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17446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docx

《语文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docx

语文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试题2015.4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每题3分,计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A、卡片(kǎ)拓片(tà)面颊(jiá)不胜枚举(shèng)

B、付梓(zǐ)尺牍(dú)蕴藉(jí)锱铢必较(zī)

C、迸流(bèng)眼棱(léng)赊账(shē)言简意赅(gāi)

D、自诩(xǔ)针砭(biān)鬈曲(quán)贻笑大方(yí)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A、这种方法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而滥用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的可能性是耸人听闻的。

B、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怎么办。

C、印象里让笔者最揪心扯肺,起伏跌宕的网络投票,就是当年轰轰烈烈的超女“风投”,一个数字要遮遮掩掩半天才出现,后来觉得看多了类似的网络投票,也就索然寡味了。

D、近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上给出66个易读错的汉语词语,大部分人看后自惭形秽,大叹“涨姿势(知识)了”,很少有人能将其全部读对。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打扰您了。

我想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并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

B.明日搬新家,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C.贵书店即将开张大吉,无论是多忙,到时我都一定会拨冗出席!

D.天气日渐寒冷,侄儿在校是否需要叔父寄送御寒物品?

望钧裁!

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改变以乱易整替代

B、秦贪,负其强倚仗宁许以负秦曲担负

C、沛公则置车骑留下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放置

D、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清理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授官

5、下列对课文的表达有错的一项是()

A、《简笔与繁笔》一文中,以《社戏》的繁笔为例,从讲究精炼的鲁迅有时也采用繁笔,会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来论证“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的观点,更有论证力量。

B、《五人墓碑记》作者是明代复社成员张溥,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既记叙了五位义士的斗争史实,又在议论中抒发了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C、《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所作的一篇著名杂文,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

作者通过比喻来形象说理,如用“大宅子”来比喻整个文化遗产,用“鱼翅”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用“鸦片”“烟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

D、《秋水》选自道家经典《庄子》。

作者发挥想象,以“河神见海神”为喻,并巧妙运用对比,说明学问是无限的,如果盲目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19分)

华恒传

恒字敬则,平原高唐人也。

博学以清素为称。

尚武帝女荥阳长公主,拜驸马都尉。

元康初,东宫建,恒以选为太子宾友。

辟司徒王浑仓曹掾,属除散骑侍郎,累迁散骑常侍、北军中候。

愍帝即位,以恒为尚书,进爵苑陵县公。

顷之,刘聪逼长安,诏出恒为镇军将军,领颍川太守,以为外援。

恒兴合义军,得二千人,未及西赴,而关中陷没。

时群贼方盛,所在州郡相继奔败,恒亦欲弃郡东渡,而从兄轶为元帝所诛,以此为疑。

先书与骠骑将军王导,导言于帝。

帝曰:

“兄弟罪不相及,况群从乎!

”即召恒,补光禄勋。

恒到,未及拜,更以为卫将军,加散骑常侍、本州大中正。

寻拜太常,议立郊祀。

尚书刁协、国子祭酒杜彝议,须还洛乃修郊祀。

恒议,汉献帝居许昌,宜于此修立。

司徒荀组、骠骑将军王导同恒议,遂定郊祀。

寻以疾求解,诏曰:

“太常职主宗庙,烝尝敬重,而华恒所疾,不堪亲奉职事。

夫子称‘吾不与祭,如不祭’,况宗伯之任职所司邪!

今转恒为廷尉。

太宁初,迁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督石头水陆诸军事。

王敦表转恒为护军,疾病不拜。

成帝即位,加散骑常侍,领国子祭酒。

咸和初,以愍帝时赐爵进封一皆削除,恒更以讨王敦功封苑陵县侯,复领太常。

苏峻之乱,恒侍帝左右,从至石头,备履艰危,困悴逾年。

初,恒为州大中正,乡人任让轻薄无行,为恒所黜。

及让在峻军中,任势多所杀害,见恒辄恭敬,不肆其虐。

钟雅、刘超之死,亦将及恒,让尽心救卫,故得免。

及帝加元服注,又将纳后。

寇难之后,典籍靡遗,婚冠之礼,无所依据。

恒推寻旧典,撰定礼仪,并郊庙辟雍朝廷轨则,事并施用。

迁左光禄大夫、开府,常侍如故,固让未拜。

会卒,时年六十九。

恒清恪俭素,虽居显列,常布衣蔬食,年老弥笃。

死之日,家无余财,时人以此贵之。

选自《晋书·列传第十四(》,有删改)

【注】元服:

冠,帽子。

古称行冠礼为加元服。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3分)

①尚武帝女荥阳长公主:

崇尚          ②辟司徒王浑仓曹掾:

 征召         

③为恒所黜:

罢黜              ④固让未拜:

  坚决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而从兄轶为元帝所诛其疾病而死

B.寻以疾求解以其无礼于晋

C.导言于帝而君幸于赵王

D.时人以此贵之夫晋,何厌之有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聪兵逼长安,华恒临危受命,但所在州郡慑于群贼嚣张气焰相继败逃的形势,让为纾解国难而积极准备的华恒萌生了弃郡东渡的念头。

B.在郊祀大典的选址问题上,华恒与刁协、杜彝意见相左,尽管朝廷最终采纳了华恒的意见,华恒还是为此托病,请求辞去太常一职。

C.钟雅、刘超死后,华恒的生命曾一度陷入危险境地,是任让的尽心解救和卫护,使他免于一死。

任让此举,表现了华恒的受人礼敬。

D.面对典籍毁于战乱,皇上加冠、纳后都没有礼仪依据的窘态,华恒急朝廷所急,探求旧典,制定礼仪,同时确立了郊庙等重大活动的准则。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⑴兄弟罪不相及,况群从乎(3分)

⑵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3分)

10.用自己的话概括华恒的主要品质。

(4分)

三、古典诗词鉴赏(10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①【注释】本诗是作者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

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诗中的建德也指桐庐江。

广陵即扬州,诗中的维扬、海西头均指扬州。

(1)首联中的“急”字因“引人遐思、情意深切”历来被人赞赏,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2)颔联写景有何特色?

请简要赏析。

(4分)

答:

                                                                     

(3)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歌表达的情感内涵。

(3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默写。

(1)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激昂大义,,亦曷故哉?

(2)亦以明死生之大,。

(3),不指南方不肯休。

(4)不念,戒奢以俭。

(5),能克终者盖寡。

(6),傲骨则骨肉为行路。

(7)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所宜深慎。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七里茶坊(节选)

  汪曾祺

  天已经很黑了,房顶上的雪一定已经堆了四五寸厚了,我们该睡了。

  正在这时,屋门开处,掌柜的领进三个人来。

这三个人都反穿着白茬老羊皮袄,齐膝的毡疙瘩。

为头是一个大高个儿,五十来岁,长方脸,戴一顶火红的狐皮帽。

一个四十来岁,是个矮胖子,脸上有几颗很大的痘疤。

戴一顶狗皮帽子。

另一个是和小王岁数仿佛的后生,雪白的山羊头的帽子遮齐了眼睛,使他看起来像一个女孩子。

——他脸色红润,眼睛太好看了!

他们手里都拿着一根六道木二尺多长的短棍。

虽然刚才在门外已经拍打了半天,帽子上、身上,还粘着不少雪花。

  老刘小声跟我说:

“是坝上来的……是赶牲口的,——赶牛的。

你看他们拿的六道木的棍子。

”随即,他和这三个坝上人搭起话来:

“今天一早从张北动的身?

  “是。

——这天气!

  “就你们仨?

  “还有仨……在十多里外,两头牛掉进雪窟窿里了。

他们仨在往上弄。

俺们把其余的牛先送到食品公司屠宰场,到店里等他们。

  “这样天气,你们还往下送牛?

  “没法子。

快过年了。

过年,怎么也得叫坝下人吃上一口肉!

”他们把粑粑头放在火里烧了一会,水开了,把烧焦的粑粑头拍打拍打,就吃喝起来。

  我们的酱碗里还有一点酱,老乔就给他们送过去。

“你们那里今年年景咋样?

  “好!

”高个儿回答得斩钉截铁。

显然这是反话,因为痘疤脸和后生都噗嗤一声笑了。

  “不是说去年你们已经过了黄河’了?

  “过了!

那还不过!

  老乔知道他话里有话,就问:

“也是假的?

  “不假。

搞了“标准田’。

  ‘啥叫‘标准田’?

  “把几块地里打的粮算在一起。

  “其余的地?

  “不算产量。

  “坝上过‘黄河’?

不用什么‘科学家’,我就知道,不行!

”老乔向我解释:

“老刘说的是对的。

坝上的土层只有五寸,下面全是石头。

坝上一向是广种薄收,要求单位面积产量,是主观主义。

  老乔把烟口袋递给他们:

“牲畜不错?

  “不错!

也经不起胡糟践。

头二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夜战,把牛牵到地里,杀了,在地头架起了大锅,大块大块煮烂,大伙儿,吃!

