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068626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宾川四中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

月考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卷(选择题,共48分)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西汉刘向认为:

“生而富贵又无鉴而自得者鲜矣。

春秋,国之鉴也。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甚众,未有不先见而后从之者也。

”材料表明()

A.先秦时期宗法制逐渐遭破坏B.夏商中央政权已开始实行分封制

C.春秋时期贵族阶层生活富足D.西周时期诸侯势力左右中央王权

2.孔子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体现了孔子()

A.要求贵族之间互相爱护B.希望每个人都加强道德修养

C.注重追求人的精神自由D.强调统治者要顺应自然

3.“酒为天之降命,亦为天之降威。

(商)纣(王)以酗酒而亡,(周)文王以不腆于酒而兴。

兴亡之几,其原皆在于酒,则所以保天命而畏天威者,后人不可不谨矣。

”下列与材料观点类似的是()

A.“穿衣吃饭就是伦理”B.“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C.“承天意以从事”D.物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4.张居正为明代内阁首辅,权倾一时,但在处理与内朝宦官冯保的关系方面仍是对冯曲意奉承,先后送礼达数百万两白银。

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时()

A.内阁已经掌握国家决策大权B.六部是内阁的下属机构

C.君主利用宦官加强封建专制D.内阁首辅相当于政府的宰相

5.1844年,美国要求中国赔偿被烧毁的美国在广州的贸易处,被两广总督耆英拒绝,美国代表遂以战争相威胁,耆英被迫屈服。

这表明当时()

A.耆英初步认识到中外军事差距B.两广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很快

C.华南已融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D.广州地区半殖民地色彩明显

6.太平军占领上海后,清朝海关瘫痪。

下图所示为1854年的一段公告,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谨告在华美国商人:

签名于此的金能亨副领事奉命告知在上海的美国公民,他从美国驻华公使馆获得指令:

鉴于目前的形势,只要清国允许其他国家的船只自由出入港口而无需交纳海关税,那么,美国船只也只需在出发港提交文件,而无需出具清国的海关结关证明。

A.清政府授予列强进出口免税特权B.列强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C.外商利用租界阻碍中国经济发展D.美国此举损害中国关税主权

7.甲午战争前后的日本文献中,日本人将自己称为“神州”、“中华”几乎是一种常态;甲午战争中,日军在中国用汉文发布的所有公告,几乎都在不断强调自己的解放者形象。

其目的是()

A.麻痹中国人民的思想B.暗示清政府不实行全民抗战

C.利用儒家思想影响中国民众D.希望欧美列强在甲午战争中中立

8.1915年,袁世凯、段祺瑞以抵御外敌侵略为名,拨款1127万银元引进美欧先进技术设备,历时三年建成了巩县兵工厂。

最终,它却成为军阀混战的武器库。

其原因是()

A.近代中国军事技术和训练落后B.专制意识遗毒的影响长期存在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阻D.孙中山在南方筹划北伐战争

9.右面是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发给中国的电报史料。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共产国际对中共有一定影响力

B.毛泽东学习苏联的革命道路

C.中国共产党事事听命于苏联

D.共产国际遥控指挥中国革命

10.下图反映了19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情况。

该图示()

A.体现了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趋势B.表明了农民在生产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C.揭示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本质要求D.罗列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11.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

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A.黄埔军校成立——北伐战争——重庆谈判

B.北伐战争——长征——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C.国民党一大召开——南昌起义——北平谈判

D.四一二政变——七七事变——淮海战役

12.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等局厂中,设立了总办、会办、提调若干人,并且受总督、巡抚的监督和总理衙门的节制。

这表明(   )

A.洋务企业已经完成了近代转型B.洋务企业具有封建衙门性质

C.洋务企业已从封闭走向开放D.洋务企业培养了科学技术人才

13.“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

因为万民法   (    )

 A.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专横和特权       B.内容侧重于急需的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法原则       D.能较好地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14.据资料统计:

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是  (    )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15.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

”其主要意图是鼓励人们 (    ) 

A. 保持怀疑精神、批判眼光                   B.反抗雅典民主政治和法律 

C. 发现自我,追求人身自由                   D.以个人感受作为价值标准

16.罗马法学家莫特斯丁称:

“婚姻是一夫一妻的终身结合,神事和人事的共同关系”,查士

  丁尼《法学阶梯》中则提到:

“婚姻或夫妻关系是男女的结合,它包括不能分开的生活的

  亲密交往”,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罗马法的核心是调整公民人身关系    B.罗马法追求男女关系的平等

  C.罗马法有利于调整社会关系  D.神学思想在罗马社会影响日益式微  

17.贝尔纳认为:

“在每个(科学进展的)事例里,总是当时的社会流动性能让手艺人和学者碰到一起,有时还使二者合而为一。

”以下事例与此说法相符的是()

A.达尔文写成了《物种起源》一书

B.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成功研制出发电机

C.富尔顿以蒸汽机为动力发明汽船

D.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

18.“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一内容从根本上颠覆了下面哪种观念  (    ) 

A.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19.《吕氏春秋•上农》载:

“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

”此段话表明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

A.发展农业经济B.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C.取得战争胜利D.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

20.“1917年的俄国革命最重要的教训就是:

当国内有数百万人处于贫困状况时,不能无限制地寻求与资本家妥协。

如果你们不进行内科治疗,那么更激进的力量就会到来,他们将会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材料中的“外科手术的方法”是指()

A.迅速发展俄国资本主义经济B.临时政府反击德国侵略者

C.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D.人民起来推翻沙皇政权

2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

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22.1895年4月以后,《申报》有关中日战争的报道中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

正面报道开始增加,这反映了 ()

A.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管控             B.国人对洋务运动的反思 

C.民众开始关注日本文化              D.报刊等传媒业迅猛发展 

23.下图所示为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经济总值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变化趋势。

该趋势对世界格局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1956年1973年

A.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B.欧洲加快了政治一体化进程

C.第三世界国家迅速崛起D.促进了世界多极化

24.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大题共52,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28为选做题15分)

25、(25分)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是反腐倡廉、预防犯罪的有效手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葛亮和白居易自愿向世人公开自己的财产状况,但在封建社会为何无从推广,阻力究竟来自哪里?

……孝文帝“反腐”主要依靠由中央直接派出“使者”进行纠察,唐、宋都相继沿袭,但“财产与收入不符”如何惩处,则带有很大的个人好恶和随意成分。

 ——夏炎《古代官员的财产公开方式》 

材料二 英国是最早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国家。

1883年,议会通过《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

……1978年,美国政府颁布了《政府官员行为道德法》。

1989年,又修订为《道德改革法》。

它规定:

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如实填写财产,由新成立的道德署收存,总审计长负责审查。

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

财产报告向全社会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阅。

 ——刘植荣《外国公务员如何公示财产》 

材料三 1948年8月,国民党高层会议在庐山召开,蒋经国提出“公示高官国外财产”的建议,蒋介石不敢同意。

 ——苏州生《评蒋介石父子“官员财产公示”之争》 

(1)你认为中国封建社会财产公示制度无从推广的主要阻力是什么?

(2分)据材料一指出封建统治者反腐采用的是什么制度?

(1分)其反腐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2)材料二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原则?

(4分)指出英国能率先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政治前提?

(2分)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财产公示制度能成功推行的原因(6分)    

(3)结合时代背景,指出蒋经国提出官员财产公示的目的?

(4分)蒋介石不敢同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下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

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 

【选做题】(选择其中一题,在答题卡上标注清楚)

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武十四年,明朝建立基层管理组织里甲制度。

每110户为1里(城中称坊,近城称厢),推丁粮多者10户为里长,其余100户分为10甲,每甲又以一户为甲首。

甲长、甲首要负责管束所属人户,统计其丁、产变化状况。

在里甲的基础上编造黄册,每里一册,登载该里的户籍情况,每10年重新核实更造,以便合理征发赋役。

黄册逐级上报,最后汇总于户部,上报者皆以黄纸为面,故称黄册。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二 明代根据身份主要是职业固定户类,包括宗室户、官绅户、民户、军户、匠户、灶户、商户等。

各种户类严禁私自脱籍或更换,“凡军、民、驿、灶、匠、工、乐诸色人户,并以籍为定。

”“不得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

”譬如匠户,是被限制专门从事某项手工业的人户,凡籍为匠户,须世代承袭,不得脱籍,不能入仕。

不同的户类之间等级森严,其中宗室户包括皇室和宗藩人户,官绅户是贵族缙绅地主的一个户口类别。

这两种人户在社会上等级地位最高,拥有各种特权。

为了遏制流民,明禁止农民随意离开里甲。

当时明确规定:

“甲下或有他郡流徙者,即时送县官,给行粮,押赴原籍州县复业”。

              ——摘编自高飞《明朝户籍制度中的身份法与迁徙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建立黄册制度的主要目的?

