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名校模拟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01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20267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名校模拟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01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政治名校模拟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01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政治名校模拟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01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政治名校模拟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01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政治名校模拟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01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名校模拟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01期.docx

《高考政治名校模拟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01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名校模拟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01期.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名校模拟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01期.docx

高考政治名校模拟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01期

2017年高考政治名校模拟试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01期)

一、单选题

1.(2017届江西省宜川市宜春中学等五校高三7月联考政治试卷)2016年央视农历猴年春节联欢晚会四个分会场的选择别具匠心: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代表,西安是大唐文化的代表,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代表,呼伦贝尔是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

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

①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区域性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

考点:

中华文化

2.(2017届湖北省黄石市高三9月份调研考试政治试卷)五千年连绵发展,是中华文明独有的优长与特色。

无论民族范畴的中华民族,还是作为文化综合体的中华文明,都呈现“多元一体格局”。

对这一格局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②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③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④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中华文化多元格局说明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具有包容性,①符合题意;中华文明具有自己的特色,说明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④符合题意;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只有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期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②观点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反对实现趋同,③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

中华文化

3.(2017届湖北省襄阳四中高三七月第二周考政治试卷)2015年7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中国“土司遗址”通过审议,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48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之多

①表明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进一步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说明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④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考点定位】文化多样性、中华文化的特征

【名师点睛】中华文化的特征

(1)

(2)

4.(2016届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能力测试二政治试卷)泉州,古称刺桐城,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说,若有一只船去基督教诸国,必有一百只船来这刺桐港。

柬州先民离乡出外谋生的同时,也将其文化带到异国他乡。

在东南亚各国华人社会中,供奉泉州乡土神祗的寺庙官观到处可见,他们都认泉州寺观为其祖庭。

这说明了

①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③要在交流、借鉴与融合中实现文化的创新

④商业贸易、人口迁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⑧④

【答案】C

【考点定位】文化的传播;中华文化。

【知识拓展】文化传播。

为什么要加强文化传播:

(1)必要性:

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重要性:

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提高文化的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正确对待文化交流与文化的传播。

(1)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与繁荣。

(2)原则: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3)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活动等。

(4)手段:

大众传媒是当代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5)任务:

既要热情的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5.(2017届广东省罗定中学高三9月第三次学科训练政治试卷)李克强总理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强调:

“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

”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在于()

①形成全社会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②增强全民的质量意识,加快建设质量强国

③提高劳动者的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价值

④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从李克强的原话中,很明显可以体现题肢①②;投资③不符合题意,工匠精神主要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不属于创新精神,故排除;工匠精神主要是推动产品质量优化升级,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故排除题肢④;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劳动和就业

6.(2017届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政治试卷)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文艺不能再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努力,不要沾满了铜臭气。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要用中国精神铸就文艺之魂,这就需要()

①创作出时代精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理智责任,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

③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文艺,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

④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要用中国精神铸就文艺之魂,这就需要创作出时代精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理智责任,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故①②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③说法错误,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而不是一切文艺,排除;④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

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7.(2017届河南省息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政治试卷)“家园情怀”是-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

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材料表明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D.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祖国统—是爱国主义的永恒主题

【答案】B

【解析】

考点: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8.(2017届山西省三区八校高三暑假末结业考试政治试卷)习近平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下列古诗句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

①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②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③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④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②③符合题意。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①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9.(2017届山西省三区八校高三暑假末结业考试政治试卷)有一首公益广告是这样唱的:

“日常学雷锋,平凡也伟大;大家做好事,处处传佳话。

”今天来自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普通职工,他们在一个共同的精神感召下忙碌着,帮助他人,提升自己。

关于雷锋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②顺应时代,展现了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植根群众,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凝聚力量,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今天来自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普通职工,他们在一个共同的精神(雷锋精神)感召下忙碌着,帮助他人,提升自己,说明雷锋精神历久弥新,植根群众,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①③说法符合题意。

②说法不对,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不是改革开放为核心。

④说法不对,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

中华民族精神。

10.(2017届山西省孝义市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政治试卷)为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和平尊”。

“和平尊”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工艺制成。

这一工艺源于古代西域文化,在中国得到完善和发展。

这体现了

A.不同文化在相互交流中逐渐趋同B.中华文化的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C.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D.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

