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校心理辅导笔记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7480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8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学校心理辅导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学生学校心理辅导笔记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学生学校心理辅导笔记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学生学校心理辅导笔记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学生学校心理辅导笔记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学校心理辅导笔记Word下载.docx

《学生学校心理辅导笔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学校心理辅导笔记Word下载.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学校心理辅导笔记Word下载.docx

如下表:

 

服务对象

功能

内容

活动方式

方法

时间

1、包含

2、处理问题深度、当时人自我表露的程度

学生

发展预防

认知活动

团体

结构化预先设定

终身

辅导

资料的提供获得、认知与环境因素改善、学生的需要情感

两者

伴随教育过程

轻中度个人问题正常人

情感活动人格重建与发展

个体

专门化弹性综合

或长或短

心理疾患个人无法处理的心理问题

矫治重建

三 

、总结:

辅导不是说教,而是聆听;

不是做作,而是真诚;

辅导不是训斥,而是接纳;

不是改造,而是支持;

辅导不是教导,而是引导;

不是解答,而是领悟;

辅导不是控制,而是参与;

不是包办,而是协助成长;

辅导不是制止,而是疏导;

不是屈从,而是心悦诚服。

四、作业

1、认真复习今天所讲内容。

2、学校心理辅导的含义。

3、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教育、治疗的关系。

第二节学校心理辅导与儿童青少年的发展、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

一、学校心理辅导与儿童、青少年的发展

1、学校开展心理辅导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的发展

(基于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社会化的需要)

每个学生在成长的全过程中都需要辅导,教师实施的心理辅导,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可以发挥其引导、示范、催化、矫正与疏导等多方面的作用。

2、青春期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1)客观:

生理变化心理上的变化

主观:

成人要求增加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独立性增长一方面想独立,但缺乏经验

另一方面家长既要求孩子减少依赖,又限制其行为

(3)交友范围扩大,价值观的冲突,正式群体规范与小群体的冲突。

面对这些问题,有人能解决,但有些人不能解决,就易产生心理问题。

3、心理辅导的目的

不仅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个人潜能,展现人格上的优越之处。

辅导教师信念:

相信每个人都有潜能;

每个学生都有善性。

二、学校心理辅导与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定义

狭义:

个体身上哪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特别是神经系统,运动器官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天赋”;

广义:

指人的发展质量水平,是个体在先天体质条件基础上,在教育与社会影响下及个人实践过程中形成起来的哪些稳定的、基础性的、对人的活动效能产生广泛影响因而具有一定社会评价意义的身心特点的总和。

素质教育根本目的:

提高学生个人素质,提高全民族素质。

2、素质教育实施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1)

培养什么样的素质(素质内涵):

政治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

文化素质

业务素质

心理素质(自知自控、心理调适能力、耐挫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责任感、学习能力与应变能力)

身体素质

其中,心理素质在这些素质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

a.心理素质是整个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克尔斯12种素质大多与心理素质有关);

b.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和载体。

举例。

(社会责任感与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关系)

(2)如何培养这些素质(培养途径):

心理辅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这是因为:

a.心理辅导重视人的发展,

b.心理辅导个别差异,

c..心理辅导有影响心和行的独特方法,这些方法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

三、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政治、思想和德育规范教育)

1、德育定义:

教师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以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包括:

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教育

2、学校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相同点

对象:

基本职能:

育人

3、学校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区别(详见下表)

学生观不同;

内容不同(交叉);

目的不同;

原则本质不同:

方法:

相对

4、心理辅导对德育积极影响

适当扩充和完善德育的目标和内容;

为有效实施德育准备基础;

为提高德育成效提供新途径

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关系(区别、联系)

异:

德育

学生观

塑造对象,美好心灵的塑造者;

评价性学生观;

当事人,服务者协助者;

移情性学生观(尊重、理解、支持、信任同感)

内容(交叉)

主要内容:

直接处理解决政治观点立场问题

还有:

学习择业辅导和有关心理卫生问题

目的(总体一致:

培养四有新人)

按社会规范个人行为

社会关系层面:

社会角色

解决社会倾向问题(政治思想和高层的社会定向)

关注求善向上心理平衡主观感受,自我意识的完善,个人潜能的发挥,

人际关系层面

心理成熟度,健康发展判断力,正确生活定向和理想追求心理基础。

原则本质:

互补

重建价值原则;

思想斗争

澄清而明确自己的价值,最终还是面对事实

伦理谈话,说服宣传,批评表扬,提供榜样,实践锻炼

会谈、测量、生活技巧训练,角色扮演,行为矫正,沟通分析。

对德育影响

作业:

1、认真复习本讲内容。

2、心理辅导的目的。

3、学校心理辅导与儿童青少年的发展、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关系。

4、青春期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5、素质教育概念及内涵,心理辅导与素质教育实施的关系。

6、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节心理辅导的历史与现状

一、美国心理辅导的产生与发展

(一)美国心理辅导的发展阶段

1、20c初产生于美国

(1)早期萌芽

社会背景:

经济高速发展,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注意过渡

1894美国米里鲁旧金山职业辅导,包括个人分析、个别咨询、就业辅导、追踪研究的四项职业辅导。

(2)早期倡导和实践者:

戴维斯,

帕森斯,

比尔斯

(3)诞生标志:

1908帕森斯创立波士顿职业局

著作《选择职业》中首次使用“职业辅导”

“帕森斯模式”

(4)其他人的努力:

a.1907戴维斯,密西根大瑞城中学的每周一次辅导课,职业与品德辅导课——正式列入教育体系

b.1911布隆费德在哈佛开设第一个辅导学课程

c.心理卫生运动先驱比尔斯《我寻回了自己》一书(1908)――对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导致咨询和辅导工作在学校深入开展

2、心理辅导运动行业联合阶段(1910――1920)

1913列维特的全美职业辅导协会(NVGA)――最早的职业辅导的学术性团体(在第三次职业辅导大会上成立)

1952美国人事与辅导协会(APGA)

1985美国咨询与发展协会(AACD)

(G—Guidance,A—Association,V—Vocation,C—CousultorCounseling)

1913年美国成立全国职业指导协会:

定义职业指导定义:

“是帮助个人准备职业、选择职业、获得职业和转换职业的一种过程。

”(开始包涵了职业生涯设计的雏形)

3、20c2030s辅导运动低潮

原因:

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1929年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4、20c中期,50年代末快速发展阶段

原因:

政府的巨额经费支持。

两个因素:

a.因人民低落的情绪――不满、猜忌、不安。

b.美国公众对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为国家防卫

教育为社会重建工具

导致美国辅导机构和人员剧增:

1946年乔治-巴登法案政府制订心理咨询人员的培养计划

1958年国防教育法1500万美元/年给地方学校加强辅导工作

700万美元/年给大学培训辅导人员

1965年第一个电脑设计辅导课程(心理学教育、生涯教育)

5、1970年后建立辅导与咨询的专职机构,拥有独立预算。

变化:

咨询员执照制度立法、

关注特殊团体、

重视生涯教育(1975生涯辅导与咨询法案;

1977生涯教育激励法案)

(二)近年变化

1、

辅导人员数量的扩充1917年1979年

50个50000个

2、经费增长

3、训练机构增多

4、辅导人员鉴定制度建立―――专业化的重要标志

5、

辅导领域扩展中等学校幼儿园、大学、学校以外。

(三)特点

1、早期以职业辅导为重心;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模式使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发生转移,以职业为主的学校心理辅导转变成以情绪人格为主的心理辅导,范围扩大。

50年代后,埃里克森生命全程发展观的影响使学校心理学者又开展了发展性心理辅导的研究,关心学生在不同阶段面临的任务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2、心理辅导产生时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

3、社会状况和社会生活的为其成长与孕育的最重条件;

