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教室有多长
总课时
安排5第1课时
教学
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
重点学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
教学
难点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学情分析依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的特点,以3个问题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方法操作法、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铅笔、尺子、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揭示新知
谈话:
快国庆节了,老师想用拉花布置教
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
量一下吗?
,
提出问题
独立想一想,你准备怎么测量?
巩固拓展思维提升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组织学生讨论:
在测量中遇到哪些问题?
如何解决?
要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归纳:
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师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活动二:
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的高
教室提出活动规则:
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到,30秒时间,谁摆的最高,谁获胜。
2、找2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
3、各组学生都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说一说。
老师归纳:
摆得越多,摆得越高。
引导预设:
用易拉搭成的柱子可以当成一反“尺”可以没量一些物体的高度。
如:
可以测量自己的身高有多少个易拉的长。
活动三:
说一说哪根木条长?
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2、说一说谁的木条长。
讨论:
谁说的对?
全课总结畅谈收获回形针长的,木条肯定长。
)
活动四:
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出示图片,观察、估计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观察、估计同伴和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通过观察、估计,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
重点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掌握测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
难点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学情分析平时的学习中学生经常会用尺子进行连线、画直线;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有些模糊,不知道用统一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认识厘米,但是不了解厘米的意义;大部分学生没有估计意识,不能准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操作法、演示法
课前准备、直尺,一条测量题目的小纸条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二、新知探究:
1、谈话引入:
今天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板书:
桌子有多长
提问:
教室里有哪些桌子?
他们到底有多长?
分组让学生估计一下,讲台、课桌各有多长。
实际测量:
学生用所带的物体动手量一量,分组把学生测量的结果分类记录在黑板上。
.根据测量结果,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
发现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到的数不同。
为什么他们说的数都不相同?
该怎么办呢?
认识厘米:
你在直尺上看到了什么?
认识刻度线,0刻度,1厘米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三、巩固练习在尺子上的不同刻度找出1厘米的长度。
数数看,你的直尺上有多少个“1厘米”?
0刻度到3是几厘米?
1——2又是几厘米呢?
请再观察尺子,说一说。
提出要求:
用手比一比“1厘米”到底有多长?
说说看,你在身边还能找到哪些“1厘米”的东西?
同桌一起找一找再集体汇报。
数数看,你的直尺上有多少个“1厘米”?
0刻度到3是几厘米?
1——2又是几厘米呢?
请再观察尺子,说一说。
量一量:
选一支铅笔猜一猜它是几厘米?
再量一量,说说你是怎样量的?
你的铅笔长几厘米?
学生自己测量,小组交流。
想一想,哪只小熊测量方法对?
演示测量方法.讨论并归纳测量方法:
起点对准0刻度,再看另一端指向数字几。
学生再次测量铅笔的长度.量一量,画一画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第1题,让学生先估计自己的铅笔、橡皮和文具盒有多长,再量一量、填一填。
当学生测量的不是整厘米数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按整厘米数读出数值。
通过讲解让学生认识直尺上的厘米。
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动手操作,实际测量掌握测量方法。
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计能力.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四、总结2、第2题,画一条长8厘米的线。
独立完成题目。
第3题,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各是几厘米,再写在书上。
学生独立思考后,说说首先要考虑谁的高度,指导计算,学生再算其他车辆的高度。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的思考
作业设计1、说一说如何用直尺测量
课后量一量自己课桌的长度。
板书
设计课桌有多长
0
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后记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一米有多长1
总课时
安排5第3课时
教学
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
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
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学情分析学生对“米”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遇到,教材通过情境引入米,使学生体会学习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讲解法、操作法、探究法
课前准备米尺、卷尺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一、问题情境引入
师:
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游乐园吗?
看看长颈鹿和小乌龟在游乐园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
出示:
教材第53页情景图。
通过动物乐园的情境引入学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二、目标导学,自主探究学习
三、合作交流,探索反馈
四、实践应用
生1:
小狗门卫告诉它们,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生2:
和看门口1米画的标记,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1米,要买票;小乌龟的身高不足1米,不用买票。
师:
观察得真仔细!
看到了门口处1米的地方有标记。
师:
1米到底有多长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米有多长。
认一认,想一想
师: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
师:
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100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
看,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位新朋友。
注意看,自己数一数是不是有100厘米。
学生自己数,明确:
1米就是100厘米。
我们可以写成:
1米=100厘米。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
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表示。
比一比,说一说
师:
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
师:
同学们都挺好的。
现在把你们的手臂伸开,看看伸到什么程度就是1米,用尺子量一量。
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老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同学。
活动一:
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从脚到身体什么地方是1米,做个标记。
找不同身高的学生来比一比,发现身高不同但1米的标记一样高。
小结:
测量对象不同,但一米的高度是不变的。
活动二:
伸开手看一看从一只手的指尖到另一只手的什么地方是一米
活动三:
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有多长?
教室里的黑板长大约是多少米?
巩固练习
师:
“厘米”和“米”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下面填空。
教材第53页最下面的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通过对比确定填写什么单位的。
初步认识“米。
”
复习厘米,再次感受1厘米的长度。
认识1米和厘米之间的联系。
通过操作充分感受1米的长度,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五、小结2、练一练p54
估一估1米长的尺,大约相当于几根铅笔长?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米?
让学生互相说说,再全班交流。
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谁猜得对?
学生先想一想,可以实际再量一量找到合理的答案。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作业设计1、和家长用手比一比1米有多长,1米是多少厘米。
找一找家中什么物体长大约1米。
板书
设计1米有多长
00厘米是1米
米=100厘米1=100c
教学后记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一米有多长2
总课时
安排5第4课时
教学
目标1、进一步在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
重点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
难点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学情分析上节课学生有初步认识了1米,基本建立了1米的长度观念,本节课让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掌握知识。
教学方法操作法、指导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投影仪、主题图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一、复习
二、实践操作,加深认识师: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米,谁能说一说,用手比一比1米有多长?
1米是多少厘米?
米、厘米可以用什么字母表示?
试一试
活动一:
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再回答。
说明理由。
学会找正确的参照物,进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二、巩固练习活动二:
学生分组派代表相互协作,到前面测量黑板长度,提醒学生取整厘米数。
完成p55的练习题
学生先估计,再测量。
注意小组同学的分工。
分别测量教室的宽和门的高度。
先让学生观察图意,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多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适时地鼓励、表扬。
使学生把厘米和米结合使用,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实际测量的能力。
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三、小结学生相互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今天我们测量很多不同的物体,你有什么收获?
书上的第7题我们利用体育课的时间跳一跳,并记录下来好不好?
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测量能力,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作业设计体育课上跳远4次,记录成绩。
板书
设计1米有多长
米=100厘米
黑板长米厘米
门高米厘米
教学后记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练习四总课时
安排5第5课时
教学
目标1、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估计测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巧技能。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点1、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的技能技巧。
教学
难点1、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的技能技巧。
学情分析学生认识掌握了米、厘米长度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方法练习法、指导法、
课前准备投影仪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生:
米和厘米。
师:
一般情况下,“厘米”用来表示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距离,“米”用来表示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距离。
你能举出例子吗?
生举例,师评价。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有关米和厘米的知识,做一些相关的练习,看谁完成的最棒!
谈话直接进入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二、实际应用巩固练习
完成56、57叶练习四的内容
做题时让学生认真观察,再填写。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订正。
再次归纳使用直尺测量的方法。
加深对1米、1厘米的长度的空间观念,同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三、小结
学生独立完成57页习题,然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思考57页第6题,读一读第7题。
板书
设计
练习四
米=100厘米1=100c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