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考试大纲.docx
《基础会计学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学考试大纲.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会计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类其它专业方向的共同基础课,是我们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在课程体系中起着基石的作用。
《基础会计学》共有十章内容,系统阐述了基础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以制造业企业为例,讲述了其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本课程的学习重点就是在会计基本理论指导下,理解和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及应用,能综合运用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去处理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基本经济业务。
二、学习建议
1.以考纲为纲,以教材为本,全面、系统地学习课程内容。
2.在学习中要处理好全面和重点的关系。
3.综合理解,注意内容前后之间的联系。
4.加强练习,拾漏补缺,提高做题的准确率。
三、考试题型
本课程考试方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00分,60分及格。
主要考试题型有:
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业务计算题。
本教材是2009年的新版教材,与2004版教材相比,在章节编排及内容上都有了一定的变动。
请考生们注意自己所使用教材的版本。
第一章 总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
学习本章,要求深刻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和会计目标;理解会计对象的涵义以及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深刻理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和各自的特征,了解每个会计要素的构成内容;重点掌握会计等式的恒等原理、会计基本假设和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等基本理论;理解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了解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内容和相互联系;了解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和计量属性。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本章的目的在于懂得什么是会计,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了解会计的基本方法,从而为下一步学习复式记账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职能与会计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
现代会计的概念。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两项基本职能:
核算和监督。
1.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的涵义;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
2.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的涵义;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
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之间的关系。
(三)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的定义。
1.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财务报告使用者;企业财务报告和企业财务报表的构成;不同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关注点。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第二节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会计对象
1.会计对象的涵义和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
2.企业经济活动的内容
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分配活动;经营活动又包括供应活动、生产活动和销售活动。
经济业务;外部经济业务和内部经济业务。
(二)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的涵义。
企业会计要素通常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资产
资产的定义和特征。
资产的构成:
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的涵义,常见的流动资产项目;非流动资产的涵义,常见的非流动资产项目。
2.负债
负债的定义和特征。
负债的构成:
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的涵义,常见的流动负债项目;非流动负债的涵义,常见的非流动负债项目。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和特征。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所有者权益的构成。
4.收入
收入的定义和特征;收入的内容。
5.费用
费用的定义和特征;费用的内容。
6.利润
利润的定义;利润总额的构成。
(三)会计等式
1.会计等式的恒等原理
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等式的重要性:
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理论依据。
会计等式的恒等原理。
2.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举例说明只涉及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要素变动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四种典型的业务类型。
举例说明既涉及收入和费用,也涉及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要素变动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扩展的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第三节 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会计基础
(一)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有涵义。
基本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的涵义;会计主体假设的重要意义;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区别。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的涵义;持续经营假设的重要意义。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的涵义;会计分期假设的重要意义。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的涵义。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涵义。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
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三)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的涵义;权责发生制的重要意义;权责发生制的适用范围。
收付实现制的涵义及适用范围。
第四节 会计核算方法
(一)会计方法
会计方法的涵义;会计方法包括的内容。
(二)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的涵义。
会计核算方法包括的内容: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
各种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五节 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的涵义。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确认条件。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
计量属性的涵义。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的涵义和计量范围。
三、考核知识点
(一)会计的概念、职能与会计目标
(二)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三)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会计基础
(四)会计核算方法
(五)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四、考核要求
(一)会计的概念、职能与会计目标
1.识记:
(1)会计的概念;
(2)会计核算职能的涵义;(3)会计监督职能的涵义;(4)会计目标的定义。
2.领会:
(1)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
(2)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3)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之间的关系;(4)会计目标的两大体现,包括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5)财务报告使用者及其对会计信息的关注点。
3.简单应用:
根据会计职能,理解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二)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识记:
(1)会计对象的涵义;
(2)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3)经济业务的涵义;(4)会计要素的涵义;(5)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各具体会计要素的涵义;(6)基本会计等式的表述;(7)扩展的会计等式的表述。
2.领会:
(1)企业经济活动的内容,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分配活动,以及各种经济活动的具体表现;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各会计要素的特征;(3)基本会计等式中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4)扩展的会计等式中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5)只涉及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四种典型的经济业务类型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6)既涉及收入和费用,也涉及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变动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3.简单应用:
(1)说明会计要素的划分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作用;
(2)说明会计等式的恒等原理。
(三)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会计基础
1.识记:
(1)会计主体的涵义;
(2)持续经营的涵义;(3)会计分期的涵义;(4)货币计量的涵义;(5)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等各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涵义;(6)权责发生制的涵义;(7)收付实现制的涵义。
2.领会:
(1)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区别;
(2)明确会计假设对开展会计工作、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重要意义;(3)明确各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对提高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质量的重要意义;(4)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意义。
(四)会计核算方法
1.识记:
(1)会计方法的涵义;
(2)会计核算方法的涵义;(3)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涵义;(4)复式记账的涵义;(5)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涵义;(6)登记会计账簿的涵义;(7)成本计算的涵义;(8)账产清查的涵义;(9)编制财务报表的涵义。
2.领会:
各种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五)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1.识记:
(1)会计确认的涵义;
(2)会计计量的涵义;(3)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的涵义。
2.领会:
现行会计普遍采用以历史成本计量韵原因。
第二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会计核算所需的基本知识:
一方面,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另一方面,阐述复式记账的理论与方法。
学习本章,要求理解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原则以及会计科目的分类,进而重点掌握账户的基本结构和账户的基本数量关系;理解复式记账的原理和特点,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账户的对应关系、会计分录的编制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原理。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以及复式记账是会计核算特有的方法,是《基础会计学》的核心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能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账户和借贷记账法,从而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会计科目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会计科目的涵义;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1.统一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实用性原则
4清晰性原则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
1.会计科目按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
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等五大类。
2.会计科目按所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包括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两类。
第二节 账户
(一)账户的涵义
账户的涵义;开设账户的必要性;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应当包括的基本内容;“T”型账户的格式。
(三)账户的基本数量关系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第三节 复式记账原理
(一)记账方法
记账方法的涵义;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二)复式记账法
1.复式记账原理
复式记账法的涵义;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与复式记账原理。
2.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复式记账法的两个主要特点。
第四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涵义
借贷记账法的涵义;“借”、“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的发展过程。
(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基本结构。
1.资产类账户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基本数量关系;各类账户的正常余额方向。
2.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的结构
(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记账规则的具体表述;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录经济业务的两个步骤。
(四)账户对应关系与会计分录
1.账户对应关系
账户的对应关系与对应账户的涵义;账户对应关系的作用。
2.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的涵义;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3.会计分录编制举例
(五)过账
过账的涵义;过账举例。
(六)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1.试算平衡原理
试算平衡的涵义;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原理。
2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3.试算平衡表的作用
试算平衡表的作用以及不影响借贷双方平衡的账务处理错误。
三、考核知识点
(一)会计科目
(二)账户
(三)复式记账原理
(四)借贷记账法
四、考核要求
(一)会计科目
1.识记:
会计科目的涵义。
2.领会:
(1)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2)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3)会计科目的分类,工商企业主要会计科目表。
(二)账户
1.识记:
账户的涵义。
2.领会:
(1)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2)账户的基本内容;(3)“T”型账户的格式;(4)账户的基本数量关系。
(三)复式记账原理
1.识记:
(1)记账方法的涵义;
(2)复式记账法的涵义。
2.领会:
(1)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与复式记账原理;
(2)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四)借贷记账法
1.识记:
(1)借贷记账法的涵义和记账符号;
(2)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的具体表述;(3)账户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的涵义;(4)会计分录的涵义;(5)简单会计分录与复合会计分录的涵义;(6)过账的涵义;(7)试算平衡的涵义;(8)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的涵义。
2.领会:
(1)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基本结构;
(2)资产类账户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的特点;(3)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结构的特点;(4)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基本数量关系;(5)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录经济业务的两个步骤;(6)账户对应关系的作用;(7)登记账簿的过程;(8)试算平衡表的作用。
3.简单应用:
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对简单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并过账到相关账户。
4.综合应用:
用总分类账户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原理编制试算平衡表。
第三章 账户的分类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阐述账户的分类,重点说明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学习本章,要求理解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目的,了解各大类账户中包括的一些常见账户;深刻理解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目的、每类账户的用途及其结构特点,了解各大类账户中所包括的一些常见账户;了解按经济内容与按用途和结构两种账户分类之间的联系;理解账户按提供指标详细程度的分类。
通过本章学习,加深对各类账户的理解,学会运用账户提供所需要的数据资料。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一)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目的
账户经济内容的涵义;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目的。
(二)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具体分类
1.资产类账户
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反映非流动资产的账户。
2.负债类账户
