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C原理中文版FSF2100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6431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7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LC原理中文版FSF2100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LLC原理中文版FSF2100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LLC原理中文版FSF2100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LLC原理中文版FSF2100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LLC原理中文版FSF2100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LLC原理中文版FSF2100Word下载.docx

《LLC原理中文版FSF2100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LC原理中文版FSF2100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LLC原理中文版FSF2100Word下载.docx

输入电压将分配到这部分阻抗和反射负载上。

因为,它是一个分压器,SRC直流增益始终小于1。

在小负载条件下,负载阻抗相对于与谐振网络的阻抗非常大;

全部输入电压落在负载上。

这使得人们很难在小负载条件下调节输出。

理论上,在没有负载的情况下调节输出,频率会变为无限大。

对于并联谐振变换器,整流负载网络与谐振电容是并联的,如图[5-7]所示。

由于负载同谐振网络是并联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量的循环电流。

这使得人们难以在大功率场合下使用并联谐振电路。

图1半桥串联谐振变换器

图2半桥并联谐振变换器

为了解决传统谐振变换器的局限性,提出了LLC谐振变换器[8-12]。

对比常规谐振器,LLC型谐振变换器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可以在输入和负载大范围变化的情况下调节输出,同时开关频率变化相对很小。

第二,它可以在整个运行范围内,实现零电压切换(ZVS)。

最后,所有寄生元件,包括所有半导体器件的结电容和变压器的漏磁电感和激磁电感,都是用来实现ZVS的。

本文讲述了一种半桥LLC谐振器的分析和设计要素。

利用基波近似法分析了电压和电流波形,并得到了系统增益方程。

选择一个输出为120W/24V直流/直流转换器的设计作为典型的例子,来说明设计流程。

II.工作原理和基波近似

图3为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简化示意图,图4是它的典型波形。

图3中,Lm是变压器励磁电感,Llkp和Llks分别表示变压器初级和次级的漏感。

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传统LC串联谐振变换器是类似的。

唯一不同的是,激磁电感相对较小,因此Lm+Llkp和Cr之间的谐振会影响变换器的工作。

由于激磁电感较小,存在着相当大的磁化电流(Im),如图4示。

一般来说,LLC谐振拓扑包括三部分,如图3所示;

方波发生器,谐振网络和整流网络。

-方波发生器,通过每次切换都以50%占空比交替驱动开关Q1和Q2产生方波电压Vd。

方波发生器级可设计成一个全桥或半桥型。

-谐振网络包括一个电容器,变压器的漏磁电感和激磁电感。

谐振网络可以滤掉高次谐波电流。

因此,即使方波电压应用于谐振网络,基本上只有正弦电流允许流经谐振网络。

电流(Ip)滞后于施加于谐振网络的电压(也就是说,方波电压(Vd)的基波施加到了半桥上的图腾),这允许零电压开启MOSFET。

从图4可以看到,当电流流经反向并联二极管时,MOSFET开启电压为零。

-整流网络通过整流二极管和电容器调整交流电,输出直流电压。

整流网络可设计成一个带有电容输出滤波器的全桥或中心抽头结构。

图3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示意图

图4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典型波形

谐振网络的滤波功能可以让我们用经典的基波近似原理获得谐振器的电压增益,假定只有输入到谐振网络的方波电压的基波有助于功率传递到输出。

由于次级整流电路起到一个阻抗变压器的作用,等效负载电阻与实际负载电阻是不同的。

图5显示了如何得到等效负载电阻。

初级电路被替换成一个正弦电流源Iac和方波电压VRI,作为整流器输入电压。

因为Iac的平均值是输出电流Io,可得到

(1)

然后

(2)

其中,Vo是输出电压

然后,计算VRI的基波

(3)

因为功率转换没有包含VRI的谐波,

除以Iac即得到AC等效阻抗

(4)

考虑变压器圈数比(n=Np/Ns),变压器初级的等效负载阻抗为:

(5)

