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全国通用版版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综合能力训练一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9522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全国通用版版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综合能力训练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全国通用版版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综合能力训练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全国通用版版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综合能力训练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全国通用版版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综合能力训练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全国通用版版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综合能力训练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全国通用版版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综合能力训练一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全国通用版版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综合能力训练一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全国通用版版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综合能力训练一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全国通用版版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综合能力训练一Word文件下载.docx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式为O2+4H++4e-

2H2O

B.电解时,电子流动路径是负极→外电路→阴极→溶液→阳极→正极

C.电解时,当阴极逸出amol气体,同时有wgNa2SO4·

10H2O析出,保持温度不变,剩余溶液中的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

100%

D.忽略能量损耗,当电池中消耗0.01molO2时,b极周围会产生0.02molH2

5.化合物C是制备液晶材料的中间体之一,它可由A和B在一定条件下制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H2O

A.每个A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B.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B中是否含有醛基

C.1molC分子最多可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

D.C可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

6.常温下,25.00mL浓度为0.1000mol·

L-1Na2CO3溶液用0.1000mol·

L-1盐酸滴定,其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对滴定过程中所得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存在:

c(Na+)>

c(HC

)>

c(C

c(OH-)

B.B点溶液存在:

5c(Cl-)=4c(HC

)+4c(C

C.C点溶液存在:

c(OH-)=c(H+)+c(HC

)+2c(H2CO3)

D.D点溶液溶质是NaCl和H2CO3,且:

c(H+)=c(C

)+c(HC

)+c(OH-)

7.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NH3或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H2、CO2、Cl2、NH3等气体

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氯化氢,并吸收多余的氯化氢

二、非选择题(58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8~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11~1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作答)

8.(2016天津理综)(14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Y

X

回答下列问题:

(1)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2)表中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写元素符号)。

(3)下列事实能说明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

a.Y单质与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1molY单质比1molS得电子多

c.Y和S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

(4)X与Z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1molX的最高价化合物,恢复至室温,放热687kJ。

已知该化合物的熔、沸点分别为-69℃和58℃,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5)碳与镁形成的1mol化合物Q与水反应,生成2molMg(OH)2和1mol烃,该烃分子中碳氢质量比为9∶1,烃的电子式为      。

Q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反应,生成的盐只有硫酸铜,同时生成的两种气体均由上表中两种元素组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小于50。

为防止污染,将产生的气体完全转化为最高价含氧酸盐,消耗1L2.2mol·

L-1NaOH溶液和1molO2,则两种气体的分子式及物质的量分别为             ,生成硫酸铜物质的量为       。

9.(14分)甲醇(CH3OH)是一种重要的能源,研究甲醇具有重要意义。

(1)利用工业废气中的CO2可制取甲醇,其反应为CO2+3H2

CH3OH+H2O

常温常压下,已知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图1

图2

写出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制备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

(2)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CO(g)+2H2(g)

CH3OH(g),其他条件不变,在300℃和500℃时,物质的量n(CH3OH)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①该反应的ΔH    0(填“>

”“<

”或“=”)。

②若要提高甲醇的产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填字母)。

                

A.缩小容器体积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E.将甲醇从混合体系中分离出来

③CH4和H2O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CH4(g)+H2O(g)

CO(g)+3H2(g),T℃时,向1L密闭容器中投入1molCH4(g)和1molH2O(g),5小时后测得反应体系达到平衡状态,此时CH4的转化率为50%,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3)甲醇会对水质造成一定的污染,有一种电化学法可消除这种污染,其原理是:

通电后将Co2+氧化成Co3+,然后以Co3+作氧化剂把水中的甲醇氧化成CO2而净化。

实验室用图4装置模拟上述过程:

图4

①写出阳极电极反应式 ;

②除甲醇的离子反应为:

6Co3++CH3OH+H2O

CO2↑+6Co2++6H+,该过程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当产生标准状况下2.24LCO2时,共转移电子    mol。

10.(2017江苏化学)(15分)1-溴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沸点为71℃,密度为1.36g·

cm-3。

实验室制备少量1-溴丙烷的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1:

在仪器A中加入搅拌磁子、12g正丙醇及20mL水,冰水冷却下缓慢加入28mL浓硫酸;

冷却至室温,搅拌下加入24gNaBr。

步骤2:

如图所示搭建实验装置,缓慢加热,直到无油状物馏出为止。

步骤3:

将馏出液转入分液漏斗,分出有机相。

步骤4:

将分出的有机相转入分液漏斗,依次用12mLH2O、12mL5%Na2CO3溶液和12mLH2O洗涤,分液,得粗产品,进一步提纯得1-溴丙烷。

(1)仪器A的名称是        ;

加入搅拌磁子的目的是搅拌和        。

(2)反应时生成的主要有机副产物有2-溴丙烷和             。

(3)步骤2中需向接受瓶内加入少量冰水并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 。

(4)步骤2中需缓慢加热使反应和蒸馏平稳进行,目的是                   。

(5)步骤4中用5%Na2CO3溶液洗涤有机相的操作:

向分液漏斗中小心加入12mL5%Na2CO3溶液,振荡,                 ,静置,分液。

11.【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15分)

在周期表中1~36号元素之间的A、B、C、D、E、F六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与其余五种元素既不同周期也不同主族,B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自旋方向相同的未成对电子,D原子核外电子有8种不同的运动状态,E元素在第四周期,E的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F元素位于周期表的ds区,其基态原子最外能层只有一个电子。

(1)写出基态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     。

(2)B、C、D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3)A与C形成CA3型分子,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分子的立体结构为     ;

C的单质与化合物BD是等电子体,根据等电子体原理,写出化合物BD的电子式      。

(4)A2D的沸点在D的同族元素与A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最高,其原因是                              。

A2D由液态形成晶体时密度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其主要原因是                               (用文字叙述)。

(5)已知D、F能形成一种化合物,其晶胞的结构如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若相邻D原子和F原子间的距离为ac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则该晶体的密度为      g·

cm-3(用含a、NA的符号表示)。

12.【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6-羟基黄酮衍生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B中的含氧官能团为    和    (填名称)。

(2)反应③中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水解反应、        和        。

(3)反应④中加入的试剂X的分子式为C7H5OCl,X的结构简式为         。

(4)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满足下列条件:

Ⅰ.能发生银镜反应,其水解产物之一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Ⅱ.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5)已知:

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写出以和CH3COOH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选)。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CH2

CH3CH2Br

CH3CH2OH

参考答案

1.C 解析石灰和碳酸钠都可以与酸反应,A正确;

Al3+、Fe3+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分别生成的Al(OH)3胶体、Fe(OH)3胶体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B正确;

铵盐的性质之一是与碱反应生成氨气,D正确;

C项中Cl2与Cu2+、Hg2+等重金属离子不能发生反应,应用硫化物除去Cu2+、Hg2+等重金属离子,C项不正确。

2.B 解析3Fe+4H2O(g)

Fe3O4+4H2,0.03molFe应当失去0.08mole-,A项错误;

O所组成的超重水11g为0.5mol,每个超重水分子含12个中子,所含的中子总数为6NA,B项正确;

Cl2+2NaOH

NaCl+NaClO+H2O,该反应中1mol氯气只转移1mole-,C项错误;

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2,所以碳碳双键数目n为

mol<

n<

1mol,D项错误。

3.D 解析根据T无正价可知T为氟元素;

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相等,则Z为铍元素;

Y、Z、R、T位于同周期即同在第二周期,R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的3倍,则R为氧元素;

Y、Z为金属元素,Y只能为锂元素;

X、Z位于同主族,则X为镁元素或钙元素;

若X为镁元素,则由X与R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推出W为氖元素,不符合题意,若X为钙元素,则由X与R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推出W为硅元素,即X、Y、Z、R、W、T分别为钙、锂、铍、氧、硅、氟。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向右逐渐减小,即Y>

T,A项正确;

W为硅元素、R为氧元素、T为氟元素,非金属性F>

O>

Si,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

T,B项正确;

X为钙元素、Z为铍元素,钙的金属性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X>

Z,C项正确;

XR2、WR2两化合物为CaO2、SiO2,因钙元素为+2价、硅元素为+4价,则R的化合价分别为-1、-2价,即XR2、WR2两化合物中R的化合价不相同,D项错误。

4.B 解析左边装置是氢氧燃料电池,电池放电时,正极上氧化剂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H++4e-

2H2O,A项正确;

电子在导线中移动,不能在溶液中移动,B项错误;

电解时,阴极上析出的是氢气,当阴极逸出amol气体时,电解的水的质量为18ag,电解后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C项正确;

燃料电池和电解池中转移的电子数是相等的,当电池中消耗0.01molO2时,同时消耗0.02molH2,根据电极反应:

H2-2e-

2H+,所以转移电子0.04mol,b极的电极反应为2H++2e-

H2↑,转移电子0.04mol,会产生0.02molH2,D项正确。

5.C 解析A中不存在连接四个不同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故不含手性碳原子,A项错误;

