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98142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39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Word文件下载.docx

《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Word文件下载.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Word文件下载.docx

2、记住反应现象

3、这个反应的意义(氧化还原反应角度)

4、会用差量法进行计算

2、由“死记硬背”向寻找“规律性”记忆进军

初中阶段记忆的知识较少,很多同学靠死记硬背也可以在中考时考高分;

而高中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或记忆后必须理解,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

如果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高中化学,则会导致学到的知识“消化不良”而事倍功半。

例如:

Li和Na、C和Si、F和Cl、Mg和Ca在高中阶段课本主要讲解Na、Si、Cl和Mg的性质,不仅需要掌握它们的性质,而且与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的性质你也必须会推测。

通过金属钠的学习分析初高中生学习的区别

初中(死记硬背)

高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金属钠

1、物理性质

1、记忆物理性质,并证明钠的熔点低、质地柔软

2、化学性质

2、记忆化学性质,从结构分析钠具有活泼的金属性,从性质分析钠的结构

3、保存

3、记忆钠的保存方法,从性质推断保存方法,从保存方法推断性质

4、用途

4、记忆用途,并理解

碱金属

1、记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从它们结构的相似性推断并记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从结构的不同,理解性质的递变性,并记忆它们的特殊性。

即以族为单位,从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三个方面进行记忆学习。

口诀:

掌握典型进行类比,记忆特殊注意对比。

3、由“看小说”的阅读方式向“研究学问”的阅读方式进军

初中

高中

阅读自学能力

用看小说的方法读课本,抓不住要领,只记忆自己喜欢的简单情节,常常读过后对于学习一无所获,进而厌倦看课本。

阅读的同时,进行记忆和思考为什么,并且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理解作者安排的意图。

阅读完毕后知道教材中主要想说明什么内容,并且理解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说明的。

4、解题能力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同学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

这主要是因为同学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听懂不等于学会,听懂到学会之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如:

人人皆知打枪时只要三点一线,就可以百发百中,但是世界上的神枪手并不多;

又如当你看菜谱时明明白白,但是炒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你能做到吗?

《西游记》中孙悟空能带凡人飞越山川,唐僧为什么不让孙悟空用“筋斗云”带着他,一下子飞到西天呢?

因为唐僧知道自己的路只能自己走,只有一步一步走到西天,才能成佛。

成佛在西天,更在去西天的路上,但凡成功者,必是躬行勤练者,学习也是如此。

对策:

化学学科的课后作业及解题过程有其自己的规律可循:

①首先要认真理解题意,弄清题目给出了什么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

②回忆知识点,确定解题方案。

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回忆有关的化学概念、基本理论、计算公式等化学知识,设计一条解题途径,制订出解题的方案。

③正确解题,把解题的思路一步步表达出来,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解题结束时,要注意检查,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④展开思路寻找规律。

这是最后一环,也是大多数学生最容易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

一道题目做完以后,要结合已做好的题目联系前后的思路,从中悟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来。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把握好从慢节奏向快节奏过渡的衔接

初中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状态还保存着孩童时代的痕迹,有着天真贪玩等习惯,再加上初中阶段化学内容较少,节奏比较慢,复习时间比较充裕,在他们的大脑里会产生“慢慢来”的惯性。

进入高中后,化学课程难度深度大为增加,知识密度加大,这就面临着在短期内要容纳更多、更难知识的难题,但可用于课堂上演习消化的时间又比较少。

因此,教师要重视这种时间和学习节奏上的变化,引导学生由慢而快地转好轨。

2、着重培养兴趣,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化学知识素有杂、乱、多、细、碎之称,如果不对它进行有序排列和系统分类,无疑会给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带来困难。

教学过程中,可用联想、类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把表面庞杂的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由点连成线、由线串成面、织成网,以便进行有序贮存,同时也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物质性质的内在规律性。

独立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自我表现,这种“自我表现”的机会越多,学生学习的信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

因此,教师在设计习题时让学生从解题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培养学生正确的个性心理特征

