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张军重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31980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张军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张军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张军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张军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张军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张军重点.docx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张军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张军重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张军重点.docx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张军重点

2004年第10期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

1952)2000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

(复旦大学200433)*

内容提要:

通过回顾和比较已有研究中国资本存量的相关文献,考虑到中国国内生产

总值历史数据的几次重大补充和调整,本文对各年投资流量、投资品价格指数、折旧率P重置率、基年资本存量的选择与构造以及缺失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处理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补充和调整后的分省数据,根据永续盘存法估计了中国大陆30个省区市1952)2000年各年末的物质资本存量。

关键词:

省际资本存量固定资本投资价格指数经济折旧率

一、引言

正如许多利用总量数据计算经济增长率或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已经指出的,计算经济增长率或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是对产出与投入数据的科学计量,特别是资本数据的计量尤其重要。

而对于那些直接考察投资相关问题的研究来说,资本数据更是不可或缺。

已经有一些研究试图对中国的总量资本存量进行估算,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按时间顺序依次包括,张军扩(1991),贺菊煌(1992),邹(Chow,1993),谢千里等(Jefferson,etc.,1996),任若恩和刘晓生(1997),胡和阚(HuandKhan,1997),王小鲁(2000),杨格(Young,2000),王和姚(WangandYao,2001),张军(2002),黄永峰等(2002),宋海岩等(2003),李治国和唐国兴(2003),何枫等(2003),张军和章元(2003),张军等

¹(2003),龚六堂和谢丹阳(2004)。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上,发生过两次历史数据的重大补充和一次历史数据的重大调整。

第一次是对改革开放后的1978年至1984年数据的补充,这项工作是在1986年至1988年间进行的;第二次是对改革开放以前的1952年至1977年数据的补充,这项工作是在1988年至1997年间进行的。

而第一次重大调整是在中国进行首次第三产业普查后的1994年和1995年间进行的。

这两次补充数据和一次调整数据的详细资料主要发表在国家统计局经济核算司(1997)出版的5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6一书上(见许宪春(2002)对此的一个介绍)。

由于这本年鉴以及1999年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5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6都包含了分省数据,并首次

*本文是张军主持的研究项目/资本形成、投资效率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1978)2000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该项目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批准号02BJY129)的慷慨资助,对此,本文作者表示感谢。

文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缺陷由张军负责。

本文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得到很多人的帮助。

尤其要感谢许宪春先生向作者对若干统计指标的解释,章元博士有益的讨论,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提供的/中国经济发展分地区电子数据库0,孙刚同学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刘明兴博士在数据方面提供的建议和帮助。

当然,文责自负。

¹从龚六堂和谢丹阳(2004)使用的数据和指标说明来看,其资本数据可能直接来源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发展论坛0提供的51952)1999中国经济增长数据6。

所以本文对龚六堂和谢丹阳(2004)中资本数据的评论也适用于51952)1999中国经济增长数据6。

35

张军等: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

1952)2000

¹公布了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所以为估计省际资本存量提供了客观条件。

我们希望本文是对已

有中国资本存量估算研究的补充和延续,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比较全面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目前已被普遍采用的测算资本存量的方法是戈登史密斯(Goldsmith)在1951年开创的永续盘存法。

由于中国没有过大规模的资产普查,所以我们在本文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在估计一个基准年后运用永续盘存法按不变价格计算各省区市的资本存量。

这一方法可以写作:

Kit=Kit-1(1-Dit)+Iit

(1)

其中i指第i个省区市,t指第t年。

(1)式一共涉及到四个变量,a.当年投资I的选取;b.投资品价格指数的构造,以折算到不变价格;c.经济折旧率D的确定;d.基年资本存量K的确定。

对于部分数据缺失的省份,还必须考虑第五个问题:

e.数据缺失的处理。

本文其余部分将分别对以上五个问题进行讨论。

然后,汇报我们所测算的1952)2000年各年末的中国大陆30个省区市的物质资本存量。

最后对估算数据进行比较和检验。

二、当年投资I的选取

已有研究对当年投资的选取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采用所谓/积累0(accumulation)的概念及其相应的统计口径。

