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广东中考历史复习提纲详细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0943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广东中考历史复习提纲详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北师大版广东中考历史复习提纲详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北师大版广东中考历史复习提纲详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北师大版广东中考历史复习提纲详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北师大版广东中考历史复习提纲详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广东中考历史复习提纲详细版.docx

《北师大版广东中考历史复习提纲详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广东中考历史复习提纲详细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广东中考历史复习提纲详细版.docx

北师大版广东中考历史复习提纲详细版

大全中学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會痛の石頭整理)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炎帝:

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号称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2)黄帝:

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创始人。

3)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尧、舜、禹先后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尧、舜通过“禅让制”推举继承人;禹是治水英雄。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如下: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朝)、(金朝)元、明、清。

2、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商鞅变法:

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A: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4)影响:

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5、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铁农具、牛耕的广泛使用(现象)-------土地私有、封建经济产生(意义)-------地主阶级变法、封建制度建立(变法)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1、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秦的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政治上:

1)中央:

称皇帝、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2)地方:

推行郡县制

经济上: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

文化上: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军事上: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开凿灵渠

2、丝绸之路:

一条横穿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作用: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

四、政权的分立和民族融合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1)迁都洛阳;2)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生活习惯上逐步与汉族趋同;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贞观之治:

唐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魏征);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睦,国力增强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2、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

3、隋唐科举制:

是以才能为标准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人们主要推重进士科。

作用:

①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②为士子提供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③人才不断更新;④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

4、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

吐蕃-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

新疆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北庭都护府(武则天)

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后改名为回鹘。

粟末靺鞨——渤海,六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作用:

大大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5、1)遣唐使:

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全方位学习中国,使唐文化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鉴真东渡,到达日本,目的是:

弘扬佛法、讲授佛经、介绍中国技术、文化知识到日本。

3)玄奘西行,到达天竺,目的是:

求取佛经精义、将天竺文化(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带回中国,写书《大唐西域记》。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两宋时,由于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主要的粮仓,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宋代的社会生活:

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

棉花扩展到长江流域。

景德镇发展为瓷都,纺织业发达,采煤、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商业都市多而繁荣,打破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出现“瓦肆”。

海外贸易发展,广州、泉州成为大商港。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时在四川出现。

七、统一的多名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明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①废除丞相制度。

②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③设锦衣卫、东厂、西厂、八股取士。

2、清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到顶峰。

严酷的文字狱。

3、郑和下西洋

目的:

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外,还有宣扬国威和到南洋“取宝”的目的,不计经济效益。

时间:

1405—1433年;7次。

情况:

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意义:

①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②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及经济交流;

③促进了南洋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3、戚继光抗倭:

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中国的奸商骚扰中国沿海地区,称为倭寇。

戚继光授命在浙东、福建、广东抗倭,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4、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末清初(1662年),郑成功在高山族人民的帮助下,打败入侵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5、雅克萨之战:

17世纪40年代,沙俄大举入侵我国东北地区,康熙帝两次组织清军出兵雅克萨,沙俄政府被迫同中国进行谈判,双方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6、清朝初期维护祖国统一

1)1727年,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2)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了重大作用。

设伊犁将军,加强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8、清“闭关锁国”政策

1)主要表现:

在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实行禁海政策,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特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2)影响:

对西方的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是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八、科学技术

1、司母戊鼎:

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2、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费散”。

3、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4、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

5、北魏的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6、北魏的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

达尔文称它是“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7、明末清初的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8、四大发明

1)造纸术:

西汉早期出现麻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蔡侯纸”)。

传播:

首先传入朝鲜、日本,公元8世纪传入阿拉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最后传遍全世界。

2)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朝的《金刚经》是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传播:

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3)指南针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司南”,这是最早的定向工具。

北宋时,人们发明了人工磁化法,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主要用途:

辨别方向,航海,看风水。

传播:

宋元时期传入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的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提供了条件。

4)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代已有火药配方。

(唐朝孙思邈《千金方》中有记载。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还用来制各种焰火和鞭炮。

明朝采矿时已应用了火药爆破法。

传播:

13世纪传入阿拉伯,13世纪末,传入欧洲,引起了欧洲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欧洲人还将火药用于采矿、筑路等工程,促进了社会进步。

九、思想文化

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核心是“仁”,主张“为政以德”、“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他的言论记载在弟子们整理的《论语》一书中。

2、孔子,春秋时期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核心是“仁”,主张“为政以德”、“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他的言论记载在弟子们整理的《论语》一书中。

2、战国百家争鸣

1)儒家:

孟子,儒家代表,提出仁政治国,民贵君轻,主张保护自然,爱护自然资源。

荀子,提出人定胜天。

2)墨家:

墨家派创始人墨子,“兼爱”、“非攻”、“尚贤”、“互助”、“互爱”。

3)道家:

创始人老子,《道德经》。

庄子,道家学派代表,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4)法家:

韩非,法家学派代表,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5)兵家:

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3、1)唐诗

盛唐:

李白,杜甫成就最高,诗仙李白代表作《蜀道难》、《观庐山瀑布》等。

诗圣杜甫的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中唐:

白居易为代表,代表作《秦中吟》和《新乐府》等。

2)宋词

北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两宋之交:

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

南宋: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3)元曲:

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组成。

戏剧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等。

4)明清小说

元末明初:

罗贯中著《三国演义》是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著《水浒传》是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明代中期:

吴承恩著《西游记》是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

清朝曹雪芹著《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因其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4、史学

春秋:

孔子著编年史《春秋》,编订《尚书》。

西汉:

司马迁著,《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北宋,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

5、1)绘画

西汉: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珍品。

东晋:

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隋朝:

展子虞代表作《游春图》

唐朝:

阎立本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画圣吴道子代表作《天王松子图》

北宋:

风俗画是这一时期的特色。

代表作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

元朝:

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琥,当时人们称他的画为“神品”。

2)书法:

东汉:

东汉末年,书法已成为一种艺术。

东晋:

王羲之被尊为书圣。

代表作《兰亭序》。

唐朝:

颜真卿创“颜体”,柳公权创“柳体”。

后人把柳书和颜书并称为“颜筋柳骨”

宋朝:

著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人称“宋四家”。

元朝:

赵孟琥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第二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