高一学生中常见的消极心理状态有以下几种:

①自我陶醉型。

中考成绩较优,自认为可松一口气,不了解高中学习目标上的高要求而盲目乐观;

②自我放松型。

化学在初中的地位被称为副科并且有些同学认为自己的志向与化学无缘,因此放松学习,但是成绩明显落后时常常怨天尤人;

③自暴自弃型。

中考不理想,上高中后发愤读书,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超越别人,但事与愿违,便产生畏难厌学心理,因此破罐破摔;

④视化学如大敌,怕污染,自认为学化学不如学“话”学,动口不动手。

凡此等等心理状态,应在化学教学中坚持长期不懈地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矫正。

总之,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师生情感的衔接,只有综合考虑学生实情、课标和大纲、教材、教法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较完善的措施。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和处理建议

初中教材要求:

1、能说出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并会正确标注,能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2、会利用化学式计算未知元素的化合价。

高中要求:

化合价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犹如数学中的加法口诀,所以同学们必须熟练和辩证地掌握。

教学建议:

1、高一课本中有一句“我们已经知道,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得失或偏移有密切关系。

”事实上,初中课本并未介绍,而且也没有化合价的概念,所以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之前必须补充化合价的概念,增加化合价的练习,讲清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得失或偏移的关系。

可以边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边复习,采取将化合价知识渗透在平常的学习中。

2、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可以删除。

因为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在以后的学习中没有作用,它所反映的对立统一规律完全可以从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中加以训练,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接受能力,他们完全可以直接从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部分:

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1:

了解化合价的概念

化合价:

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知识点2:

理解化合价的实质

1、化合价的实质:

化合价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化学性质。

因为化合价是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性质,所以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2、理解化合价正负的原因(高中知识)

知识点3:

元素化合价的规律

1、化合价原则:

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2、在化合物里,氢通常显+1价,氧通常显-2价;

3、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但在非金属氧化物里,氧显负价,另一非金属元素显正价;

4、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5、许多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如:

硫、碳等;

6、“根”的化合价一定不为零。

知识点4: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钾钠氢银+1价,钙镁钡锌+2价,氟氯溴碘-1价,通常氧是-2价,铝是+3价,铜有+1和+2,铁有+2和+3,碳有+2和+4,硫是-2、+4、+6价。

第三部分:

练习题

1、请写出你熟悉的化合价口诀和常见原子团。

2、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B.

C.

D.

3.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4.下列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A.

B.

C.

D.

5.有

四种元素,按指定化合价最多可以组成的化合物种类有()

A.5种B.6种C.7种D.8种

6.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工业常用作漂洗的洗涤剂,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相互作用,就生成了氢氧化钾,请按要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

(1)分解反应。

(2)化合反应。

(3)复分解反应。

7.请自选反应物,按以下要求各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

(1)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反应:

(2)有气体生成的分解反应:

(3)有盐生成的置换反应:

(4)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第四部分:

学习资料

辨析符号中数字的含义,现以“2”为例把这类题目总如下:

 

第二讲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基础

知识点1理解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离子化合物:

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合物例如:

NaCl、MgO、K2S、NaOH、Na2SO4等。

共价化合物:

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

形成规律:

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一般属于共价化合物,例如:

HCl、H2O、CO2等

知识点2正确判断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

组成中阳离子为活泼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是离子化合物,其余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

教材剖析:

1、初中课标要求:

只介绍阴、阳离子的概念,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而未提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2、高中要求: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和第五章第四节化学键要求学生正确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掌握两种化合物的电离方式,正确书写其电子式。

而且,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及其构成的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属高考必考知识点。

3、建议

在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前补充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有关内容,并在物质结构部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理解。

习题

1.某化合物A固态时不导电,但熔化或溶于水后都能完全电离。

下列关于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为非电解质B.A是共价化合物C.A是离子化合物D.A为弱电解质

2.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有正负的主要原因是

(A)电子有得失(B)共用电子对有偏移

(C)电子既有得失又有电子对偏移(D)有金属元素的存在

3.XY2是离子化合物,X和Y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氖原子相同,则X、Y为

A.Ca和ClB.K和SC.Ca和FD.Mg和F

4.下列事实中能证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A.氯化氢极易溶于水B.液态氯化氢不导电

C.氯化氢不易分解D.氯化氢在水中可以电离

5.下列物质中属共价化合物且是氧化物的是()

A.H2OB.CaOC.NaClD.HCl

6.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

C.