如早期的研究张军扩(1991),邹(Chow,1993),贺菊煌(1992),以及沿用贺菊煌(1992)方法的张军(2002)以及张军和章元(2003)。

第二种是采用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totalsocialfixedassetinvestment),如王小鲁(2000)。

第三种是大部分近期研究采用的资本形成总额(grosscapitalformation)或固定资本形成总额(grossfixedcapitalformation)。

积累是在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下核算国民收入时度量投资的指标。

但是从1993年起,新的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体系不再公布积累数据,也没有相应的价格指数,所以我们无法沿用此法。

根据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上有过两次历史数据的重大补充和一次重大调整,/固定资本形成净额0是与/固定资产积累0等价的概念,而1993年以后统计年鉴上公布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0可以被视作未扣除折旧的投资指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与SNA的统计体系不相容,是中国投资统计特有的指标。

因此,我们在本文中采用的当年投资指标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并且认为它是衡量当年投资I的合理指标。

三、投资品价格指数的构造

正如张军(2003)指出的,5中国统计年鉴6在1993年才开始每年公布这一指数,而且只有1991年之后的时间序列数据。

虽然有省际细分数据,但此前的数据在5中国统计年鉴6上不可得,其他可能的相关年鉴,如5中国物价年鉴6、5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年鉴6也都没有这一信息。

这也正是导致很多早期研究纷纷构造一些相应的指数来平减投资的原因。

总的来说,对于1952年到1977年,大部分研究都借用邹(Chow,1993)估计的积累隐含平减指数(theimplicitdeflatorforaccumulation),或者并不考虑这一时期的价格变动因素。

在1978年之后,胡和阚(HuandKhan,1997)以及宋海岩等(2003)用全国建筑材料价格指数来代替;谢千里等人(Jefferson,etc.,1996)采用建筑安装平减指数和设备安装购置平减指数的加权平均来计算;杨格(Young,2000)构造了一个隐含的固定资本形成

¹国外的研究者在进行同类研究时,最重要的数据来自于许等人的研究成果(Hsuehetc.,1993,1999)。

前者包括1949年到1989年中国的分省统计数据,后者包括1952年到1995年的相应数据。

虽然我们对这两本年鉴的确切内容不得而知,但是从已有研究中采用的数据来看,可以判断,这两本年鉴很有可能正是包含了两次补充和一次调整数据的详细资料,从而采用5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6和5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6所进行的研究与采用许等人(Hsuehetc.,1993,1999)进行的相关研究应该具有可比性和相互参考的价值。

36

2004年第10期

指数,把它作为GDP平减指数和其他构成GDP各部分的平减指数的一个残差;黄永峰等(2002)直接利用零售物价指数替代;李治国和唐国兴(2003)用5上海统计年鉴6中可以得到的上海市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及其指数计算出上海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然后用它回归出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张军和章元(2003)则直接采用上海市的这一指数作为全国的相应指数。

必须承认,在直接的统计数据不可得的情况下,这些早期的研究通过某些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假设构造的相应指数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不过随着两次历史数据的重大补充和一次历史数据的重大调整,中国的统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5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6以及许等人(Hsuehetc.,1999)都提供了1952年至1995年全国和各个省历年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及其指数。

何枫等(2003),龚六堂和谢丹阳(2004)以及王和姚(WangandYao,2001)就是分别根据这两本年鉴中的这一信息计算了1952年至1995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但是,这些文献对于利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及其指数计算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合理性和具体计算方法没有给予说明,而5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6一书中也没有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及其指数之间的关系给予说明。

事实上,我们可以假设5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6提供的以不变价格衡量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以1985年的固定资本形成指数为例:

1985年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数(1952=1)

=1985年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数(上一年=1)

=1984年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当年价格)(

4)(3)

图1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952=1)

那么利用该书中提供的各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当年价格),以1952年为1和以上一年为1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数这三列数据,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各省各年的以1952年为1和以上一年为1

¹的投资隐含平减指数(theimplicitinvestmentdeflator)。

我们把用该方法计算出来的各省1991年至

1995年的这一指数与5中国统计年鉴6上公布的这一时期的各省固定资本投资价格指数对比,发现它们基本一致。

所以我们认为,用(3)或(4)式计算而得到各省投资隐含平减指数可以视作各省的固定资本投资价格指数的代替,对于1995年以后的数据则直接采用5中国统计年鉴6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然后用这一指数序列平减各年投资,将其折算成以基年不变价格表示的实际值。

