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93763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8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负责具体管理,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与补充的建意,请将相关资料寄送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邮编200092,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以供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参编单位: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

设计研究院

同济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广州大学

重庆大学

主要起草人:

     

戚盛豪

万玉成

于超英

王如华

邓志光

冯一军

刘万里

刘莉萍

许友贵

何纯提

吴一蘩

张朝升

张勤

张德新

李文秋

李伟

李国洪

杨文进

杨远东

杨孟进

杨楠

陈守庆

陈涌城

陈树勤

郄燕秋

金善功

姚左钢

战峰

徐扬纲

徐承华

徐容

聂福胜

郭兴芳

崔福义

董红

熊易华

蔡康发

 

1总则

1.0.1为使给水工程设计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法令,统一工程建设标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满足用户对水量、水质、水压的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管理方便,特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城镇及工业区永久性给水工程设计。

1.0.3给水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城镇总体规划和给水专业规划为主要依据。

水源选择、净水厂位置、输配水管线路等的确定应符合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

1.0.4给水工程设计应从全局出发考虑水资源的节约、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确处理各种用水的关系,符合建设节水型城镇的要求。

1.0.5给水工程设计应贯彻节约用地原则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建设用地指标应符合《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

1.0.6给水工程设计应按远期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的原则进行设计。

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5~10年,远期规划设计年限宜采用10~20年。

1.0.7给水工程中构筑物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宜为50年,管道及专用设备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宜按材质和产品更新周期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0.8给水工程设计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供水水质,保证供水安全,优化运行管理,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

1.0.9设计给水工程时,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在地震、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以及其它地质特殊地区设计给水工程时,尚应按现行的有关规范或规定执行。