D.

7.有A、B、C、D四种元素的微粒。

A微粒只有一个质子,B微粒核外有11个电子,呈电中性;

C微粒核外电子总数比B微粒多7个,带2个单位负电荷;

D微粒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总数相等,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1)写出A、B、C三种微粒的符号,画出D微粒的结构示意简图。

(2)写出A、C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2C)与B元素的氢氧化物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由B、C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正盐)的电离方程式。

8.有A、B、C、D四种元素,B的单质B2在常温下是气体;

B和C两元素都能跟元素D化合分别形成共价化合物DB和D2C,D2C在常温下是液体;

A、B、C三种元素能形成化合物ABC3,ABC3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得离子化合物AB及单质C2。

A+和B-具有相同的Ar原子电子层排布;

液态的单质D可作高能燃料。

据此推断:

(1)A、B、C、D的元素符号

(2)写出上述有关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三讲酸、碱、盐的概念

-----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捷径

知识点1:

了解酸的分类

1、从酸性的强弱分类

一元酸

酸二元酸

三元酸

了解碱的分类

知识点3了解盐的分类

正盐:

NaClCaCO3BaSO4Na2CO3CuSO4

盐酸式盐:

NaHCO3NaHSO4NaHSNaH2PO4

碱式盐:

Cu2(OH)2CO3

含氧酸盐:

CaCO3BaSO4Ba(NO3)2NaHCO3

无氧酸盐:

NaClK2SKI

初中课标要求

1.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3.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4.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5.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掌握酸碱盐的电离及性质,这是学生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的基础

建议

在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部分补充酸碱盐的电离及盐的溶解性,在碱金属部分补充酸式盐和正盐的相互转化

1.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BaSO4====Ba2++SO42–

B.H2CO3====2H++CO32–

C.Cu(OH)2====Cu2++2OH-

D.NaHCO3====Na++H++CO32–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一水合氨、氢氧化钡、硫酸氢钠、醋酸、醋酸铵、碳酸

3.书写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第四讲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学习离子反应的前提

了解电离的概念

电离: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掌握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强酸的电离:

HCl==H++Cl-;

H2SO4==2H++SO42-

一元弱酸:

CH3COOHH++CH3COO–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

H2CO3H++HCO3-,HCO3-H++CO32-

强碱的电离:

NaOH==Na++OH-;

Ca(OH)2==Ca2++2OH-

一元弱碱:

NH3·

H2ONH4++OH–

多元弱碱:

多元弱碱一步完成。

Cu(OH)2Cu2++2OH-

盐的电离:

NaCl===Na++Cl-;

(NH4)2SO4===2NH4++SO42-

强酸的酸式盐电离:

KHSO4===K++H++SO42-

弱酸的酸式盐电离:

KHCO3==K++HCO3-

了解酸碱盐的概念,离子的概念,但对电离概念并未涉及

正确书写各种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建议:

在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前补充酸碱盐的电离

1.下列物质,不能导电的是()

A.硝酸钾晶体B.石墨C.酒精溶液D.硝酸钾溶液

2.氯化钠晶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

A.没有离子B.没有电子

C.有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D.氯化钠是固体

3.下列物质中,溶于水后能电离出Cl-的是()

A.KClO3B.NaClC.HClD.AgCl

4.物质A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A=B2++2C-,则:

()