利用等效负载阻抗,得到AC等效电路,如图6所示,

分别表示驱动电压Vd和反射输出电压VRO(nVRI)的基波。

图5等效负载阻抗Rac的推导

图6LLC谐振变换器的AC等效电路

利用等式(5)的等效负载阻抗,得到LLC谐振变换器特性。

利用图6示AC等效电路,计算电压增益M

(6)

其中

从等式(6)可以看出,电路有两个谐振频率。

一个由Lr和Cr确定,另一个由Lp和Cr决定。

在实际变压器中,分别利用次级线圈开路和短路在初级测得Lp和Lr。

等式(6)需要关注的是,在谐振频率(ωo)处,不管负载怎么变化增益都是固定的。

(7)

不考虑变压器次级的漏磁电感,等式(7)的增益变成1。

在以前的研究中,变压器次级的漏磁电感常被忽略,以简化增益方程[8-12]。

然而,可以看到,如果忽略变压器次级漏磁电感,计算的增益会存在相当大的误差,导致设计结果不正确。

假定Llkp=n2Llks,等式(6)的增益可简化为

(8)

(9)

(10)

等式(7)中谐振频率(ωo)下的增益也可以简化成用K表示的等式

(11)

尽管增益表示成等式(8),当操作一个实际的变压器时,增益最好表示成Lp和Lr的函数。

因为这两个量是很容易测量的。

把Lp和Lr用K表示,我们可以得到:

(12)

(13)

利用等式(12)和(13),等式(8)变成

(14)

等式(11)同时也可以用Lp和Lr表示

(15)

利用等式(15)计算的谐振频率增益作为变压器的一个虚拟增益,图6所示的LLC谐振器的AC等效电路可以简化只含有Lp和Lr的形式,如图7示

图7LLC谐振变换器简化AC等效电路

图(8)给出了不同Q值下等式(8)的增益,其中k=5,fo=100kHz和fp=55kHz。

从图8可以看出,当开关频率约等于谐振频率fo时,LLC谐振器的特性几乎与负荷无关。

这是LLC型谐振变换器一个独特的优势,与常规串联谐振变换器相比。

因此,最好让变换器工作在谐振频率周围,以减少小负载情况下开关频率的变化。

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范围受到峰值增益(可达到的最大增益)的限制,即图8中‘*’表示的位置。

需要注意到,峰值电压增益不发生在fo也不是fp。

峰值增益对应的峰值增益频率在fp和fo之间,如图8示。

随Q值降低(负载减少),峰值增益频率向fp移动,并且峰值增益较高。

随Q值上升(负载增加),峰值增益频率偏向fo,峰值增益下降。

因此,满负载状态应该是谐振网络设计要考虑的最坏情况。

另一个决定峰值增益的重要因素是Lm和Llkp之间的比值,即等式(9)中定义的K值。

即使通过等式(8)能够获得某一特定条件下的峰值增益,但是要用很简洁的形式表达峰值增益是很困难的。

此外,对于谐振频率(fo)以下的频率,从等式(8)求得的增益,因为基本近似,存在一定的频率误差。

为了简化分析和设计,通过使用模拟工具可以获得峰值增益。

图9说明了对于不同的k值,峰值增益(可达到最大增益)是怎样随Q变化的。

由此看来,降低K或Q值能够获得较高的峰值增益。

对于给定的谐振频率(fo)和Q值,降低K意味着减少激磁电感,导致循环电流增加。

因此,需要在可用增益范围和传导损失之间作一个折中。

图8LLC谐振变换器的典型增益曲线(k=5,fo=100kHz)

图9不同k值下,峰值增益(可达到最大增益)

随Q变化曲线

III.设计流程

在本节中,使用图10的示意图作为参考,来讲述设计流程。

选择一个输出125W/24V的直流/直流变换器作为设计实例。

设计规格如下:

-输入电压:

380Vdc(PFC级输出)

-输出:

24V/5A(120W)

-保持时间要求:

17ms

-PFC输出端的直流环节电容:

100uf

图10带有功率因数预调节器的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示意图

[第一步]定义系统参数

第一步必须定义以下参数。

-预估效率(Eff):