2术语

2.0.1给水系统watersupplysystem

由取水、输水、水质处理和配水等设施所组成的总体。

2.0.2用水量waterconsumption

用户所消耗的水量。

2.0.3居民生活用水demandinhouseholds

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用的水,包括饮用、洗涤、冲厕、洗澡等。

2.0.4综合生活用水demandfordomasticandpublicuse

居民日常生活用水以及公共建筑和设施用水的总称。

2.0.5工业企业用水demandforindustrialuse

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职工生活所需用的水。

2.0.6浇洒道路用水streetflushingdemand,roadwatering

对城镇道路进行保养、清洗、降温和消尘等所需用的水。

2.0.7绿地用水greenbeitsprinkling,greenplotsprinkling

市政绿地等所需用的水。

2.0.8未预见用水量unforeseendemand

给水系统设计中,对难于预测的各项因素而准备的水量。

2.0.9自用水量waterconsumptioninwaterworks

水厂内部生产工艺过程和其它用途所需用的水量。

2.0.10管网漏损水量Leakage

水在输配过程中漏失的水量。

2.0.11供水量supplyingwater

供水企业所输出的水量。

2.0.12日变化系数dailyvariationcoefficient

最高日供水量与平均日供水量的比值。

2.0.13时变化系数hourlyvariationcoefficient

最高日最高时供水量与该日平均时供水量的比值。

2.0.14最小服务水头minimumservicehead

配水管网在用户接管点处应维持的最小水头。

2.0.15取水构筑物intakestructure

取集原水而设置的各种构筑物的总称

2.0.16管井deepwell,drilledwell

井管从地面打到含水层,抽取地下水的井。

2.0.17大口井dugwell,openwell

由人工开挖或沉井法施工,设置井筒,以截取浅层地下水的构筑物。

2.0.18渗渠infiltrationgallery

壁上开孔,以集取浅层地下水的水平管渠。

2.0.19泉室springchamber

集取泉水的构筑物。

2.0.20反滤层invertedlayer

在大口径或渗渠进水处铺设的粒径沿水流方向由细到粗的级配沙砾层。

2.0.21岸边式取水构筑物riversideintakestructure

设在岸边取水的构筑物,一般由进水间、泵房两部分组成。

2.0.22河床式取水构筑物riverbedintakestructure

利用进水管将取水头部伸入江河中取水的构筑物,一般由取水头部、进水管(自流管或虹吸管)、进水间(或集水井)和泵房组成。

2.0.23取水头部intakehead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的进水部分。

2.0.24前池suctionintankcanal

连结进水管渠和吸水池(井),使进水水流均匀进入吸水池(井)的构筑物。

2.0.25进水流通inflowrunner

为改善大型水泵吸水条件而设置的联结吸水池与水泵吸入口的水流通道。

2.0.26自灌充水self-prming

水泵启动时靠重力使泵体充水的引水方式。

2.0.27水锤压力surgepressure

管道系统由于水流状态(流速)突然变化而产生的瞬时压力。

2.0.28水头损失headloss

水通过管(渠)、设备、构筑物等引起的能耗。

2.0.29输水管(渠)deliverypipe

从水源到水厂(原水输水)或当水厂距供水区较远时从水厂到配水管网(净水输水)的管(渠)。

2.0.30配水管网distributionsystem,pipesystem

用以向用户配水的管道系统。

2.0.31环状管网looppipenetwork

配水管网的一种布置形式,管道纵横相互接通,形成环状。

2.0.32枝状管网branchsystem

配水管网的一种布置形式,干管和支管分明,形成树枝状。

2.0.33转输流量flowfeedingthereservoirinnetwork

水厂设在配水管网中的调节构筑物输送的水量。

2.0.34支墩buttressanchorage

为防止管内水压引起水管配件接头移位而砌筑的礅座。

2.0.35管道防腐corrosionpreventiveofpipes

为减缓或防止管道在内外介质的化学、电化学作用下或由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侵蚀和变质的措施。

2.0.37水处理watertreatment

对水源水或不符合用水水质要求的水,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改善水质的过程。

2.0.37原水rawwater

由水源地取来进行水处理的原料水。

2.0.38预处理pre-treatment

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前所设置的处理工序。

2.0.39生物预处理  biologicalpre-treatment

主要利用生物作用,以去除原水中氨氮、异嗅、有机微污染物等的净水过程。

2.0.40预沉pre-sedimentation

原水泥沙颗粒较大或浓度较高时,在凝聚沉淀前设置的沉淀工序。

2.0.41预氧化  pre-oxidation

 在混凝工序前,投加氧化剂,用以去除原水中的有机微污染物、嗅味,或起助凝作用的净水工序。

2.0.42粉末活性炭吸附  powderedactivatedcarbonadsorption

投加粉末活性炭,用以吸附溶解性物质和改善嗅、味的净水工序。

2.0.43混凝剂coagulant

为使胶体失去稳定性和脱稳胶体相互聚集所投加的药剂。

2.0.44助凝剂coagulantaid

为改善絮凝效果所投加的辅助药剂。

2.0.45药剂固定储备量standbyreserveofchemical

为考虑非正常原因导致药剂供应中断,而在药剂仓库内设置的在一般情况下不准动用的储备量。

2.0.46药剂周转储备量currentreserveofchemical

考虑药剂消耗与供应时间之间的差异所需的储备量。

2.0.47混合mixing

使投入的药剂迅速均匀地扩散于被处理水中以创造良好反应条件的过程。

2.0.48机械混合mechanicalmixing

水体通过机械提供能量,改变水体流态,以达到混合目的过程。

2.0.49水力混合hydraulicmixing

消耗水体自身能量,通过流态变化以达到混合目的的过程。

2.0.50絮凝flocculation

完成凝聚的胶体在一定的外力扰动下相互碰撞、聚集,以形成较大絮状颗粒的过程。

2.0.51隔板絮凝池spacerflocculatingtank

水流以一定流速在隔板之间通过而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

2.0.52机械絮凝池machanicalflocculatingtank

通过机械带动叶片而使液体搅动以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

2.0.53折板絮凝池folded-plateflocculatingtank

水流以一定流速在折板之间通过而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

2.0.54栅条(网格)絮凝池gridflocculatingtank

在沿流程一定距离的过水断面中设置栅条或网格,通过栅条或网格的能量消耗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

