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组织解剖学参考答案修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83816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8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组织解剖学参考答案修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人体组织解剖学参考答案修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人体组织解剖学参考答案修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人体组织解剖学参考答案修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人体组织解剖学参考答案修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组织解剖学参考答案修改Word下载.docx

《人体组织解剖学参考答案修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组织解剖学参考答案修改Word下载.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体组织解剖学参考答案修改Word下载.docx

是沿身体前面正中线所作的垂直线

胸骨线:

是沿胸骨最宽处的外侧缘所作的垂直线

锁骨中线:

是通过锁骨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胸骨旁线:

是在胸骨线与锁骨中线之间连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腋前线:

是沿前襞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腋后线:

是沿后襞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腋中线:

是位于腋前线与腋后线之间的连线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肩胛线:

是通过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直线

后正中线:

是沿身体后面正中线即各椎骨棘突所作的垂直线

(二)腹部分区

临床上常用的简便分区是通过脐分别做一条水平线和一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左、右腹上区和左、右腹下区四个区。

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9分法,即上横线是通过两侧肋弓最低点(第10肋的最低点)所作的连线,下横线是通过左、右两侧髂结节的连线,通过2条横线将腹部分为上腹部、中腹部、下腹部三部。

再由经两侧腹股沟韧带中点所作的两个垂直线,将腹部分为9个区,即上腹部的腹上区和左、右季肋区,中腹部的脐区和左、右腹外侧(腰)区,下腹部的腹下(耻)区和左、右髂(腹股沟)区。

第一章:

基本组织

一:

1.内皮:

是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内皮细胞很薄,游离面光滑,有利于血和淋巴的流动及物质交换。

2.间皮:

是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外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细胞表面湿润而光滑,便于内脏器官的活动和减少摩擦。

3.腺上皮:

是由腺细胞组成并以分泌机能为主的上皮,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所组成的器官称腺。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是由形状不同,高低不齐的一层细胞组成。

细胞的底部均附于基膜上,但由于细胞的高低不同,胞核的位置也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光镜下形似复层上皮,实为单层上皮,故为假复层上皮。

5.纤毛:

是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细胞外伸出的细长突起,长约5-10um,直径约0.2um,比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清楚可见。

纤毛具有向一定方向节性摆动的能力。

6.微绒毛:

是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指壮突起,起直径约为0.1um,长度因细胞的种类或生理状态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

微绒毛显著的扩大了细胞的表面积,和吸收功能密切相关。

7.连接复合体:

根据细胞连接的结构和机能不同和分为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等。

凡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连接结构连在一起,即称为连接复合体。

8.哈弗氏系统(骨单位):

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呈圆筒状和骨干长轴平行排列。

每个骨单位由一个位于中央的中央管和数层围绕中央管的呈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组成。

9.肌节:

(肌原纤维呈细丝状,光镜下肌原纤维呈明暗相间的横带,明带称I带,暗带称A带,明带中间有Z线,暗带中的发亮区称H带,H带中有M线。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

肌节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基本结构单位。

10.肌浆:

肌细胞细长呈纤维状,因此称为肌纤维。

肌细胞胞质称为肌浆。

11.肌原纤维:

电镜下,肌原纤维是由许多平行排列的肌丝组成的。

肌丝可以分为粗肌丝和细肌丝两种。

12.三联体:

包绕肌原纤维的肌质网(特化的滑面内质网),在位于横小管两侧分别汇合成与横小管平行的较粗的小管,称终池。

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称为三联体。

13.缝隙连接:

广泛存在于胚胎和成体的多种细胞间,是一种较大的平板状连接。

可供细胞间交换离子和某些小分子物质,以及传递化学信息和协调细胞功能等。

缝隙连接还与细胞分泌、增殖和分化等功能有关。

14.外分泌腺:

根据分泌腺的分泌物排出方式不同,可分为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外分泌腺具有导管,分泌物经导管排到其他器官或体表,如汗腺、胃腺和唾液腺等。