(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明代的户籍制度进行简要评价?

(9分)

 

2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中国这段长久的历史有一点特别引起我注意,就是中国的一切几乎全是可能的、自然的。

我佩服他们什么事都没有一点神奇的意味。

……为什么别的民族(具体指的是希腊、罗马等民族)都要给自己造出一些荒诞不经的来源呢?

到处只有神道的显形、诏谕、奇迹、巫术、变形、穿凿附会的梦境……(对于)骗子的寓言,我只有痛恨。

——伏尔泰《天真汉》

材料二: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

——陈独秀《孔子与现代生活》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的思想主张?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伏尔泰和陈独秀批判传统文化的不同着眼点?

其中隐含的两者的政治诉求又有何相通之处?

(9分)

 

宾川四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5月考试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C

C

A

D

A

B

A

A

B

B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A

C

B

C

D

C

D

A

D

C

25、

(1)阻力:

皇亲国戚、权臣贪官。

(2分)制度:

监察制度。

(1分)原因: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人治色彩浓厚,监察和处罚体现君主个人意志。

(4分) 

(2)原则:

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分权制衡;主权在民。

(4分)前提:

英国19世纪议会的改革和责任内阁制的最终确立,代议制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

(2分) 

原因:

1787年宪法提供了有力的宪法保障;两党制下政党相互制衡;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官员自上而下带头执行;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监督执行;民众积极参与监督。

(6分) 

(3)目的:

为挽救国民党因解放战争不利局面;政治腐败引发的统治危机。

(4分)原因:

财产公示会触及国民党官僚集团的利益。

(2分)

26、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答案一:

若赞成“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

注意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和近代中国文明的落后性对比,然后从西方历次侵华(“冲击”)后,中国人如何从器物—制度—思想等层次向西方学习着手回答。

答案二:

若反对“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角度给予否定。

可以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各阶级阶层先进分子发起的一系列运动的历史背景入手,注重分析各运动发生时当时中国内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的变化,由此强调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和必然性。

答案三:

若认为“冲击—反应”模式存在片面性,则可以从从答案一与答案二两方面综合辩证评析,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从内应角度给予否定。

【示例】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忽视了中国社会内部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

从题目所给的材料来看,在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内部做出反应形成洋务派,并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再次形成冲击,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希望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挽救民族危亡;

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引起国内革命浪潮高涨,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

综上所述,冲击---反应模式有其合理性。

但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也并非仅靠外部冲击来实现,中国社会内部也蕴含着诸多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

从经济上来看,资本主义萌芽在近代之前已经产生并壮大发展;

政治上,反封建民主思想在明清之际也已经出现。

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社会内部已经孕育着变革的力量并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

评析“冲击—反应”模式是现在历史学对中国近代的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角度,主要的思路是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是在西方侵略的冲击之下,被迫应变而产生的。

如果赞成该模式,则应该重点强调外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如果不赞成该模式,可以从内因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中国社会的变革主要是中国内部发展的结果。

言之有理即可。

27、【试题答案】

(1)准确掌握全国户籍情况;(2分)合理征派赋役,恢复发展经济;(2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稳定社会秩序。

(2分)

(2)积极:

明代户籍管理严密,有利于社会稳定;(2分)保证了国家赋役的征派,有利于巩固统治。

(2分)

消极:

将户类固定化、等级化,压抑了广大民户特别是社会底层户类的积极性,不利于技术的交流和传播;(3分)严禁民众迁移逃亡,加强了社会的封闭性,不利于人口的流动和社会进步。

(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8、

(1)主张:

顺其自然(天赋人权),反对宗教迷信。

(2)不同:

伏尔泰批判宗教神学,陈独秀批判封建伦理道德。

相通之处: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