估计电源转换效率主要用来计算某一最大输出功率下的最大输入功率。

如果没有可用的参考值,对于低压输出应用场合,Eff一般取0.88~0.92;

对于高压输出应用场合,Eff一般取0.92~0.96。

有了预估效率,可以计算最高输入功率

(16)

-输入电压范围(

):

通常情况下,假定输入电压由功率因数校正(PFC)预调节器输出提供。

当PFC输出提供输入电压,考虑到保持时间的要求,最小输入电压为

(17)

其中VO.PFC是PFC额定输出电压,THU是保持时间,CDL是直流环节(DClink)大电容。

最大输入电压是:

(18)

(设计实例)假设效率为95%

[第二步]确定谐振网络的最大和最小电压增益

在上一节讨论中,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开关频率变化,LLC谐振变换器一般运行在谐振频率(fo)附近。

当输入电压由PFC输入提供时,输入电压在正常运行时拥有最大值(PFC额定输出电压)。

把变换器最大输入电压情况下的工作频率设计为谐振频率(fo),最小增益应该发生在谐振频率(fo)。

从等式(11)看出,fo增益是激磁电感和初级漏磁电感之间比值(k=Lm/Llkp)的函数。

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k值以获得最小增益。

然而,一个小的k值仍可获得较高的峰值增益,太小的k值会使得变压器耦合性差,效率低。

一般,k取5~10,此时谐振频率(fo)下的增益为1.1~1.2。

当确定k值后,就可以确定最大输入电压(

)情况下的最小电压增益

(19)

然后,最大电压增益为:

(20)

(设计实例)Lm和Llkp之间的比值K设为7,最小和最大增益为:

图11最大增益和最小增益

[第三步]确定变压器圈数比(n=Np/Ns)

因为整流网络使用全波桥式整流器,变压器圈数比为:

(21)

其中,VF是次级整流二极管的压降。

(设计实例)

[第四步]计算等效负载阻抗(Rac)

用等式21求得变压器的圈数比,计算等效负载阻抗

(22)

[第五步]设计谐振网络

利用第二步选择的K值,从图9的峰值增益曲线中读取合适的Q值,以确保足够的峰值增益。

一般,在峰值增益上要有10~15%余量。

然后,可以计算谐振参数

(23)

(24)

(25)

在第二步的计算中,最小输入电压(

)下的最大电压增益(

)是1.36。

考虑10%余量,峰值增益至少是1.5。

在第二步中K值设定为7,从图12的峰值增益曲线上得到Q为0.43。

选择谐振频率为85kHz,可以确定谐振参数为

图12使用k=7的峰值增益(可达到的最大增益)曲线设计谐振网络

[第六步]设计变压器

变压器设计的最坏情况是最低开关频率条件,发生在最低输入电压和满负载情况下。

为了计算最低开关频率,利用等式(8)画出增益曲线,读取最小开关频率。

然后,利用下面的等式计算变压器的初级最小线圈数

(26)

其中,

是变压器磁芯的横截面积,单位

是磁通密度的最大摆幅,单位特。

如果没有参考数据,

可以取0.25~0.3T

然后,选择次级线圈数,保证初级线圈数大于

(27)

