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11597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床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矿床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矿床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矿床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矿床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床学复习资料.docx

《矿床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床学复习资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床学复习资料.docx

矿床学复习资料

矿床学复习

基本概念

1矿产概念:

地壳中产出、可被国民经济利用的天然矿物资源。

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矿床:

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所含有用组分的质和量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开采利用的地质体。

矿产在地壳中的集中产地。

3.矿体:

矿床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供开采利用的对象,由矿石和夹石组成的地质体。

矿体与矿床关系:

矿床主体,一个矿床可有一个或多个矿体

4.围岩:

指矿体周围的岩石。

(1)矿体与围岩的关系:

接触关系,可分为突变接触和渐变接触;时间关系,可分为二者同时或近同时形成的和矿体明显晚于围岩两种情况。

(2)同生矿床矿体与围岩同时或近同时形成的矿床。

(3)后生矿床矿体明显晚于围岩形成的矿床。

5.母岩:

在成矿过程中提供主要成矿物质的岩石(矿源岩、矿源层)。

6.矿石和脉石

(1)矿石:

从矿体中采出的可从中提取有用组分的矿物集合体(矿体中达到了工业要求的矿物集合体)

(2)矿石矿物:

矿石中可供利用的矿物(有用矿物)。

(3)脉石矿物:

矿石中不能利用的矿物(无用矿物)。

(4)夹石矿体中未达到工业要求的矿物集合体(矿体中的岩石)。

矿体中厚度小的夹石在计算矿体储量时不剔除,但当夹石厚度达到了规定的厚度指标时它的体积必须从矿体中剔除而不能计算储量。

这一规定的夹石厚度指标称为最大夹石厚度。

(5)脉石矿体中的无用矿物及岩石(脉石矿物及夹石的统称)

(6)矿石品位矿石中有用组分的含量

7.工业品位:

目前可供开采利用的矿体或矿段平均品位的最低值。

8.边界品位:

矿体边部所允许的最低品位值。

9.矿体观察描述的主要内容及术语

1.矿体的形状根据矿体在三维空间的延伸比例,划分三种基本类型。

(1)等轴状矿体:

在三维空间大致均衡延伸,按照大小不同进一步划分矿瘤(直径数十米)、矿巢(直径数米)、矿囊等;如矿体一个方向上较小,可为透镜状或扁豆状。

(2)板状矿体:

长度、宽度上二向延长,第三个方向延伸较小。

常见形状

A.矿脉,产在裂隙中的板状矿体,大小规模不等,多呈倾斜状,可分层状矿脉和切割矿脉;B.矿层,沉积形成的板状矿体,与围岩产状一致。

(3)柱状矿体:

一向延长、另两个方向延伸较小的矿体。

2.矿体的产状指矿体在空间产出位置

(1)矿体的空间位置:

走向、倾向、倾角,透镜状、扁豆状和柱状矿体加测倾伏角和侧伏角;

(2)矿体埋藏情况:

露天矿体和隐伏矿体(埋藏深度);

(3)矿体与围岩层理(片理)的空间关系:

顺层或切层;

(4)矿体与构造的空间关系:

矿体在构造单元中的位置、与褶皱或断裂的关系等;

(5)矿体与火成岩的空间关系:

与侵入体的关系、与火山岩的关系。

3.矿体的规模:

矿体的长度、宽度和延深。

4.围岩蚀变:

由于成矿流体与围岩间发生物质交换使围岩发生的各种变化(颜色、结构及成分变化。

不同矿床类型对应不同的围岩蚀变特征:

斑岩型矿床-云英岩化、钾化、绿帘石-绿泥石化;石英脉型金矿床-硅化、黄铁矿化等。

5.矿体的平均品位:

矿体中不同部位矿石样品的平均含量,矿床储量计算的重要参数

10.矿石观察描述的主要内容及术语

(1)矿石的矿物组合:

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

(2)矿石的构造和结构

矿石构造:

指矿石中矿物集合体的特点,包括集合体的形状、相对大小及空间相互结合关系。

矿石构造基本组成单位:

矿物集合体。

肉眼研究为主,强调现场研究。

矿石结构:

指矿石中矿物颗粒的特点,包括矿物颗粒的形态、大小、及空间相互结合关系,也包括矿物颗粒与集合体的结合关系,以及发育在矿物颗粒内部的结构特点(晶粒内部结构),如双晶、解理、环带等。

矿石结构基本组成单位:

矿物颗粒。

显微镜研究为主

11.矿石构造与结构的研究意义:

(1)矿床成因:

如海绵陨铁结构反映了岩浆矿床成因

(2)次生变化:

改造原生矿物

(3)指导找矿:

既有不同组构的矿石具有不同的成因

(4)加工:

影响选矿方案

(5)提供成矿期和成矿阶段的相关信息

12.矿石的类型与品级

描述矿石时一般需要描述:

(1)矿体中出现的矿石类型、特征及其分布状况;

(2)各类矿石的品位变化范围及矿石品级

(1)矿石类型

根据矿石构造划分,如:

块状矿石、浸染状矿石、条带状矿石、角砾状矿石等;

根据矿物类型、容矿岩石划分,如:

石英-黄铁矿金矿石、石英-毒砂-方铅矿金矿石

根据矿石次生变化划分,如:

原生矿石、氧化矿石

(2)矿石品级

指矿石质量分级,依据:

矿石品位,工艺性能,伴生组分。

例磁铁矿矿石,平炉富矿要求(%):

TFe≥56、SiO2≤8、S≤0.1、P≤0.1、Cu≤0.2、(Pb、Zn、As、Sn均)≤0.04

13.影响矿石品级的因素——伴生组分

指矿石中不具单独开采价值,但能与其伴生的主要矿产同时被开采提取、或影响矿石选冶性能的化学元素。

(1)有益组分

指可综合利用(回收)的组分和能改善产品性能的组分。

例:

铜矿石中的Au、Ag等元素、铁矿中的Mn、V等元素

(2)有害组分

指对选矿和冶炼或对其产品有不良影响的组分。

例:

金矿石中的As、铁矿中的S、P

成矿作用

一,丰度及浓度克拉克值

1.丰度:

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

2.克拉克值:

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即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

3.浓度克拉克值:

指一个地质体中某元素平均含量与其克拉克值的比值:

丰度/克拉克值;>1表示集中,<1表示分散。

二,浓度系数

1.定义:

元素的工业品位与该元素克拉克值的比值。

2.影响:

浓度系数表示元素在地壳中集中成为矿床的程度

三,元素丰度与成矿的关系

1.正相关:

克拉克值大的元素易成矿、成大矿(例:

铁、金);元素在丰度高的地质体中易成矿(例:

Cr、Ni、PGE)。

2.负相关:

与元素的克拉克值无关而与特性有关。

例:

Sb的克拉克值为0.00006,可形成10万吨以上的大矿床;相反,Ga的克拉克值为0.0018,仅能形成伴生组分而不能形成独立的矿床。

四,成矿元素在不同岩石中的分布规律

1.不同元素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丰度差异很大。

O、Si、Al、Fe、Ca、Na、Mg七元素占地壳的99%以上,其余不足1%。

地幔中元素分布的差异性:

中国东部为例,Cu分布趋势为“南高北低”。

东北、华北上地幔Cu丰度16.1×10-6,华东19.5×10-6。

2.同一元素在不同地质体中丰度差异很大,在一种地质体中集中而在另一些地质体中分散。

例:

幔源超基性岩富集的元素有Cr、Ni、Mg、Co、PGE;基性岩中富集的元素有V、Ti、Cu、Zn;壳源花岗岩中富集的元素有U、Th、Li、Be、Nb、Ta、W、Sn、Zr、Pb等。

岩浆矿床

1.岩浆矿床:

岩浆经分异作用使其中的有用组分富集而形成的矿床

2.结晶分异作用:

在岩浆冷凝过程中由于不同矿物先后结晶和矿物比重的差异导致岩浆中不同组分相互分离的作用.