【答案】B

【解析】

考点: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1.(2017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政治试卷)有文章指出:

爱国主义应向多元内涵敞开大门,爱国主义不仅仅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发展中国并让越来越强大的中国与世界相互接受,让中国人民的福利改善与这个进程充分兼容,也是现代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这将会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表明

①爱国主义精神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民族的复兴

②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③在不同的时期,爱国主义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

④无论在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②④适合题意,①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

中华民族的核心爱国主义

12.“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

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

”歌曲《六尺巷》亮相2016猴年央视春晚,受到观众好评,掀起了一股对六尺巷的关注和探访热潮。

这反映了

①人们对传统美德的守望②传统美德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③中华传统美德历久弥新④人们的文化需求日趋多元化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17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暑假验收考试)政治试卷

【答案】A

【解析】

考点:

正确的对待传统文化

13.(2017届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暑假第一次联考政治试卷)《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

以下与这种精神最相契合的是:

A.誓言无声:

隐姓埋名三十年,献身于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壮丽事业

B.心比金坚:

铭记战友深情厚谊,三十一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

C.寸草春晖:

助子求学,重病母亲三年织出《清明上河图》十字绣

D.童叟无欺:

“油条哥”用放心油和一口锅支撑起食品安全的良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爱国主义,A正确且适合题意;B体现的是战友深情厚谊,C体现的是无私母爱,与爱国主义无关,均应排除;D体现的是诚实守信,也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爱国主义精神

【知识拓展】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1)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一核心。

团结统一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基本要求,是爱国主义体现在处理民族内部问题的要求。

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的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处理本民族与外来民族关系的体现。

勤劳勇敢是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体现,是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

自强不息是一种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锐意进取、不懈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14.(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新高三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国古代以1000文铜钱为一贯的钱币校量制度的史料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宋代(公元960—1279年)。

2016年3月,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证明这一校量方式最晚起源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这一发现将“千文一贯”的校量制度向前推了1000余年。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表明

①兼收并蓄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史料文献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④出土文物承载着我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D

【考点定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5.(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新高三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2016年1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开幕式表演以“冰雪天山、阳光丝路”为主题,演绎了“冰雪缘”“天山情”“中国梦”三个篇章,展现了充满生机活力的大美新疆。

这表明

A.庆祝民族节日有利于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B.中华各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C.绚丽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共同精神追求

D.历史因素致使各地区的文化带有鲜明的区域性

【答案】C

【解析】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C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

【考点定位】文化的民族性

16.(2017届河南三门峡实验高级中学高三9月学科训练政治试卷)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种完全封闭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从而变得生机勃勃,其中最为典型的文化现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佛教。

这种“本土化”现象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②表明文化渗透是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

③其实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有利于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

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考点: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7.(2017届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网校高三入学测试政治试卷)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最妙的出口产品”,妙就妙在中方不唱“独角戏”,而与外方共唱“二人转”:

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中外高校、中小学“结对”办学,中方院长、外方院长携力推进,“融入外国主流”。

可见,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②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

③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④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随之带来的软实力的提升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答案】D

【解析】“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也就是具有包容性,也是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表现,①③适合题意;增强文化竞争力,是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前提和基础,②是错误的;题中未体现综合国力的提升,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

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文化的多样性

【名师点睛】不能认为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加快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但这并不意味着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弱化。

这是因为,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文化必然呈现多样性特点。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18.(2017届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网校高三入学测试政治试卷)2015年2月9日,加州参议员夏乐柏提交的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一项决议案,获得参议院全票通过。

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在州一级参议院通过有关庆祝农历新年的决议案。

可见春节在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人的节日、语言和饮食已经在世界传播。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魅力

③中华文化主导世界文化发展方向

④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答案】B

考点:

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的特点

【名师点睛】不能认为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就是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19.(2016~2017学年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三调研测试政治试卷)在血雨腥风、内忧外患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用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换取了国家新生。

