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 第2部分 专题4 提分攻略1 熟悉文言文断句5标志掌握断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0943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 第2部分 专题4 提分攻略1 熟悉文言文断句5标志掌握断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 第2部分 专题4 提分攻略1 熟悉文言文断句5标志掌握断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 第2部分 专题4 提分攻略1 熟悉文言文断句5标志掌握断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 第2部分 专题4 提分攻略1 熟悉文言文断句5标志掌握断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 第2部分 专题4 提分攻略1 熟悉文言文断句5标志掌握断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 第2部分 专题4 提分攻略1 熟悉文言文断句5标志掌握断句.docx

《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 第2部分 专题4 提分攻略1 熟悉文言文断句5标志掌握断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 第2部分 专题4 提分攻略1 熟悉文言文断句5标志掌握断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 第2部分 专题4 提分攻略1 熟悉文言文断句5标志掌握断句.docx

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专题4提分攻略1熟悉文言文断句5标志掌握断句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提分攻略1 熟悉文言文断句“5标志”,掌握断句“2步骤”

(对应学生用书第40页)

[熟悉文言文断句“5标志”]

给文言文断句,关键在于对通篇文意的领会。

因此,通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解答断句题,应先通读语段,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做断句题可以抓住以下“5大标志”:

标志1 名词和代词

给文言文断句,可以借助某一类词性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分析。

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代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如果作宾语,那么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如果两个名词、代词在一起,那它们的中间一般要断开。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鸿门宴》中“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先用全称,后文“哙曰:

‘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哙遂入”等就不再提姓了。

常见代词有:

表示“我”

吾、余、予

表示“你”

尔、汝(女)、公、卿、君、若

表示“他”

彼、此、其、之

表示“这”

此、是、斯、兹、夫

[应用体验]

1.(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本题,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的大致意思,二是四个选项的不同断开之处。

比如:

“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从后文看,“混”是专有名词,即“谢混”,“所继叔父”是谢弘微和他的关系,用来修饰“混”,即“所继叔父混”是偏正短语,作句子的主语,前面断开,中间不能断开。

由此分析,“所继叔父/混名知人”的断法错误。

据此可排除B、C两项。

再如“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与“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有子如此”前省略主语“你”,即谢弘微的父亲谢思,其前应断开。

据此可排除A项。

故选D项。

]

【参考译文】

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

父亲谢思,任武昌太守。

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没有儿子,就把谢弘微作为嗣子。

谢弘微本名谢密,因为犯了嗣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来代替名。

谢弘微孩童时期,精神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开口说话。

过继后的叔叔谢混以了解人闻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

谢混对谢思说:

“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来定会成为才能出众之人,能有这样的儿子,可以心满意足了。

”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穷、节俭,而嗣父家产业却很丰盈,但他只承继了嗣父的几千卷书,其他遗产俸禄,全不过问。

标志2 对话词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虽然在高考卷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在关键时候还是能起到帮助作用的。

[应用体验]

2.(2017·石家庄一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郝质,字景纯,汾州介休人。

少从军,挽强为第一。

充殿前行门,换供奉官,为府州驻泊都监,主管麟府军马,与田朏将兵护军须馈麟州,道遇西夏数千骑寇钞,质先驱力战,斩首、获马数百。

又与朏行边,至柏谷,敌堑道以阻官军,质御之于寒岭下,转斗逐北,遂修复宁远诸栅,以扼贼冲。

宣抚使杜衍、安抚使明镐连荐之,且条上前后功状,超迁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

大名贾昌朝又荐为路钤辖。

使讨贝州,文彦博至,命部城西。

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彦博将斩千,质趋至帐下曰:

“千之去,质实使之,罪乃在质,愿代千死。

”彦博壮其义,两释之。

质自此益知名。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B.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C.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D.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B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本题,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的大致意思,二是句子成分和对话词。

“曰”是对话词,“质”是本文主人公郝质,“曰”后面应断开,排除A、C两项;因为“彦博虑为贼焚”是完整的主谓宾结构,其后应断开,排除D。

故B项正确。

]

【参考译文】

郝质,字景纯,是汾州介休人。

年轻的时候参军,拉硬弓是第一名。

担任殿前行门,换任供奉官,担任府州驻泊都监,主管麟府军马,与田朏率军护送军需物资到麟州,在道中遇到数千西夏骑兵劫夺,郝质在前开路,奋力作战,斩杀数百人,获得数百匹马。

