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精选教案人教部编版共41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精选教案人教部编版共41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精选教案人教部编版共41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语交
际
父母之爱
选择一个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交流。
习作
我想对您说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学会与家长交流、沟通。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1.分析文章结尾的技巧。
2.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3.积累关于勤俭的名言名句。
18慈母情深
1.认读“魄、抑、颓”等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碌、吊”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连续、广播、铁路、辞退”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我”拥有第一本长篇小说的过程。
3.分析文中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了解“我”家境的贫寒、母亲的辛劳,从中体会母亲
的慈爱、善良和母爱的深沉、伟大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敬重之情。
4.分析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学习如何运用恰当的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注意从反复出现的词句中感受母亲的慈爱、善良和母爱的深沉、伟大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敬重之情。
2.分析场景描写、细节描写和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学习如何运用恰当的描写手法表现人物形象。
●难点
用恰当的语言描写人物,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读准“龟”这个多音字,重点指导会写
字。
会认字中的“魄、抑、颓、纫”特别容易读错,“龟”是多音字,容易读错,重点强调和指导。
12个会写字中,有的容易读错,如“抑、嗓、碌、脊、龟”;
有的笔画比较多,字比较难写,如“碌、脊、酸”。
教师要指导读法、写法、用法,最好是把字放到词语、句子里去学习和理解。
另外,五年级的学生识字能力比较强了,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想办法识字,如查字典、询问他人,学会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大胆猜读、跳读。
2.阅读理解。
《慈母情深》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
给“我”钱
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从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了深沉的母爱。
文章描写
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
根据本文特点,学习本课要从语言的角度细读文本,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文章中运用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地方,设身处地地感受其中的深意和情感。
找出反复出现的词句段,剖析其中蕴含的情感。
要找出文本中在标点、修辞上的亮点,并将自己解读到的亮点变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
3.表达运用。
落实读写训练点,以读促悟,悟出真情,再情感迁移,联系实际,写自己生活中曾经“鼻子一酸”的经历。
1.预习提纲
(1)搜集写作背景,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2)搜集作者梁晓声的资料。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会认字要读准字音,会写字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要组词书写。
(4)
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试着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魄、抑、颓”等10个生字,读准“龟”1个多音字,会写“辞、抑、碌”等12个生字,正确读
写“连续、广播、铁路、辞退、压抑”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拥有第一本长篇小说的过程。
3.了解“我”家境的贫寒、母亲的辛劳,初步感知母亲的慈爱、善良和母爱的深沉、伟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歌曲《游子吟》,师生齐唱。
师:
同学们唱得太投入、太有感情了,从这首歌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
感受到了母爱的深沉和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很好。
今天,我们来学习梁晓声写的一篇表现母子
情深的文章——《慈母情深》,听听他买第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背后的故事。
(师板书:
慈母情深)
音乐烘托气氛,创设情境,教师用音乐深情导入,切中主题,为学习课文奠定情感基调。
二、检查预习。
1.重点字词。
(学生课前总结,教师点拨,当堂识记)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指名读、开火车读、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组词读。
)教师适时强调读音,如“魄、抑、颓、龟”等。
(2)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互相评价)重点指导“辞、抑、碌、脊、酸”的书写,教师要强调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作者简介:
梁晓声:
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
1949年出生于哈尔滨,祖籍山东荣成,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中篇小说《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
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以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均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这是对同学们预习成果的检查,也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同学们有了成就感、收获感,才会更愿意预习。
将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突出重点,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
注意形象性和直观性,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顺、读熟。
1.请同学们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读课文,可以抽查、轮读、小组内读、分角色读。
学生之间互相纠正,教师要
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
要准确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鼓
励。
熟读课文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体现以读促悟的理念。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突出了母亲的哪些特点。
生自由发言,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
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我”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3.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母亲是一个瘦弱、勤劳、善良、慈爱的人。
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人物特点,训练了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归纳能力,为后面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五、布置作业。
1.读写词语,小组内交流记忆本课生字的方法。
2.想一想:
母亲平时是怎样疼爱、关心你的?
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写一写。
第2课时
1.品读课文,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场景描写,从中体会母亲的勤劳、慈爱、善良和母爱的深沉、伟大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敬重之情。
2.学习如何恰当地运用描写手法刻画人物,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上节课布置了一项作业——想一想:
下面请同学们讲述一个母亲疼爱你的情节。
(生讲述)
同学们都讲述了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表现出了母亲对你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事情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也写了一些小事,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说说本文写了哪些小事。
这样导入新课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前后衔接密切、自然,使学生温故而知新。
二、细读课文,讲述情节。
1.仔细默读课文,思考:
本文写了哪些小事?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
课文先写“我”渴望买一本《青年近卫军》。
然后写家里太穷,“我”的愿望难以实现。
接着写母亲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母亲工作很艰辛、劳累。
再写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我”却用钱给母亲买了罐头。
最后,写母亲又给“我”钱买书,“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过渡:
在这些情节中,哪些细节最能表现母爱的伟大、深沉?