他们的英名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

然而,近期一些人,或是主观臆断,或是恶意调侃,甚至虚构荒唐情节,把恶搞先烈当时髦,以调侃英雄为能事,用灰暗的心理、扭曲的心态在网上质疑英雄人物的事迹,诋毁英雄。

下列评论正确的有

①抹黑英雄就是抹黑历史,崇尚英雄就有民族未来

②玷污英雄人物光辉形象,缺失良知超越道德底线

③论证置疑能够明辨是非,网络表达也须充分尊重

④先烈壮举熔铸精神丰碑,中华民族精神岂容亵渎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部分网友以用灰暗的心理、扭曲的心态在网上质疑英雄人物的事迹,诋毁英雄,这是对民族精神的亵渎,缺乏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体现,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故②④符合题意。

①是英雄史观的体现,夸大了杰出英雄的作用,违背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故排除。

对于抹黑英雄的行为,应抵御,而不是尊重,故③与题意不符。

考点: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20.(2016届江西南昌第十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政治试卷)“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能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的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

英雄家书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④根源于多元化的大众文化,反映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

考点:

中华民族精神。

二、非选择题

21.(2017届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被誉为“无言之诗,无形之舞;无图之画,无声之乐”的中国书法艺术兴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

殷商时期有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其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线条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

之后,中国书法经周代的金文、石刻文、简帛,至秦代出现了“写法苛刻”的小篆和“书写方便”的隶书。

字型方正、法度谨严、笔画分明的隶书的出现是中国书法艺术上的一次革命,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

汉代兴起的草书标志着书法开始成为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

以“书圣”王羲之为代表的两晋书法家的行书“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唐代的书法艺术对前人进行了继承和创新,从而推动了楷书、行书、草书等书法艺术跨入到新的境界。

此后,中国书法艺术在宋元明清时期以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不断发展。

2009年9月,中国书法艺术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当今,随着汉字书写工具的变化,特别是键盘输入汉字的普及,加之应试教育的功利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书法教育面临巨大冲击。

有人建议,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要光大书法艺术就应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一部分进行考核。

(1)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分析说明中国书法艺术是如何在创新中发展的?

(2)你是否赞成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

试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3)在汉字书法受到冲击的今天,试就如何光大中国书法艺术谈谈自己的两点看法。

【答案】

(1)①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在辩证否定中实现的。

(4分)。

②从甲骨文到楷书,中国书法艺术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

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书法艺术不断地进行自身的批判继承,并吸纳了新的时代内涵,从而形成了不同时期独特的艺术风格,促进了中国书法艺术在创新中发展。

(6分)

(2)答案示例一:

赞成。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4分)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能引起学生对汉字书法的重视,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对汉字文化内涵的理解。

(3分)书法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

(3分)但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并不是光大中国书法艺术的唯一途径。

(2分)

答案示例二:

不赞成。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中小学应重视传承汉字书法艺术。

(4分)但是,中国书法艺术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色和风格,在书写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3分)加之,不同的人由于审美观念、文化素养等不同,对同一书法艺术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目前,还没有一个衡量书法作品优劣的统一标准。

(3分)因此,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是不恰当的,不能将此作为光大书法艺术的唯一途径。

(2分)

(3)①将书法纳入到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

②开展对书法艺术的普及教育活动。

(4分)。

(只要是符合要求的答案,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从哲学角度分析说明中国书法艺术是如何在创新中发展。

根据本题设问可知,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哲学中的辩证否定观,属于措施类主观题。

一方面需要学生对辩证否定观的观点熟悉,把辩证否定观的原理以及方法论阐述准确到位,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在辩证否定中实现的,是“扬弃”的过程;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不能单纯的罗列观点,要结合材料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才能得分,中国书法艺术不断地进行自身的批判继承,并吸纳了新的时代内涵,从而形成了不同时期独特的艺术风格,促进了中国书法艺术在创新中发展。

(3)本题比较开放,要求学生就如何光大中国书法艺术谈谈自己的看法,题目具有开放型,只要能光大中国书法的具体做法均可,语言尽量简洁,朗朗上口即可。

2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大国之大,不仅在于体量庞大、肌肉强健,更在于文明昌盛、垂范万邦。

拥有世界范围的巨大文化影响力,是大国全面崛起的重要标志。

中华民族用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奋斗,先后缓减了民族国家的主权焦虑、生产力焦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