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剂学知识复习汇总doc.docx
《中药调剂学知识复习汇总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调剂学知识复习汇总doc.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调剂学知识复习汇总doc
前言:
本记录为学习笔记,参照教材总结而成。
所讲内容均以《中药调剂学》为核心编排演讲,为各类中职、大专、高职中医药类专业中药调剂学理论部分的精华所在。
第一章绪论
一、中药调剂的概念
1、中药调剂
根据医师处方,将中药饮片或中成药调配成供患者使用的药剂的过程,它是一项负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技术。
2、中药调剂学
专门研究中药调剂理论和操作技术的一本应用学科。
3、中药调剂的内容
(1)中药饮片调剂
(2)中成药调剂
二、中药调剂学的历史沿革及现代进展
《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颁行的官修本草。
世界上最早的官办药房——太医局卖药所
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局方《太平惠民和济局方》
第二章中药调剂人员的职责和道德规范
一、中药调剂人员的职责
二、中药调剂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1、医药学的人道主义原则
(1)尊重患者的生命
(2)尊重患者的人格
(3)尊重患者平等的医疗权力
(4)尊重生命的价值
2、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3、诚实守信、交易公平原则
4、尊重患者、慎言守密原则
三、中药调剂人员的道德规范(药德)
中药调剂人员的道德规范(简称“药德”),是调整和维护人员与被服务对象、调剂人员之间以及人员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包括调剂人员的药德观念和药德行为。
第三章中药的标准
一、国家药品标准
药品标准:
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1、国家药典
(1)定义:
是一个国家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由国家组织编纂和修订,并由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性。
(2)历史沿革:
版本
年份
特点
1
1953年
只有一部,没收录中药材和中成药
2
1963年
分为中药、化学药品两部
3
1977年
收录药品增至1925种,收录了少数民族的药
4
1985年
出版了英文版
5
1990年
新技术、新方法的收录、增长
6
1995年
跌入取消拉丁文,才用英文
7
2000年
附录有很大的改进提高
8
2005年
分为三部,增加了第三部生物制剂
共八部,现行05版。
2、部颁标准
药典的补充,法律效力
二、地方药品标准
综本章上面所诉:
药品标准分为国家药品标准和地方药品标准,国家药品标准又分为药典和局部颁药品标准。
三、中药的标准
包括药材的产地加工和炮制方法标准、药品鉴别标准、药品检查标准、药品贮藏与养护标准等等。
1995版《中哈人民共和国药典》何首乌药材举例:
何首乌
Heshouwu
RADIXPOLYGONIMULTIFLORI
【性状】
【鉴别】
【炮制】
【性味与归经】
【功能与主治】
【用法与用量】
【贮藏】
第四章中药的管理
第一节、国家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984年9月20日通过,1985年7月1日起施行。
2001年2月28日修订,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共10章,106条。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2002年8月4日公布,2002年9月15日施行。
共10章,86条。
1、《药品管理法》的主要内容
《中药调剂学》P20-22页
2、《药品管理法》的用语含义
药品:
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解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
可分为传统药合现代药。
假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假药:
A、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合的
B、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处理:
A、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B、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C、变质的。
D、被污染的。
E、必须使用取得批准文号而使用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
F、所标明的适应症或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劣药:
药品成分的含量与国家药品标准(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规定不符的,为劣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处理:
A、未标明有效期或更改有效期的。
B、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
C、超过有效期的。
D、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检验的。
E、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
F、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第二节、特殊中药的调剂管理
1、麻醉药品
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一类中药。
罂粟壳是只作配方使用,不零售。
中药罂粟壳:
经考核有资格使用罂粟壳的职业医师方可开方。
每张处方不超过3日常用量,每次用量不得超过6克(3-6g/d),总共不超过18g„不能连用7天。
不得单包,必须混入群药。
处方保留三年备查。
晚期癌症患者可凭专用卡,大量持续使用。
2、精神药品
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
根据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类和二类精神药品。
第一类不得零售,每次不超过3日常用量。
第二类凭盖有医疗单位公章的医生处方零售,每次不超过7日常用量。
处方保留2年。
3、毒性药品
毒性药品是指药物作用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至人中毒甚至死亡的一类中药。
凭医师签名正式处方,每次出访剂量不超过2口极量
处方中为注明“生用”的,配方时应付炮制品种。
处方一次有效,取药后,处方保留2年,在发票注明“处方保留”。
毒性中药的保管:
“五专”:
专人管理、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
《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所列毒性中药共28种:
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螯、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毒、声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常见毒性药品及部分药品用量:
马钱子
川楝子
茨藜
半夏3-9g
制草屋
罂粟壳3-6g
0.3-0.6g
苦杏仁
山豆根
朱砂0.3-1.5
牵牛子(黑白
崭蛇
巴旦制霜后
重楼(七叶一
制川乌1.5-3g
全蝎2.5-4.5g
丑)3-6g
蟾酥
0.1-0.3g
枝花)
天南星3-9g
苍耳子
香加皮
0.015-0.03g
斑螯
蛇床子
白果
附子
洋金花
0.03-0.06g
绵马贯众
白附子
金钱白花蛇
螟蚣
4、放射性药品
第三节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管理
1、分类管理,目的:
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使用方便
2、处方药:
必须凭职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
3、非处方药:
不需要凭借职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
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
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方便。
4、非处方药的安全性:
非处方药分为甲类和乙类。
5、非处方药专有标识:
甲类:
红色OTC。
乙类:
绿色OTC
6、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零售药店必须具有《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