最能表现“我”的感恩之情?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此环节紧扣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自由诵读中,进一步感知文章内容,进一步训练同学们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的能力。
三、分析细节,感受母爱。
1.学生仔细朗读课文,思考:
在这些情节中,哪些细节最能表现母爱的伟
大、深沉?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适当引导出示:
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
(1)从这一细节描写中,你读出了什么?
说明了“我们”家连解决温饱问题都很困难,“我”的家境实在太贫寒了。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2)母亲“掏”钱的这一细节描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我”家很穷,家庭困难,这钱来之不易,母亲很珍惜这为数不多的钱。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3)这四个“立刻”说明了什么?
“立刻”一词反复使用,说明了母亲工作非常辛苦,挣钱很不容易,完全没有喘息的时间。
结合生活实际,感悟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初步体会母亲工作的艰辛。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
(4)师:
母亲掏钱的动作和说的这句话,与家境的贫穷、劳动的艰辛形成强烈的对比,表明母亲在子女的学习上很慷慨,她爱自己的子女,渴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有出息。
小结:
通过品读文中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亲的慈祥
与善良,和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母亲无私地爱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感受到母爱了吗?
孩子的感情是怎样的?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母亲的形象和对“我”深深的爱,让学生在深入阅读、充分感悟中品味文字,习得语感。
4.“我”对母亲的感情是怎样的?
找出相关语句。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指名朗读,从反复出现的“我的母亲”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连用了三个“我的母亲
”,说明他当时对母亲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工作,既感到悲哀、辛酸、心痛,又深深体会到母亲的辛苦、疲惫,同时,更感受到母亲的坚强、慈爱、美丽与伟大。
)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
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
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这是“我”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我”被母亲无私的爱感动了,“我”为不能替母亲着想,加重母亲的负担而感到惭愧,“我”知道了要感恩母亲,感恩母爱。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生1:
慈母情深。
生2:
母爱是最普通而又最伟大的爱。
生3: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爱,学会知恩、感恩。
四、精要总结,收束课堂。
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是慈祥的,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无私的。
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学生齐背《游子吟》)
五、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
1.写一篇周记,记录母亲关爱你的事情,表达对母亲的感谢之情。
2.课外读一读歌颂母亲的文章。
由人及己,课堂延伸,感受母爱,唤起学生的感恩之情。
本课的教学中,我紧扣单元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梳理场景和细节描写,利用以读促悟的方法,让学生去挖掘、品味文中的语言,指导其抓住文中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慈母情深,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理解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所提的问题学生们都能够回答出来,而且都很准确。
学生的回答很有个性,见解独特。
学生感情投入,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很多精彩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
从学生课后的周记练习中我看到了学生内心深处与作者产生的共鸣,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虽然课堂上我认为自己的引导启发做得比较到位,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对于作者的写作背景,我没有让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去搜集资料,没有让学生了解当时普通百姓的家庭生活状况,没有让学生去认识那个时候一分钱都很有用处,知道一元钱可以做很多事情。
如果让学生走近那个时代,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艰难,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了解母亲挣钱的不易,母亲毅然给钱让“我”买书,足见慈母情深。
在解读“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这句时,学生找到了相关的语句,但我没有组织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说出他们独特的理解,没有适时引导,做到台下、台上互动,凸显“教育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
这堂课还有很多的细节处理得太粗糙,还有许多的地方没有深入研讨下去,还有一些情感没能被激发出来,还有很多的机会没有留给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
19父爱之舟
1.认读“茧、栈、冤、枉”等14个生字,会写
“蚕、考、疼、席”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渔船、报考、教训、心疼”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我”在梦中回忆的种种场景,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3.研读重点句子,正确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4.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情感。
1.概括作者在梦中出现的种种场景,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2.研读重点句子,正确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情感。
本课要求会认1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重点指导会写字。
会认字中的“栈、枉、僻、跷、缴”特别容易读错,要重点强调和指导。
14个会写字中,有的是多音字,容易读错,如“钉”;
有的笔画比较多,字比较难写,如“疼、屑、暑、煮”,教师要指导读法、写法、用法。
最好是把字放到词语、句子中去学习和理解。
学习字词时,要做到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
相结合,集中学习与随文学习相结合。
本文所写的内容看似零碎,其实结构严谨。
全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
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照应,开合自如。
文章以“小船”为明线,以“父爱的深沉、伟大”为暗线,将零碎的场景串联起来,寓厚重的父爱和真挚的父子之情于各个场景之中。
教学时,先要熟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出课文叙述的场景,为下一步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感受蕴含的情感打好基础。
接下来就是
细致研读重点句子,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本文所选择的材料都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而这些平凡的小事恰恰更能体现父爱的深沉和伟大,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时,最苦恼的事情就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
本文在选材上就给同学们的写作选材提供了典范。
学习本文时,就要让同学们进行课堂练笔,学习从生活中选材,选择平凡的小事,从小事中挖掘大主题。
(1)搜集作者吴冠中的资料,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为学习本文奠定基础。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要求会认的字要读准字音,要求会写的字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要组词书写,学会运用。
(3)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试着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父爱的深沉和伟大。
2课
时
1.认读“茧、栈、冤、枉”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疼、席”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渔船、报考、教训、心疼”等1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能概括“我”在梦中回忆的种种场景。
课件播放歌曲《父亲》。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
他的字典里只有坚强,他的骨
子里只有脊梁,他的眼神里透着严肃,他的臂膀厚实得像堵墙,他有一个伟大的名字——父亲。
无论我们做什么,父亲都会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们,父亲用厚实的臂膀支撑着整个家庭,父亲用亲情温暖着孩子的心灵。
人生中很多东西,不可能永远存在,但是父亲给我们的爱却是永恒的。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吴冠中的《父爱之舟》,去感受那深沉、真挚且永恒的父爱吧!