3.岩浆分结矿床:

岩浆通过结晶分异作用使其中的有用组分富集而形成的矿床。

(1)早期岩浆矿床:

有用矿物结晶早于硅酸岩矿物的岩浆分结矿床。

(2)晚期岩浆矿床:

有用矿物结晶晚于硅酸岩矿物的岩浆分结矿床

4.早期岩浆矿床特征:

(1)矿体多产于岩体内特定部位(下部、底部、边部),与特定岩相有关;

(2)矿体多为等轴状、凸镜状及似层状;

(3)矿体与围岩呈渐变关系,围岩无蚀变;

(4)有用矿物多为氧化物,一般为自形-半自形结构及包含结构,矿石多具浸染状及条带状构造

5.晚期岩浆矿床矿床特征

a未经压滤作用的矿体:

(1)矿体产于岩体内部(多在下部)特定的岩相内。

多呈条带状、凸镜状及似层状;

(2)矿体与围岩为渐变关系,围岩可伴有蚀变现象;

(3)矿石的有用矿物多为他形粒状结构、海绵陨铁结构,浸染状、稠密浸染状及块状构造。

b贯入矿体:

(1)矿体呈脉状及凸镜状产于岩体内部或接触带附近的围岩中,受断裂及裂隙控制;

(2)矿体与围岩呈突变接触,围岩常有蚀变;

(3)矿石多具块状或稠密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可较自形。

6.压滤作用:

在应力作用下,富矿熔浆从结晶的硅酸岩矿物间被挤出,并贯入裂隙中去的作用。

7.贯入矿体:

经压滤作用后的富矿熔浆或矿浆冷凝结晶形成的矿体。

8.岩浆熔离作用:

由于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一种均一的岩浆分为互不混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融体的作用。

9.岩浆熔离矿床特征:

(1)就地熔离矿床

a未经压滤作用的矿体多产于岩体底部及边部特定的岩相带中,可见上悬矿体。

矿体多呈似层状、层状、凸镜状,与围岩呈渐变关系,可伴有蚀变。

矿石多见海绵陨铁结构,浸染状、稠密浸染状、豆状等构造,块状者少。

b贯入矿体产于岩体内部及岩体的围岩中,多呈脉状及似层状沿断裂及裂隙分布。

矿体与围岩为突变关系,可见蚀变,矿石多为块状构造。

(2)深部熔离矿床特征:

矿体可呈层状产于岩体底部,也可呈脉状等形状,产于断裂等构造部位。

矿体与围岩呈突变接触。

矿石多为块状及稠密浸染状构造。

矿床规模与岩体大小无关。

10.岩浆成矿专属性:

指岩浆岩与矿种间的对应关系,即一定的矿种仅与一定的岩浆岩有关。

11.岩浆岩的类型与大地构造背景有对应关系

1.大陆板块内部与热点、裂谷及深大断裂有关的岩浆岩和矿床

a层状基性-超基性侵入体:

铬铁矿矿床、PGE矿床、钒钛磁铁矿矿床.我国含钒钛磁铁矿岩体的岩石化学特征:

MgO<8%、m/f<2(超基性相<3)、TiO2>2、ΣREE高(>100ppm)、LREE强烈富集。

b金伯利岩及钾镁煌斑岩:

金刚石矿床。

c(碱性)超基性岩-碱性基性岩-碱性岩-碳酸岩:

磷灰石-磁铁矿矿床Nb-Ta及REE矿床。

d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多与基性火山岩伴生):

Cu-Ni及PGE硫化物矿床。

2.大陆板块边缘及褶皱带基性-超基性杂岩体:

Cu-Ni及PGE硫化物矿床

含矿岩体特征如下:

a岩体规模小,多次侵位,分异较好。

常见橄榄岩-辉岩-辉长岩-(闪长岩),辉岩-辉长岩,苏长岩-辉长岩,橄长岩-辉长岩。

b岩石化学特征:

MgO=8-30%,m/f=2-6,TiO2=0.2-2.5%,ΣREE较低(一般<50ppm,与上地幔接近)、LREE轻度富集。

3.板块缝合带(与蛇绿岩套有关的)镁质超基性岩体:

(阿尔卑斯型)铬铁矿矿床岩体多由纯橄岩、辉橄岩、辉石岩等岩相组成,一般缺少基性岩相。

岩石化学特征:

MgO>30%,m/f>7,TiO2<0.2%,(ΣREE)N<1,HREE富集。

12.  同化作用

岩浆上升过程的同化作用,对岩浆体系产生如下影响:

(1)有用组分围岩中成矿物质进入岩浆体系,增加其有用组分含量;

(2)挥发组分围岩中挥发组分进入岩浆,改变岩浆体系的挥发分条件;

(3)岩浆组分岩浆的常量组分被改变,从而导致体系性质发生变化;

(4)氧逸度岩浆体系氧逸度发生变化。

13.岩浆矿床的特征

1.岩体对矿体的包容性。

2.矿体与岩体形成的同时性。

3.矿石与岩石矿物组合的一致性。

4.矿体围岩蚀变不明显或较弱。

5.成矿温度高。

(多在1200-1500ºC,硫化物多在1100-500ºC)

伟晶岩矿床

一.形成过程及结构构造分带

1.边缘带:

主要矿物为长石和石英,细粒伟晶结构。

该带一般不连续不含有用矿物。

由岩浆结晶形成,成岩温度800-700ºC。

2.外侧带:

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白云母,细粒-中粒伟晶结构、文象结构。

此带一般不连续,可出现少量绿柱石等矿物但一般不构成矿体。

由岩浆结晶形成,成岩温度600-700ºC。

3.中间带:

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白云母,可见绿柱石、锂辉石等矿物,具粗粒伟晶、似文象结构及块状结构。

此带一般较连续,是赋矿的有利部位。

由超临界流体结晶形成,温度600-400ºC。

4.内核:

主要矿物石英、长石(及锂辉石),块状及巨晶结构,可见晶洞,是水晶及宝石矿物的重要成矿部位。

此带可不存在,呈断续分布形成于超临界及次临界状态流体。

5.交代带:

交代作用形成的矿物带,多分布于中间带及其与核的过渡部位,是白云母及锂辉石、锂云母等稀有金属的重要成矿带。

二、伟晶岩成岩成矿地质条件

(一)地质构造条件

1.大地构造环境:

控制成矿区域,如地槽褶皱带、地轴、地盾等大地构造单元,是花岗岩类侵入体形成的有利空间。

2.区域构造部位:

控制伟晶岩带的分布,如复背斜的轴部、深大断裂的上盘(相对减压带)

3.构造的交汇部位:

控制伟晶岩群的分布。

4.次级断裂、节理、片理:

控制伟晶岩脉的分布及形态。

(二)岩浆岩条件

1.相关岩浆岩体:

一般为较大的花岗岩及碱性岩的深成岩体,呈岩基产出。

小侵入体基本不形成伟晶岩。

伟晶岩矿床形成与岩体深度相有关:

水晶矿床→浅成花岗岩类;稀有金属矿床→中深成花岗岩。

2.伟晶岩脉产出空间特征:

多分布在岩体顶部、边部及附近围岩中。

(三)围岩条件

1.物理性能的影响围岩物理性质影响裂隙的性质及其发育程度,从而影响到伟晶岩脉形态。

2.化学成分对成矿的影响去硅伟晶岩利于刚玉形成,富钙围岩利于褐帘石、锂辉石形成,富镁围岩不利于锂、铯等元素富集成矿。

气水热液矿床

一,挥发组分对成矿元素迁移和沉淀的影响

1.卤族元素

a强电解质,影响热液的PH值;b有助于有用组分的迁移,

如:

F-、CL-形成的络合物,是许多成矿金属的矿化剂。

2.硫

氧化态为SO42-,与Cl-性状相似;还原态为H2S,是弱电解质和重要的矿化剂,性状如下:

a温度>400ºC,H2S为中性分子,不电离,或分解为S和H2↑。

b温度<400ºC,H2S开始水解:

H2S=H++HS-

k1=[H+][HS-]/[H2S]=8.4×10-8,[HS-]=k1[H2S]/[H+]

[HS-]=H++S2-,k2=[H+][S2-]/[HS-]=1.2×10-15,[S2-]=k2[HS-]/[H+]=k1k2[H2S]/[H+]2

可见,影响H2S解离的因素是热液中H2S的浓度和PH值:

H2S的溶

解度又与压力呈正相关,与温度呈负相关;PH值低溶液中[HS-]高,

有利于矿质的迁移,PH值高溶液中[S2-]高,有利于硫化物的沉淀。

3.二氧化碳

高温条件下为中性分子,温度降低水和为H2CO3,CO2+H2O=H2CO3

并解离:

H2CO3=H++HCO3-(利于矿质迁移),HCO3-=H++CO32-

与H2S性状相似,[HCO3-]和[CO32-]与热液的温度、压力和PH值有关,温度压力降低和PH值升高有利于成矿元素以碳酸盐沉淀。

二,成矿元素的迁移方式及相关条件

矿石中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并不代表其在热液中的存在形式。

例:

FeCl2(可溶)+H2S=FeS(不溶)+2HCl

1.卤化物形式

(1)气态挥发物(如FeCl3、AuCl3、SnF4),高温下可能,温度降低发生水解。

如:

SnF4+2H2O=SnO2+4HF

(2)可溶盐(简单离子),高温下可能,随温度降低,H2S和H2CO3解离,可能性减小。

2.胶体溶液形式。

高温下不稳定,并且会不断有来自围岩的电解质,因此仅在低温、局部可行。

3.易溶络合物的形式:

An(BXm)=nA++[BXm]n-

其中A为碱金属,B为形成体(成矿元素),X为配位体(酸根及氢氧根等)

例:

图14中的[AuCl3]-、[AuCl6]-、[Au(HS)3]-。

由于络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简单化合物大几百万倍,因此易溶络合物是最重要的迁移形式,影响因素是不稳定(电离)常数和配位体浓度及PH值等。

热液中两种重要的络合物(其它:

碳酸盐络合物和有机络合物):

(1)硫化物与硫氢化物络合物,条件是S2-浓度大于成矿金属元素浓度,形成[B(HS)3]-形式金属络离子。

(2)氯化物络合物,当热液中S2-浓度低于成矿金属元素浓度时,形成[BClm]n-形式金属络离子;热液中S2-浓度增高,引起氯化物络合物不稳定,成矿金属沉淀。

三,导致成矿元素沉淀的因素

1.温度降低:

影响溶解度、状态和化学反应

2.压力下降:

影响挥发组分的浓度、发生沸腾成矿作用

3.PH值变化:

影响溶解度

4. Eh值的变化

如:

NaHgS2+H2O+O2=HgS+NaOH+S(氧化作用)

U6+→U4+[UO2(CO3)2]2-+2e→U02+2CO32-(还原作用)

低温下细菌的还原作用

5.不同热液混合

四、热液的运移

(一)运移原因和方向:

压力差,从高压向低压运移。

(二)运移的通道:

裂隙和孔隙

1.非构造孔隙:

晶间及粒间孔隙、原生节理、层间孔隙等。

2. 构造裂隙:

断裂、节理、劈理、片理等。

依据对热液成矿的控制作用分为:

a导矿构造:

把深部含矿热液引入矿田及矿带的构造(深断裂、陡渗透性岩层),控制矿田及成矿带的分布。

区域一级构造,第一序次

b配矿构造:

把热液从导矿构造引入成矿地段的构造(与导矿构造相通的断裂、深断裂上盘的裂隙带、透水层),控制矿床的分布。

第二序次构造.

c容矿构造:

矿质沉淀的构造(与配矿构造相通的次级断裂、裂隙层间剥离构造、透水层等),控制矿体形状和分布.配矿构造的派生构造,第三序次构造

五,交代作用及交代矿床

1.交代作用:

热液(流体)与围岩发生物质交换、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各种置换作用

2.交代作用的特点

(1)原矿物的溶解与新矿物的沉淀同时进行;

(2)在交代过程中岩石始终处于固体状态;

(3)交代前后岩石的体积基本保持不变。

3.交代作用的类型

(1)扩散交代作用:

组分的带入和带出依靠停滞的粒间溶液中离子扩散进行的交代作用,由浓度差为动力引起组分的扩散。

(2)渗滤交代作用:

组分的带入和带出靠粒间及裂隙中渗透流动的水溶液进行的交代作用,由压力差为动力引起的流体中组分运动。

4.交代矿床:

交代作用方式形成的矿床。

5.交代矿床的特征

(1)矿体形态多不规则,与围岩呈渐变接触;

(2)矿体中常见交代残余的围岩(注意与围岩角砾的区别);

(3)矿石交代结构、交代残余结构构造普遍;

(4)交代矿物常有较好的晶形。

根据以上特征,区分交代矿体和充填矿体。

自然界中矿床的形成,大多是交代作用和充填作用综合的结果。

六,充填作用及充填矿床

1.充填作用:

矿质从热液中直接沉淀于各种裂隙或孔隙内的作用。

2.充填矿床:

由充填作用方式形成的矿床。

充填矿床形成过程中,由于围岩是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岩石,故成矿热液与围岩间化学反应微弱。

3.矿床特征

(1)形成深度一般较浅;

(2)矿体形态多呈脉状,受构造裂隙控制;

(3)与围岩呈突变接触,接触界线规则,围岩蚀变微弱;

(4)矿体内部多具对称带状构造、栉状构造、晶洞构造、矿石可见角砾状、环状构造

七,成矿温度测定

1.矿物测温法:

利用一些矿物的特殊特征(形成于特定温度或温度范围)确定成矿温度。

例如:

矿物熔点、多形矿物转变点、固溶体分解温度、矿物重结晶温度、矿物组合,等。

2.矿物包裹体测温法

(1)均一法:

代表成矿温度下限,应用透明矿物中流体包裹体在显微镜附加冷热台上完成。

制作薄片→显微镜研究包裹体→测温

(2)爆裂法:

代表成矿温度上限,应用不透明矿物加热爆裂其中的包裹体(大量爆裂峰值)获得。

分离矿石矿物→测温

3.稳定同位素测温法:

根据同位素交换的平衡反应常数(A、B)与温度关系,即元素的同位素在共存矿物相中的分配是温度的函数:

氧化物δ1-δ2=A(106T-2)+B硫化物δ1-δ2=AT-2×106

八,成矿压力

1.矿物包裹体测压:

应用含液相CO2包裹体:

CO2与H2O的混溶程度是温度、压力的函数,当加温到包裹体中二者均一时,代表相应的成矿温度和压力。

2.地质测压:

根据形成深度推算压力:

(1)岩浆岩与热液矿床的深度的一致性估算压力;

(2)根据剥蚀程度估算压力:

不同成矿期形成的热液矿物,其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存在明显差别

九,成矿阶段划分的主要标志:

(1)交截矿脉;

(2)晚阶段矿脉对早阶段矿脉的蚀变;

