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危险化学品物理化学性质及急救处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016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危险化学品物理化学性质及急救处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常用危险化学品物理化学性质及急救处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常用危险化学品物理化学性质及急救处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常用危险化学品物理化学性质及急救处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常用危险化学品物理化学性质及急救处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危险化学品物理化学性质及急救处理.docx

《常用危险化学品物理化学性质及急救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危险化学品物理化学性质及急救处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用危险化学品物理化学性质及急救处理.docx

常用危险化学品物理化学性质及急救处理

 

危险化学品

性质以及紧急处理

 

氢氧化钠;苛性钠;烧碱;火碱;Sodiumhydroxide;CAS:

1310-73-2

理化性质

分子式NaOH。

分子量40.01。

相对密度2.13。

熔点318。

从空气中迅速吸收水分的同时,也迅速吸收二氧化碳。

可溶于水、乙醇和甘油。

溶解时产生大量的热。

这些溶液与酸混合时也能产生大量热。

消防措施

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

腐蚀品。

包装方法:

(II)类。

固碱可装入钢桶中严封,塑料袋、编织袋外成组包装;或塑料瓶外木箱。

液碱散装储运。

储运条件:

防止容器破损。

储存于干燥的地方,防止受潮。

与酸类、铝、锡、铅、锌及其合金、爆炸物、有机过氧化物、铵盐及易燃物隔离储运。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用品。

泄漏处理

处理泄漏物须穿戴防护眼镜与手套。

扫起,慢慢倒至大量水中,地面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侵入途径

由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侵入。

临床表现

吸入氢氧化钠的粉尘或烟雾时,可引起化学性上呼吸道炎。

皮肤接触可引起灼伤。

口服后,口腔、食管、胃部烧灼痛,腹绞痛、呕吐血性胃内容物,血性腹泻。

有时发生声哑、吞咽困难、休克、消化道穿孔。

后期可发生胃肠道狭窄。

氢氧化钠溅入眼内,可发生结膜炎、结膜水肿、结膜和角膜坏死。

严重者可致失明。

处理

皮肤污染可用清水彻底冲洗。

溅入眼内时,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

不可用酸性液体中和。

参见<化学性皮肤灼伤的治疗>和<化学性眼灼伤的治疗>。

口服中毒患者,速给食用醋、3~5%醋酸或5%稀盐酸、大量橘汁或柠檬汁等中和。

以后给蛋清、撖榄油或其它植物油。

禁忌催吐和洗胃。

适当输液,纠正脱水、电解质失衡和休克。

预防食道狭窄,在穿孔的危险期过去后,应尽早做食道扩张术。

苯;Benzene;CAS:

71-43-2

理化性质

无色透明,易燃液体。

分子式C6-H6。

分子量78.11。

相对密度0.8794(20℃)。

熔点5.51℃。

沸点80.1℃。

闪点-10.11℃(闭杯)。

自燃点562.22℃。

蒸气密度2.77。

蒸气压13.33kPa(26.1℃)。

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限1.4~8.0%。

不溶于水,与乙醇、氯仿、乙醚、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冰醋酸、丙酮、油混溶。

遇热、明火易燃烧、爆炸。

能与氧化剂,如五氟化溴、氯气、三氧化铬、高氯酸、硝酰、氧气、臭氧、过氯酸盐、(三氯化铝+过氯酸氟)、(硫酸+高锰酸盐)、过氧化钾、(高氯酸铝+乙酸)、过氧化钠发生剧烈反应。

不能与乙硼烷共存。

消防措施

用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

用水保持火场冷却,驱散蒸气及逸出液体。

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

易燃液体。

包装方法:

(II)类。

玻璃瓶外木箱内衬不燃材料或铁桶。

储运条件: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避免阳光曝晒。

与食用原料、氧化剂隔离储运。

泄漏处理

首先切断所有火源。

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

可用沙土吸收,倒至空旷处任其蒸发或掩埋。

对污染地面用肥皂或洗涤剂刷洗,洗水经稀释放入废水系统。

接触机会

蜡、树脂、油的溶剂;合成化学制品和制药的中间体。

86%苯用于制造苯乙烯、苯酚、环乙烷和其他有机物。

剩余部分主要用于制造洗涤剂、杀虫剂和油漆清除剂。

苯可作为汽油一种成份,含量<2%。

侵入途径

蒸气可经呼吸道吸收,液体经消化道吸收完全。

皮肤可吸收少量。

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

短时间内吸入大量苯蒸气或口服多量液态苯后出现兴奋或酒醉感,伴有粘膜刺激症状,可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

