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课内文本整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9602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课内文本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课内文本整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课内文本整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课内文本整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课内文本整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课内文本整理Word格式.docx

《高三语文课内文本整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课内文本整理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课内文本整理Word格式.docx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小说以情节取胜,结局往往出人意料,欧.亨利式的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多伏笔)。

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

作品被誉为“美国生活得幽默百科全书”,多写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引发人们“含泪的微笑”。

3、人物形象(主要人物老贝尔曼。

初见时的外貌描写,先抑后扬;

语言描写;

结尾的侧面描写)。

4、结尾没有具体实写贝尔曼画树叶的重要情节,使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并留下想象空间。

5、语言风格:

采用幽默、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幽默的描写中领悟内在庄严地思想感情。

八、《邂逅霍金》葛剑雄

1、邂逅(偶遇)霍金,他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

周围人平静的态度感染了我。

作者认为天才的成长除了科技因素外,和谐、宽松、平等、充分尊重个人自由的人文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2、幸运的霍金:

(1)、高科技让他得以继续他的生命和工作;

(2)、剑桥让他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残疾人:

不被观望,被尊重;

科学家:

宝贵的时间不被干扰,被理解)。

第四单元:

新诗

十、《再别康桥》徐志摩

1、

(1)旧体诗(古体和近体)(“五四”以前的诗);

(2)新诗:

“五四”以来的白话诗。

2、意境美:

情(淡淡离伤)景(清淡柔美之形、声,诗人“轻轻”“悄悄”的主体动作)交融,营造轻柔静谧之美。

语言美。

艺术美:

(1)、建筑美——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

(2)、音乐美——节奏轻快,韵律柔和,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3、绘画美——云彩、金柳、青荇、水草、星辉、夏虫。

4、徐志摩的理想:

爱、自由、美。

(胡适之)

十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

1、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善于以真挚的感情、朴素的语言,含蓄的诗意,表现出诗歌的散文化之美。

本诗充满了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比深厚的情感,表现了诗人要用自己那颗赤诚而滚烫的心,温暖祖国苦寒大地的希望。

2、四类人(北方农夫、南方少妇、年老母亲,失去土地的垦殖者)的形象,悲凉凄楚的境遇表现了“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十二、《双桅船》舒婷

1、朦胧诗:

构思上,强调内在的思维结构;

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借以反映复杂的社会现实,表现作者丰富的内心感受。

代表诗人有食指、北岛、舒婷、顾城等。

2、意象、象征:

“我”是指双桅船,“你”指岸。

“双桅”暗示着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而又相区别的心理。

“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

“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

“风暴”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

“灯”则与光明信念连在一起。

(注:

朦胧诗的象征和暗示使主题的表达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读者对于同一首诗可以作不同的解读,此处只写了一种。

第五单元:

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植物

十五、《诗经.蒹葭》

1、选自《诗经.秦风》。

吟咏一种追慕而不可得,可望而不可及的2、赋:

铺陈;

比:

比喻;

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3、重章叠句,反复渲染,委婉缠绵。

4、“伊人”行踪飘忽不定,追寻者执著不变,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意象。

十六、《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1、寓言体政论文。

2、借种树之道,突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根本法则,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出中唐吏治扰民伤民的弊端,反映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政治的愿望。

3、对比:

他人种树与橐驼种树。

类比:

种树之道与做官治民之道。

十七、《病梅馆记》龚自珍

1、清朝长期实行严酷的思想统治,人才遭受压抑和摧残,形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龚自珍要疗救社会的病态,拯救天下的英才,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

2、以梅喻人,托梅议政,托物言志。

梅(人才):

病梅(遭摧残、压抑的人才);

文人画士(封建统治者)。

品梅标准:

(曲、欹、疏——选拔人才标准:

奴才、庸才、歪才)

十八、《诗二首》均为古体诗。

1、《咏史》左思(晋朝):

寒门庶族才子的深通,用典,借古讽今。

比喻象征(松、苗):

对比: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2、《饮酒》陶渊明(晋朝):

融叙事、写景、说理、抒情于一体,抒写诗人悠然自得、陶醉于自然地闲适心境。

第六单元:

明清小说

十九、《促织》蒲松龄

1、《聊斋志异》蒲松龄:

“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2、本文情节曲折离奇,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的尖锐矛盾,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二十、《香菱学诗》曹雪芹