音乐与朗诵结合起来,感染力很强,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气氛,而且与课文内容
高度契合,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阅读欲望,能马上带领同学们进入课文中。
二、认识作者。
在学习课文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
吴冠中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
吴冠中,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1919年生于
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
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黄山松》等。
三、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请
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查字典或询问他人,然后多拼读两遍。
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2.汇报交流自读情况,解决生字词。
(1)学生交流预习成果。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指名读、开火车读、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组词读)
教师适时强调读音,如“栈”易错读成“jià
n”;
“枉”的读音是“wǎnɡ”,在“冤枉”一词中读轻声;
“屑”易错读成“xiāo”;
“缴”易错读成“jiāo”等。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疼、糖、屑、暑、煮”的书写,教师要强调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互相评价。
(4)检查读课文,可以抽查、轮读。
学生之间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读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对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准确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鼓励。
这是对同学们预习成果的检查,也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的
机会,同学们有了成就感、收获感,才会更愿意预习。
把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突出重点,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
这样写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整篇文章是按照什么叙述顺序来写的?
2.交流阅读成果。
开头写“是昨夜梦中的经历”,结尾写“醒来,枕边一片湿”。
这样写属于首尾呼应。
本文是按照倒叙的方法来叙述的。
(教师板书“首尾呼应、倒叙”)
3.学生再次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
作者在梦中回忆了哪些场景?
作者为什么要以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总结,使概括更准确。
回忆的场景有:
父母夜里喂蚕、卖茧;
花钱住旅店,教训深刻;
赶庙会;
读初小时,父亲背“我”去上学;
父亲送“我”去鹅山高小上学;
父亲送“我”去报考无锡师范;
父亲送“我”去无锡师范上学。
这些场景能进入梦乡,说明这些往事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样的写法更容易表现父爱的真挚和深沉,能更好地表达主题,也更容易组织情节。
5.交流概括场景的方法。
阅读相关段落,抓住关键句,联系整段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出本文描写的场景,训练了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概括能力,为下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做准备。
2.回忆一个父亲关爱你的场景,并写下来。
(一定要真实)
.细致分析每个场景的描写,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2.联系全文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3.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情感。
一、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1.上节课,你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来表现父亲对你的关爱?
2.生展示,教师适当评价,并把优秀的作业展示在多媒体上。
3.与作者回忆的场景相比,谁的更感人呢?
为什么?
(由此导入本节课新内容的学习)
新、旧知识连接,温故而知新,自然引导过渡,整堂课浑然一体。
二、精品细读,品味场景描写的作用。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的哪个场景最感人呢?
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教师适时播放相关的课件,并适当选择1~2个场景加以精讲。
示例1:
“‘我’和父亲住旅店”这个场景最感人,虽然父亲用钱极为节省,但在旅馆住宿时,他看到我身上被臭虫咬的大红疙瘩,却心疼得同意加钱换房间,这样相互映衬,父亲对儿子的疼爱跃然纸上。
示例2:
“逛庙会”这个场景很感人,盛大的庙会中人山人海,各式各样的小吃和玩具多馋人呀!
可是,作者逛庙会,只能饱眼福,不能买东西(仅仅喝了一碗豆腐脑)……回来后,父亲给“我”做了一个万花筒,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而这些小事却给童年的“我”带来莫大的幸福,这也更能表现出父爱的真挚。
示例3:
“父亲背‘我’去上学”这个场景最感人,因为这个场景表现了父亲对“我”寄予的期望,
他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知识,长出息。
示例4:
“父亲摇船送‘我’到无锡上学”的场景很感人,因为这个场景写了父亲为“我”缝补被子的细节,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父亲对“我”的关爱,更深刻地领悟到父亲的伟大。
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说一说如何才能使场景描写更感人吗?
学生讲述,教师总结。
如何才能使场景描写更感人呢?
1.选材要真实;
2.要以小见大;
3.要运用一些手法,如相互映衬等;
4.要
有细节描写。
此环节能很好地突出本课的重点——学习如何进行场景描写,做到既
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
3
.本文写了许多父亲爱孩子的场景,在描述过程中,作者多次提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