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8592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

(2)今有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上面有三十五个头,下面有九十四只足,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解:

(1)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可列方程4x=24①.

(2)设鸡有x只,那么兔子有(35-x)只;

鸡的足数+兔子的足数=94只,所以2x+4(35-x)=94②.

(3)设这个学校的学生人数为x人,那么女生人数为0.52x人,男生人数为(1-0.52)x人.可列方程0.52x-(1-0.52)x=80③.

观察方程①②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答: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1.

方程中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思考:

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2x+3;

(2)2×

6=12;

(3)

x-3=2;

(4)

+3x=5;

(5)y=0.

(二)方程的解

列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利用方程可以解出未知数.

想一想:

(1)x等于多少时,方程①的左右两边相等?

(2)x=23能使方程②的左右两边相等吗?

总结:

能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x=2是方程3x-1=2x+1的解吗?

为什么?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材第147页练习第1,2题.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1.怎样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3.什么是方程的解?

你怎样知道某个未知数的值是方程的解?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教材第148页习题A组第3,4题,B组第1,2题.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方程的解

5.2 等式的基本性质

1.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探索等式具有的性质并予以归纳.

2.了解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

等式的性质和运用.

利用天平经验抽象出等式的性质及等式性质的应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用天平做过实验吗?

今天我们就要用天平去发现一些重要的规律,有信心吗?

(一)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1”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茶壶,右盘放两茶杯,天平保持平衡,问:

这说明什么?

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

a=2b.

第二步,问:

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

待学生思考片刻,进而问:

往两边各放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演示加以验证,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杯子,天平保持平衡,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a+b=2b+b.

第三步,问:

如果两边各放上1个茶壶,天平还保持平衡吗?

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个茶壶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一一演示验证.

第四步,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呢?

天平两边增加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如果天平两边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吗?

第五步,在第三步的基础上同时减少一个茶壶,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a-a=2b+a-a,因此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概括起来可以怎么说?

天平两边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课件)

第六步,应用,进一步验证,1个花盆和3个花瓶同样重,两边同时增加一个花瓶,天平保持平衡;

两边再同时减少一个花瓶,天平保持平衡.

(二)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2”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瓶墨水,右盘放两个铅笔盒,天平保持平衡,一瓶墨水等于两个铅笔盒的质量,如果设一瓶墨水重量c克,1个铅笔盒重量d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c=2d.

想一想,如果在左边再放上1瓶墨水,右边再放上2个铅笔盒,天平还会保持平衡吗?

验证,天平两边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也不同,为什么还能保持平衡呢?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增加的质量相同,肯定学生的说法,同时引导,天平左边的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扩大了2倍)右边呢?

(也扩大了2倍)因此,天平两边尽管所增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不同,但两边质量所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都扩大了2倍,所以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c×

2=2d×

2.

第三步,刚才的演示反过来,就是天平两边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c÷

2=4d÷

2.因此,天平除了在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会保持平衡外,还可怎么变换也可以保持平衡?

归纳得出:

天平两边物品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第四步,进一步验证,天平两边分别为2个排球、6个皮球.问要求1个排球和几个皮球同样重该怎么办?

两边质量同时缩小2倍,即把两边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保留其中的一份,按其操作,天平保持平衡,得出结论:

1个排球和3个皮球同样重.

(三)小结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引出等式不变的规律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谁来总结一下?

得出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

(1)天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

(2)天平两边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教师引导:

我们可以发现,天平保持平衡时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当天平两边发生变化时,等式的两边也在发生变化,天平保持平衡,等式也保持不变,从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吗?

想一想,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保持不变;

(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教师总结.

等式的基本性质:

1.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结果仍是等式,即如果a=b,那么a±

c=b±

c.

2.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等于0),结果仍是等式,即如果a=b,那么ac=bc(或

,c≠0).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可以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决方程.

例 教材第150页例题.解方程:

x+3=8.

所谓“解方程”,就是要求出方程的解“x=?

”.因此我们需要把方程转化为“x=a(a为常数)”的形式.

怎样才能把方程x+3=8转化为x=a的形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两边都减去3,得

x+3-3=8-3.

所以x=8-3,

既x=5.

请你思考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过程和结果的形式.

学生自主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等号的两边加上(或减去)方程中的某一项的变形过程,相当于将这一项改变符号后,从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过程叫做移项.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吗?

教材第151页习题第1,2,3题.

1.等式的基本性质

2.移项的概念

5.3 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1课时移项解方程

1.掌握移项的变形,会应用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具体实例,结合等式的性质,能够归纳出解方程的一种常见变形——移项.

会用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移项的变形.

教师设疑,引入新课:

教师组织学生做一个游戏,用6,x,30编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并求出所编方程的解,然后组织学生观看屏幕.

