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岗证90分题与书的页码对应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24213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4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岗证90分题与书的页码对应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上岗证90分题与书的页码对应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上岗证90分题与书的页码对应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上岗证90分题与书的页码对应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上岗证90分题与书的页码对应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岗证90分题与书的页码对应版.docx

《上岗证90分题与书的页码对应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岗证90分题与书的页码对应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岗证90分题与书的页码对应版.docx

上岗证90分题与书的页码对应版

上岗培训复习题

填空题:

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P2

2、环境容量定意:

是指在一定区域,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强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P2

3、为了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确保环境影响评价质量,2004年2月,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P10

4、环境标准的分类:

国家标准、地方标准p13

5、需要环评的规划种类:

综合性规划和专项性规划P16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公民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P17

7、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后,颁发资格证书,按照资格证书规定的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P23

8、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由(有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编制。

P25

9、(环境影响后评价):

就是对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以及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测和验证性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或措施,实现项目建设与环境相协调的方法与制度。

P27

10、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式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P47

11、根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将建设项目分为三个阶段:

建设期,生产运营期,服务期满后P47

12、“十五”期间国家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因子为:

二氧化硫、工业粉尘、烟尘、化学需氧量、氨氮、工业固体废物P49

13、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调查方法物料衡算法、经验计算法、实测法P53

14、为搞好污染源调查,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对重点污染源调查称为详查,对区域内所有的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P53

15、工程分析阶段为:

建设期、生产运营期(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服务期满后P56

16、大气人为污染源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P68

17、大气环评一、二、三级评价范围边长分别是16~20km、10~14km、4~6km平原地区取上限、复杂地形地区取下限P72

18、大气自净能力:

平流输送,湍流扩散,清除p74

19、风和湍流是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动力因子。

热力学因子:

大气温度结层和大气稳定度P74

20、大气稳定度:

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稳定。

P75

21、污染气象学把湍流特征不连续界面以下的大气称为大气混合层,其高度是地面至第一稳定层底部高度。

P76

22、为了解大气污染方向及各方位受污染几率,在极坐标中按16个风向标出其频率的大小,应绘制订风向玫瑰图。

P78上边

23、污染气象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地面气象资料分析和高空气象资料分析。

P82

24、典型气象条件是指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等的组合条件。

P89

25、A-P值法值能粗略地估算区域大气环境容量。

P90

26、十五期间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二氧化硫、工业粉尘、烟尘。

P93

27、水污染物根据其污染性质分类:

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废热。

P96

28、凡对水环境质量造成有害影响的物质和能量输入的来源,统称水污染源.P96

29、水环境现状调查的对象主要为环境水文条件、水污染源、水环境质量。

P103

30、水的自净机制分为物理自净、化学自净、生物自净p111

31、ISE越大说明建设项目对河流中该项水质参数的影响越大。

P115

32、河流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和非矩形河流.P115

33、某河流断面间河段长度1.5m,断面间直线距离1m,则弯曲系数大于1.3,可视为弯曲河流。

P116上

34、S-P表示的是什么的关系:

DO-BOD变化关系及影响因素间关系P122

35、噪声根据辐射特性及其传播距离分类:

点,线,面声源P138(6.1。

3.5)

36、瞬间偶然突发的噪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dB(A)。

P140

37、喷气式飞机喷气口附近声压为630pa,其声压级为150dB,声压为0.002pa,其声压级为40dB。

L=20lg(P/P0)=20lg(P/0.00002)。

看公式P144

38、噪声痛阈定义及其指标:

使人耳产生疼痛感觉的声压,声压值为:

20Pa。

P144

39、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的不同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的量称为等效连续A声级。

P148

40、绘制等声线的监测取样方法网格法P162

41、生态系统的定义:

指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系统,它是生态影响评价的基本对象。

P164

42、生物多样性含义: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P166

43、一般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是:

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江河洪水调蓄区、生物多样保护区、防风固沙区、重要渔业水域。

P170

44、生态环境影响识别要点:

因素、对象、影响效应p175

45、评价因子的筛选在影响识别基础上得到的P176

46、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对于1、2、3级评价项目,要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作为扩展距离,一般不能小于8~30km,2~8km和1~2km.P185

47、固体废物按其来源,可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P201

48、焚烧时产生的主要有机氯污染物为二噁英类P208

49、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人畜居栖点500米以外。

P210

50、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主要污染指标COD,BOD5,SS,大肠杆菌,重金属离子P211

51、垃圾焚烧的两个重要技术问题预处理工艺和控制二噁英的形成P220

52、清洁生产定义:

不断采用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材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P231

53、清洁生产三个等级的内容:

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P236

54、监测数据的“五性”:

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

代准精比完P241

55、环境监测数据的统计主要进行平均值、超标率、超标倍数三项统计计算。

参加统计计算的监测数据必须是符合要求的监测数据。

P247

56、(灵敏度)和(检出限)是两个从不同角度表示检测器对测定物质敏感程度的指标,前者越高、后者越低,说明检测器性能越好。

P266

57、最佳测定范围也称有效测定范围,指在限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特定方法的测定上限至测定下限之间的浓度范围。

P268

58、水质监测的四个断面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消减断面。

P251背对控消

59、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指标总氮和总磷P271

60、建设项目三同时:

建设项目中的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61、大气越不稳定烟囱大气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越大)其落地距离的变化(越小)

62、风险排污的源强估计:

事故排放和非正常工况排放。

63、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的规划,应在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二、选择题(不定项)

1、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时间2003年9月1日P10

12、下列那些标准是国家强制性标准:

污染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P14

3、标准的分类。

地方标准优于国家标准执行。

P15

4、属于推荐性的环境标准有监测方法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环境基础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P14

5、环境影响报告书格式应该由什么单位来制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6、何种类型文件需要说明是否采纳公众参与意见: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专项规划P17~18,

7、环评报告的形式。

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P20

8、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的、详细的的评价。

P20

9、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时间(报告书(60)日、报告表(30)日、登记表(15)、超过五年(10)日)P26

10、十五期间总量控制因子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COD、氨氮和工业固体废物P49

11、工程分析中的“三本帐”适用的项目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P58

12、一次污染物:

指直接从各种排放源进入大气,在大气中保持其原有的化学性质。

二次污染物指在一次污染物之间或大气中非污染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

P68

13、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一类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P69

14、大气环评的复杂地形丘陵,山区,沿海,以及大中城市的城区。

P71

15、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时,评价范围10~14km。

P72

16、确定和测量大气扩散参数的方法很多,主要适用于水平扩散参数测量的方法有:

示踪剂法、平移球法P80

17、小风的风速范围0.5~1.5P85

18、地表水划分为几类(五类)P97

1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按照水域的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P97

20、污染源调查的内容:

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

21、判别大河流的标准≥150m3/sP101

22、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原则:

(1)污水排放量越大,水质越复杂,污染影响越大,评价等级越高;

(2)水域规模越小,水质要求越严,评价等级要求越高。

P102

23、水现状调查的时间:

(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P104

24、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因子:

a工程废水排放的主要特征污染物b对纳污水体污染影响危害大的水质因子c国家和地方水质管理要求严格控制的水污染因子。

P109~110

25、在河流环境水文条件调查时,当河段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平直河流。

P116

26、均匀混合断面定义:

当污染物在断面上任意一点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5%时,可认为污染物浓度在断面上均匀分布,该段面称为均匀混合断面。

P118

27、零维水质模型应用条件:

河流充分混合段;河流为恒定流动;废水连续稳定排放;持久性污染物P119

28、研究DO-BOD关系的模型:

S-P模型,反映河流水体中的DO-BOD变化关系及影响因素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P122~124

29、十五规划水的总量控制因子COD、氨氮。

P133

30、脑力劳动时最大允许噪声和睡眠时候的理想噪声值≤60Db(A),≤30dB(A)P139

31、机场噪声二类区域是指:

除一类以外区域P140

32、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值一类区域≤70dB(A)P140

33、0.002等于多少dB(40)Lp=20lg(0.002/0.00002)=20lg100=40

34、人耳的听阈2×10-5Pa、痛阈20Pa、声压级计算L=20lg(P/P0)=20lg(P/0.00002)

35、听阈:

人耳能听到的最小声压,声压值为:

2×10-5Pa。

P144

36、噪声叠加:

公式法,查表法P145~146

37、点声源传播距离增加一倍,衰减值是6dB。

P147

38、等效连续A声级:

即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的不同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

记作Leq(A)P148

39、航空噪声用一日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来评价P149

40、L9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底值P149

41、声二级评价的条件判断:

凡新建、改建、扩建大型项目适用1、2类标准区域,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明显增多(增量达3~5dB)或受影响人口增加较多者,按二级评价进行工作。

P151

42、生态影响的特点累计性、区域性、高度相关和综合性。

P167

43、生态状况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自然环境状况,重要敏感目标P169

44、植物调查草、灌、乔样方大小分别为1m2,10m2,100m2P172

45、生态影响2级评价要完成那些图件:

(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分布图、资源分布图)P173

46、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级要求的范围:

2~8kmP185

47、生态系统的特点:

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和调节反馈的特点P165,生态影响预测或分析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整体性,开放性,区域分异性,动态性。

P188

48、防治水土流失首先选用的生物治理措施:

植被(绿化工程)P199

49、垃圾填埋场的主要大气污染物TSP、甲烷、氨、硫化氢、甲硫醇及臭气P210

50、危险废物焚烧装置二燃室温度控制指标为≥1100℃;医疗废物焚烧装置二燃室温度控制指标为≥850℃。

P218~219

51、安全填埋场距离居民区距离800mP221~222

52、危险废物填埋场距地表水源的距离不应少于(150)米。

应位于居民区(800)米以外,距机场军事基地(3000)米以上。

P222

53、清洁生产的定量指标为污染物排放指标,能源资源利用指标P233

54、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指标中,污染物产生指标有:

废水产生指标、废气产生指标、固体废物产生指标P235

55、风险评价定义:

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请参照P238239

参考:

风险评价是估算不可预见事件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的方法学

56、为了使环境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的现状,预测污染地发展趋势,要求环境监测数据有:

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P241

57、大气监测点位数量:

一级评价项目不少于10个,二级评价项目不少于6个,三级评价项目不少于2~3个P246

58、蛇行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不大,地势不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田块。

采用点要求较多P259

59、测定下限与检测限的关系前者是后者三倍P267

60、环境噪声常规监测项目:

功能区噪声定期监测、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区域环境噪声普查(白天);非常规检测项目:

噪声源监测、区域环境噪声普查(夜间)、噪声高空监测。

P261

61、清洁生产的内容:

⑴清洁工艺;⑵清洁的原料;⑶符合清洁生产的高效设备;⑷能耗、物耗低、三废排放量少;⑸清洁产品及储运、包装。

62、飞机发动机处声压为630Pa,转化为150db

63、大气污染因子选择一般不宜多余几个?

不宜多于5个。

首先应选择该项目等标排放量Pi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其次还应考虑在评价区内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

最后国家总量控制的因子,SO2、烟尘、工业粉尘。

64、达标分析和水质调查时,选择最差因子(最好、最差、较差、一般)

65、大气边界层参数主要用于什么地形的项目观测复杂地形1、2级

66、清洁生产最首要的是源削减

67、复杂地形指除平原以外的地形

68、危废垃圾场主要潜在污染对象地下水

69、不同检测数据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极值法

70、和列为环境保护重点的中等城市,其功能区噪声定期监测次数为:

每年四次,每季度最末一个月

71、水质复杂的程度。

复杂:

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因子数目≥10。

72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一级评价的划分原则:

凡大中型建设项目,属于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或受影响范围内有0类标准适用区或者有限制的保护区等噪声敏感目标,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显著增高(增量达5~15dB以上)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按一级评价进行工作。

73、国家“十五”期间水质总量控制指标:

COD,氨氮

74、日排水量100-500t的排污单位,总量监测采用的方法:

监测与统计相结合。

75、噪声常规监测项目:

功能区噪声定期监测、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区域环境噪声普查(白天)

76、环境空气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10)个。

P246

77、水环境现状监测数据统计的方法平均值、超标率及超标倍数P247(极值法,均值法,内梅罗法是为评价方法)

78、一般情况下DO最高不能超过14.6mg/l。

P271

79、腐蚀性鉴别值规定ph≤2或ph≥12.5,该废物是具有腐蚀性的危险废物。

80、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排放标准。

81、一、二、三级评价监测周期:

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冬季);二级评价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二期;三级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每期监测时间:

一级评价项目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七天有效数据。

82、达标分析和水质调查时,选择(最差)因子

83、从生态角度分析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绿化)(禁止毁林开荒)

 

三简答题:

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P2

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环境影响评价需要遵循的原则P4

(1)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

(2)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3)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4)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5)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6)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政策;(7)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总量控制要求;(8)符合国家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

3、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

P13

Ⅰ、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3)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4)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5)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Ⅱ、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1)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2)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Ⅲ、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除上述标准外,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还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包括:

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监测技术、环境区划、规划的技术要求、规范、导则等)。

4、从制定与执行两方面简述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关系。

P14~15

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由省、自治区、自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执行:

地方标准优先国家标准执行。

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

即;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跨行业综合排放标准。

5、规划环评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P17

答案1:

组织者:

谁组织谁规划,由谁负责组织对该规划草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单位,即可以是组织编制该规划的政府或政府部门,也可以是其委托的单位或专家组。

答案2:

组织者:

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实施者:

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

6、公众参与的形式和主体P17,P24

公众参与的形式:

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主体包括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

公众参与的主体:

对规划:

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和编制机关可以委托承担该建设项目或者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或者其他组织和机构。

公众参与的形式:

公众意见调查、专家咨询、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

公众参与的时间:

公众参与应当在报告书保送审查前进行,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行听证会,并应附对公众意见采纳或不采纳的说明。

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7、跟踪评价的定义;P18

指在规划和项目实施后及时组织力量,对该规划和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对策和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调查、分析、评估,发现有明显环境不良影响的,及时提出并采取新的相应改进措施。

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P19~23

(1)具有法律强制性;

(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3)分类管理;(4)分级审批;(5)环境影响评价资格审查制度;(6)公众参与

9、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内容或建设项目如何进行分类管理:

P20~21

(一)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其他项目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其环境保护管理类别,并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备案。

10、环境敏感区的内容P21

⑴需特殊保护地区: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地等;

⑵生态敏感与脆弱区:

沙尘暴源区、荒漠中的绿洲、严重缺水地区、珍惜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鱼虾产卵场、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等;

⑶社会关注区:

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点、疗养地、医院等。

11、哪些项目需要编制报告表P21

(1)污染因素单一,而且污染物种类少、产生量小或毒性较低的建设项目

(2)对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有一定影响,但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

(3)基本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

12、“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的主要内容P24

(1)建设项目概况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及评估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5)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6)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7)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凡涉及水土保持的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通过的水土保持方案。

补充: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要求

(1)总则;

(2)建设概况和工程分析;(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价;(5)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6)清洁生产;(7)环境风险评价;(8)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9)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0)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管理和监测的建议;(11)公众意见调查;(12)结论;(13)涉及水土保持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建设环评的工作内容。

(1)工程分析;

(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环境影响识别、评价因子筛选与评价等级确定;(4)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5)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6)对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经济损益分析;(7)开展公众参与;(8)拟定环境监测与管理计划;(9)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

建设项目环评的基本任务:

(1)识别、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2)选址(选线)、工程规模的环境合理性;(3)对生产工艺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论证;(4)环境保护措施是否充分有效;(5)环境目标得到有效保护,不利环境影响是否最小化;(6)征求公众的观点与意见。

13、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

P27

就是对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以及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测和验证性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或措施,实现项目建设与环境相协调的方法与制度。

1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

P29~30

⑴规划分析;

(2)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3)环境影响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