又与田朏巡视边疆,到了柏谷,敌人在路上挖沟来阻止官军,郝质在寒岭下抵御他们,转战并追赶败北的士兵,于是修复了宁远的各个营寨,来控制敌人的交通要道。

宣抚使杜衍、安抚使明镐联名推荐他,并且上奏章分条陈述他前后立功的情况,皇帝破格提拔他为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

大名贾昌朝又推荐他为路钤辖。

皇帝派他征讨贝州,文彦博到了,命令他统帅城西的部队。

回河上有一个亭子很壮观,文彦博担心被贼人焚毁,派小校蔺千看守,而郝质派蔺千到其他营地考察作战武器,蔺千推辞,郝质曰:

“(如果)亭子被焚毁了,我承担这个责任。

”蔺千(就)离开了,而亭子被烧了。

文彦博将要斩杀蔺千,郝质跑到帐下说:

“蔺千离开,实际上是我派他走的,罪过是在我这里,我愿意代替蔺千受死。

”彦博钦佩他的节义,(最后)释放了他们两个。

郝质从此更加出名。

标志3 虚词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应该断开的地方。

初通文意、化整为零的过程,就是借助虚词初次判断的过程。

尤其是一些议论性语段,它们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的情境去猜测,因而运用虚词判断句读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会使断句变得很容易。

常见的情况有:

①句首语气词前面可断句,如:

其、夫、盖、唯、若夫、且等。

②句首关联词语前面多可断句,如: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等。

③句末语气词后面可断句,如:

也、矣、焉、耳、耶、与(欤)、邪(耶)、乎、哉、夫等。

[应用体验]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导学号:

74364027】

治官如治家,古人尝有是训矣。

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

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

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

相时度力,敝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

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

B.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

C.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

D.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

A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本题,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的大致意思,二是抓住句中的虚词。

画波浪线部分涉及的虚词有“何”“奚”“为”。

“何”“奚”一般用在句首,前面要断开,“为”有句末语气词的用法,后面要断开。

因此,“何预我事”“自苦奚为”两句前后应断开,可排除B、C、D三项。

另外,这句话中有“曰”,但这个“曰”不是表对话,而是用在句中,这一点也应该注意。

]

【参考译文】

治理政务就像治理家政一样,古人常有这样的训导。

一个家庭的事情,无论缓急大小,都是应该知道的。

如果有不知的事情,那么就会有治理不到位的情况。

况且管理百姓的长官,是各种职责都聚集于一身的人,比如学校教育,比如驿站转运,比如粮草贮藏,比如狱讼判断,比如农田水利建设,比如桥梁堤坝设置,总共要管理的事情很多。

(长官治理政务应该)观察时机,审度力量(及时去做应该做的事),看到破旧的修葺它,肮脏的清扫它,堵塞的疏通它,缺失的补上它,先前没有的东西要去营造。

如果说先前的官员没有整治好,那与我有什么关系,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就会被别人替代而离开,为什么要这样为难自己?

这样的思想一旦萌芽,那么各种政务都会毁坏。

前辈有言:

对于国家的事务,如果一点儿都不尽心力,只是设法取得俸禄,他一定会在上天那儿获得惩罚。

标志4 文言句式

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被动句、反问句、变式句、省略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判断句,如“……者,……也”等;反问句,如“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等;被动句,如“为……所……”“受……于……”等;固定句式,如“如……何”“况……乎”“何……为”等。

但是,文言文中还常常会遇到省略的情况,断句时必须根据语境补出省略部分,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应用体验]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B.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C.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D.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C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本题,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的大致意思,二是抓住句中的文言句式标志词。

文段开头“……者,……也”是判断句,“者”“也”后面应断开,可排除A、B两项;“事齐灵公庄公景公”承前省略主语“晏平仲婴”,“以……重于齐”是用“于”引进主动者的被动句,后面应断开,可排除D项。

故选C项。

]

【参考译文】

晏平仲(晏子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名婴,是莱州夷维人。

先后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因为生活节俭、努力工作而被齐国国君看重。

(他)辅助齐国后,吃饭从来不吃两份肉(只吃一份荤菜),他的妾不穿丝质的衣裳。

他在朝堂上时,国君有话问到他,他就直言回答;无话问到他,他就正直地做事。

有利于国家的政治清明的,他就遵从政令行事;不利于国家的政治清明的,他就权衡利弊斟酌办事。

因此,他能接连侍奉三代君主,名扬诸侯。

标志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