思考,通过自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程度自由编题.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出示例1

(1)并鼓励学生尝试解答,对有困难的同学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注意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并把错误用投影显示出来,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最后给予评价并规范书写格式.

独立尝试解答,然后组内交流.

自主观察解题过程,然后交流各自所发现的规律.

出示例1

(2),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可能采取不同种方法,只要学生的解法合理就应鼓励.

引导学生通过对上述例题观察归纳,独立发现移项法则.

学生思考、交流后选代表表述发现的规律的内容.

师:

说说移项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列举具体例子进行区别.

教师板书移项法则与合并同类项.

强调:

移项与在方程的同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有本质区别.

合并同类项后一般化为ax=b(a≠0)的形式.

出示例2,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

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自主完成解题,同桌互批并交流解题结果.

教师指出:

一般地,对于形如ax=b(a≠0,a,b是已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方程两边同除以a,得到方程的解是x=

,把ax=b(a≠0)变形到x=

的过程称为“系数化为1”.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过程:

(1)移项;

(2)合并同类项;

(3)未知数系数化为1.

注意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性和检验的必要性.

通过尝试解答,为下面的移项法则作铺垫.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合作,培养学生自主、互动的精神.

通过列举例子,更好地理解移项与在方程的同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的本质区别.

进一步理解移项法则,并能真正掌握移项法则.

教材153页练习第1,2题,如有学生移项忘记变号,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

1.移项法则的依据是什么?

2.移项的作用是什么?

移项时要注意什么?

教材第153页习题A组第1,2题,B组第2题.

5.3.1 移项解方程

1.移项法则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过程

第2课时解含括号、分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1.掌握去括号、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并从中体会转化的思想,能灵活应用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2.通过解方程时去括号、去分母的过程,体会转化思想.

3.通过归纳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体会解方程的程序化思想方法.

用去括号、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方程时如何去括号、去分母.

小明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后,隔壁的王叔叔出了两道小题给他解,小明挠头了,题目是:

4(x-20)=3(x+25),x-

=7-

.你能帮他解出来吗?

通过问题引入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1.解带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例3 解方程:

6(2x-5)+20=4(1-2x).

去括号,得12x-30+20=4-8x.

移项,得12x+8x=4+30-20.

合并同类项,得20x=14.

两边同除以20,得x=

.

一般来说,遇到带有括号的方程要先将括号去掉,在去括号时要注意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时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2.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

例4 解方程:

讨论:

如何才能将方程中的分母去掉呢?

本题只要能把方程中的分母去掉,就可以化为上面的只带括号的方程了,要去掉分母,就要在方程两边同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去分母,得2(x-1)-(x-2)=3(4-x).

去括号,得2x-2-x+2=12-3x.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4x=12.

两边同除以4,得x=3.

注意:

(1)去分母时,不能漏乘,即方程两边的每一项都要乘以公分母;

(2)去分母时,要把分子看成一个整体,即在分子上加个括号,如

=1,

去分母,得3(x-1)-2(2x-3)=6.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

(4)合并同类项(化为ax=b的形式,其中a,b是已知数);

(5)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化为x=c的形式).

  通过对解方程过程的尝试,让学生体验去括号、去分母解方程的过程和方法,深化对解方程的认识.

教材第155页练习第1,2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解含有括号、分数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可按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这几个步骤来解.在解具体题目时,应灵活运用.

使学生对去括号、去分母解方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回顾.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教材第155~156页习题A组第2题,B组第1题.

5.3.2 解含括号、分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1.解带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2.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第1课时和、差、倍、分问题

1.使学生了解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关键在于分析已知量、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及寻找相等关系.

2.通过对和、差、倍、分的量与量之间的分析以及在公式中有一个字母表示未知数,其余字母表示已知数的情况下,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根据题意,寻找和、差、倍、分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据此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引例 某仓库存放的大米运出25%后,还剩37500kg,仓库原有大米多少千克?

今天我们就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

例1 大、小两台拖拉机一天共耕地19公顷,其中,大拖拉机耕地面积比小拖拉机耕地面积的2倍还多1公顷,这两台拖拉机一天各耕地多少公顷?

提出问题:

(1)本题中含有的所求数量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小拖拉机一天耕地x公顷,填写下表:

小拖拉机耕地

面积(公顷)

大拖拉机耕地

总耕地面积(公顷)

(3)列出的方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解答.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目,寻找反映题目的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通过理解启发寻找出以下关系:

小拖拉机耕地面积+大拖拉机耕地面积=两台拖拉机耕地面积.

学生分析寻找相等关系时,可能存在学生分析问题思路不同,会找出如下关系:

小拖拉机耕地面积=两台拖拉机耕地面积-大拖拉机耕地面积.