1、《红楼梦》,又名《石头记》。

“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2、人物形象:

正面描写(香菱学诗时的苦学、痴学),侧面描写(宝钗、宝玉对她的评价),烘托出她学诗的执着与苦心,揭示出“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3、通过香菱这一人物,把不同阶段学习写作的问题和进步都一一真实地再现出来,并提出了自己的写作主张。

高一下

平民情怀

一、《老王》杨绛

1、杨绛尤其擅长于写人的散文,多采用叙述、描写的手法,营造出平淡有味的语言风格。

2、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外表/内心;

体质/精神;

地位/品格;

文化水平/思想境界;

自己贫苦/对他人慷慨。

突出老王的思想品质与性格特点。

3、写老王,以老王与“我”一家的交往为线索,也展示出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平民情怀。

二、《项链》莫泊桑

1、欧.亨利式结尾: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文中多处伏笔。

结局的留白予人想象空间。

2、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3、对玛蒂尔德多元化理解、小说主题的多元化理解。

四、《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1、怀人散文:

形散而神不散;

独特的人物描写;

1、通过细节和生活片段来展现生活中的有人情味的鲁迅;

2、“让人物自身说话”。

3、、浅白质朴、清新永的语言风格。

五、《小溪巴赫》肖复兴

1、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小溪意象的内涵:

拥有稳定、匀称、安详、恬静和旷日持久的美,默默流淌,滋养万物,终被发掘。

(巴赫:

生前默默无闻,泽被后世,影响深远。

2、通感(以视觉形象写听觉):

聆听巴赫音乐时展开想象构建出的如梦如幻的画面,画面的中心意象正是小溪,使文章在意象的强化渲染中延展意境。

3、轻灵、诗化的语言风格。

崇高的理想

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1、本文是一篇悼辞,感情深沉、含蓄。

2、叙述、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八、《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

1、怀人记叙散文,以悲愤感情的流动为线索,串联点滴人、事,诗文并茂,充分表达“忘却”的主旨:

化悲痛为力量,继续与教人斗争。

(附:

复杂记叙文常见线索:

1、凡物思想品行线索;

2、中心事件线索;

3、作者的思想感情线索;

4、实物线索;

5、个性化语言线索;

2、写白莽,白描手法,几笔勾勒出他坚强乐观的形象。

3、写人记事详略得当。

(详写白莽柔石这样熟悉的人,略写其他)4、三次用典,歌颂革命烈士的崇高,揭露反动当局,增加了文章的力量。

5、排比、反感的修辞手法强化了沉痛悲愤的心情。

小说

十、《哦,香雪》铁凝

1、铁凝,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本文是她的成名作,散文化抒情小说(短篇)、

2、情节简单,散文化抒情小说淡化情节。

3、象征意义: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

“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铅笔盒象征着文化和知识;

山外的现代文明。

4、艺术手法:

1、心理描写细致而有层次。

2、景致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内心变化(害怕——坚定)。

5、主题:

小说以一个乡村少女的形象展示了现代文明对人的精神的巨大影响,人们对现代文明的渴望和执着追求。

同时寄寓了作者对现代文明的复杂情感。

6、诗化的小说,情感基调:

清新、婉丽、优美、纯净。

(与《边城》可作比较阅读)

十一、《变形记》卡夫卡

1、现代派小说的代表作。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

艺术上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

2、主题:

通过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下,人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至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问题:

人与人之间日趋冷漠乃至走向冷酷的问题。

《变形记》可看作是一篇关于现代人生存问题的寓言。

3、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第五单元

十四、《阿房宫赋》杜牧

1、赋:

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的掺用散文化的句式。

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作文赋。

2、写作特点:

叙议结合;

鲜明的对比与类比:

六组对比,揭露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尖锐矛盾,以六国与秦对比,以秦与“后人”相类比,既阐明天下兴亡的道理,又委婉表达了自己的讽谏之意。

铺陈事物详略有致,将阿房宫铺陈得雄奇瑰丽。

夸张,极尽宫内人物器用奢华、尊严与威严。

十五、《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1、文体:

是一篇山水游记。

2、本文借雄风雌风之辨引出个人遭际的感慨,道出前文对亭外景色观感不同的缘由,点明主旨: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这个观点与《岳阳楼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比较,前者在阐发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后者意在追求内心平静的处世方法,一者出世,一者入世,殊途同归。