15.浆细胞:

在疏松结缔组织中数量较少,而在病原菌侵入的部位,如消化管、呼吸道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和慢性炎症病灶及淋巴组织等部位浆细胞较多。

浆细胞具有合成、储存和分泌抗体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

16.巨噬细胞:

在体内数量多,分布广,是吞噬功能最强的细胞。

在疏松结缔组织内的巨嗜细胞常沿纤维散在分布,可分为固定巨嗜细胞和游离巨噬细胞两种。

来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有很重要的防御功能。

17.肥大细胞:

疏松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常沿小血管和小淋巴管分布。

18.闰盘:

是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结构。

在H-E染色的切片上,闰盘深染的粗线状,形如梯形,位于Z线水平。

19.有髓神经纤维(有髓纤维):

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裹其周围的髓鞘和神经膜形成的纤维状结构。

20.环层小体:

又称帕奇尼小体。

主要功能是感受压觉和触觉。

21.触觉小体:

多见于手指,足趾掌面的真皮乳头内。

主要功能是感受触觉。

22.运动终板:

运动神经纤维抵达骨骼肌纤维时失去髓鞘,并反复分支,每一分支终末与一条骨骼肌建立突触联接,此连接区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

简称终板。

23.运动单位:

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及其分支所支配的全部骨骼肌纤维合称一个运动单位。

24.突触:

是指神经元、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一种传递信息的特化连接结构。

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大类。

25.尼氏小体:

光镜下呈噬碱性的颗粒或小块。

其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包括复制细胞器和与产生神经递质有关的蛋白质和酶。

电镜下,是由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

26.神经纤维节(郎飞氏节):

光镜下,有髓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裹其周围的髓鞘和神经膜构成的。

髓鞘和神经膜都有节段性,段与段之间的缩窄部位称郎飞节。

27.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和所支配的组织共同器。

28.膜内成骨:

指由胚性CT膜内间充质C直接成骨的方式。

如:

扁骨、不规则骨以此方式成骨。

29.软骨内成骨:

指在胚性软骨皱形的基础上,软骨被新生成的骨组织替换的过程。

如:

四肢骨、躯干骨以此方式成骨。

问答题:

1上皮组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试述复扁上皮的结构功能?

答:

上皮细胞排列紧密而规则,细胞间质很少,有明显的极性,可分为游离面和基底面,游离面因所处位置和功能不同常分化出各种特殊结构如小肠上皮的微绒毛,基底面附于基膜并借基膜与结缔组织相连,上皮组织中一般没有血管和淋巴管,其营养物质由深层结缔组织血管提供。

复层扁平上皮又称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层次较多,扁层细胞为扁平鳞片状,上皮由深至浅大致可分基底细胞层,棘细胞层和表层细胞,基底细胞增殖能力强,可分化棘细胞可补充表层脱落细胞,表层细胞趋向退化并不断脱落。

复层扁平上皮主要分布在常受摩擦的部位如皮肤的表皮具有耐摩擦和阻止异物侵入等作用。

2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成分有哪些?

各细胞的功能如何?

疏松结缔组织中细胞种类较多,如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以及各种血细胞等。

各种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分布随疏松结缔组织的部位和机能状态而不同。

如成纤维细胞:

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发达的高尔基体能合成和分泌各种蛋白质如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等也能合成和分泌基质的蛋白多糖和糖蛋白等。

巨噬细胞:

来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具有趋化性和定向运动的功能,吞噬作用如吞噬衰老细胞,合成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干扰素,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浆细胞:

合成储存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参与机体免疫。

肥大细胞;

来源于B淋巴细胞,含有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微丝微管和大量的膜包颗粒,参与过敏反应,当肥大细胞受到过敏原刺激后,以胞吐方式释放颗粒内的生物活性物质。

脂肪细胞有合成和贮存脂肪参与能量代谢的功能,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在炎症或创伤修复过程中,可增殖分化成各种细胞如纤维细胞,脂肪细胞等。

3结缔组织在结构上有什么功能?