2.0.55沉淀sedimentation

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去除去水中杂物的过程。

2.0.56自然沉淀plainsedimenfation

不加注混凝剂的沉淀过程。

2.0.57平流沉淀池horizontalflowsedimentationtank

水沿水平方向流动的狭长形沉淀池。

2.0.58上向流斜管沉淀池tubesettler

池内设置斜管,水自下而上经斜管进行沉淀,沉泥沿斜管向下滑动的沉淀池。

2.0.59侧向流斜板沉淀池sideflowlamella

池内设置斜板,水流由侧向通过斜板,沉泥沿斜板滑下的沉淀池。

2.0.60澄清clarification

通过与高浓度沉渣层的接触而去除水中杂物的过程。

2.0.61机械搅拌澄清池accelerator

利用机械的提升和搅拌作用,促使泥渣循环,并使原水中杂质颗粒与已形成的泥渣接触絮凝和分离沉淀的构筑物。

2.0.62水力循环澄清池circulator

利用水力的提升作用,促使泥渣循环,并使原水中杂质颗粒与已形成的泥渣接触絮凝和分离沉淀的构筑物。

2.0.63脉冲澄清池pulsator

处于悬浮状态的泥渣层不断产生周期性的压缩和膨胀,促使原水中杂质颗粒与已形成的泥渣进行接触凝聚和分离沉淀的构筑物。

2.0.64气浮池floatationtank

运用絮凝和浮选原理使杂质分离上浮而被去除的构筑物。

2.0.65气浮溶气罐dissolvedairvessel

在气浮工艺中,使水与空气在有压条件下相互溶合的密闭容器,简称溶气罐。

2.0.66过滤filtration

借助粒状材料或多孔介质截除水中杂物的过程。

2.0.67滤料filteringmedia

水流通过粒状材料或多孔介质以去除水中杂物的过程。

2.0.68初滤水initialfiltratedwater

在滤池反冲洗后,重新过滤的初始阶段滤后出水。

2.0.69滤料有效粒径(d10)effectivesizeoffilteringmedia

滤料经筛分后,小于总重量10%的滤料颗粒粒径。

2.0.70滤料不均匀系数(K80)uniformitycoefficientoffiltingmedia

滤料经筛分后,小于总重量80%的滤料颗粒粒径与有效粒径之比。

2.0.71均匀级配滤料uniformlygradedfilteringmedia

粒径比较均匀,不均匀系数(k80)一般为1.3~1.4,不超过1.6的滤料。

2.0.72滤速filtrationrate

单位过滤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滤过水量,一般以m/h为单位。

2.0.73强制滤速compulsoryfiltrationrate

部分滤格因进行检修或翻砂而停运时,在总滤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其他运行滤格的滤速。

2.0.74冲洗强度washrate

单位时间内单位滤料面积的冲洗水量,一般以L/(m2·

s)为单位。

2.0.75膨胀率percentageofbed-expansion

滤料层在反冲洗时的膨胀程度,以滤料层厚度的百分比表示。

2.0.76冲洗周期(过滤周期、滤池工作周期)filterruns

滤池冲洗完成开始运行到再次进行冲洗的整个间隔时间。

2.0.77承托层gradedgravellayer

为防止滤料漏入配水系统,在配水系统与滤料层之间铺垫的粒状材料。

2.0.78表面冲洗surfacewashing

采用固定式或旋转式的水射流系统,对滤料表层进行冲洗的冲洗方式。

2.0.79表面扫洗surfacesweepwashing

V型滤池反冲洗时,待滤水通过V型进水槽底配水孔在水面横向将冲洗含泥水扫向中央排水槽的一种辅助冲洗方式。

2.0.80普通快滤池rapidfilter

为传统的快滤池布置形式,滤料一般为单层细砂级配滤料或煤、砂双层滤料,冲洗采用单水冲洗,冲洗水由水塔(箱)或水泵供给。

2.0.81虹吸滤池siphonfilter

一种以虹吸管代替进水和排水阀门的快滤池形式。

滤池各格出水互相连通,反冲洗水由未进行冲洗的其余滤格的滤后水供给。

过滤方式为等滤速、变水位运行。

2.0.82无阀滤池valvelessfilter

一种不设阀门的快滤池形式。

在运行过程中,出水水位保持恒定,进水水位则随滤层的水头损失增加而不断在虹吸管内上升,当水位上升到虹吸管管顶,并形成虹吸时,即自动开始滤层反冲洗,冲洗排泥水沿虹吸管排出池外。