反映流动负债的账户;反映非流动负债的账户。
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账户;反映由利润转化而形成的所有者权益账户。
4.成本类账户
反映供应过程的成本账户;反映生产过程的成本账户。
5.损益类账户
反映营业性损益的账户;反映非营业性损益的账户;反映所得税费用的账户。
第二节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一)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目的
账户用途和账户结构的涵义。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目的。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和按用途及结构分类的关系。
(二)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具体分类
1.盘存账户
盘存账户的用途、结构特点以及该类账户的特点。
2.结算账户
债权结算账户的结构特点;债务结算账户的结构特点;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结构特点。
3.资本账户
资本账户的用途和结构特点。
4.集合分配账户
集合分配账户的用途和结构特点。
5.成本计算账户
成本计算账户的用途和结构特点。
6.期间账户
期间账户的用途;期间收入账户的结构特点;期间费用账户的结构特点。
7.财务成果账户
财务成果账户的用途、结构特点以及该类账户的特点。
8.计价对比账户
计价对比账户的用途和结构特点。
9.调整账户
调整账户的用途。
设置调整账户的原因;备抵账户的结构特点;附加账户的结构特点;备抵附加账户的结构特点;调整账户的特点。
按经济内容与按用途和结构两种账户分类之间的联系。
第三节 账户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一)总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的涵义。
(二)明细分类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和二级账户的涵义。
账户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的目的。
三、考核知识点
(一)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二)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三)账户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四、考核要求
(一)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1.识记:
(1)账户经济内容的涵义;
(2)账户按经济内容划分的类别;(3)各大类中包括的常见账户的名称。
2.领会: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目的。
(二)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1.识记:
(1)账户用途的涵义;
(2)账户结构的涵义;(3)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划分的类别;(4)每类所包括的常见账户的名称。
2.领会:
(1)盘存账户的用途、结构特点以及该类账户特点;
(2)结算账户的用途、债权结算账户、债务结算账户和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结构特点;(3)资本账户的用途和结构特点;(4)集合分配账户的用途和结构特点;(5)成本计算账户的用途和结构特点;(6)期间账户的用途、期间收入账户和期间费用账户的结构特点;(7)财务成果账户的用途、结构特点以及该类账户的特点;(8)计价对比账户的用途和结构特点;(9)调整账户的用途、设置原因和特点;备抵账户、附加账户和备抵附加账户的结构特点。
(三)账户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1识记:
(1)总分类账户的涵义;
(2)明细分类账户和二级账户的涵义。
2领会:
(1)账户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的目的;
(2)总分类账户提供的核算指标;(3)明细分类账户提供的核算指标。
第四章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以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为例,较系统地阐述了有关账户的设置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本章的目的在于借助企业筹集资金、购入固定资产、采购材料、生产费用的发生和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产品销售、利润的形成与分配等经济业务的总分类核算,深刻理解和掌握账户类别、借贷记账法原理及其具体应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筹资业务的核算
(一)筹资业务的内容
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包括接受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债权人借款两个方面。
(二)筹资业务核算的账户设置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短期借款”、“长期借款”、“财务费用”等账户的结构和内容。
(三)筹资业务的账务处理
举例说明筹资业务的账务处理及其账户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购进业务的核算
(一)固定资产购入业务的核算
固定资产的涵义;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
“固定资产”账户的结构和内容;外购不需要安装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及其账户之间的关系。
(二)材料采购业务的核算
1.材料采购业务的内容
原材料的涵义及包括的内容;材料实际采购成本的构成;材料的确认条件。
2.材料采购业务核算的账户设置
“在途物资”、“原材料”、“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账户的结构和内容。
3.材料采购业务的账务处理
举例说明材料采购业务的账务处理及其账户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生产业务的核算
(一)生产业务的内容
生产费用、产品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的涵义;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的主要经济业务。
(二)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要求
1.产品生产成本的构成
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2.产品生产成本核算应遵循的要求
明确成本计算对象;区分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区分归属于不同成本计算对象的生产费用;区分完工产品成本和期末在产品成本。
(三)生产业务核算的账户设置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库存商品”等账户的结构和内容。
(四)生产业务的账务处理
举例说明生产业务的账务处理及其账户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销售业务的核算
(一)销售业务的内容
制造业企业销售过程的主要经济业务;商品销售收入确认的条件。
(二)销售业务核算的账户设置
“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预收账款”、“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应交税费”等账户的结构和内容。
(三)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
举例说明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及其账户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 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核算
(一)利润形成的核算
1.利润的构成
营业利润的构成;利润总额的构成;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涵义和内容;净利润的计算。
2.利润形成核算的账户设置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本年利润”等账户的结构和内容。
3.利润形成的账务处理
举例说明利润形成的账务处理及其账户之间的关系。
(二)利润分配的核算
1.利润分配的顺序
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的涵义。
2.利润分配核算的账户设置
“利润分配”、“盈余公积”、“应付股利”等账户的结构和内容。
3.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
举例说明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及其账户之间的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
(一)筹资业务的核算
(二)购进业务的核算
(三)生产业务的核算
(四)销售业务的核算
(五)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核算
四、考核要求
(一)筹资业务的核算
1.识记:
(1)实收资本;
(2)资本(股本)溢价;(3)财务费用。
2.领会:
(1)“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账户的用途、结构和反映的内容;
(2)“短期借款”、“长期借款”、“财务费用”等账户的用途、结构和反映的内容。
3.综合应用:
(1)根据给定的资料进行实收资本业务的账务处理;
(2)根据给定的资料进行银行借款业务的账务处理。
(二)购进业务的核算
1.识记:
(1)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原价;(3)原材料。
2.领会:
(1)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构成;
(2)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3)“固定资产”账户的用途、结构和反映的内容;(4)“在途物资”、“原材料”账户的用途、结构和反映的内容;(5)“应付账款”、“预付账款”账户的用途、结构和反映的内容。
3.综合应用:
(1)根据给定的资料进行固定资产购入业务的账务处理;
(2)根据给定的资料进行材料采购业务的账务处理。
(三)生产业务的核算
1.识记:
(1)生产费用;
(2)产品生产成本;(3)管理费用;(4)直接材料成本;(5)直接人工成本;(6)制造费用;(7)期间费用;(8)职工薪酬。
2.领会:
(1)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耗费;
(2)产品生产成本的构成;(3)产品生产成本核算应遵循的要求;(4)“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库存商品”账户的用途、结构和反映的内容;(5)“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账户的用途、结构和反映的内容。
3.综合应用:
根据给定的资料进行材料耗用、分配职工薪酬、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产品完工入库和发生管理费用等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