2、本文大抵前半以写景为主,后半则以发挥议论为要;

通篇融合议论、抒情、叙事、写景为一。

而且,散体和偶句间杂运用。

通篇构思布局由叙事而写景而议论。

十六、《项脊轩志》归有光

1、归有光,明散文家。

文章强调感情真挚,语言朴素,“唐宋派”

选取居家琐事中富于特征的典型细节,极简练地刻画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现人物关系,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六单元诗歌鉴赏评价古诗

十八、《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乐府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最早见于《玉台新咏》。

2、全诗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笔,借孔雀失偶起兴,引起所要叙述的恩爱夫妻被迫分离的凄楚故事,既为全诗定下悲凉的感情基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3、、结尾合葬化鸟,与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相呼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生不能相守,死却能“相向鸣”,而且“夜夜达五更”,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3、运用铺陈、比、兴等艺术手法,通过人物对话,塑造了刘兰芝这个在当时的宗法伦理约束下仍然执著追求个人爱情、婚姻和家庭幸福,勇于以激烈的方式来反抗社会强加于她的不幸的女性人物。

十九、《梦游天姥吟留别》

1、古体抒情诗。

吟:

是古诗中的一种形式。

题目:

(诗人)把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形写成诗,留给(东鲁的)朋友作别。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诗眼。

这是诗人对权贵的蔑视,是对污浊社会的抗议,是对自己崇高人格的护卫,表现了诗人傲岸的性格和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3、写作特点:

运用浪漫主义手法。

(1)结构美:

围绕“梦游”这条线索,从现实到梦境,又从梦境到现实,借描绘仙境的美好,以揭示现实的丑恶,抒发对理想的追求,显示对权贵的憎恶。

(2)意境美:

诗人驰骋想象,描绘出一幅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的意境。

(3)修辞美:

丰富的想像,大胆的夸张。

二十、律诗三首

1、《终南山》写作特点:

(1)、夸张:

“近天都”极写山峰直刺苍穹,没入云霄,凸显太乙峰的巍峨雄姿;

“接海隅”则夸张地表现终南山脉的绵亘不绝、东延入海。

(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颈联写出千山万壑的晦明变化、光色变幻的万千气象。

(3)、反衬:

尾联写诗人下山向樵夫询问投宿的情景,以有人之境反衬无人之境,以声响反衬寂静。

2、《登楼》写作特点:

1、情景交融:

通过描写登楼所见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对大唐的复兴始终充满期待和信心,对吐蕃侵扰的凛然正告,对当朝昏君的讽喻以及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而无献身之路的感慨。

3、《书愤》通过追怀往事,抒发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和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

(1)名词叠加:

颈联选取“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典型意象两两相合,犹如两幅开阔、盛大的战场画卷,表现出威武雄壮的军容,气势磅礴,激动人心。

(2)用典明志:

颈联自比南朝宋代的大将檀道济,自许“塞上长城”,抗金报国之志未酬而鬓先斑,悲怆郁愤之情喷薄而出。

尾联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的施展抱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高二上

读书生活

一、《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贾平凹

书信体散文2、先叙后议。

通过回忆往昔的读书生活,向即将跨入成人行列的妹妹讲诉自己读书,做人的经验,其中始终充溢着浑厚的手足之情以及人生感慨,蕴有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色彩的价值取向。

文章以议为主,表达了对人生境界和读书方法的深刻理解(读书的目的:

明理、做人)。

二、《获得教养的途径》赫尔曼.黑塞

议论性散文2、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将书的世界比喻成美丽的幼儿园、大公园、城市和国家……)。

对比论证(阅读者和不读书的人所感知到的世界是不同的)。

3、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文章的思路:

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获得教养的途径是阅读世界经典名著→阅读好书的过程是自我完善的过程→经典让人反复阅读,并能从阅读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

书评

四、《白莽作<

孩儿塔>

序》鲁迅

序:

正文之前的文章(写于文后的叫“跋”)(还有他序、自序、诗序、传序、赠序和寿序等)2、比喻:

把《孩儿塔》比作“东方的微光”、“林中的响箭”、“进军的第一步”,这预示着革命高潮的来临;

象征:

“冷”——自然气候、政治气候。

借代:

“蒙上了许多新鲜的血迹”。

白描:

几笔勾勒出白莽的乐观、坚定精神。

3、整散结合。

(有一组排比、比喻的整句)表达效果:

整句有气势,长于抒情;

散句灵活多变,长于叙述说明。

两相结合,句式灵活,使感情张弛有致。

五、《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资中筠

1、文体:

书评2、“太史公笔法”以“情”制胜,按照自己对历史事实的思想感情记录,并把自己的看法寓于客观的事实叙述之中,来表达自己对人物的爱憎态度。

太史公笔法的内核是实录精神和批判意识的辩证统一。

(1)排比:

颂扬司马迁的人格;

(2)对比(与班固父子):

点题(班氏重史不重文,本文从文学角度看《史记》)。

(3)例证(以《李将军列传》为证)。

在举例论证中,采用“引”、“感”、“议”结合的写法评价作品。

科学与艺术

七、《爱因斯坦与艺术》赵鑫珊

1、议论文,叙议结合。

2、写作主旨:

倡导科学精神的同时,人文精神也不可或缺,打造科学巨匠,固然要拒绝自身的先天不足,归根结底还是社会要提供适宜的土壤和空气。

八、《说数》沈致远

科学小品。

(说明文的一种)特点:

语言通俗,篇幅短小,形式活泼,想象和联想丰富,采用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作解释、分类别、举例于、作比较、列图表等),或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说明对象更形象化、生动化。

文章既有科学的严谨,又有文学的情趣。

2、写作方法:

(1)、联想和想象。

(2)、采用多种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举例子、作比较、引用)。

(3)、采用多种表达方式(描写、抒情)。

散文

十、《想北平》老舍

1、老舍:

舒庆春,字舍予。

“人民艺术家”。

(1)、以小见大。

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作者写了北平的环境、格局、物产,写出了它的宁静安适、人为之中显出自然以及物产的丰富可爱,平淡得似水如菊,却因情深而沁人心脾。

(2)、类比:

以对母亲的爱来类比对北平的爱。

(3)、对比:

拿世界上其他著名城市与北平做比较,突出北平的美好。

(4)、语言特点:

幽默诙谐,京腔十足,通俗明白。

十一、《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冯友兰

1、蔡孑民:

蔡元培,曾任北大校长,提倡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2、写作手法:

叙议结合,以小见大。

3、“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精神境界:

既要有高明的理想、学问和道德修养,又要有合于中庸的行为。

(“极高明”:

道德文章的高度;

“道中庸”:

为人处世的态度,取法中庸之道,冲淡平和)。

第五单元山水情思

十四、《诸子喻山水》

1、了解诸子以及诸子散文;

2、议论方法善于设喻说理:

以山水为喻阐述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深奥的哲理浅显化。

诸子关于山水的议论展示了先哲们对山水的思考和感悟,蕴含着许多人生的哲理。

3、感受古人那种勤于观察、勇于探求的思考精神。

十五、《秋水》庄子

议论性散文。

2、告诉我们道理是:

大和小是相对的。

庄子的论述在客观上仍能给我们以积极的启示:

从为学上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个人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在求知之途上应该始终保有一颗谦卑的心;

从做人来讲,不要被固有的条条框框过多地束缚住,而在生活中常常可以跳出功利的价值标准,将自己“悬置”起来,以期达到宠辱不惊、内心自由的人生境界。

庄子散文想象奇幻、汪洋恣肆。

形象说理:

(1)、人物刻画中寓理:

“北海若”“河伯”的形象含有作者自况和学说思想对立面的影子。

(2)、景色描写中寓理:

河流景色与大海景色的对照描写中寓认识有限,知识无限的哲理。

(3)、比喻说理:

用“井蛙”“夏虫”“曲士”设喻,来说明人的认识受时间、空间和所受教育等生存环境的制约。

十六、《前赤壁赋》苏轼

2、三苏:

苏洵、苏轼、苏辙。

3、苏轼《前赤壁赋》文章以“乐——悲——乐”为感情线索,以“水”与“月”为喻,由自然到人生谈了“变”与“不变”的大道理,表达了放浪形骸于山水之中的旷达情怀。

4、写作特点:

主客问答,抑客伸主(是赋的传统表现手法)的作用:

主客间——难(发问)——解(解答),互相辩驳,实则代表了作者内心矛盾的两个方面。

借客之口宣泄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苦闷,借主之口表达潇洒超脱、返归自然的旷达。

作者借此手法,使文势形成波澜,将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加强了艺术表达效果。

第六单元词曲及其欣赏

十八《宋词四首》

1、按艺术风格分,宋词分为:

婉约派、豪放派。

2、《雨霖铃》柳永手法:

(1)、虚实相应

(2)运用典型意象:

抓住“寒蝉”“杨柳”等典型意象,渲染凄清冷落的气氛,烘托离别时分的惆怅与哀伤(3)白描手法

3、秦观《踏莎行·

郴州旅舍》写作手法:

1、虚实相生2、用典、象征

4、周邦彦《苏幕遮》词人借对家乡荷花的生动描述寄托思乡之情。

5、李清照《声声慢》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写作手法:

语言通俗自然,善用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

十九、《窦娥冤》关汉卿

1、元杂剧四大家:

关汉卿、白朴、王实甫、马致远。

2、关汉卿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化名人。

3、《窦娥冤》艺术手法:

主要是现实主义,但在“三桩誓愿”是作者联想和想象,是浪漫主义手法的大胆应用,让鲜血上流,暑天飞雪,大旱三年,并一一应验。

这既表明了剧作家对黑暗现实的强烈批判和对善良百姓悲惨命运的无比同情,同时也反映了普通百姓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普遍心声。

还洋溢着神异瑰奇的理想主义倾向和浪漫主义色彩,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4、、语言“本色当行”:

朴实自然,贴近生活;

符合人物身份,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

高二下

自然之美

一、《故都的秋》郁达夫

1、情与景和谐统一、“物”与“我”的完美融合。

(社会环境不佳,个人心境也是“清、静、悲凉”,此心情付诸笔端,所选择的景物特点也是“清、静、悲凉”,如人海中租来的破屋、偏爱冷色调的牵牛花、秋蜂哀鸣、秋雨落落等)本文从秋晨小院、落槐扫痕、秋蝉残鸣、闲话秋凉和胜日秋果五幅画面分别从色、形、声、味、姿、韵等不同角度与作者的孤寂心情交相融合,创造了故都之秋充满诗情画意的“清”、“静”而“悲凉”的审美意境。

2、对比:

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

比喻(博喻):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于白干……”。

赞美北方秋景的“清、静、悲凉”(故都的秋的特点)。

二、《晨昏诺日朗》赵丽宏

1、标题是文章的线索:

依时间顺序写诺日朗的风景。

2、绚丽语言呈现的画面感,写景穷形尽相,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如比喻、动词的精心选择,对比等等)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守财奴》巴尔扎克

1、作者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作品汇总为《人间喜剧》。

19世纪法国社会的风俗史。

2、塑造葛朗台的贪婪守财奴形象,采用语言描写(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画眼睛”:

眼神流露出的人物心理。

)运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3、对比:

葛朗台妻子与他对亲情的不同态度:

太太死前后他对女儿的不同态度。

五、《关汉卿》(节选)田汉

1、历史剧:

以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创作戏剧《窦娥冤》的过程为中心线索。

2、以人物对话为主线(“关叶斗”、“关朱合”)和副线(刺杀和演出前后事件)交织起来,强化了戏剧冲突、丰富了思想内涵。

(注意术语:

戏剧冲突)

六、《别了,哥哥》殷夫

1、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

2、要决裂却回忆手足之情,是因为:

越是兄弟情深就越显革命意志的坚定、告别的决绝。

文化的制约与创造

七、《拿来主义》鲁迅

杂文。

(议论文的一种)杂文的特点:

(1)、迅速及时。

(2)、形象生动、寓理深刻。

(3)、篇幅短小、写法灵活。

(4)、文笔犀利幽默。

2、论证方式:

驳论,先破(论)后立(论)——驳倒“送去主义”,然后确立“拿来主义”。

3、论证方法:

喻证法(比喻论证)——“大宅子”的整体比喻:

“大宅子”(文化遗产);

“鱼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等使深奥的抽象的道理变的浅显易懂,使我们明白了如何挑选和“拿来”。

对比论证——三种错误态度与三种正确态度。

类比论证——尼采自比太阳,只给予不取得;

“送去主义者”的自我精神膨胀。

4、行文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