1、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

1)细胞数量少种类多、形态多样、散在分布、无极性;

2)细胞间质多,由基质和纤维组成;

3)存在形式多样、分布广4)功能多样,具有支持、连接、营养、保护、防御和修复等功能。

4疏松结缔组织与致密结缔组织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疏松结缔组织细胞种类较多,细胞间质中的纤维排列疏松基质丰富,分布广泛。

致密结缔组织纤维特别多而致密细胞,分为规则致密结缔组织和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结构特点:

大量密集的胶原纤维顺着受力的方向平行排列成束,纤维束之间夹有腱细胞(成纤维细胞)。

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粗大的胶原纤维纵横交织,形成致密的板层结构,纤维之间有少量基质和成纤维细胞。

5何谓血液?

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那些?

其主要生理功能如何?

简述各有形成分的正常值?

血是一种液态结缔组织,新鲜的血呈红色,具有一定的粘稠性,由血浆,血细胞,血小板组成,成人血液约5L,约占体重的7%—8%,.血浆不仅起运载血细胞,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作用而且参与机体免疫,体液调节,体温调节酸碱平衡,维持渗透压和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血浆约占血容积的55%,红细胞(RBC)功能:

血红蛋白具有结合和运输O2和CO2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

RBC:

男400万-500万/mm³

女350万-500万/mm,白细胞(whitebloodcell):

主要机能:

参与机体防御和免疫功能。

正常值:

4000~10000/mm³

血小板(bloodplatelet)源于骨髓巨核细胞脱落的小胞质块,功能:

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

10万-30万/mm³

6试述透明软骨的组织结构及分布区?

软骨基质丰富,其胶原原纤维相互交织排列,折光率与基质相同,在HE染色的切片上不能分辨。

分布:

关节软骨、肋软骨和呼吸道软骨。

7试比较骨骼肌和心肌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与骨骼肌纤维基本相似,主要在于心肌的粗肌丝与细肌丝在节内排列与骨骼肌相似,但不形成明显的肌原纤维而形成粗细不等界限不太明显的肌丝束,肌质网和终池不发达,肌质网小官末端略膨大,与横小管多形成二联体,而极少有三联体,横小管较粗位于Z线水平,有闰盘结构,闰盘位于Z线水平相邻肌纤维的肌膜相嵌合,心肌纤维内的线粒体比骨骼肌发达,心肌纤维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心房肌纤维除有收缩功能外还有内分泌功能。

8简要说明神经元的构造和功能?

神经元的分类如何?

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又称神经元(Neuron),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的形态和数目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神经元的突起彼此以突触相联系形成复杂的神经通路和网络,功能特点:

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的功能。

神经元的分类根据突起数目可分为多级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单级神经元,假单级神经元;

根据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按照神经元轴突的长短可分为高尔基I型神经元,高尔基II型神经元(短轴突神经元)。

)根据释放神经递质不同分类:

胺能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氨基酸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去甲肾上腺激素能神经元等。

9何谓神经胶质细胞?

具有什么功能?

神经胶质又称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lcell)数量较多,分布广,结构类似神经元,突起无树突和轴突之分。

神经胶质对神经元具有支持保护营养绝缘和防御等功能

10试述长骨的显微结构和功能?

长骨是一个器官,主要由骨松质,骨密质,骨膜,关节软骨及神经,血管组成。

骨松质由大量针状或片状的骨小梁相互连接成海绵状结构,骨小梁是由平行排列的骨板和骨细胞构成,在骨小梁间充满红骨髓,骨密质可分为环骨板,骨单位,和间骨板,待述。

31页

第二章运动系统

一.名词解释

骨骼:

(bone,skeleton)是组成脊椎动物内骨骼的坚硬器官,功能是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

制造红血球和白血球;