那会吃了个痛快:

这会,想去吧!

——他们仨咋还不来?

去看看。

  高个儿说着把解开的老羊皮袄又系紧了。

  疸疤脸说:

“我们俩去。

你就甭去了。

  “去!

  他们和掌柜的借了两根木杠,把我们车上的缆绳也借去了,拉开门,就走了。

  听见后生在门外大声说:

“雪更大了!

  老刘起来解手,把地下三根六道木的棍子归在一起,上了炕,说:

“他们真辛苦!

  过了一会,又自言自语地说;“咱们也很辛苦。

  老乔一面钻被窝,一面说:

“中国人都很辛苦啊!

  “过年,怎么也得叫坝下人吃上一口肉!

”我老是想着大个儿的这句话,_心里很感动,很久未能入睡。

这是一句朴素、美丽的话。

  半夜,朦朦胧胧地听到几个人轻手轻脚走进来,找睁开眼,问:

  “牛弄上来了?

  高个儿轻轻地说:

  “弄上来了。

把你吵醒了!

睡吧!

  他们睡在对面的炕上。

  第二天,我们起得很晚。

醒来时,这六个赶牛的坝上人已经走了。

13、小说第一节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概括。

(4分)

  

14、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

请简要分析。

(6分)

  

15、小说中说“中国人都很辛苦”;结合全文看,为什么这么说?

(4分)

  

16、有人认为小说《七里茶坊》中写的那些人,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支柱。

结合选文,试作探究。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我看文化热

王小波

   

 我们已经有了好几次文化热:

第一次好像是在八五年,我正在海外留学,有朋友告诉我说,国内正在热着。

到八八年我回国时,又赶上了第二次热。

这两年又来了一次文化批评热,又名“人文精神的讨论”。

看来文化热这种现象,和流行性感冒有某种近似之处。

前两次热还有点正经,起码介绍了些国外社会科学的成果,最近这次很不行,主要是在发些牢骚:

说社会对人文知识分子的态度不端正,知识分子自己也不端正;夫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我们要向君子看齐——可能还说了些别的。

但我以为,以上所述,就是文化批评热中多数议论的要点。

在文化批评热里王朔被人臭骂,正如《水浒传》里郓城县都头插翅虎雷横在勾栏里遭人奚落:

你这厮若识得子弟门庭时,狗头上生角!

文化就是这种子弟门庭,决不容痞子插足。

如此看来,文化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还有点党同伐异的意思;但我不愿把别人想得太坏,所以就说,这次热的文化,乃是一种操守,要求大家洁身自好,不要受物欲的玷污。

我们文化人就如唐僧,俗世的物欲就如一个母蝎子精,我们可不要受她的勾引——像这样热下去,我就要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我知道一种文化的定义是这样的:

文化是一个社会里精神财富的积累,通过物质媒介(书籍、艺术品等等)传诸后世或向周围传播。

根据这种观点,文化是创造性劳动的成果。

现在正热着的观点却说,文化是种操守,是端正的态度,属伦理学范畴。

我也不便说哪种观点更对。

但就现在人们呼吁的“人文精神的回归”,我倒知道一个例子:

文艺复兴。

这虽是个历史时期,但现在还看得见、摸得着。

为此我们可以前往佛罗伦萨,那里满街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这种建筑是种人文的成果。

佛罗伦萨还有无数的画廊、博物馆,走进去就可以看见当时的作品——精妙绝伦,前无古人。

由于这些人文的成果,才可以说有人文精神。

倘若没有这些成果,佛罗伦萨的人空口说白话道;“我们这里有过一种人文精神”,别人不但不信,还要说他们是骗子。

总而言之,所谓人文精神,应当是对某个时期全部人文成果的概括。

   

 现在可以回过头去看看,为什么在中国,一说到文化,人们就往伦理道德方面去理解。

我以为这是种历史的误会。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的最大成就,乃是孔孟开创的伦理学、道德哲学。

这当然是种了不得的大成果,如其不然,别人也不会承认有我们这种文化。

很不幸的是,这又造成了一种误会,以为文化即伦理道德,根本就忘了文化应该是多方面的成果——这是个很大的错误。

不管怎么说,只有这么一种成果,文化显得单薄乏味。

打个比方来说,文化好比是蔬菜,伦理道德是胡萝卜。

说胡萝卜是蔬菜没错,说蔬菜是胡萝卜就有点不对头——这次文化热正说到这个地步,下一次就要说蔬菜是胡萝卜缨子,让我们彻底没菜吃。

所以,我希望别再热了。

                        (选自《沉默的大多数》,有删节)

17、作者批判的观点是什么?