A.A一定是盐B.B2+一定是金属离子

C.只有在电流作用下才发生电离D.在A的水溶液中B2+个数是C-的一半

5.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Ba(OH)2=Ba2++2(OH)-B.Fe2(SO4)3=2Fe3++3SO42-

C.H2SO4=2H++SO42-D.Ca(NO3)2=Ca++2NO3-

6.酸、碱、盐三类物质,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含有氧元素B.在一定条件下都能电离

C.都能溶于水D.都是化合物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H+的化合物叫做酸

B.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有OH-的化合物叫做碱

C.含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化合物都属于盐类

D.能够导电的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和阳离子总数不一定相等

8.下列各组物质的水溶液中,一定能电离出相同离子的是()

A.KCl和Na2CO3B.FeCl3和FeSO4

C.AgNO3和H2SO4D.NaCl和NaOH

9.质量相同的NaOH和KOH分别溶于足量的相同质量的水中配成稀溶液,这两种溶液中相等的是()

A.阳离子的质量B.阳离子的数目

C.阴离子的质量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五讲横看成岭侧成峰

-----谈化学反应和物质的分类

苏轼有诗云: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了了数语,极其巧妙地道出了有关物质的分类和化学反应分类的真谛。

现抛砖引玉与各位共同探讨。

一、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Fe+CuSO4==Cu+FeSO4,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析属于置换反应;

从化合价角度分析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从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角度分析为离子反应等等。

又如:

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非离子反应、吸热反应。

那么,我们该如何学习化学反应的分类呢?

学习,必须做自己的主人,应脉络清晰,对事物分类了解全面,同时又能把握重点,进行重点突破。

学习是一个细致的活,不仅知道彼此的区别,更能深刻理解彼此的联系,且又能找到明确的例证,才能取得全面的胜利。

化学反应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有不同的分法。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类型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

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离子反应

非离子反应

分子反应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根据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可逆反应

不可逆反应

根据反应进行的程度

无机化学反应

有机化学反应

根据是否有有机物参与反应

二、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根据研究目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分法。

同一样事物,它本身没有变化,只是目的不同,分类的方法也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同。

你能悟出“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吗?

1、在化学反应

中判断硫酸是氧化剂还是还原剂,如果你记不住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概念,你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吗?

2、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哪些物质可以拆开写、哪些物质不能拆开写,如果你记不清楚,肯定会出错。

3、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你不能熟练地记忆,如何书写双线桥?

4、请问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如果你没有记清楚在常温和点燃条件下都可以反应,如何能理解命题人的意图?

5、请写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果你没有准确地记忆产物,请问你该如何书写?

……

所以物质的物理性质,金属的燃烧现象及反应方程式等,所有这些必须清清楚楚,一定要说一不二,是什么就是什么,决不要含糊,只有这样,才能为你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些内容容易记住,如AgCl白色、难溶于水;

Li、Na、K、Rb、Cs的活动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加逐渐增强等,相反,某些内容却非常容易搞错,如:

锂燃烧生成氧化锂,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钾燃烧生成更复杂的氧化物等,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前者是常用的,而后者易受前者的干扰,常被混为一谈,所以“特殊情况特别记忆”,时时对之进行关注,以免在关键时刻出现“粗心”的情况。

同学们,好的记忆力对于你们来说尤其重要。

你们需要依靠记忆来吸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没有对学过的知识的积累,就很难学懂新的知识。

已有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新的知识。

你对某一学科的知识积累得越多,你在这方面的经验就越丰富,进而对这个领域新知识的理解能力就越强,记忆效率也越高。

肥田沃土比荒地易于种植,同样道理,在过去已经形成并巩固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知识体系是较为容易的。

基础知识测试:

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从剂转移到剂。

2、剂是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降低)。

3、的(化合物、单质)叫做电解质。

4、叫做弱电解质。

如弱酸:

如弱碱:

水(是、不是)弱电解质。

5、常见的酸碱盐溶解性口诀:

常见的难电离的物质:

6、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主要步骤:

7、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硬度、密度比水(大、小),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9、金属钠分别与氧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