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练笔的有效形式探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058027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练笔的有效形式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练笔的有效形式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练笔的有效形式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练笔的有效形式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练笔的有效形式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练笔的有效形式探究.docx

《小练笔的有效形式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练笔的有效形式探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练笔的有效形式探究.docx

小练笔的有效形式探究

小练笔的有效形式探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浅谈初中阶段小练笔的有效形式

【内容者要】初中作文教学不仅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

但是不少教师怕教作文,很多学生怕写作文,这是不争的事实。

学生面对写作,写什么?

怎么写?

万般苦恼,教师更是心急如焚。

(初中阶段小练笔是基于初中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充分挖掘课本与生活中可供练笔的训练点进行的一种习作训练。

)而小练笔把阅读、习作、生活三者结合起来,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它既培养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又减缓了作文教学的坡度,还实现了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步;小练笔打破了作文的神秘感,为学生创设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使课堂积极、活泼、开放,使作文进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使学生见材料就写,有情便抒,自由为文,提高了写作能力,学生不再怕作文了;小练笔激发了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正所谓“生活小练笔,练出大天地”。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小练笔有效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因此,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初中作文教学贯穿了整个初中阶段,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难点。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孩子喜读乐写,每个语文教师都在为之不断努力。

然而,如何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内容充实、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的文章来呢?

我们是否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写作的素材?

是否可以让孩子从写一段话开始对写作真正地感兴趣?

是否可以用身边的教育资源为孩子的写作服务呢?

初中阶段小练笔是基于初中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充分挖掘课本与生活中可供练笔的训练点进行的一种习作训练。

小练笔将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社会、日常生活中去,并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相对于一个单元一次的“大作文”来说,小练笔不受篇幅、命题的限制,灵活性强,训练形式多样,与阅读教学和学生生活结合更紧密。

它能及时地记录学生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从素材、方法、阅读等方面为“大作文”打好基础,故降小了难度,增加了训练次数,使写作训练变得常态化,达到“以量促质”的目的。

从而提高初中生作文教学质量、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

因此,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灵活巧妙地融进“小练笔”训练,加大小练笔的密度,提高小练笔的质量,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写作的好方法。

但是我们发现,在平时教学中许多小练笔不适时机或流于形式,或蜻蜓点水,没有挖掘到适合小练笔的时机,把握好小练笔的序、量、度的问题,导致收效不大。

且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常是从教师的“教”出发,教师凭借教学经验确定某课的小练笔,学生奉命而作,结果往往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干涩寡味,使学生思想僵化,个性泯灭。

这就造成了对学生主体生命需要的忽视,使练笔处于被动状态。

不少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虽运用了小练笔,但在设计小练笔时总是围着教材打转,哪里是作者表达的空白点,就在哪里练,比较随意,故显得杂乱无章、随意性很强,且缺乏系列和层次。

所以,小练笔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小练笔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纵观全国各地,虽然广大语文教师对小练笔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进一步实践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但对于如何依托文本,根据学生学情深入挖掘文本资源和生活资源,进行有效的练笔策略研究并没有进行很好地提炼总结,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从而影响了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

基于以上作文教学现状,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并鉴于小练笔的诸多优势,再结合自身多年来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点滴感受和经验,探索行之有效的初中小练笔形式,以便对初中各年段阅读教学中穿插的小练笔进行统筹策划,使之做到条理化、层次化,充分地发挥小练笔的作用,进而真正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下面将初中阶段小练笔的有效形式加以总结:

一、随文小练笔----借助课文,开辟小练笔的新天地

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

它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作材料,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

它不仅能增强习作的话题与内容的趣味性、新颖性、情境性和生活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同时,随文练笔是在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的,降低了练笔的难度,简单而且实用,学生很容易加以运用。

又因其篇幅较小,动笔的时间短,教师能及时评价,大多数学生能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快乐,可谓是“作文快餐”。

具体训练可按:

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来进行:

(一)课前-----移花接木,组一组

所谓“移花接木”是指让学生在课前将每篇课文“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词摘录到练笔本上,然后展开想象并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

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

这种训练既可以拓展文章的内容,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

如一个平时爱网游的学生用《雨说》课后中的词语“田圃、喧嚷、洗礼、襁褓、温声细语、润如油膏”进行练笔时写道:

斯诺(农场)他不仅用到了课文中的词语而且恰当地写进了自己的语言与感受。

通过这样重新组合,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更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课堂-----精彩篇章,仿一仿;抓住空白,补一补

1、精彩篇章,仿一仿

朱熹云“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

”因为从“模仿”起步能在理解与表达、积累与运用之间架起一条通途,可以说仿写是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