¹对公式(3)和(4)进行的数学推导限于篇幅略去,需要者可以与作者联系。

37

张军等: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

1952)2000

通过计算我们有两个主要发现:

第一,大部分省份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仅在1978年后才出现明显的变动,所以我们认为,部分估计全国固定资本存量的早期研究忽略1952年到1977年投资品价格变动因素是可以接受的假设。

图1给出了用(3)式计算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第二,不同省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的幅度和趋势有较大差异,特别突出的是:

三大直辖市尤其是北京的价格上涨幅度在改革前后都比较小;辽宁、云南等省份在改革前后的价格上涨幅度都很大。

这种差异也表明,在估算各个省份的资本存量时,采用各自不同的价格指数而非统一的价格指数是重要的。

四、经济折旧率D的确定

由于国家统计部门在1994年之前一直没有公布各省的固定资产折旧序列,已有研究对折旧的进行了处理,方法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利用国民收入关系式间接核算各省的折旧序列,如邹(Chow,1993)使用公式:

/折旧额=GDP-国民收入+补贴-间接税0,来计算1978年至1993年全国的折旧额,李治国和唐国兴(2003)在计算1994年之后的全国折旧额时,是通过加总各省的折旧额而进行的;第二类是大部分研究采用的方法,就是估计一个合理的折旧率(depreciationrate),对历年资本存量进行扣减。

但是在折旧率的选择上,各个研究有较大的出入。

帕金斯(Perkins,1998)、胡永泰(1998)、王小鲁(2000)以及王和姚(WangandYao,2001)均假定折旧率为5%;杨格(Young,2000)则假定6%的折旧率,这也是霍尔和琼斯(HallandJones,1999)研究127个国家资本存量时采用的通用折旧率;龚六堂和谢丹阳(2004)对全国各省都假定了10%的折旧率。

宋海岩等(2003)则假定各省每年的折旧率为全国折旧率加上各省该年的经济增长率,其理由是各省资本实际使用情况不同,那些经济增长较快的省必然会比增长较慢的省更快地使用资本,从而更多的折旧。

黄永峰等(2002)对在一项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的研究中,估算出设备的经济折旧率为17%,建筑为8%。

从理论上说,第一,利用在永续盘存法估算资本存量时,

(1)式中出现的D应该是重置率(replacementrate)而非折旧率。

因为,重置是指生产能力的维持或恢复,只有在资本品的相对效率

¹是按照几何方式递减的时候,折旧率和重置率才会是相等的。

而已有研究虽然普遍采用本文中

(1)式作为永续盘存法的基本公式,但是除了任若恩和刘晓生(1997)以及黄永峰等(2002)之外,绝大部分研究并没有对重置率和折旧率加以区分。

第二,永续盘存法考虑资本品效率下降主要有三种方式:

/单驾马车0法(one2hoss2shay)、直线型法和余额递减折旧法,分别代表资本品效率在服役期的最后一期完全下降、在各期直线下降和几何下降(乔根森,2001)。

为了与永续盘存法的内在含义相一致,在资本品的相对效率按照几何方式递减的假定下,我们在本文中相应地采用代表几何效率递减的余额折旧法:

SdS=(1-D),S=0,1,,(5)

其中dS代表资本品的相对效率,即旧资本品相对于新资本品的边际生产效率;D代表重置率或者折旧率,因为它们在此时是相等的;S代表时期。

在相对效率几何递减模式下,重置率在各年的分布是不变的。

参考黄永峰等人(2002)的研究,我们也采用我国法定残值率代替资本品的相对效率dS,其值为3%)5%,我们在本文中采用中间值4%,它表示资本品在寿命终了时,相对效率为新资本品的4%。

就固定资本的使用寿命而言,由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

¹见乔根森(2001)以及任若恩和刘晓生(1997)对此的详细讨论以及黄永峰等人(2002)给出的证明。

38

2004年第10期

购置和其他费用三个部分,而这三类资产存在明显的寿命差异,所以我们分别就它们各自的寿命期计算折旧率然后加权平均。

对于使用寿命,黄永峰等人(2002)参考比较了各类方法,最后估计中国制造业的建筑和设备的寿命期分别是40年和16年。

考虑到我们在本文中试图估计的是各个省全部的资本品,并且制造业中的资本品通常折旧最快,所以我们假定各省全部建筑和设备的平均寿命期分别是45年和20年,其他类型的投资假定为25年,从而三者的折旧率分别是619%,1419%和1211%。