2.0.83V型滤池Vfilters

采用粒径较粗且较均匀滤料,在各滤格两侧设有V型进水槽的滤池布置形式。

冲洗采用气水微膨胀兼有表面扫洗的冲洗方式,冲洗排泥水通过设在滤格中央的排水槽排出池外。

2.0.84接触氧化除铁contact-oxidationfordeironing

利用接触催化作用,加快低价铁氧化速度而使之去除的处理方法。

2.0.85混凝沉淀除氟coagulationsedimentationfordefluorinate

采用在水中投加具有凝聚能力或与氟化物产生沉淀的物质,形成大量胶体物质或沉淀,氟化物也随之凝聚或沉淀,再通过过滤将氟离子从水中除去的过程。

2.0.86活性氧化铝除氟activatedaluminumprocessfordefluorinate

采用活性氧化铝滤料吸附、交换氟离子,将氟化物从水中除去的过程。

2.0.87再生regeneration

离子交换剂或滤料失效后,用再生剂使其恢复到原型态交换能力的工艺过程。

2.0.88吸附容量adsorptioncapacity

滤料或离子交换剂吸附某种物质或离子的能力。

2.0.89电渗析法electrodialysis(ED)

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使一部分离子透过离子交换膜而迁移到另一部分水中,从而使一部分水淡化而另一部分水浓缩的过程。

2.0.90脱盐率rateofdesalination

在采用化学或离子交换法去除水中阴、阳离子过程中,去除的量占原量的百分数。

2.0.91脱氟率rateofdefluorinate

除氟过程中氟离子去除的量占原量的百分数。

2.0.92反渗透法reverseosmosis(RO)

在膜的原水一侧施加比溶液渗透压高的外界压力,原水透过半透膜时,只允许水透过,其他物质不能透过而被截留在膜表面的过程。

2.0.93保安过滤cartridgefiltration

水从微滤滤芯(精度一般小于5μm)的外侧进入滤芯内部,微量悬浮物或细小杂质颗粒物被截留在滤芯外部的过程。

2.0.94污染指数foulingindex

综合表示进料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的浓度和过滤特性,表征进料对微孔滤膜堵塞程度的一个指标。

2.0.95液氯消毒法chlorinedisinfection

将液氯汽化后通过加氯机投入水中接触完成氧化和消毒的方法。

2.0.96氯胺消毒法chloraminedisinfection

氯和氨反应生成一氯胺和二氯胺以完成氧化和消毒的方法。

2.0.97二氧化氯消毒法chlorinedioxidedisinfection

将二氧化氯投加水中以完成氧化和消毒的方法。

2.0.98臭氧消毒法ozonedisinfection

将臭氧投加水中以完成氧化和消毒的方法。

2.0.99紫外线消毒法ultravioletdisinfection

利用紫外线光在水中照射一定时间以完成消毒的方法。

2.0.100漏氯(氨)吸收装置chloramine(ammonia)absorptionsystem

将泄漏的氯(氨)气体吸收并加以中和达到排放要求的全套装置。

2.0.101预臭氧pre-ozonation

设置在混凝沉淀或澄清之前的臭氧净水工艺。

2.0.102后臭氧post-ozonation

设置在过滤之前或过滤之后的臭氧净水工艺。

2.0.103臭氧接触池ozonationcontactrecectors

使臭氧气体扩散到处理水中并使之与水全面接触和完成反应的处理构筑物。

2.0.104臭氧尾气off-gasozone

自臭氧接触池顶部尾气管排出的含有少量臭氧(其中还含有大量空气或氧气)的气体。

2.0.105臭氧尾气消除装置off-gasozonedestructors

通过一定的方法降低臭氧尾气中臭氧的含量,以达到既定排放浓度的装置。

2.0.106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ozone-biologicalactivatedcarbonprocess

利用臭氧氧化和颗粒活性炭吸附及生物降解所组成的净水工艺。

2.0.107活性炭吸附池activatedcarbonadsorptiontank

由单一颗粒活性炭作为吸附介质的处理构筑物。

2.0.108空床接触时间emptybedcontacttime(EBCT)

单位体积颗粒活性炭填料在单位时间内的处理水量,一般以min表示。

2.0.109空床流速superficialvelocity

单位吸附池面积单位时间内的处理水量,一般以m/h表示。

2.0.110水质稳定处理stabilizationtreatmentofwaterquality

使水中碳酸钙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平衡状态,既不由于碳酸钙沉淀而结垢,也不由于其溶解而产生腐蚀的处理过程。

2.0.111饱和指数saturationindex(Langelierindex)

用以定性地预测水中碳酸钙沉淀或溶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