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与探究优美的汉字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78621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梳理与探究优美的汉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梳理与探究优美的汉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梳理与探究优美的汉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梳理与探究优美的汉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梳理与探究优美的汉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梳理与探究优美的汉字Word文档格式.docx

《梳理与探究优美的汉字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梳理与探究优美的汉字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梳理与探究优美的汉字Word文档格式.docx

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

线条化、平直化趋势

大篆

刻在石鼓

西周晚期

小篆

可以书写在竹简等器物上

春秋战国晚期、秦国使用

字体规整匀称,字形有所简化,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

(2)隶书楷书阶段: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正楷、真书)(宋代形声超过90%)

隶书

产生于战国晚期,汉代通用

形体扁方,较长横画呈微波起伏,右下斜笔带捺脚

草书

形成于汉代

使用连笔,书写快捷,难以辨认

行书

出现在东汉晚期

比草书容易辨认,介于草楷之间

楷书

形成于汉魏之际,南北朝至今

形体方正严整,有撇、捺、硬钩,笔画平易圆转

(三)汉字的构成:

(1)独体字:

“象形字”“指事字”

(2)合体字:

“会意字”“形声字”

应用:

根据意符推究文字的意思,减少错别字。

(四)汉字文化:

1.造字时的文化信息:

东、西、南、北

2.书法、篆刻艺术。

独特的中国文字文化博大精深。

三、根据课堂所学知识解决语文学习实际中的问题:

1.标示出下列成语书写错误汉字,根据汉字构成的有关知识说说错误的原因。

浮想联篇(翩)、损身不恤(殒)、阴谋密计(秘)、以逸代劳(待)

(附《说文解字》的有关字条解释:

翩,鸟疾飞也,从羽,扁声。

篇,书也,一曰关西谓榜曰篇,从竹,扁声。

秘,神也,从示,必声。

密,山如堂者,从山,宓声。

代,更也,从人弋声。

待,竢也,从彳,寺声。

2.我们今天的姓名就包含着很多意义,姓、氏、名、字包含着很重要的信息,联系今天所学知识,初步解读自己名字的意义。

试着为自己起一个“字”。

四、课下探究:

探究自己姓氏的来历,写一篇500多字的文章。

附材料:

汉字的来历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

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

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

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

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

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

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

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

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

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

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

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

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

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

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

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

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

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

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

在商代,国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甲骨就是占卜时的用具。

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经过加工。

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净,接着锯削磨平。

然后,在甲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刀具钻凿凹缺。

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

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师,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炷烧甲骨上的凹缺。

这些凹缺受热出现的裂纹就称为“兆”。

巫师对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结果,并把占卜是否应验也刻到甲骨上。

经过占卜应验之后,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种官方档案保存下来。

目前,考古学者共发掘甲骨16万余片。

其中有的完整,有的只是没有文字记载的碎块。

据统计,所有这些甲骨上的各种文字总计为四千多个,其中经过学者们考证研究的约有三千个,在三千余字里面,学者们释读一致的是一千多字。

其余的或者不可释读,或者学者们分歧严重。

尽管如此,通过这一千多字,人们已经可以大致了解有关商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了。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文字,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汉字又经历了铜铭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形式,并一直沿用至今。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

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

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

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

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

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

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体系,总数约有一万个,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个左右。

这三千余个汉字可以组成无穷多的词组,进而组成各种各样的句子。

汉字产生以后,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

日本、越南、朝鲜等国家的文字都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制的。

汉字形体演变、部首、用字现象

一、汉字的形体演变

1.甲骨文——→金文——→大篆、六国古文→小篆——→隶书—→楷、草、行书

(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

2.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这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此前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叫古文字,字形具有象形性,此后的隶书、楷书、行书叫今文字,字形具有象征性。

二、利用楷书形旁推求字的本义范畴

1.部首

(1)把有相同意符的字放在一起,成为一部,其共有的偏旁排在该部之首,叫部首。

如:

札、李、椅、核、树等,其部首是“木”。

(2)以义定部与以形定部

①《说文解字》等工具书以义类来确定部首,叫以义定部。

如,甥、舅均为“男”部,施、旗“※”部。

②《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为方便检字,不再考虑字的意义,纯粹从字形出发确定部首,叫以形定部。

如,施、旗均为方部;

到(从至,刀声)刀部。

2.分析古字形,探求字的本义

(1)根据字形与词义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可以把字(词)义分为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字形与词义之间有直接联系的是本义,由本义引申出的意义叫引申义,字形与词义之间没有联系的叫假借义。

戎:

本义指兵器,引申为士兵、军队、战争、征伐,假借义指你(们)。

(2)造字法四书在探求字的本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3)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的表意性由强到弱递减。

象形字、指事字直接表意,会意字间接表意,形声字要把意符、声符、口语读音联系起来才表意。

(4)3.掌握以下意符所表示的义类:

(5)亻儿:

人冫(仌):

冰、寒冷刂(刀):

刀、切割

(6)力:

力量、用力匚:

盛物的器皿口:

嘴、口

(7)囗:

围墙、包围土:

土、土地女:

妇女

(8)子:

子女宀:

宫室、房屋山:

山岳

(9)巾:

布帛广(yǎn):

宫室弓:

弓箭

(10)彡:

修饰彳:

行走忄(心):

心情、心理活动

(11)扌(手):

手、手的动作斤:

斧子日:

太阳、季节、时辰

(12)月:

月亮木:

树木、木材欠:

张口、出气

(13)殳:

打击毛:

毛发氵(水):

(14)灬(火):

火牛:

牛、牲畜犭(犬):

狗、野兽

(15)王(玉):

玉石瓦:

陶器田:

田地

(16)疒:

疾病皿:

盆类器皿目:

眼睛、看

(17)石:

石头礻(示):

鬼神祭祀禾:

禾类植物

(18)穴:

洞穴立:

战立(竹):

竹子

(19)糹(糸):

丝麻绳索缶:

陶器罒(网):

罗网

(20)羽:

羽毛、翅膀耂:

老人耒:

农事、农具

(21)耳:

耳朵、听月(肉);

肉、肉体舟:

舟船

(22)艹(艸):

植物、草木虫:

蛇行:

道路

(23)衣:

衣服见:

看角:

兽角

(24)讠(言):

言语豕:

猪贝:

钱财

(25)走:

行走、奔跑足:

脚、行走车:

车辆

(26)辶(辵):

行走阝右(邑):

城邑酉:

酒、酒坛

(27)门:

门户阝左(阜):

山陵、台阶隹:

鸟类

(28)雨:

雨类革:

皮革页(xié

):

人头

(29)飠饣(食):

食物马:

马骨:

骨骼

(30)髟:

毛发鬲:

釜锅鬼:

鬼魂

(31)鱼:

鱼类鸟:

(32)4.注意以下问题

(33)

(1)古文字隶变楷化后,原来的象形字不象形了。

(34)题:

从页,是声。

本意指人头。

(35)杂:

雜,从衣,集声。

五彩相会也。

(36)

(2)现代字典辞书上的所谓部首,指的是检字法部首,要仔细分辨才能确定其形旁及本义。

(37)三、汉字用字现象

(38)古今字:

同一个词,先后所用的不同的字,时代在先的叫古字,时代在后的叫今字。

古字一字多义,今字表其中某义。

(39)异体字:

意义、读音相同,完全可通用。

音、义完全同,形不同

(40)繁简字:

繁体字与简全字合称。

多数繁简字属于异体字,只是其中一体较为简化。

(41)假借字:

借用一音同或音近的字表示某一意义不同的词。

本无其字本义消失,形义间无联系

(42)通假字:

本有其字。

仅音相同,假借字有另义。

(43)合音字:

两个字合为一个音节。

狮、飙、虎

(44)一字字音析为两个音节:

例:

狻猊、扶摇、於菟

(45)避讳字:

因避君尊长之讳而改易的字。

(46)

(一)古今字

(47)1.从词的角度看,同一个词,先后用不同的字表示,这两个字之间是古今字的关系。

先有的叫古字,后造的叫今字,也叫后起字、区别字。

(48)从字的角度看,一个字形原来表示多个义项,为了避免产生歧义,就另造一字分担这个字的某一义项,这两个字在这个义项上是古今字的关系。

(49)2.古今字不是异体字。

因为今字只是表示古字的某一个义项,不能完全替代所有义项。

如,“说”——“悦”,“悦”不能表示“说话”的义项,仅表示“说”所表示的“高兴、喜悦”之意。

(50)3.一般说来,今字出现后,古字仍然存在,只是表示的义项减少了。

(51)4.今字产生的方式

(52)

(1)以古字作声符,另增形符。

文——纹;

景——影

(53)

(2)改换古字形符:

赴——讣;

没——殁

(54)(3)完全改换,形体上看不出联系。

身——娠;

亦——腋

(55)5.古字的多个义项可以通过另造新字的方法来分工,也可以通过改变字音来分工,于是就有了多音字。

如:

(56)衣:

名词,衣服,读yī;

动词,穿,读yì

.

(57)食:

名词,食物,读shí

动词,吃,读sì

(58)词由单音节逐步向多音节过渡,也是出于区别其意义的需要。

危,有“高、危、难“几个义项,后来,后面两个引申义分别演变成了危险、危难,(均是同义连文),使其意义更加明确。

(59)

(二)异体字

(60)1.为何有异体字

(61)文字不是一人在一时、一地造出来的。

由于造字的人不同,造字的方法、造字的材料、构字部件的相对位置不同,就有了异体字。

(62)

(1)造字法不同造成的异体字,如:

(63)淚(形声)—泪(会意)

(64)岳(会意)—嶽(形声)

(65)考(形声)—老(会意)

(66)

(2)造字材料的不同,选用了不同的声符、意符。

(67)輝—暉—煇暖—煖 雞—鷄

(68)歌—謌裤—绔—絝

(69)(3)构字部件的相对位置不同,如:

(70)峰—峯略—畧案—桉鞍—鞌

(71)所谓异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一定时间性的。

喻、谕,都是让人知晓、懂得的意思,从字形上看,它们原来应该是异体字。

但后来“谕”专指上对下的诏谕,“喻”专指譬喻,就不再是异体字了。

(72)考、老,原来均指老年人,是一对异体字。

后来,“考”指考试、考察,“老”指年纪大,就不再是异体字了。

(73)(三)繁简字

(74)1.有的词有笔画繁简不一的两个字形,这两个字就是繁简字。

繁简字从字形不同的角度看,也可以说是一对异体字。

(75)2.繁简字现象历来就有,正是繁简的矛盾促进了字形的演变。

(76)3.简化字的来源

(77)

(1)历代的简体字或俗字:

如“乱、体、对”

(78)

(2)新造的简化字:

如“鸡、队、邓、进”

(79)(3)用笔画较少的同音字。

(80)云(说),雲(云彩)——云

(81)后(君主、皇后),後(前后、后代)——后

(82)谷(山谷),穀(五谷)——谷

(83)(4)利用草书楷化的办法:

如“书、为、伟、乐”

(84)4.注意繁简字之间的对应关系

(85)

(1)绝大多数繁简字是一对一的关系

(86)遷—迁處—处體—体舉—举

(87)

(2)一对多的

(88)里(长度单位、乡里),裏(里外)——里

(89)余(我),餘(剩余)——余

(90)複(夹衣、繁杂),復(往而复来))——复

(91)發(出发),髪(头发)——发

(92)干(干戈),幹(才干),榦(树干),乾(干湿)——干

(93)升(容量单位,量器),昇(升起),陞(提升)——升

(94)遇到一对多的情况,要认真辨析在具体语境中的词义,从而确定其原字。

(95)(四)假借字

(96)1.借用已有的文字来表示语言中音同或音近而意义不同的词,所使用的字叫假借字。

(97)

(1)本无其字的假借

(98)有些词,本来就没有给它造字,一开始就是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叫本无其字的假借。

现代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这种情况。

其字形与基本义之间无联系,书上一般也不指明,但容易识别。

(99)一般地,表意比较抽象的方位名词、代词、形容词、助词、连词都是假借而来的。

(100)舊:

本义指一种鸟,借表新旧之旧。

(101)之:

本义是动词,往,借表第三人称代词。

(102)汝:

本义是河名,借表第二人称代词。

(103)

(2)本有其字的假借

(104)写作时,本来该用某字,却用了另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叫本有其字的假借,这是用字的假借,一般也叫通假。

这种假借中本该用的字叫本字,被借用的字叫通假字。

读的时候,读本字的音。

(105)这类假借类似于今天的写别字,但性质上又完全不同。

别字是不被认可的误用字,属于个人行为。

而通假字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有一定的社会性,在一定的时期大家都可以这样用。

(106)2.所谓音同、音近是从古音的角度讲的,不能以现代读音为标准。

判断是否是通假现象,应当有文献资料作证明,不能凭主观臆断。

(107)3.通假字与古今字

的关系

古今字是历时关系,即是先后出现的一组字。

通假字是共时关系,即是同时存在的一组字。

今字产生后,与古字共时存在,此时,如果二字仍混用不分工,就是通假字的关系了。

(五)合音字

两字字音合为一个音节或一字析为两个音节,叫合音字。

反映在用字上,就是一个字可以析为两个字,两个字也可以合为一个字。

1.两字合为一字的

(1)投诸(之于)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愚公移山》)

(2)子疾病,子路请祷。

子曰:

“有诸(之乎)?

”(《论语•述而》)

(3)大耳儿(刘备)最叵(不可)信。

(《后汉书•吕布传》)

(4)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zhān之焉)。

(《左传》)

(5)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nuó

奈何)。

(《左传》))

2.一字析为两字

(1)狻猊(suānní

狮),日走五百里。

(《穆天子传》)

(2)抟扶摇(飙biāo)而上者九万里。

(《逍遥游》)

(3)寄入视穴,得九女髑髅(dù

u头)。

(《搜神记•李寄斩蛇》)

(4)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wēnhuò

污)乎?

《史记•屈原列传》

(5)君看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wūtú

虎)

(六)避讳字

1.因避君王、尊长之讳而改易的字叫避讳字。

2.避讳的主要方式是

(1)口头上说的时候要改变字音;

(2)书写的时候要改变字形。

3.书写时避讳改字的方式有:

(1)换用近义字:

正月——端月(《史记•秦楚之际月表》)避秦始皇嬴政之讳,口语中“正月”也读为zhēnɡyuè

邦——国“万国为治。

”(《史记•夏本纪》)避刘邦之讳。

民——人“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

治——理“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避高宗李治之讳。

(2)避名称字

《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

”对刘邦及其父亲都没有称名。

(3)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

虎——武,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唐代苏州“虎丘”改称“武丘”。

(4)书写时有意缺笔:

将实在无法替换的字少写一笔,表示避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