(设计实例)变压器选择EER3541芯(Ae=107mm2)。

从图13所示的增益曲线得到最小开关频率为66kHz。

然后,变压器初级的最小线圈数为

选择NS为6圈,计算Np

图13增益曲线

[第7步]变压器构造

在第五步中,确定了变压器的参数Lp和Lr。

Lp和Lr是可以分别利用次级线圈开路和短路,在初级测量的。

由于LLC变换器设计需要一个相对大的Lr,一般采用一种可组合线轴,如图14所示,以获得理想的Lr值。

对于这种可组合线轴,线圈数和绕线结构是决定Lr大小的主要因素,而变压器芯的气隙长度不会影响Lr太多。

但是,通过调整气隙长度却可以轻松控制Lp。

表1显示了不同气隙长度下测得的Lp和Lr值。

假设气隙长度为0.15mm,可以获得Lp和Lr值。

图14可组合线轴

表1不同气隙长度下,测得的Lp和Lr值

气隙长度

Lp

Lr

0.0mm

5,669μH

237μH

0.05mm

2,105μH

235μH

0.10mm

1,401μH

233μH

0.15mm

1,065μH

230μH

0.20mm

890μH

225μH

0.25mm

788μH

224μH

0.30mm

665μH

223μH

0.35mm

623μH

222μH

即使在LLC谐振变换器设计中,这种整合变压器的办法,能够将磁性元件集中到一个单独的芯中,从而节省了一个磁性元件,但是Lr在实际变压器设计中是不容易控制的。

因此,设计谐振网络有时需要利用变压器制造后实际测得的Lr值。

或者增加一个谐振电感,和谐振电容串联,获得理想的Lr值。

[第八步]选择谐振电容

选择谐振电容时,必须考虑额定电流,因为会有相当数量的电流流经电容。

通过谐振电容器均方根电流为

(28)

然后,正常工作中谐振电容的最大电压为

(29)

IV.结论

本文讲述了一种利用变压器的激磁电感和漏磁电感作为谐振元件的LLC谐振变换器的设计过程。

在计算增益时,同时考虑了变压器次级的漏磁电感。

V.参考文献

[1]RobertL.Steigerwald,“AComparisonofHalf-bridgeresonantconvertertopologies,”IEEETransactionsonPowerElectronics,Vol.3,No.2,April1988.

[2]A.F.WitulskiandR.W.Erickson,“Designoftheseriesresonantconverterforminimumstress,”IEEETransactionsonAerosp.Electron.Syst.,Vol.AES-22,pp.356-363,July1986

[3]R.Oruganti,J.Yang,andF.C.Lee,“ImplementationofOptimalTrajectoryControlofSeriesResonantConverters,”Proc.IEEEPESC’87,1987.

[4]V.VorperianandS.Cuk,“ACompleteDCAnalysisoftheSeriesResonantConverter,”Proc.IEEEPESC’82,1982.

[5]Y.G.Kang,A.K.Upadhyay,D.L.Stephens,“Analysisanddesignofahalf-bridgeparallelresonantconverteroperatingaboveresonance,”IEEETransactionsonIndustryApplicationsVol.27,March-April1991pp.386–395

[6]R.Oruganti,J.Yang,andF.C.Lee,“StatePlaneAnalysisofParallelResonantConverters,”Proc.IEEEPESC’85,1985.

[7]M.Emsermann,“AnApproximateSteadyStateandSmallSignalAnalysisoftheParallelResonantConverterRunningAboveResonance,”Proc.PowerElectronicsandVariableSpeedDrives’91,1991,pp.9-14.

[8]YanLiang,WenduoLiu,BingLu,vanWyk,J.D,"

Designofintegratedpassivecomponentfora1MHz1kWhalf-bridgeLLCresonantconverter"

IAS2005,pp.2223-2228

[9]B.Yang,F.C.Lee,M.Concannon,"

OvercurrentprotectionmethodsforLLCresonantconverter"

APEC2003,pp.605–609

[10]YileiGu,ZhengyuLu,LijunHang,ZhaomingQian,GuisongHuang,"

Three-levelLLCseriesresonantDC/DCconverter"

IEEETransactionsonPowerElectronicsVol.20,July2005,pp.781-789

[11]BoYang,Lee,F.C,A.JZhang,GuisongHuang,"

LLCresonantconverterforfrontendDC/DCconversion"

APEC2002.pp.1108–1112

[12]BingLu,WenduoLiu,YanLiang,FredC.Lee,JacobusD.VanWyk,“OptimaldesignmethologyforLLCResonantConverter,”APEC2006.pp.533-538

Hang-SeokChoi

分别于1996,1999和2002,获得首尔国立大学电气工程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目前,他是飞兆半导体韩国公司的系统和应用工程师。

他的研究兴趣包括软开关技术和变换器的建模和控制。

他在IEEE会议和学报上发表了近15篇文章,在飞兆半导体发表了10篇应用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