研究比较完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D。

故选:

A。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主要考查北宋时期儒家经典出现了新的变化。

本题考查宋代理学产生的背景。

学生要能够理解理学产生与当时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6.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贸易部强调,英国政府“不但不去压迫中国政府使其放松所制定的规章”,而且“将要对中国政府在抵抗对它的政权和行政的不法侵犯方面给予道义上的支持”。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英国政府试图与清政府建立完全平等的外交关系

B.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迫使英国放弃了领事裁判权

C.自由主义原则的确立改变了英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D.英国的目的是为了保存清政府以维护其在华利益

【答案】D

【解析】A.英国不可能与中国想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因为他要对中国进行侵略,要获得侵略特权。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没有放弃领事裁判权。

C.材料没有涉及到自由贸易的原则,反而应该是希望中国政府强化对经济的控制。

D.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存在,最终保护他们在华的侵略利益。

故选:

D。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构成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保进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特征和影响,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7.中国本土盛产亚棉,比较适合家庭手工纺粗纱。

1892年湖北开始引进了美国棉花种子,因美棉更适合机械制纱,到1910年,湖北的美棉产量已高达484 000担。

据此可推知,美棉的大量种植(  )

A.进一步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B.导致外国棉花的进口迅猛增长

C.严重损害了中国农民的利益D.为手工棉纺业提供了丰富原料

【答案】A

【解析】材料“因美棉更适合机械制纱,到1910年,湖北的美棉产量已高达484000担”影响美棉产量对本土棉花形成冲击,故A正确。

题干并没有涉及进口棉花的相关信息,排除B。

C只是表面现象,排除。

D不合体现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

A。

本题考查近代经济结构演变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有:

到1910年,湖北的美棉产量已高达484000担。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8.梁启超认为:

“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此诚中国未常有 之事,而实千古不可易之理也。

”“兴绅权”不仅是中国“古法之最善者”,而且是“今之西 人,莫不如是”的善政良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绅”是指当时的资产阶级B.凸显资产阶级的妥协性

C.他对西学思想进行了中国化D.维新派争取民众的支持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士绅阶层是中国古代科举制的产物,梁启超提倡“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表明他对西学思想进行了中国化,故C正确。

“绅”不仅包括当时的资产阶级,还包括地主阶级和有科举功名的人,故A错误。

材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中国国情认识的深化,而不是妥协,故B错误。

材料体现不出维新派争取民众的支持,排除D。

故选:

C。

本题考查康有为和梁启超民主思想。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

9.1920年,陈独秀在《国庆纪念底价值》中说:

“由共和而社会主义虽是一定的轨道,然这轨道却不能够说必须要经过若干岁月才可以改变方向。

西欧共和政治经过长久的岁月……现在的东方各国却和他们情形不同”。

这一言论表明陈独秀(  )

A.倾慕欧美文明的渐进演化B.认识到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

C.主张由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D.积极向往社会主义的理想

【答案】D

【解析】“由共和而社会主义虽是一定的轨道,然这轨道却不能够说必须要经过若干岁月才可以改变方向。

西欧共和政治经过长久的岁月……现在的东方各国却和他们情形不同”表明陈独秀积极向往社会主义的理想,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D。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解题的关键是“由共和而社会主义虽是一定的轨道,然这轨道却不能够说必须要经过若干岁月才可以改变方向。

西欧共和政治经过长久的岁月……现在的东方各国却和他们情形不同”。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10.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

1921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

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旅,而成为一个民族。

这一变化(  )

A.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

B.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

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D.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

1921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

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旅,而成为一个民族”可以看出孙中山主张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解题的关键是对“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

1921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

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旅,而成为一个民族”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11.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

“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 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

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 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

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内(  )

A.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

B.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

C.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答案】A

【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有人认为,农村革命的发展会影响到城市的,革命力量发展,体现了当时对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着分歧,有人认为应该走城市中心的道路。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大革命时期的探索,而材料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时期。

C.如果普遍赞同走农村革命的道路,就不会存在着材料中的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

D.当时还没有出现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

故选:

A。

本题主要考查工农武装割据,要求学生结合土地革命时期中共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表现来分析。

中国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是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没有发动农民而取得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而中国的反动力量都集中在城市里面,工人阶级力量相对弱小,所以中国城市中心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12.阅读下表

1935年和1941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

     时间

 

工业类别

1935年

1941年

资本总额

(万元)

占全国总

资本比例

资本总额

(万元)

占全国总

资本比例

冶炼业

47.4

0.19%

13570.7

37.01%

机械金属业

415.5

1.66%

4402.7

10.6%

纺织业

12170.3

48.53%

5884.7

14.17%

食品工业

6159.8

24.56%

2726.6

6.57%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

A.轻工业衰退未获得发展B.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C.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D.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

【答案】D

【解析】从表中的数据可知,1941年冶炼业、机械金属业的资本总额、比重都明显增长,表明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D。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爆发后,不少民族资本家出于爱国热情和使企业免遭日本的掠夺,历尽艰险迁往内地,并尽快恢复生产,对大后方经济发展,对支持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

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3.陕西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分科学生数比例表(%),数据表明,建国初期陕西省高等教育的发展(  )

年份

工科

农科

医学

师范

文科

理科

政法

W经

体育

艺术

人数

1949

18.7

209

18.4

5.8

9.8

22.6

-

3.8

-

--

2272

1956

53.5

106 1

7.2

15.3

5.0

5.1

1.1

1.2

0.4

0.6

22322

A.适应了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B.符合了工业化初步让立的具体国情

C.响应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D.客观上造成文科人数的腰斩式下降

【答案】A

【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学习工科和农科的人数比例迅速上升,其他学科的人数比例迅速下降。

根据所学知识,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陕西省高等教育的这种发展适应了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故A正确。