(3)早阶段矿物集合体呈现角砾被晚阶段矿物集合体胶结;

(4)晚阶段矿物对早阶段矿物的交代作用;

(5)矿体中的不对称条带(平行或交切矿体);

(6)不同的矿物组合;

(7)不同的蚀变特征。

十,矿物生成顺序:

同一矿化阶段不同矿物的结晶顺序。

矿石矿物形成规律:

高价态离子氧化物和含氧盐→低价态离子硫化物和砷化物→低温元素、贵金属。

据矿物间穿插、交代、包裹、环带等关系判断

十一,围岩蚀变及围岩对成矿的影响

接触交代矿床

一,经典成矿模型(卡尔波娃):

矽卡岩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分为两个矿化期、五个矿化阶段。

(一)矽卡岩期:

以钙镁铝硅酸盐矿物组合为特征

1.早期(干)矽卡岩阶段

形成于早期高温(800-500ºC)条件,以不含水矽卡岩矿物组合为特征。

钙矽卡岩:

石榴石、透辉石-钙铁辉石、硅灰石、方柱石、(白钨矿)等。

镁矽卡岩:

橄榄石、顽辉石、紫苏辉石、尖晶石、透辉石、(硼镁铁矿)等。

2.晚期(湿)矽卡岩阶段:

温度降低(600-400ºC),以含水矽卡岩矿物组合为特征。

此阶段是磁铁矿形成重要阶段,又称磁铁矿阶段。

(1)钙矽卡岩矿物组合特征:

角闪石、符山石、绿帘石、阳起石等。

(2)镁矽卡岩矿物组合特征:

蛇纹石、透闪石、韭闪石、硅镁石等。

3.氧化物阶段:

形成温度约在400ºC左右,以过渡性矿物组合为特征,

常见矿物组合:

长石、云母、石英、绿帘石、铍的硅酸盐、赤(磁)铁矿、锡石、白钨矿、磁黄铁矿、辉钼矿、毒砂等。

(二)石英-硫化物期:

以石英和硫化物等热液矿物大量形成为特征。

1.早期石英硫化物(铁-铜硫化物)阶段:

以中高温热液矿物组合为特征。

如磁黄铁矿、辉钼矿、毒砂、辉铋矿、黄铁矿、黄铜矿等。

2.晚期石英硫化物(铅-锌硫化物)阶段:

以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为特征。

如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碳酸盐等。

应用成矿模型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一个具体的矿床中各个阶段不一定全部显示;

(2)岩体的多次侵位可能有多期多阶段的叠加。

二、接触交代矿床的特征

1.矿体特征

(1)产于(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岩)围岩的接触带附近,一般距正接触带200m之内;

(2)与矽卡岩密切共生,空间关系可分为:

同一、包容和超越;

(3)形态不规则,与围岩呈渐变关系。

2.矿化特征

矿化及矽卡岩常有明显的分带,其起因于形成温度、交代程度及热液成份。

河北寿王坟矽卡岩型铜矿床空间分带:

岩体-方柱石、辉石蚀变带-石榴子石、绿帘石、符山石矽卡岩带-透辉石矽卡岩带-硅镁石、透辉石矽卡岩带-硅灰石矽卡岩带-结晶白云质灰岩、白云岩。

3.矿石特征

矿石的矿物组合复杂,脉石矿物为矽卡岩1.矿物

三、成矿地质条件

(一)岩浆岩条件

1.岩性

以中-(基)酸性岩为主,显示一定程度的成矿专属性:

(1)铁矿与基性-中性岩体,特别是富钠碱者(全碱8)有关。

(2)铜矿与中酸性岩体,富钾碱(全碱=7-8%)有关。

(3)铅锌矿与中、酸性岩体有关。

(4)钼矿多与I型花岗岩有关。

(5)钨锡矿多与S型花岗岩有关。

埃达克质(adakite-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