关于三类资本品在总固定资产中的比重,我们计算了1952)2000年各年三类资本品比重的几何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发现两个平均数值非常接近,说明这一比例本身比较稳定,它们分别是:

建筑安装工程63%,设备工器具购置29%,其他费用8%。

基于这个权重,在相对效率呈几何递减的模式下,我们

¹计算得到了各省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经济折旧率D是916%。

五、对基年物质资本存量K的确定

已有研究对基年的选择一般分为1952年或1978年两类。

由于在永续盘存法的意义下,如果基年的选择越早,那么基年资本存量估计的误差对后续年份的影响就会越小,所以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及与同类研究的可比性,我们在本文中采用的基年是1952年。

这些研究对基年的资本存量估算方法也各不相同:

张军扩(1991)和何枫等(2003)接受帕金斯对中国1953年资本产出比为3的假设,利用1953年中国的国民收入倒推1952年的资本存量为2000亿元左右(1952年价格)。

邹(Chow,1993)利用一些私人可得的数据推算了1952年中国非农业部门的资本存量为582167亿元,并估计农业资本存量为450亿元,土地的价值为720亿元,从而合计的资本存量为1750亿元(1952年价格),如果除以中国1952年的GDP679亿元,那么邹估计的资本产出比为2158;许多后续研究都采用了邹的这一数值,如王和姚(WangandYao,2001),李治国和唐国兴(2004)。

贺菊煌(1992)则假设生产性资本在1964年)1971年间的平均增长率等于它在1971年)1978年间的平均增长率用迭代法推导1964年我国的资本存量,再假定非生产性资本是生产性资本的一个比例,计算出1952年的资本存量为946亿元(1990年价格),用图1中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换算成1952年不变价约为508亿元。

胡和阚(HuandKhan,1997)以及宋海岩等(2003)估计中国1958年的资本存量为2352亿元(1978年价格)。

利用全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可以推知,他们估计的1952年资本存量为509亿元(1952年价格),然后假定初始年份各省的资本存量相同。

在许多国际研究中估计初始资本存量时还有另一种通用的方法,如霍尔和琼斯(HallandJones,1999)在估计各国1960年的资本存量时,就是采用1960年的投资比上1960年至1970年各国投资增长的几何平均数加上折旧率后的比值。

杨格(Young,2000)用类似的方法估计1952年中国固定资本存量约为815亿元(1952年价格),这与张军和章元(2003)利用上海市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推算的全国资本存量800亿元(1952年价格)较为接近。

由于中国1952年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为8017亿元,可以推测杨格采用了10%的比例作为分母,去除初始年份的投资数据。

考虑到我们的这项研究需要估计的是各个省区市的初始资本存量,而已有研究又缺乏一个相对统一的估计值,以及将这一值分配到各个省的合理方法,我们在本文中采用的估计方法和杨格

¹我们的这一做法确实忽略了各省因为三类资产比重不同而总体折旧率不同的可能性。

但是5中国统计年鉴6仅在最近几年才公布各省固定资产投资按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和其他费用细分的数据,所以我们无法获得各省这三类资产比重的稳定数值,从而只能用全国的数值作为近似。

39

张军等: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

1952)2000

(Young,2000)相同,即用各省区市1952年的固定资本形成除以10%作为该省区市的初始资本存

¹量。

六、缺失数据的处理

虽然5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6一书公布了1952年至1995年历年的分省数据,5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6则提供了1952年到1998年各省的经济数据,此后的5中国统计年鉴6也提供了1998年以后的相应数据,但是有些省份的历史数据在各类统计资料中都是缺失的。

其中包括:

第一,5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6仅提供1989年以后天津市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数,从而无法计算天津市1952年到1988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以下简称IPI)。

龚六堂和谢丹阳(2004)主要依据天津市区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下简称RPI)估计其IPI,但未说明具体方法。