B解读片面,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中显示的不是各科的人数,D说法与材料不符,故排除。

故选:

A。

本题考查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答本题,考生要认真阅读表格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

14.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章放在“国家机构”之前,使本次修宪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据此可知,这次修宪“新”在(  )

A.体现对人文主义的一贯追求B.反映了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

C.凸显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D.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

【答案】C

【解析】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章放在“国家机构”之前,反映出国家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意识增强,凸显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故C正确;

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BD两项在我国宪法中早已明确,不符合题干“新“的要求,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解题的关键:

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章放在“国家机构”之前。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20世纪80年代以来,麵史学研宄的观念日益革新,近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社会史观等史观层出不穷,而妇女史、服饰史、灾荒史、环境史等小众研究也受到重视。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史学界完全摆脱“左”倾束缚

B.反映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C.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实施和“双百方针”的恢复

D.导致形成史学研究的碎片化趋势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学研究观念日益革新的原因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实施和“双百方针”的恢复,故C正确。

A说法错误,错在“完全”二字,排除。

B错误,百花齐放是在文学领域,排除。

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

16.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

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

这两种观点都(  )

A.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

B.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

C.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D.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

【答案】A

【解析】解读题干,对雅典的政治文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这是观点认识上的偏差。

共同的错误在于都是站在当代的角度、按照当代人对民主政治的理解出发去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即过分美化和过分贬低。

材料中的前一种观点承认了有点民主的阶级性,排除D;B、C叙述错误。

故选:

A。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由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准确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特点、实质、评价等考点。

17.厦门大学教授徐国栋说:

“在谢沃拉、西塞罗生活的共和国晚期,古希腊哲学犹如西斯廷小教堂天顶画《创世纪》中的那个上帝,罗马法犹如那个被造好的亚当,前者的手指轻轻触及后者。

被触者就从一堆泥土变成鲜活的生命,并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进而影响着诸多的后来者。

”作者意在说明(  )

A.希腊民主政治深刻影响罗马法的发展

B.希腊文化赋予罗马法精神内涵

C.欧洲两大文化源头相互影响互为渊源

D.没有希腊文化就没有罗马文化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古希腊哲学犹如西斯廷小教堂天顶画《创世纪》中的那个上帝,罗马法犹如那个被造好的亚当,前者的手指轻轻触及后者。

被触者就从一堆泥土变成鲜活的生命,并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进而影响着诸多的后来者”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古代希腊哲学对罗马法的影响,故B项正确。

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古代希腊哲学对罗马法的影响,不是强调希腊民主政治深刻影响罗马法的发展,故A项错误。

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古代希腊哲学对罗马法的影响,不是强调古代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的相互影响,故C项错误。

D项说法绝对化,应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罗马法。

需要掌握古代希腊哲学对罗马法的影响。

解题的关键是对“古希腊哲学犹如西斯廷小教堂天顶画《创世纪》中的那个上帝,罗马法犹如那个被造好的亚当,前者的手指轻轻触及后者。

被触者就从一堆泥土变成鲜活的生命,并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进而影响着诸多的后来者”的分析理解,把握材料的主旨。

本题考查对古代希腊哲学对罗马法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18.近代英国宪法包括为数众多的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以及宪法判例,没有统一的宪法法典。

这些以普通法律、政治习惯等方式表达出来的宪法与普通的法律和政治习惯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并没有区别,但是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却具有宪法的效力。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宪法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法B.英国缺乏建立法治国家的意愿

C.尊重传统是英国政治的突出特点D.英国人对宪法的理解存在差异

【答案】C

【解析】A.英国的宪法不是不成文的习惯法,他也有成文法律。

B.英国并不缺乏建立法治国家的意愿。

C.从材料可以看出,英国人重视习惯和政治传统,所以他的宪政体系,是一系列历史法律的总和。

D.材料看不出英国人理解的差异。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西方的民主政治,要求学生结合西方民主政治的特征来分析爱。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9.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法兰西民族在行动中如此充满对立,如此爱走极端,不是由原则指导,而是任情感摆布”,以此来理解近代法国政体更替频繁的原因。

这说明托克维尔(  )

A.认为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没有得到较好的宣传

B.从法兰西民族特性来剖析历史

C.认为民族特性是法国政体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

D.开辟历史研究的新途径和角度

【答案】B

【解析】“法兰西民族在行动中如此充满对立,如此爱走极端,不是由原则指导,而是任情感摆布”表明托克维尔从法兰西民族特性来剖析历史,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法国民主政治的曲折历程,解题的关键是“法兰西民族在行动中如此充满对立,如此爱走极端,不是由原则指导,而是任情感摆布”。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法国民主政治的曲折历程,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发展相对缓慢,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处于弱势,共和派力量不强大。

20.在中世纪,绘画、雕塑通常被视为实用性和技术性的体力活动,艺术家也被看作手艺人。

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卑微的手艺人上升为受人尊崇的“天才”。

这种变化表明(  )

A.艺术的思想性和创造性得到彰显B.艺术活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艺术的实用性和技术性基本丧失D.艺术创作与传统宗教题材相分离

【答案】A

【解析】“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卑微的手艺人上升为受人尊崇的“天才”这种变化表明艺术的思想性和创造性得到彰显,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A。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卑微的手艺人上升为受人尊崇的“天才”。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文艺复兴,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21.启一蒙运动之前,西欧知识分子以欧洲生活方式为标准来评判美洲印第安人,认为他们处于野蛮落后的状态。

而在法国启蒙运动中,不少启蒙思想家则称赞印第安人自然纯朴,视其为“高贵的蒙昧人”。

启蒙思想家此举意在(  )

A.批评西欧对美洲的殖民侵略B.宣扬自由平等的理念

C.肯定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D.批判传统认识的狭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