7、处方药不得选用开架自选销售方式。
8、处方药、非处方药不得采用有奖销售、附赠药品或礼品销售等销售方式。
9、趋同商业企业不得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
第五章中药处方
一、中药处方的处方原则
1、处方:
医疗和药品调剂的书面文件。
2、中药处方:
凡是载有中药商品名称、数量、用法等内容和制备任何一种中药药剂的书面文件。
3、中药处方的意义:
技术上、法律上、经济上。
4、中药处方的组方原则:
君、臣、佐、使。
二、中药处方的类型
1、古方:
古医籍中记载。
2、经方:
经典著作中记载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普济方》、《备急千金药方》、《景岳全书》。
3、时方:
清代至今。
4、单方/验方:
独参汤、附参汤/民间流传有一定疗效的简单处方。
5、秘方:
有一定独特疗效而不外传的处方。
6、法定处方:
《中国药典》及局部颁收载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处方。
7、协定处方
8、医师临证处方
三、中药处方的结构
处方前记
处方正文
处方后记:
包括“四签”:
计价者签名、调配者签名、复核者签名、发药者签名。
四、处方的管理制度
1、职业医师和职业助理医师有处方权并将本人签名备案。
2、除处方医师外,其他人员不得擅自修改处方。
3、处方当日有效。
4、毒麻中药处方应造册登记。
5、药品名称和使用剂量以《药典》标准为准。
6、一般药品处方留存一年,毒性中药处方留存两年,麻醉药品处方留存三年。
7、蓝色一医保处方,白色一自费处方,红色一毒麻处方,黄色一急诊处方。
8、麻醉中药罂粟壳的使用
职业医师考核能正确使用罂粟壳。
每次处方不超过3日常用量(每日3-6克,共18克),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
留方三年备查。
不得单包,必须混入群药。
晚期癌症患者持专用卡可大量连续使用。
五、中药处方的常用术语
1、药品附加术语
%1、要求炮制类
%1、要求修制类
石韦、枇杷叶、金樱子去毛。
山茱萸、乌梅肉去核。
巴戟天、远志、麦冬去心。
乌梢蛇去头、鳞片。
斑螯去头、足、翅。
枳实去瓢。
%1、要求产地类
%1、要求产时类
%1、要求新陈类
%1、要求临时加工类
%1、要求质地类
浮水青黛、落水沉香、明天麻、空沙参、肥玉竹。
%1、要求质量类
九孔石决明、马蹄决明。
%1、要求颜色、气味类
柴丹参、红茜草、黑玄参、香白芷、苦杏仁。
2、其它常用术语
%1、药引
药物类、食物类、其它类
%1、忌口
3、处方的脚注(旁注)
医师在开汤剂时在某味药的上角或下角所加工的简明要求。
%1、临时炮制:
调剂时临时加工,如熟地砂仁拌(行气消失)、朱茯苓远志(安神)
%1、捣碎
种子、果实及坚硬的根及根茎类,用时多捣碎。
苏子、砂仁、草决明,要打碎。
黄连、大枣晒碎。
法夏轻打碎掰。
%1、去掉非药用部位
%1、煎煮要求
先煎:
如石膏、龙骨。
后下:
如蕾香、杏仁。
包煎:
如蒲黄、尊芾子。
令煎:
人参、西洋参。
冲服:
量重中药用量少,鹿茸。
洋化:
胶类、蜜膏类。
六、中药处方药品的应付常规
(一)、处方药品的正名与应付
(1)、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付清炒的品种有(逢子必炒):
谷芽、麦芽、稻芽、山楂、草果、槐花、酸枣仁、苦杏仁、王不流行、牵牛子、紫苏子、莱殖子、决明子、苍耳子、牛旁子、芥子、蔓荆子
(2)、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付蔬炒的品种有:
僵蚕、白术、枳壳、冬瓜子、三棱、椿根皮、神曲、惹茵仁、荧实、半夏曲、苍术
(3)、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付蜜制的品种有:
马兜铃、桔楼子(瓜萎子)、槐角、罂粟壳、黄芷、桑白皮、枇杷叶
(4)、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付盐制的品种有:
桔核、茨藜、车前子、益智仁、杜仲、小茴香、补骨脂、葫芦把儿
(5)、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付醋制的品种有:
香附、鸡内金、乳香、没药、五灵脂、延胡索、大戟、芫花、甘遂、五味子、莪术、青皮、商陆
(6)、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付烫制的品种有:
狗脊、刺猬皮、骨碎补、马钱子、枳实、龟甲、鳖甲、穿山甲一烫醋淬
阿胶——蛤粉烫
(7)、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付酒制的品种有:
熟地黄、山茱萸、女贞子、黄精、薪蛇、水蛭、肉疝蓉、乌梢蛇
(8)、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付艘制的品种有:
龙骨、龙齿、牡蛎、磁石、海浮石、瓦楞子