我们用1989年到2000年北京市的IPI,河北省的IPI和天津市的RPI分别对这些年份天津市的IPI进行OLS回归,发现天津市的RPI的拟合度最高(Ajusted-R=99188%,不包含截距项)。

所以在1952年到1988年,我们采用天津市的RPI代替天津市的IPI,其中1978年以前采用的是01985@RPI,理由是这一时期政府对资本产品的价格控制可能比零售商品更为严格,1979年至1988年直接采用RPI的数值。

我们的估计结果显示,天津市的IPI变动趋势与同样作为直辖市的上海比较相似,与同样在华北地区的其他省份的趋势也很接近。

第二,江西缺乏所有1952)1978年的固定资本形成数据,但并不缺少指数。

广东缺少1952)1977年的投资数据及其指数,5中国统计年鉴6也未能提供1996年到2000年广东的IPI。

龚六堂和谢丹阳(2004)的做法是/按照积累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乘以113,即资本形成占GDP支出的比重高于前者的程度,再乘以江西每年的GDP,以得到资本形成的估计值。

假定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本形成的比例一定,则1978)1980的比例为0186,以此值乘以1952)1977年的资本形成估计值,得到固定资产投资的估计值。

广东按照江西的做法估算投资数据,且按照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进行平减。

0我们认为这一做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考虑到资本形成占GDP支出的比重和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本形成的比例在不同年份可能会有较大变动,所以我们采用的估计方法是,用江西1979)2000年和广东1978)2000年各自的基本建设投资对其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做不包含截距项的OLS回归,拟合度分别为99144%和99103%。

然后利用回归得到的系数和1952)1977年两省各自的基本建设投资数值估算这些年份它们各自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这样做的理由是,基本建设投资是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扩大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新建、扩建工程及有关活动(5中国统计年鉴6),它是构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部分。

我们认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基本建设投资之间的关系更多体现的物理因素而非经济因素,从而尽量避免了不同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动对估计带来的影响。

对于1952)1977年广东的IPI,我们直接采用广东自己的RPI代替,1996)2000年的IPI用地理和经济水平都较为接近的福建的IPI代替。

第三,海南缺少1952年到1977年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数据和1952年到1992年的指数,西藏则缺少1952年到1990年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除1991年到1995年以外的其他年份的指数。

所以大部分研究在估算资本存量时都会忽略这两个省。

不过在本文中,我们仍试图进行估算。

具体的做法是,对于海南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用1952)1977年的基本建设投资直接代替,理由是基本建设投资是海南省各个投资数据中最长的一列,而且直到80年代中期,它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在

杨格(Young,2000)甚至认为,如果我们重点关注的是1978年以后的各省资本存量,而基年是1952年,那么26年的时间跨度使得初始年份的资本存量的数据都显得不太重要了,任何一种假设的方法都是可取的。

¹2

40

2004年第10期

数值上非常接近。

对于海南的固定资本投资价格指数,由于各类价格指数在1952)1977年均不可得,所以这些年份直接采用1,1978)2000年直接采用海南的RPI代替,这样得到的价格上涨趋势和全国的趋势接近。

对于西藏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1978)1991年直接采用西藏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因为这列数据在此后年份中与同年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非常接近;1959)1977年没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直接采用西藏的基本建设投资,因为西藏的基本建设投资几乎占到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90%以上,1952)1958年每年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直接采用1959年的数值。

我们的这一尝试,一方面是因为,包括大陆30个省区市的数据可以加总得到全国的数据,从而和已有研究进行对比。

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今后统计序列的延长,对海南和西藏的资本存量的估计可以延续,所以/早日0把海南和西藏纳入经验研究的范围可能是有意义的。

七、估计结果及其比较

表2给出了用上文讨论后确定的各个指标和方法而计算的中国省际资本存量,以及全国的资本存量总量。

总的来说,按照全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计算得到的全国数值和把各省数值加总后得到的全国数值差异不大,即2000年中国的物质资本存量以1952年不变价格衡量在5万亿元以上。

和已有几个主要研究比较可以发现,本文估计的资本存量在数值上相对较低。

主要原因是,第一,大部分早期研究因缺乏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而做出各种估计,但是就本文对这一指数的探讨来看,中国的固定资产价格上涨很快,有些估计仍然低估了这一数值。

比如张军和章元(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