他针锋相对提出的观点又是什么?

(6分)

18、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19、文末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

(6分)

七、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孔子: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意思是说:

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意大利报人兼发行人郎根尼西:

“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说:

“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力。

请全面理解上面名言含意,选择一个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记叙文文,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试题答案

1、答案:

B蕴藉jiè

2、答案:

A耸人听闻:

故意夸大事实,使人害怕。

应改为“骇人听闻”

3、答:

BA项“垂询”:

垂,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为。

C项“拨冗出席”是指推开繁杂事务,抽出时间前来参加的意思。

属敬词。

D项“钧裁”是对上级裁决的敬称。

4、答案:

B(“宁许以负秦曲”的“负”是“使……担负”)

5、答案:

C(“鸦片”是糟粕与精华互见)

6、A尚:

娶公主为妻

7.、B因为。

A表转折的连词/表修饰的连词C介词“向”/介词“被”D代词,代华恒/助词,提宾标志

8、B(“华恒托病”于文无据,华恒辞职与“意见相左”无关。

9、⑴译:

兄弟犯罪(尚且)不应相互牵连(治罪),更何况叔伯兄弟(堂兄弟)呢!

(3分)(评分建议:

“及”、“群从”及语句通顺各1分。

(2)译:

(晋国)已经把郑国当作东部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

(3分)(评分建议:

前一个“封”动词,“肆”“阙”各1分。

10、为人谨慎为官清廉生活俭朴处事公正事君尽忠(评分建议:

1点1分,满4分。

11、答案:

(1)“急”既写出江水不舍昼夜,急速东流的情状,(1分)又使人感觉江水似乎无法控制,在急于寻找自己的归宿,(1分)而自己空度岁月,无所归依,心情也急切不安(1分)。

(2)①视觉和听觉相融合:

残月孤舟,这是诗人眼中所见;风打树叶声,这是诗人耳中所闻。

②借景抒情:

借秋日夜晚桐庐江上萧索、零落的景象,表达诗人失落飘零、迷惘悲苦、孤寂无依心绪。

(4分,每点2分)

(3)独客异乡的悲苦、孤寂;对扬州老朋友的深切怀念;仕途失意、前路迷茫的抑郁苦闷。

(3分,每点1分)

12、题(略)

13、突出天气恶劣,为表现主题蓄势(2分)为展开情节做铺垫,(2分)。

14、第一处:

为了让坝下人过年吃上一口肉,克服困难雪天送牛,(1分)朴素的语言表现了赶牛人善良和无私;(2分,两个特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第二处:

直陈对大跃进、大炼钢铁等做法的不满,(1分)嘲弄的语气表现了赶牛人率真和正直。

(2分,两个特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

15、当时极左的政策和做法(1分),使老百姓普遍工作异常劳累(1分)、生活极为艰难(1分)、内心产生怨气(或精神压抑苦闷)(1分)。

(4分,每点得1分)

16、①“那些人”在生活极其艰苦的环境里,吃苦耐劳,勤奋坚忍;②对于当时的错误政策和作法,敢于批评,心忧天下;③不畏艰难,冒雪送牛,以工作和他人为重,一心为公;④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即使素不相识,也能彼此关爱,相互理解。

(6分,答对1点得2分,满分为止;意思对即可。

17、文化是一种操守(文化即伦理道德)。

文化是多方面的创造性劳动成果。

(每点3分)

18、先点明最近一次文化热的实质和荒谬之处;再以文艺复兴为例,阐释什么是真正的人文精神;最后,揭示这次文化热的原因及危害。

(6分,每点2分)

19、这次文化热是把伦理道德当文化,(2分)再这么热下去,就会越走越窄,(2分)把伦理道德的细枝末节当文化,而真正的文化就没有了。

(2分)

20、关于作文审题立意

一、审题

导入语由三句名言构成,这三句名言其实告诉了我们:

生活中或人生道路上,有时需要“听听忠告”,有时又不能被“忠告”束缚,关键是看什么样的“忠告”,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的“忠告”。

读懂了材料的这个中心,便可以从两个方面思考:

一是人生路上或者生活中有哪些忠告,这些忠告来自哪里;二是什么样的“忠告”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的“忠告”该听或者不该听。

这些“忠告”对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二、判分

1.判分原则:

坚持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写作基本能力。

要求从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文体等诸方面全面衡量,实事求是,科学量分。

2.判分等级:

一类卷63~70分,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

分,六类卷27分以下。

3.几点说明:

①关于切题

作文的中心词为“忠告”,可以谈“人生需要接受忠告”或者“人生需要拒绝忠告”,但一定要把它放在人生的背景下思考,能谈出点辩证的思想则更好。

脱离导语,任意泛化引申“忠告”的内涵,视为不切题。

②关于立意

命题有引导学生对人生中“忠告”的作辩证思考的意图。

但是立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

导语中孔子的话是站在忠告别人的角度,忠告人要真诚耐心劝告,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导语中郎根尼西、歌德的话是站在接受忠告的人的角度,一是反面立意——不接受忠告,或者说不能盲从忠告,一是从正面立意——接受好的忠告能使人不断进步等。

③关于三类卷:

符合“三基本”要求。

记叙文能具体写面对“忠告”的过程、场面、人物,感情较真实;议论文能围绕忠告的辩证关系,思考产生忠告的原因,如何对待忠告,进行理性思考和审视评判,立意基本正确,论据比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可判三类卷。

在49~55之间赋分。

④关于四类卷:

记叙文只写出某段具体生活经历或某段生活场景,文章没有明确的中心,或结构残缺,语言表达凌乱,语病较多。

议论文虽有观点,但内容空泛,堆砌论据,观点和材料分离,硬凑字数,语病较多。

视为四类卷,在42~48之间赋分。

⑤关于五类卷:

抛开导语另立话题,自说自话,偏离题意;或者立意飘忽不定,文章中心不明;文体模糊不清。

视为五类卷,在28~41之间赋分。

4.个案处理:

①确认为抄袭,全文三分之二以上与原文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

内容基本相同,最高不超过10分。

②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后,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

明显未完篇,视篇幅和内容具体情况而定,最高不超过46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

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③游戏人生、语言粗俗、格调低下的“问题卷”,最高不得超过40分;思想感情庸俗低下,即使完篇切题的文章,最高不超过25分。

④每错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书写明显差,扣1分。

【参考译文】

华恒字敬则,博学以清白闻名。

娶武帝女儿荥阳长公主,任驸马都尉。

元康初年,立太子,华恒因被选为太子宾友。

司徒王浑征用为仓曹掾,接着任散骑侍郎,多次升任散骑常侍、北军中侯。

愍帝即位,以华恒为尚书,进爵苑陵县公。

不久,刘聪逼近长安,诏令华恒外任镇军将军,领颍川太守,以为外援。

华恒集合义军,得二千人,未来得及开往西边,关中就失守了。

当时群贼正强大,所在州郡相继望风而逃,华恒也想弃郡东渡,而堂兄华轶被元帝杀死,因此犹豫。

先给骠骑将军王导写信,王导报告元帝。

元帝说:

“兄弟罪不相连,何况是叔伯兄弟呢!

”立即召回华恒,补任光禄勋。

华恒到后,还没来得及任命,又改任卫将军,加散骑常侍、本州大中正。

不久任太常,议论行郊祭。

尚书刁协、国子祭酒杜彝认为必须回洛阳再行郊祭。

华恒认为汉献帝在许昌住,应当在本地行郊祭。

司徒荀组、骠骑将军王导与华恒意见一致,于是决定郊祭。

不久以病重提出辞官,诏书说:

“太常专管宗庙,祭祀很庄重,而华恒病重,不能亲自主持。

孔子说‘我不参加祭祀,就如同没有祭祀’,何况这本身就是太常的职责呢!

现在改任华恒为廷尉。

太宁初年,升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督石头水路诸军事。

王敦上奏改任华恒为护军,病重不就任。

成帝即位,加散骑常侍,领国子祭酒。

咸和初年,因愍帝时赐爵进封全部取消,华恒另以讨王敦功封苑陵县侯,再领太常。

苏峻之乱,华恒侍奉在皇帝身边,一起到石头,备受艰辛,困窘一年以上。

当初,华恒任州大中正,同乡人任让轻薄放纵,被华恒罢黜。

等到任让在苏峻军中,有势者多被他杀害,见到华恒则很恭敬,不胡作非为。

钟雅、刘超死后,也将轮到华恒,任让尽心相救,所以得以脱险。

等到元帝加元服,又将立皇后。

战乱之后,典集全毁,婚冠之礼,无所依据。

华恒探寻旧典,撰定礼仪,加上并郊庙辟雍朝廷礼制,全部得以实施。

升任左光禄大夫、开府,常侍照旧,坚决推让没有就任。

适逢去世,终年六十九岁。

华恒谨慎俭朴,虽居显位,常布衣蔬食,年老尤其如此。

死时家无余财,人们因此很尊敬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