(9)、直接写药物的正名,付炒炭的品种有:
地榆、艾叶、炮姜、侧柏叶、蒲黄、血余、棕桐
(10)、直接写药物的正名,付炮制的品种有:
附子、天南星、白附子、巴戟天、吴茱萸、厚朴、淫羊蕾、肉豆蔻、斑螯、硫黄、藤黄
(11)、处方药名写炙,付蜜炙的品种有:
炙生麻、炙甘草、炙百合、炙百部、炙紫苏子、炙前胡、炙紫苑、炙麻黄、炙桑叶、炙款冬花、炙橘红、炙化橘红
二地:
生地、熟地二活:
羌活、独活二风腾:
青风藤、海风藤二芍:
白芍、赤芍
砂寇仁:
砂仁、寇仁(白)
(二)、处方药名的合写(并开)与应付
二冬:
天冬、麦冬
二术:
苍术、白术
二母:
知母、贝母(浙)
二茨藜(红白藻藜):
刺茨藜(白羡藜)、沙苑子
(红茨藜)
第六章中药的配伍原则和禁忌
、中药的配伍原则
1、相须:
功效相似药配合使用,增加疗效。
2、相使:
辅药配合主要,互相增加作用。
1-2为扩大治疗范围或增强疗效。
充分利用。
3、相畏:
甲药的毒副作用可被乙药消减。
4、相杀:
甲药能消减乙药的毒副作用。
3-4为消减毒副作用。
必须考虑。
5、相恶:
两药合用,相互抑制、降低、丧失药效。
『配伍禁忌』
配伍后,药物功效降低或丧失。
加以注意。
6、相反:
两药合用,产生毒副作用。
『配伍禁忌』
配伍后,能使本无害的药物产生毒副作用。
避免使用。
1-6为配伍关系的临床应用。
另外,还包括“单行”,使用1-2味药,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还有“反佐”:
《中药调剂学》52页。
、中药配伍禁忌
1、十八反
歌诀:
本草言明十八反,半楼贝薮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逐、芫花;藜芦反诸苦参)、细辛、赤芍、白芍。
释义:
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反半夏(包括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瓜萎(包括天花粉、瓜萎子、瓜萎皮)、贝母(包括川贝、浙贝等)、白薮、参(包括人参、党参、丹参、南沙参、北沙参、玄参、
2、十九畏歌诀:
硫黄原是火中精,巴豆性烈最为上,川乌草乌不顺犀,释义:
硫黄畏芒硝(包括玄明粉),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包括巴豆霜)畏牵牛子,丁香畏郁金,芒硝畏三棱,川乌、草乌(包括附子)畏犀角(包括广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包括肉桂、桂枝)畏石脂(包括赤石脂、白石脂)。
三、妊娠用药禁忌
常人常用药品:
三七、大黄、制川乌、天南星、牛膝、西红花、肉桂、红花、枳壳、枳实、穿山甲、桃仁、莪术、通草、番泻叶、蟾酥等
四、中西药物和用的配伍禁忌
五、服药禁忌
第七章中药调剂室的基本设施及工作制度
、基本设施
1、饮片斗柜
2、饮片调剂台
3、成药柜
4、常用调剂工具
二、斗谱的排列原则
e)、斗谱的排列原则
1、分类排列
(1)、常用中药,装入最近的中层药斗,便于调剂时称取。
(2)、不常用者,质地较轻且用量少的饮片应装入最远层处或上层药斗。
(3)、次常用者,装入在前两者之间。
(4)、质重饮片,易于造成污染的放在斗柜的底层。
(5)、质松泡且用量大的饮片放在斗架最下层的大药斗内。
2、特殊中药的存放
(1)、形状类似的饮片不宜放在一起。
(2)、配伍相反的药物不宜放在一起。
(3)、配伍相畏的药物不宜放在一起。
(4)、防止灰尘污染,不宜放在一般药斗内,宜放在加盖的瓷罐中。
(5)、细贵药品专柜专放,专人管理,每天清点药物。
(6)、毒麻中药,按“五专”管理。
(二)、常用斗谱排列方式
1、常用方剂编排
2、按性味功效近似
3、处方常用“药对”
4、按药名、功用
5、同一品种,炮制方法不同
6、按药用部位
三、中成药的排列
1、药品与非药品,内服药与外用药,宜窜味的药和一般的应分开存放。
2、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应分柜摆放。
3、拆零药集中存放于拆零专柜,保留原包装标签。
4、对陈列药品按月检查。
四、调剂用药的供应
(一)、中药饮片的供应
1、查斗,《中药调剂学》73-74页
2、装斗
(1)、一般药材装至4/5,种子类细小圆滑者装至3/5。
(2)、过筛。
献药净化。
(3)、细小饮片垫纸盛装。
(4)、先入者先出。
3、装斗、调配、保管之间的关系
(一.)、中成药的供应
五、中药的验收
第八章中药配方程序
一、申万
处方的结构和审查内容:
处方前记
处方正文:
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处方应付(炮制品种、合写并开、别名)、毒麻药品使用(用量)、特殊处理的药物(先煎、后下……)o
出访后记
二、计价
1、中药饮片的计价:
每味药的单价X该药的份量=每味药的价格,再将每味药价格相加=每剂药价,每剂药价x剂数=汤剂的总价。
2、中成药
三、调配(配方)
1、再次审方(着重“处方应付”和“特殊处理的中药”)
2、清场
3、对戡