4、心理学自身发展使其成熟成为可能。

比如心理测量的发展与应用,不仅为心理辅导提供了工具,而且提供了依据。

二、我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历史与现状

(一)我国大陆地区心理辅导的发展

1、发展阶段:

1)古代: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些与辅导观念类似的思想。

如:

孔子“因材施教”,韩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建国前:

1916年清华学校校长周诒春首先实施职业辅导工作;

1917年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辅导机构,(类似帕森斯的职业局),宗旨:

“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1919年《教育与职业》杂志,开设“职业指导”专号;

1922年设“职业指导股”,出职业指导书,组织“职业指导委员会”;

1924年在南京、上海、武昌、济南四地开展辅导工作试点。

1928年全国教育会议“设立职业指导所及厉行职业指导方案”

1933年教育部颁布“各省市县行政机关及中小学施行升学及没有

指导办法大纲”实施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停顿

3)建国后

50s、60s空白;

a.统一分配,不存在自主择业

b.心理学受到冲击

20c80s快速发展,主因:

a.大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心理素质下降,教育工作者自发进行辅导为直接原因;

b.更新教育观念的理论背景(分数、能力、智力、创造力);

c.心理学者的努力;

d.政府尤其是教育部门的认同、支持。

2、我国大陆地区心理辅导的现状

1)开展多样的心理辅导与教育活动;

2)开展学校心理辅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3)对拟从事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教师进行初步培训;

4)加强地区内和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

不足:

辅导工作尚未制度化;

没有确立自身的专业地位;

没有形成合格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

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二)台湾心理辅导工作的发展

1、兴起

1954年20岁以下青少年侨生返台,适应不良(生活、学习)

仿效欧美进行心理辅导,效果好;

一方面举办辅导工作研讨会,另一方面选人赴欧美进修;

1958年成立辅导学会——重要起点

1962年设实验点,37所学校进行辅导实验(分2期)

1966年制定文件,在指定学校进行实验(为全面推行做较充分前期准备)

2、工作的普遍化制度化

实施轨迹:

先国中(初中)——次高中——再大学——后小学

国中:

1968年课标增“指导活动”课

1课时/周专职教师

学生手册、教师手册

标志着学校辅导工作转入制度、有计划实施阶段。

高中:

1971年课程总纲增列辅导工作

制订“高中学生评量及辅导实施要点”等文件

在50多所学校试行——推广阶段

大专院校:

1975年,成立“心理卫生中心”“学生辅导中心”

1982年在台湾师大、政治大学、台湾教院、高雄师院成立“辅导咨询中心”,负责北、中、南三区咨询任务。

国小:

1975年课标增“国民小学辅导活动实施要领”;

规定:

辅导目标、实施纲要、实施方式;

编写教师手册

1979年《国民教育法》规定国小设辅导室和辅导人员。

与国中不同:

不另设课程,没有专门活动时间。

3、辅导人员的培养与进修

1967年暑假台湾师大、政治大学开办培训班,对300多名初中教师培训一个多月

正规辅导人员基地:

台湾师大、彰化师大

培训内容:

心理学基础课程

辅导专业课程

其他专业学生必须修满辅导课程20分方可具备教师资格。

4、台湾辅导工作六年计划

背景:

青少年问题日益严重;

犯罪率高;

犯罪低龄化。

三个阶段:

(1991.7——1997.6)

第一阶段:

(1991.7——1993.6)

目标:

培育辅导人力,充实辅导设施,整合辅导活动,加强辅导基础。

第二阶段:

(1993.7——1995.6)

目标:

修订辅导法规,扩展辅导层面,实施辅导评价,落实辅导工作。

第三阶段:

(1995.7——1997.6)

建立全面辅导体制,增进辅导效能。

共18个子项目。

“璞玉方案”“朝阳方案”

三、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发展趋势

1、辅导工作普遍化;

2、微机;

3、辅导人员专业化;

4、生涯辅导主流化;

5、更多学校为学生提供心理学或相关课程;

