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大桥抗风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0896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门大桥抗风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门大桥抗风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门大桥抗风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门大桥抗风分析报告.docx

《大门大桥抗风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门大桥抗风分析报告.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门大桥抗风分析报告.docx

大门大桥抗风分析报告

概述

1.采用的规范及参考依据

2.设计基本风速、设计基准风速、主梁颤振检验风速的确定

2.1设计基本风速

2.2主梁颤振检验风速

3.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3.1计算图式

3.2边界条件

3.3动力特性分析

4.主梁抗风稳定性分析

4.1桥梁颤振稳定性指数

4.2主梁颤振临界风速的估算

4.3结论

概述:

大门大桥推荐方案采用双塔双索面混凝土斜拉桥,跨度布置为135+316+135=586m,主跨主梁为形断面,主塔为倒Y形索塔。

在进行初步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主桥推荐方案的抗风、抗震性能进行分析。

本报告对推荐方案的抗风稳定性进行分析。

分析的必要性

大桥在施工和运营期间,需满足12级以上台风、风速分别为33.3m/s和35.9m/s下的稳定性要求。

由于缺乏桥区处风速观测资料,报告中设计风速采用的是《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附表A中温州市的10m高设计基准风速。

由于桥址处无论是10m平均最大风速,还是瞬时最大风速均较大,而主桥推荐方案有“塔高、跨大”的特点,因此,主桥方案斜拉桥结构的抗风稳定性检算是必需的。

结论

利用ANSYS软件对推荐方案的相关环节进行相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结构的抗风稳定性等级为Ⅰ级,成桥状态和施工状态的主梁的颤振临界风速大于主梁的颤振检验风速,满足抗风稳定性要求。

1.采用规范及参考依据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荐性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D60-01-2004)

1.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试行)(JTJ027-96)

2.设计基本风速、设计基准风速和主梁颤振检验风速的确定

根据《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D60-01-2004),查得温州地区距地面以上10米,频率为1/100平均最大风速V10=33.8m/s。

据《温州市大门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4.3.7条桥梁抗风、抗震规定标准,大桥在施工和运营期间,需满足12级以上台风、风速分别为33.3m/s和35.9m/s下的稳定性要求。

本报告中场地平均最大风速按后者取值。

桥址地表类别按A类考虑,桥面离水面高度为38.5m,根据《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式3.2.5-1,计算得K1=1.38,由此,求得本桥运营阶段的设计基本风速Vd=K1·V10=49.542m/s。

对于施工阶段,设计基准风速VDS=45.954m/s。

根据《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第6.3.8条,主梁成桥状态颤振检验风速

[Vcr]=1.2·μF·Vd=1.2×1.3068×49.542=77.69m/s。

主梁施工阶段颤振检验风速

[Vscr]=1.2·μf·VDS=1.2×1.3068×39.181=72.05m/s。

3.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3.1计算图式

本方案的抗风稳定性分析中,梁、塔、墩采用梁单元建模,索采用单向受拉杆单元建模。

考虑到主梁为带实心边梁板式开口断面,其自由扭转刚度较小,若按照单脊梁(鱼骨式)模型,因为常规梁单元的限制,其不能考虑主梁约束扭转刚度的影响,因此在建模分析中常考虑作三主梁模型处理。

而在ANSYS程序中提供考虑截面翘曲刚度的梁单元,通过建立单脊梁(鱼骨式)模型,能够准确计算结构的扭转频率,从而有效模拟斜拉桥开口截面主梁。

报告采用单脊梁模型,梁单元选用计入截面翘曲刚度的BEAM188单元。

为比较动力特性分析结果,另采用梁格法建模分析,进行验证。

见图1。

根据结构所处状态,建模包括4方面内容:

本桥式方案成桥状态和施工独塔阶段、最大双伸臂阶段、最大单伸臂阶段。

各计算图式如图1、2。

图1成桥状态计算图式(单脊梁和梁格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