大拖拉机耕地面积=两台拖拉机耕地面积-小拖拉机耕地面积.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思路不同,得出的关系表面不同,但思路是正确的,应鼓励、培养学生这种发散思维能力.

设小拖拉机一天耕地x公顷,则大拖拉机一天耕地(2x+1)公顷.

根据题意,得x+(2x+1)=19.

解得x=6.

从而有2x+1=13.

答:

大拖拉机一天耕地13公顷,小拖拉机一天耕地6公顷.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有哪些?

学生思考:

讨论交换回答.

(1)设未知数.认真审题,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题中的未知数时一般采用直接设法.

(2)寻找等量关系.可借助图表等分析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出等式两边的代数式.注意它们的量要一致,使它们都表示一个相等或相同的量.

(3)列方程.列方程应满足三个条件:

各类是同类量,单位一致,两边是等量.

(4)解方程.方程的变形应根据等式性质和运算法则.

(5)写出答案.检查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应用题的实际意义,进行取舍,并注意单位.

某校七年级同学参加一次公益活动,其中15%的同学去做保护环境的宣传,剩下的170名同学去植树、种草,七年级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这次公益活动?

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1)如果设七年级共有x名同学参加这次公益活动,则

做环保的

同学(名)

植树、种草

的同学(名)

参加公益活动

(2)其中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出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

能完成引例吗?

教材第160页习题A组第1,2题,B组第1,2题.

5.4.1 和、差、倍、分问题

1.寻找和、差、倍、分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第2课时相遇、工程问题

1.借助“线段图”分析相遇、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领会采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的优越性.

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相遇和工程问题.

找等量关系.

小红和小华家相距5km,周末两人约好出去玩,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对而行,小红每小时走3km,小华每小时走2km,问她俩几小时可以碰到?

通过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找到本题的等量关系:

小红所走的路程+小华所走的路程=小红家和小华家间的路程.

2.画出线段图.

3.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两人出发后xh相遇,则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为

3x+2x=5.

解得x=1.

她们出发后1小时在途中相遇.

解方程应用题的关键就是要“抓住基本量,找出相等关系”,行程问题中有三个基本量:

路程、时间、速度.

关系式:

路程=速度×

时间.

相遇问题:

①相遇时间×

速度和=路程和;

②S甲+S乙=S.

例 一项工作,小李单独做需要6h完成,小王单独做需要9h完成,如果小李先做2h后,再由两人合做,那么还需要几小时才能完成?

如果设还需要两人合做xh才能完成,那么有下面线段图.

设两人合做xh才能完成,依题意,得

×

2+(

)x=1.

解得x=

还需要两人合做

h才可完成这项工作.

工程问题的基本量是什么?

基本关系式呢?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点评.

工程问题中的基本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基本关系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

这三个量中如果有两个量是已知的或是已设的未知量,则可用它们表示出第三个量.

在有关工程问题中,通常把全部工作量视为“1”,分析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工作效率做文章.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尝试解决问题,一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及时反馈学生对引入问题的理解.

1.教材第161页“试着做做”.

2.教材第162页练习第1,2题.

及时巩固本节所学内容.

本节课同学们学会了什么?

教材第162页习题A组第1,2,3题.

5.4.2 相遇、工程问题

1.分析相遇、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2.相遇、工程问题的基本量

第3课时经济问题

1.会根据增长、打折、利率等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会画线段.

3.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逐步建立方程思想.

弄清增长、利率、打折的含义,根据题中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引例周日小丽与妈妈一起来表姐开的服装店玩,表姐指着一件衣服对妈妈说,这件衣服进价100元,加价20%,难卖掉,只好再降20%,亏本了.小丽在一边想,加价20%,又降价20%,应该是不赔不赚才对呀!

你说表姐与小丽哪一个说得对呢?

本课承上启下,进一步探究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教师出示探究题.

某企业2011年的生产总值为95930万元,比2010年增长了7.3%,2010年该企业的生产总值为多少万元?

(精确到1万元)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①分析找出本题中的等量关系:

原有数量+增长数量=现有数量.

②设该企业2011年的生产总值为x万元.

则根据题意,得

x+x×

7.3%=95930.

解得x≈89404.

2010年该企业的生产总值为89404万元.

2.教师出示例题.

某期3年期国债,年利率为5.18%,这期国债发行时,3年期定期存款的年利率为5%.小红的爸爸有一笔钱,如果用来买这期国债比存3年期定期存款到期后可多得利息43.2元,那么这笔钱为多少元?

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后交流讨论.

解法一:

设这笔钱是x元,依题意,得

5.18%×

3-x×

5%×

3=43.2.

解得x=8000.

这笔钱是8000元.

解法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