储藏矿物质。

骨骼由各种不同的形状组成,有复杂的内在和外在结构,使骨骼在减轻重量的同时能够保持坚硬。

骨骼的成分之一是矿物质化的骨骼组织,其内部是坚硬的蜂巢状立体结构;

其他组织还包括了骨髓、骨膜、神经、血管和软骨。

人体的骨骼起着支撑身体的作用,是人体运动系统的一部分。

成人有206块骨。

骨与骨之间一般用关节和韧带连接起来。

长骨:

多呈长管状,可分为骨干和骨骺两部分。

骨干:

有骨髓腔,纳有骨髓。

骨骺:

膨大,有关节软骨,形成关节面。

长骨分布于四肢,起支持和杠杆作用,适合做灵活及幅度大的运动。

如肱骨、股骨等。

含气骨:

内含有空腔的不规则骨。

(如:

上颌骨、筛骨等)。

功能:

含气骨可减轻骨的重量,对发音起共鸣作用。

骨连接:

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形成骨连接。

可分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

关节:

滑膜关节简称关节,

椎孔:

每块椎骨都包括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两部分,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的椎孔。

椎间孔:

是由椎骨的椎下切迹和下一块椎骨的椎上切迹构成。

椎间孔是节段性脊神经出椎管,及供应椎管内软组织和骨结构血运的血管及神经分支进入椎管的门户。

椎管:

由游离椎骨的椎孔和骶骨的骶管连成,上接枕骨大孔与颅腔相通,下达骶管裂孔而终。

其内容有脊髓、脊髓被膜、脊神经根、血管及少量结缔组织等。

胸骨角:

位于胸骨上切迹下约5cm处。

胸骨柄与胸骨体的结合处,所形成的微向前方突出的角。

翼点:

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3.5~4cm)处,此处骨质菲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损伤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肿。

额囱:

足弓:

是由跗骨、跖骨的拱形砌合,以及足底的韧带、肌腱等具有弹性和收缩力的组织共同构成的一个凸向上方的弓,可分为纵弓及横弓。

椎间盘:

是位于人体脊柱两椎体之间,由软骨板、纤维环、髓核组成的一个密封体。

上下有软骨板,是透明软骨覆盖于椎体上,下面骺环中间的骨面。

上下的软骨板与纤维环一起将髓核密封起来。

骨性胸廓:

由胸椎、肋骨及胸骨和肩胛骨和锁骨构成。

骨盆:

由骶骨、尾骨及左右髋骨借骨连结构成的一个完整骨环。

具有保护盆腔内的脏器和传递重力的作用。

可分为大小骨盆。

主动肌:

在完成某运动中起原动力作用的肌叫主动肌。

例如:

屈肘—肱肌、肱二头肌是主动肌。

拮抗肌:

与主动肌的作用相拮抗的肌称拮抗肌。

例如:

屈肘—肱三头肌为拮抗肌。

静力工作:

动力工作:

膈:

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起自胸廓下口周缘和腰椎前面,各肌纤维向中央移行于各中心腱。

收缩时拉中心腱向下,扩大胸腔容积,以助吸气;

舒张时恢复原位,胸腔容积缩小,以助呼气。

膈与腹肌同时收缩时则增加腹压,可协助排便、呕吐、咳嗽、喷嚏和分娩等活动。

脊柱的生理弯曲:

环转运动:

运动骨的近端在原位转动,远端作圆周运动,运动轨迹呈圆锥形,称环转运动。

二.思考题

1.全身骨的组成、名称和功能?