B中酚羟基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项错误;

C中的苯基和醛基都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molC分子最多可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C项正确;

C中没有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的基团如卤素、醇羟基等,不具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D项错误。

6.A 解析A点溶液组成是NaHCO3、Na2CO3、NaCl(1∶1∶1),由于C

、HC

都会发生水解反应,水解程度:

C

>

HC

所以c(HC

),A项正确;

B点溶液的组成是NaHCO3、Na2CO3、NaCl(4∶1∶4),根据物料守恒得c(Cl-)∶[c(HC

)+c(C

)+c(H2CO3)]=4∶5,即5c(Cl-)=4c(HC

)+4c(H2CO3),B项错误;

C点溶液的组成是NaHCO3、NaCl,由质子守恒:

c(OH-)+c(C

)=c(H+)+c(H2CO3),C项错误;

D点二者恰好完全反应,Na2CO3+2HCl

2NaCl+H2O+CO2↑,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2CO3。

根据质子守恒可知,c(H+)=2c(C

)+c(OH-),D项错误。

7.C 解析装置①用于分离沸点范围不同的互溶物质,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需要用分液漏斗,A项错误;

装置②导管插入水层中,吸收氨气或HCl气体时,不能防倒吸,B项错误;

装置③可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气体,C中气体均可用此装置收集,C项正确;

HCl为酸性气体,不可用碱石灰干燥,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D项错误。

8.答案

(1)第三周期第ⅦA族

(2)Si

(3)ac

(4)Si(s)+2Cl2(g)

SiCl4(l) ΔH=-687kJ·

mol-1

(5)

C︙︙

H Mg2C3+4H2O

2Mg(OH)2+C3H4↑

(6)NO:

0.9mol、NO2:

1.3mol 2mol

解析根据表中元素的相对位置可知X为Si、Y为O、Z为Cl。

(1)Z为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ⅦA族。

(2)同一周期中原子序数越小,半径越大(稀有气体除外),则X原子半径大。

(3)a项,O2+2H2S

2H2O+2S↓,O2能置换S,说明O比S的非金属性强,正确;

b项,不能从得电子数多少说明得电子能力的强弱,即不能说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错误;

c项,氢化物不易分解,说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正确。

(4)Si与Cl2生成SiCl4,常温下SiCl4为液态,则热化学方程式为Si(s)+2Cl2(g)

mol-1。

(5)根据m(C)∶m(H)=9∶1,则n(C)∶n(H)=

∶1=3∶4,则烃的分子式为C3H4,是丙炔,电子式为

H。

1molQ生成2molMg(OH)2和1molC3H4,则Q中含有2molMg和3molC,即Q为Mg2C3,Q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C3+4H2O

2Mg(OH)2+C3H4↑。

(6)根据生成的盐只有CuSO4,说明N

完全反应,又因为生成气体相对分子质量都小于50,则两种气体分别为NO和NO2,NO和NO2与NaOH、O2生成了NaNO3,根据原子守恒,氮原子总量与钠原子总量相等,即n(NO)+n(NO2)=n(NaOH)=2.2mol。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NO、NO2全部转化为NaNO3,NO、NO2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O2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O2得到的电子为4mol,则3n(NO)+n(NO2)=4n(O2)=4mol,联立两个等式可求出n(NO)=0.9mol,n(NO2)=1.3mol。

因为铜失去的电子总数与氧气得到的电子总数相等,则n(Cu)=2n(O2)=2mol,又因为最后生成的盐只有CuSO4,则CuSO4的物质的量为2mol。

9.答案

(1)CO2(g)+3H2(g)

CH3OH(l)+H2O(l) ΔH=-50kJ·

(2)①<

 ②ABE ③6.75 (3)①Co2+-e-

Co3+ ②C或碳 0.6

解析

(1)由图1知:

CO(g)+H2O(l)

CO2(g)+H2(g) ΔH1=-41kJ·

mol-1,由图2知:

CH3OH(l) ΔH2=-91kJ·

mol-1,由盖斯定律得:

CO2(g)+3H2(g)

CH3OH(l)+H2O(l) ΔH=ΔH2-ΔH1=-91kJ·

mol-1+41kJ·

mol-1=-50kJ·

(2)①由图3可以得出,温度升高,平衡时CH3OH的物质的量减少,化学平衡逆向移动,依据平衡移动原理,故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ΔH<

0;