6、重视辅导工作绩效和评价。

1、认真复习理解本节所讲内容;

2、美国心理辅导发展阶段,时间、主要人物、代表作、重要的事件

3、美国心理辅导发展的特点。

4、我国大陆学校心理辅导发展的历史、现状。

5、我国台湾地区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过程。

6、学校心理辅导发展趋势。

第二章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内容和原则

第一节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

一、目标的功能:

1、选择与确定心理辅导内容、制定心理辅导方案的重要依据;

2、指引心理辅导方向、调控心理辅导过程参照;

3、检验评估心理辅导工作有效性标准;

4、激发学生受辅动机的重要手段。

学校辅导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关系:

与学校教育目标一致,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就是要促成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但心理辅导仅为其某方面。

二、心理辅导目标的要点: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管理自己;

认识、掌握周围环境,同环境保持适应;

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应付危机,摆脱困难,并增强面对困境与乐力的能力和勇气;

使学生能去除特殊症状、改善行为、化解负向的或冲突的思想与情感指导学生作选择、作决策、制定行动计划;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寻求生活意义,认清白己内在的潜力与资源,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使其能过健康的、有意义的、自我满足的生活

三、心理辅导目标的分类:

一般目标——心理辅导总体目标,适用—切学段;

特殊目标——适于某辅导活动单元目标,针对某学生辅导目标,某个别交谈具体目标。

1.一般目标

(1)学会调适(基础目标):

调节与适应。

————调适性辅导

适应:

处理人与周围环境关系问题,调整重点是人的行为。

矫治错误行为,养成正确适应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质量。

调节:

处理个人内部精神生活各面及其相互关系,调整重点是内心体验。

(2)寻求发展(高级目标)————发展性辅导

寻求发展:

引导学生认清自己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生活目标,负起生活责任,扩展生活方式,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良好的社会功能,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

2.特殊目标

针对某年级、学段学生的突出矛盾,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根据心理辅导过程中特定阶段的独特要求制定的,比较具体。

(例:

初一、初三学生问题,考前考后问题等)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林孟平分在《辅导与治疗》一书中将辅导目标分为:

终极目标、中间目标和直接目标

四、适当目标的准则

1、能够理解和接受的;

对上课捣乱学生辅导,不能期望以下子就变得很优秀,制定可行目标,慢慢来,“魔术棒”)

2、具体可评估;

3、可行;

4、

社会与个人兼顾:

(只满足学生而不顾社会规范反社会行为;

只考虑社会规范不顾个人需求自我苛求、折磨。

例:

团结友善与竞争中自我实现需求。

5、社会适应与自我肯定统一。

第二节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

一、分类

1、美国琼斯(Jones,1957)根据学生问题的性质分为八方面:

健康与身体发展问题;

家庭与亲属关系问题;

休闲生活问题;

人格问题;

宗教生活问题;

学校教育与生活问题;

社会与道德问题;

职业问题。

2、按学生活动领域,可把辅导分为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3、按心理与行为的性质,可把辅导分为情绪辅导、智能辅导、人格辅导、

自我意识辅导、社交行为辅导、耐控力辅导、性问题辅导等。

4、按对象人数,可把辅导分为个别辅导(个别咨询与交谈、信函与电话辅导、个案研究)与团体辅导(团体讨论、咨询、游戏、辅导活动课、角色扮演)

二、几种具体的辅导

(一)学习辅导:

了解自己学习潜能;

动机、兴趣、态度;

志向水平;

学习习惯、方法和策略;

计划与监控;

(还有学习成败归因、充实学习内涵辅导、学习资源辅导、考试辅导)

1.了解自己学习潜能的辅导

(1)正确认识智力的实质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遗传:

智力发生发展的自然前提,生理因素

♦环境:

智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自我与自我意识:

是人格(包括智力)发展的组织者与推动者

♦实践:

智力发展的基础与源泉

智力不是由遗传单方面决定的,是遗传和环境以及其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智力不是由遗传单方面决定的,是遗传和环境以及其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2)正确认识智商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比较一致的看法:

智商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

(3)正确认识男女智力差异

共同倾向性研究结论:

♦男女智力总体上无差异

♦男子智商分布的离散程度较女子大

♦智力的不同方面男女有差异

(4)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潜能

认识途径:

♦学科成绩推测

♦错题性质的分析

♦特定领域知识活动的兴趣

♦各种能力测验

2.学习动机的辅导

(1)动机含义作用

•学习动机指个体发动或维持学习活动,并使其朝向一定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力。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分类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表面型学习动机、深层型学习动机、成就型学习动机

•动机的强度:

关于动机强度、作业难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

a中等强度动机会带来最好学习效果

b中等强度动机的绝对水平应多高,取决于作业与课题的难度

(2)激发动机一般策略和原则

•明确陈述学习目标及任务要求,使学生学习具有方向感

•增加学习内容的现实感

•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

•积极的期待

•成功是最好的激励

•培养学生兴趣,其方法是把他教会

•激发好奇心

•适当保留一些有趣部分,让学生独立发现,体验新发现

•采用游戏、电影等形式,增加兴趣

•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的互动关系

•及时充分的反馈

•奖励与惩罚的合理运用,防止过渡理由效应

激发认知内驱力,奇、新、趣

激发自我提高内驱力,激励法

激发附属内驱力,表扬、奖励

3.归因训练

积极归因模式:

•成功—能力高—自豪—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失败—缺乏努力—内疚—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4.学习习惯辅导

5.方法策略辅导

(二)生活辅导内容:

目标与态度;

日常生活;

社交生活;

情绪;

休闲;

性问题

(还包括消费、安全、危机、家庭生活、学校团体生活)

(三)职业辅导内容:

专业选择;

职业选择;

就业准备;

职业适应。

(四)个别辅导:

针对个别学生

方法:

个别咨询与交谈、信函与电话辅导、个案研究等。

(五)团体辅导:

以学生团体为对象

团体讨论、团体咨询、课外活动、辅导活动课、辅导活动课、角色扮演等。

优点:

养成学生适应社会的态度、习惯;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个人领导才能;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养成服从多数人决策的民主精神。

规模:

a.30-40人教学班

形式:

课外活动、心理辅导活动课程;

b.6-12人亲密小团体(背景问题相似)

形式:

团体讨论、训练为主

1、复习本讲内容。

2、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一般目标的内容。

3、适当心理辅导目标准则。

4、辅导的分类,学习辅导及生活辅导内容。

5、团体辅导优点,方法和规模。

第三节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

心理辅导原则:

开展心理辅导整个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些基本指导思想。

回忆比较:

心理咨询的原则(保密,来者不拒,去者不追,时间限定,感情限定,重大决定延期,伦理原则)

一、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思考:

为什么要面向全体学生?

1、本质:

心理辅导是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力的配合与合理的补充。

2、有利于个别问题学生问题的解决。

注意:

1、制订计划时,要着眼于全体学生;

2、制订内容时,要考虑多数学生的需要与普遍存在的问题;

3、组织活动时,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

二、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整体预防、发展>

矫治)

矫治、预防、发展是心理辅导的功能和目标的三个层次

矫治:

不适应行为,消除或减轻少数学生身上存在的轻中度神经痹症状.帮助学生排除或化解持续的心理紧张与各种冲突情感。

预防:

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社会技能,学会用有效的、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提高人际交往水平;

学习自主应付负性事件带来的心理困扰,减轻痛苦,防止心理疾患的产生,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与工作效率。

发展:

树立有价生活目标,认清自身的潜力和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承担生活责任,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过健康充实、有意义生活。

为什么预防、发展重于矫治?

1、心理辅导以全体学生为对象2、辅导人员素质中很少有人能深入到心理治疗层次;

3、预防发展积极意义更大。

为什么预防发展相结合?

高水平的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体验较少的痛苦,行为符合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