颅骨(29块):

脑颅骨(8块);

面颅骨(15块);

听小骨(6块)

躯干骨(51块):

椎骨(24块);

骶骨(1块);

尾骨(1块);

胸骨(1块);

肋骨(24块)

四肢骨(126块):

胸(肩)带骨(4块);

上肢骨(60块);

盆(髋)带骨(2块);

下肢骨(60块)

1)长骨:

呈管状,可分为骨干和骨骺两部分。

上、下肢(如肱骨、股骨)。

运动中起支持和杠杆作用,适合做灵活及幅度大的运动。

(2)短骨:

一般呈不规则立方形,多成群分布。

腕部、足后半部(腕骨、跗骨)。

能承受较大压力,利于缓冲震荡;

运动复杂,幅度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3)扁骨:

呈薄板状,分布头、胸等部位(如:

顶骨、枕骨、肩胛骨、肋骨等)。

参与颅腔、胸腔及盆腔的构成,对腔内器官其保护作用,并为肌肉提供较大的附着面。

(4)不规则骨:

形状不规则,分布于人体中轴上(如:

椎骨、蝶骨、面颅骨等);

内含有空腔的不规则骨,又称含气骨(如:

2.试述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由骨膜、骨质、骨髓、血管和神经构成。

1、骨膜(Periosteum):

指除关节面外,骨内、外表面覆盖的CT膜。

对骨的营养、生长与再生及感觉有重要作用。

2、骨质:

由骨组织构成,可分为:

1)骨密质(Compactbone):

抗压、抗扭曲力强,起支持作用。

2)骨松质(Spongybone):

减轻骨的重量,增强骨的机械支持力。

3.骨髓(Bonemarrow):

充填于骨髓腔和松质间隙内,可以分为:

1)红骨髓(Redbonemarrow)2)黄骨髓(Yellowbonemarrow):

储存脂肪,参与能量代谢。

3.化学成分与骨的物理特性有何关系?

1、化学成分:

有机物:

骨胶原纤维及粘多糖蛋白,占1/3,构成骨的支架,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

无机物:

骨盐(羟基磷灰石结晶),占2/3,使骨具有

很强的硬度。

2、物理特性:

既有很强的硬度,又具有一定的弹

4述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及胫骨和典型椎骨的形态结构?

肩胛骨:

为一不规则的三角形扁骨,有三缘三角及前、后二面。

内侧缘锐薄;

外侧缘肥厚,有一卵圆形的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

肱骨:

典型的长骨,分两端和一体。

肱骨上端有半球形的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

头周围的浅沟称解剖颈。

肱骨头的外侧和前方各有一隆起,外侧的称大结节,前方称小结节。

在肱骨上端与肱骨体交界处稍细的部分,称外科颈,是骨折易发部位。

尺骨:

上端粗大,下端细小,体呈三菱柱状。

上端两个突起,前下方的称冠突,后上方的称鹰嘴。

二突间的半月形关节称滑车切迹,与肱骨滑车构成关节。

上端外侧有桡切迹,与桡骨头相关节。

尺骨下端称尺骨头,其内侧有一突起,称尺骨茎突。

桡骨:

上端细小,下端粗大,体呈三菱柱状。

上端为桡骨头。

头的上面为桡骨关节凹,与肱骨小头相关节;

头的周缘光滑,与尺骨的桡切迹构成关节;

头的内下方有一隆起,称桡骨粗隆。

桡骨下端外侧的突起称桡骨茎突,可在体表摸到;

内侧有一凹面,称尺切迹,与尺骨头相关节;

下方是腕关节面,与腕骨中的手舟骨和月骨相关节。

髋骨:

分髂骨体和髂骨翼两部分。

髂骨体构成髋臼的上部,髂骨翼为髂骨体后方的扁薄骨板,其上缘称髂嵴,嵴的前后端各有一隆起,前端称髂前上棘,后端称髂后上嵴。

髂骨翼内面凹陷,称髂窝,其下界称弓状线,后部骨面粗糙,有耳状面与骶骨耳状面相关节。

股骨:

是体内最长最结实的长骨。

分一体和上下两端。

上端弯向内上膨大成球状,称股骨头。

头下外侧的狭细部位称股骨颈,股骨颈以下为股骨体。

股骨颈和股骨体交接处有两个隆起,外上方的称大转子,内后方的称小转子。

股骨体稍向前凹,其后面有纵行的粗线。

股骨下端有两个后突出的膨大为内侧,两之间的深窝称间窝。

两侧面突起处分别为内上和外上。

二的下面及后面都是关节面,与胫骨相关节。

关节面的前方连成髌面,与髌骨相关节。

胫骨:

上端粗大,有内外侧,上有平坦的关节面,与股骨的内外侧相关节。

侧的后下方有一平滑的腓关节面,与腓骨头相关节。

胫骨体呈三菱行,其前喙明显突出。

胫骨体上端有隆起称胫骨粗隆。

外侧锐利,称骨间缘,为骨间膜附着处。

胫骨下端内侧有一向下的扁突,称内踝。

下端的下面与内踝的外面与距骨相关节。

胫骨下端外侧有腓切迹与腓骨连结。

典型椎骨:

5比较各部椎骨(颈椎、胸椎和腰椎)的形态特征?

颈椎:

椎体小,横突根部有横突孔。

关节突地关节面呈卵圆形,近水平位。

胸椎:

在椎体的两侧有肋凹与肋骨相关节,在横突末端有横突肋凹与肋结节相关节。

胸椎上下关节突呈额状位,棘突长,斜向后下方,呈覆瓦状排列。

腰椎:

椎体高大,上下关节突呈矢状位。

棘突呈板状,直伸向后,末端稍肥厚。

6述颅底内面观的基本形态?

颅底各骨是在软骨的基础上骨化形成骨性结合,内面高低不平,与脑的底面形态相适应。

由前向后,可依次分为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三部分。

各窝内有许多孔、裂或管,是神经、血管进出颅的通道。

7述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及其功能。

(一)基本结构:

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1、关节面:

分为关节头和关节面,其表面均覆盖有关节软骨;

可减少关节运动时关节面之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震荡和冲击。

2、关节囊:

1)纤维膜(外层);

2)滑膜(内层)功能:

分泌滑液,营养关节软骨及减轻关节软骨之间的摩擦。

3、关节腔:

由关节面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滑膜层围成的腔;

1)特点:

密闭的腔隙;

内含少量滑液;

呈负压状态。

2)功能:

维持和增强关节的稳固性。

(二)辅助结构:

适应某些关节的特殊功能需要而出现。

1、韧带(ligament):

分类:

囊韧带、囊内韧带、囊外韧带;

加强关节的稳固性,限制关节过度运动。

2、关节盘(articulardisc):

位居两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呈圆形或卵圆形,周缘附着于关节囊,将关节腔分为两部分。

膝关节半月板;

①使关节面更为适合;

②增加关节运动形式及运动范围;

③减少外力对关节的冲击和震荡。

3)关节唇(articularlabrum):

系附于关节窝周围的纤维软骨环;

肩关节盂唇、髋臼唇;

功能:

加深关节窝,增大关节面,增强关节稳固性。

8关节有哪些运动形式?

何谓外展、内收、内旋、外旋和屈伸运动?

关节的运动形式:

1、屈伸运动:

(冠状轴)相互关节的两骨之间角度减小为屈;

反之为伸。

2、收展运动:

(矢状轴)运动时,骨向正中矢状面靠拢,称为内收;

骨远离正中矢状面,称为外展。

3、旋转运动:

(垂直轴)运动时,骨的前面转向内侧,称为旋内;

骨的前面转向外侧,称为旋外。

4、环转运动:

9.肌腹与肌腱的功能有何不同?

10.何谓肌肉的起点和止点?

如何确定一块肌肉的起点和止点?

起点:

指肌收缩时,相对固定骨上的附着(定)点;

止点:

指肌收缩时,移动骨上的附着(动)点;

解剖学习惯上则:

肌接近身体正中面或四肢近侧的附着点;

肌远离身体正中面或四肢远侧的附着点;

11.肩关节和髋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

肩关节:

组成:

胛骨的关节盂构成。

结构特点:

关节囊薄而松弛,囊内有肱二头肌的长头腱通过。

因关节窝的周缘有软骨所形成的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