4、持戡
5、调配
(1)按处方药味顺序调配,随时察看处方,不凭记忆操作,间隔平放,不能混放一堆。
(2)处方中有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需单包,并注明用法用量,混入群药。
(3)对鲜药类要另包,以免干湿相混,发生霉烂、变质。
(4)一方多剂,要求剂量准确,用戡称分量,逐剂回戡,保证剂量均匀准确
6、分戡,一般药,每剂量误差不得超过±3%,细料药或毒性中药误差不得超过±1%
四、复核包包
五、发药
举例:
RP:
党参12g,白术9g,干姜6g,甘草9g,制川乌5g,山楂9g,苦杏仁6g,川贝母6g,内金9g,生龙牡各15g,枳壳
9g,枣仁9g。
审方:
根据十八反,川贝母不得与制川乌同用。
如妊娠妇女使用,不得使用制川乌。
白术应付懿炒白术,苦杏仁付清炒,制川乌应付炮制品种,山楂付清炒,酸枣仁付清炒,枳壳付懿炒。
生龙牡各15g,付生龙骨15g、生牡蛎15g。
内金即鸡内金,枣仁即酸枣仁。
制川乌用量不得超过3g。
生龙牡需先煎,苦杏仁需后下。
第九章煎药与服药
一、煎药
1、汤剂的类型
(1)煮剂
(2)煎剂
(3)煮散
(4)沸水泡药
2、汤剂的特点
(1)可根据病情变化在方剂的基础上加减化裁,灵活变通地使用药物,适应中医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的原则。
(2)汤剂多为复方,可按照中药配伍原则,使药物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从而达到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的目的。
(3)汤剂多为液体制剂,内服后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所以对人体急、慢性病均适宜。
(4)汤剂一般以水为溶媒,对人体刺激性和副作用相对较小。
(5)汤剂溶媒来源广,制备简单易行。
以上仅为汤剂的优点。
3、汤剂的煎煮
(1)器具的选择
代表:
砂锅。
忌铁器。
(2)汤药用水和加水量及药材浸泡
洁净水。
煎煮前须浸泡药材,花、茎、全草20-30分钟,根、根茎、种子、果实60分钟。
第一煎,没过药材表面3-5厘米。
第二煎,没过药材表面1-2厘米。
(3)火候、时间
汤剂类型
煎药时间(分)
煎药火候
第一煎
第二煎
解表药
10-20
10-15
武火速煎
一般药
20-25
15-20
文武交替
滋补调理药
30-35
20-25
先武后文
4、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
(1)先煎
%1对矿物药物等质坚硬的药物,如:
生石膏、生磁石、代赭石、生牡蛎、生石决明、生瓦楞子、龙骨、龙齿、生紫贝齿。
%1有毒的,如:
乌头、、附子。
(2)后下
%1气芳香,含挥发油,如:
薄荷、蕾香、豆蔻、香蕾、砂仁、紫苏叶、佩兰、青蒿、苦杏仁。
%1久煎易被破坏的,如:
钩藤、大黄、苦杏仁。
(3)包煎
%1花粉类、细小种子类、细粉类,如:
蒲黄、草苗子、车前子、菟丝子、六一散、黛蛤散、益元散、马勃、青黛。
%1含淀粉、粘液,如:
车前子
%1含绒毛,如:
旋覆花
(4)煎汤代水(取汤做媒),如:
葫芦壳
(5)洋化(先煎他药,再将此药投入他药滤出液,溶化),如:
生阿胶块
(6)另煎(贵重中药)(单煎取汁,再将药渣并群药合煎,混合后分服),如:
人参、西洋参、羚羊角、虫草。
(7)冲服(研粉冲服),如:
珍珠、三七粉、牛黄、麝香、羚羊角粉、朱砂。
(8)兑入冲服(针对液体中药。
他药煎后取汁,对如此药),如:
竹沥、黄酒、阿胶、生阿胶、蜂蜜等胶类。
(9)临时捣碎(调剂员工作。
为使有效成分易煎出来):
砂仁、豆蔻。
二、服药
1、服药温度
一般均宜温服。
呕吐病人或中毒病人可冷服。
解表药、驱寒药热服。
恶心、呕吐病人可先嚼一片生姜或橘皮。
2、服药时间
滋补药:
饭后服
慢性病:
定时服
解表药:
趁热服
对胃肠有刺激的:
饭后立即服
驱虫、攻下:
空腹服
安神药:
睡前服
治疟药:
发作前2-3小时服
特殊方剂遵医嘱。
3、服药剂量
4、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少食豆、肉、生、冷、碍消化的食物。
热性病禁服或少服酒、辣、鱼、肉。
服解表、透疹药时,少食生、冷、酸。
温补药,少饮茶、萝卜。
第十章中药用量
一、中药用量原则
1、药物的性质与用药关系
如毒性中药,从少量开始,一般不超过极量。
质轻,有效成分易溶出的中药,用量不宜过大,反之。
芳香走散,用量宜小,厚味滋腻,宜大。
鲜药,可大量。
大甘寒,不宜大量长时服用。
2、剂型、配伍与用量的关系
汤剂大于丸散剂,复方应用大于单方应用。
3、年龄、体质、病情与用量的关系
成人、健康强实,可大量,老幼弱患韵减。
二、中药用量规律
一般药3-9g。
质轻药1.5-4.5go质重药9-45go有毒药0.03-0.6g。
贵重药0.3-lgo
三、中药的剂量
1斤=500g„1两=50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