重症者可有昏迷、抽搐、呼吸及循环衰竭。

尿酚和血苯可增高。

亚急性中毒:

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后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失眠等症状。

约经1~2个月后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

如及早发现,经脱离接触,适当处理,一般预后较原发性再障为好。

处理

急性中毒:

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污染的皮肤。

口服者给洗胃。

中毒者应卧床静息。

对症、支持治疗。

可给予葡萄糖醛酸。

注意防治脑水肿。

心搏未停者忌用肾上腺素。

亚急性中毒:

脱离接触,对症处理。

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可给予小量多次输血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他疗法与内科相同。

酚;苯酚;石炭酸;羟基苯;phenol;Hydroxybenzene;CAS:

108-95-2

理化性质

无色针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有特殊气味,遇空气和光变红,遇碱变色更快。

分子式C6-H6-O。

分子量94.11。

相对密度1.071。

熔点40.85℃(超纯,含杂质熔点提高)。

沸点181.9℃。

闪点79.44℃(闭杯),85℃(开杯)。

自燃点715℃。

蒸气密度3.24。

蒸气压0.13kPa(40.1℃)。

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燃烧限1.7~8.6%。

1克溶于约15ml水(0.67%,25℃加热后可以任何比例溶解),12ml苯。

易溶于醇、氯仿、乙醚、丙三醇、二硫化碳、凡士林、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几乎不溶于石油醚。

水溶液pH值约为6.0。

酚能腐蚀橡胶和合金。

与碱作用生成盐。

遇热、明火、氧化剂、静电可燃。

与三氯化铝+硝基苯、丁二烯、过二硫酸、过一硫酸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燃烧爆炸。

能与氧化剂发生反应。

消防措施

使用水、二氧化碳、干粉、泡沫灭火器灭火。

消防人员须穿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服。

泄漏处理

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砂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掩埋。

侵入途径

可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吸收。

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

吸入高浓度蒸气可引起头痛、头昏、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表现。

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出现烧灼痛,呼出气带酚气味,呕吐物或大便可带血,可发生胃肠道穿孔,并可出现休克、肺水肿、肝或肾损害。

一般可在48小时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血及尿酚量增高。

皮肤灼伤:

创面初期为无痛性白色起皱,继而形成褐色痂皮。

常见浅Ⅱ度灼伤。

可经灼伤的皮肤吸收,经一定潜伏期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急性中毒表现。

眼接触:

可致灼伤。

处理

立即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

皮肤污染后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20分钟;面积小也可先用50%酒精擦试创面或用甘油、聚乙二醇或聚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7:

3)抹皮肤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再用饱和硫酸钠溶液湿敷。

口服者给服植物油15~30ml,催吐,后微温水洗胃至呕吐物无酚气味为止,再给硫酸钠15~30mg。

消化道已有严重腐蚀时勿给上述处理。

早期给氧。

合理应用抗生素。

防治肺水肿、肝、肾损害等对症、支持治疗。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视灼伤程度及中毒病情而定。

病情(包括皮肤灼伤)严重者需早期应用透析疗法排毒及防治肾衰。

口服者需防治食道瘢痕收缩致狭窄。

眼接触:

用生理盐水、冷开水或清水至少冲洗10分钟,对症处理。

二氧化硫;亚硫酸酐;Sulfurdioxide;Sulfuroxide;Sulfurousanhydride;Sulfurousacidanhydride;CAS:

7446-09-5

理化性质 

无色气体。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分子式S-O2。

分子量64.07。

相对密度2.264(0℃)。

熔点-72.7℃。

沸点-10℃。

蒸气压338.32kPa(2538mmHg21.11℃)。

在水中溶解度8.5%(25℃)。

易溶于甲醇和乙醇;溶于硫酸、乙酸、氯仿和乙醚等。

潮湿时,对金属有腐蚀作用。

不能与下列物质共存:

卤素或卤素相互间形成化合物、硝酸锂、金属乙炔化物、金属氧化物、金属、氯酸钾、氢化钠。

消防措施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护服、佩带正压供气式呼吸器,方可关闭钢瓶阀门,以杀灭火势。

用水冷却火场中的钢瓶,并应迅速将钢瓶转移至安全地带。

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

有毒气体。

包装方法:

高压钢瓶。

储运条件:

储存于通风良好不燃材料结构的库房。

避免容器受日光直晒或受热。

平时检查钢瓶是否漏气。

搬运时钢瓶须戴安全帽及防震橡皮圈,防止撞击和剧烈震动,避免容器受损。

与有机物、可燃物、氧化剂和其他可燃物质隔离储运。

泄漏处理

对泄漏物处理必须穿戴氧气防毒面具。

残余气体或钢瓶泄漏出的气体用排风机排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侵入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吸收。

临床表现 

主要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道及眼粘膜的刺激症状。

轻度中毒者可有眼灼痛、畏光、流泪、流涕、咳嗽,常为阵发性干咳,鼻、咽喉部有烧灼样痛、声音嘶哑,甚至有呼吸短促、胸痛、胸闷。

有时还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上腹痛和消化不良,以及全身症状如头痛、头昏、失眠、全身无力等。

检查可见眼、上呼吸道粘膜充血或水肿,鼻中隔软骨部粘膜可有小块发白的灼伤,两肺可有干性罗音。

患者经过治疗后,大多于数日内痊愈。

严重中毒很少见,可于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出现呼吸困难和紫绀,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有的病人可因合并细支气管痉挛而引起急性肺气肿。

有的患者出现昏迷、血压下降、休克和呼吸中枢麻痹。

个别患者因严重的喉头痉挛而窒息致死。

较高浓度的SO2可使肺泡上皮脱落、破裂,引起自发性气胸,导致纵膈气肿。

液体SO2可引起皮肤及眼灼伤,溅入眼内可立即引起角膜混浊,浅层细胞坏死或角膜瘢痕。

皮肤接触后可呈现灼伤、起泡、肿胀、坏死。

严重中毒时,胸部X线检查,两侧肺纹理增粗、外延、紊乱或呈间质性肺炎改变,若两肺透光度降低,有不同程度散在的片状或絮状阴影,则提示肺水肿。

根据密切接触历史、短时间出现以呼吸系统和眼结膜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及空气中SO2浓度测定资料,排除其他病因后,可作诊断。

急性SO2中毒应与急性咽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炎和药物过敏等进行鉴别诊断。

处理 

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安静,观察病情变化。

对有紫绀缺氧现象患者,应立即输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分泌物应立即吸取。

如发现喉头水肿痉挛和堵塞呼吸道时,应立即作气管切开。

 

对呼吸道刺激,可给2~5%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每日三次,每次10分钟。

防治肺水肿,宜根据病情,及早、适量、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合理应用抗生素以防治继发感染。

眼损伤,用大量生理盐水或温水冲洗,滴入醋酸可的松溶液和抗生素,如有角膜损伤者,应由眼科及早处理。

甲醇;木醇;木酒精;甲基氢氧化物;Methanol;Methylalcohol;Carbinol;Woodalcohol;Woodspirit;Methylhydroxide;CAS:

67-56-1

理化性质

无色、透明、高度挥发、易燃液体。

略有酒精气味。

分子式C-H4-O。

分子量32.04。

相对密度0.792(20/4℃)。

熔点-97.8℃。

沸点64.5℃。

闪点12.22℃。

自燃点463.89℃。

蒸气密度1.11。

蒸气压13.33KPa(100mmHg21.2℃)。

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下限6~36.5%。

能与水、乙醇、乙醚、苯、酮、卤代烃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相混溶。

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着火。

遇明火会爆炸。

消防措施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和防毒面具。

小火用二氧化碳、干粉、1211、抗溶泡沫、雾状水灭火。

以使用大量水灭火效果较好。

用雾状水冷却火场中的容器并保护堵漏人员。

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

易燃液体。

副标志:

毒害品。

包装方法:

(II)类。

玻璃瓶外木箱或钙塑箱内衬不燃材料或铁桶装。

储运条件:

注意轻装轻卸,防止容器破损,避免日光曝晒,严禁接触火源。

夏天高温季节早晚运输。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液体库房内,与氧化剂隔绝,远离火源,炎热气候采取通风降温措施。

泄漏处理

首先切断所有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

用水冲洗,对污染地面进行通风处理。

侵入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和胃肠道吸收,皮肤也可部分吸收。

 

临床表现 

急性甲醇中毒后主要受损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视神经及视网膜。

吸入中毒潜伏期一般为1~72小时,也有96小时的;口服中毒多为8~36小时;如同时摄入乙醇,潜伏期较长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