②若要提高甲醇的产率,应该使平衡正向移动,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放热反应,结合平衡移动原理,降低温度、增大压强或及时把甲醇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故选ABE。

③根据反应CH4(g)+H2O(g)

CO(g)+3H2(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CH4)=0.5mol·

L-1、c(H2O)=0.5mol·

L-1、c(CO)=0.5mol·

L-1、c(H2)=1.5mol·

L-1,结合平衡常数含义得K=

=6.75。

(3)通电后将Co2+氧化成Co3+说明Co2+所在的电极为阳极,则阳极反应式为Co2+-e-

Co3+,CH3OH作为阴极,被氧化,其中被氧化的是甲醇中的碳元素,当产生标准状况下2.24LCO2时,说明共产生了0.1molCO2,则共转移电子0.6mol。

10.答案

(1)蒸馏烧瓶 防止暴沸

(2)丙烯、正丙醚

(3)减少1-溴丙烷的挥发

(4)减少HBr挥发

(5)将分液漏斗下口向上倾斜、打开活塞排出气体

解析

(1)仪器A为蒸馏烧瓶,搅拌磁子还可以起到沸石的作用,防止加热时暴沸。

(2)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中的正丙醇可能会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也可能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正丙醚。

(3)在冰水浴中进行反应,可降低反应温度,减少1-溴丙烷的挥发。

(4)HBr易挥发,缓慢加热可防止HBr挥发,使产率降低。

(5)振荡后,要打开活塞排出分液漏斗中的气体。

11.答案

(1)3d54s1

(2)C<

O<

N

(3)sp3杂化 三角锥形 ∶C︙︙O∶

(4)由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导致沸点升高 减小 水形成晶体时,每个水分子与4个水分子形成氢键,构成空间正四面体网状结构,水分子空间利用率低,密度反而减小

(5)Cu2O 

解析在周期表中1~36元素号之间的A、B、C、D、E、F六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则B为碳,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自旋方向相同的未成对电子,D原子核外电子有8种不同的运动状态,则C为氮,D为氧,E元素在第四周期,E的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则E为铬,F元素位于周期表的ds区,其基态原子最外能层只有一个电子,则F为铜,A与其余五种元素既不同周期也不同主族,则A为H。

(1)由以上推断可知E原子为24号Cr,其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

(2)B、C、D三种元素分别为C、N、O,根据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氮原子的2p能级是半充满状态,原子较稳定,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

N。

(3)N2和CO是等电子体,根据等电子体原理,C、O之间有3对共用电子对,所以化合物CO的电子式为∶C︙︙O∶。

(4)由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导致沸点升高,所以H2O的沸点在同族元素中最高,水形成晶体时,每个水分子与4个水分子形成氢键,构成空间正四面体网状结构,水分子空间利用率低,密度反而减小,所以H2O由液态形成晶体时密度减小。

(5)D、F分别为O、Cu,氧原子个数为8×

+1=2,铜原子个数为4×

1=4,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u2O,该晶胞有4个Cu,2个O,则1mol晶胞的质量为64g·

mol-1×

4mol+16g·

2mol=288g,则一个晶胞的质量为m=

相邻氧原子和铜原子间的距离为acm,则该晶胞的体对角线为4acm,所以边长为

cm,所以体积为(

)3cm3,该晶体的密度为

cm-3=

12.答案

(1)羟基 羰基

(2)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

(3)

(4)

解析流程分析:

A至B反应过程中,A中酚羟基邻位C上的氢原子被

取代;

B至C反应过程中,比较B、C的结构可知,B中的一个酚羟基与乙酰基中的氢原子被

分别取代;

C至D反应过程中,C中的酯基发生了水解,与左侧苯环相连的羰基与酚羟基发生加成后再消去得到D;

由D至E的结构对比可知,左侧苯环上的酚羟基被

(1)根据B的结构简式可知,B中有(酚)羟基和羰基;

(2)比较C和D的结构可知,反应③是C中的酯基发生了水解,与左侧苯环相连的羰基与酚羟基发生加成后再消去得D中杂环,所以反应③中涉及的反应为水解反应、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

(3)比较D和E的结构简式,结合X的分子式(C7H5OCl)可判断X的结构简式为

;

(4)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有醛基;

能水解说明有酯基,其水解产物之一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水解产物中有酚羟基,故可推知结构中存在

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符合这样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有

(5)以

和CH3COOH为原料制备

可以先利用本题合成路线中的反应①,在

的酚羟基的邻位引入羰基,再利用与氢气的加成,再消去,再加成可得产品,所以合成路线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