我们的课文大多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之作。

这些文章或句式精美,或结构精巧,或布局典范,或表现手法独特。

在教学时,我们只要紧紧依托文本资源,抓住契机,适时、适量的进行经典句、段、篇、立意等方面的模仿、迁移,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基本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之法。

    

(1)学会遣词造句

句是构成段的最基本单位。

文本中有许多精美片断用了典型句式,教师在阅读训练中要善于挖掘资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进行仿句练笔。

如课文《夏感》中“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此句用“那……的……”的句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夏天各种植物的不同形态。

我在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充分品读、感悟语言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该句式并展开想象把自己熟悉的各种动植物的特点写出来。

学生们用文字书写出自己的经验:

那在棚架上攀爬的葡萄藤,那在阳光下盛开的油菜花,那山间吟唱着欢乐歌谣的小溪,那水中相互嬉戏叫嚷的鸭子,那树上余音绕梁的黄鹂,那在石头下倔强抬起头的青草……

典型句式的迁移练习不但实现了对课文经典语句的有效吸收,而且使学生在模仿中创生出自己独特的语言,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成功,提升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只有从仿句起步,得心应手、融会贯通地掌握写句的方法,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才能切实提高构段、谋篇的能力。

  

(2)模仿语段学会精巧构思

 片断训练既是“连句成段”的终点,又是“连段成篇”的起点。

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仿写。

如《孤独之旅》这篇课文中有段对孤独的描写特别精彩: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

它就是孤独……他们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变得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

除了必要的对话,他们几乎不知道再说些什么,而且,原先看来是必要的对话,现在也可以通过眼神或者干脆连眼神都不必给予,双方就能明白一切。

言语被大量的省略了……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

 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揣摩其写作特点:

这段话围绕中心词“孤独”,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对孤独的真切感受。

接着我让学生闭眼回忆自己经历的“孤独”画面,然后将动态的画面化为静态的文字:

失去朋友的陪伴,只身一人走在街头,喧闹的世界让我觉得自己好像被这个世界抛弃;星期日独自一人在球场手拍篮球,唯有自己的影子作伴,我忽然感到孤独向我袭来;周末放学回到家里,父母又不在!

看着躺在茶几上的百元新钞,感觉毛爷爷好孤独……

由于找准了模仿的点,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美句连篇,这种练笔既使他们扩展了知识,又让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指导学生仿写片断时教师要精心选择文本中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各类段落的构段和表达方法,找出规律。

“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进行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模仿加创造,日积月累,自见功效。

    (3)模仿篇章----学会谋篇布局

模仿精彩篇章是着眼于整篇文章的模仿练笔,要抓住课文某方面特点,如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的安排、材料的取舍,顺序的安排等训练学生构思成文,把读落实到“写”上,进行练笔训练。

比如学完《沁园春.雪》一文后我就让学生模仿本文结构,写自己熟悉的内容。

刚开始学生一听要写“词”这种文体,都面露难色。

于是我先出示几篇网上流行的《沁园春》各种版本,以减轻他们的畏惧感并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附《沁园春.兰州堵车》 :

“黄河风光,千里车流,万里人潮。

望滨河南北,车行如龟;西关南关,汽笛啸啸。

司机烦躁,膀胱欲破无处尿。

看日落月升,尚未过铁桥。

交通如此多焦,引无数交警竞折腰。

叹奥迪A6,慢如蜗牛;奔驰宝马,无处发飙。

一代天骄,兰博基尼,泪看摩托把车超。

俱往矣,数风流车辆,还看自行车!

”)。

孩子们看完后忍俊不禁,脸上的畏惧感已消散殆尽,各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乘机鼓励他们提笔书写自己熟悉的内容。

因为熟悉加上感兴趣,于是在短短的时间里创造出了许多佳作。

(附学生习作一《沁园春.西甲赛场》:

西甲赛场,千里绿荫,万里人潮。

望西甲内外,群雄争鳌。

球队上下,不失紧张。

巴塞罗那,马竞皇马,欲争冠军试比高。

需熬夜,看西甲德比,分外妖娆。

夺冠如此艰难,引多少球王竞折腰。

惜C罗贝尔,略输球技。

迭戈哈维,稍逊风骚。

一代名教,安切洛蒂,只会空打五四一。

俱往矣,数一代球王,还看今朝。

//习作二:

《沁园春.NBA决赛》:

篮球赛场,千里歌扬,万里乐飘。

望赛场内外,人群惶惶。

赛场上下,人声哄哄。

杜少韦少,妖刀保罗,欲与乔丹试比高。

须赛点,看格林爆发,三分狂。

石佛如此多娇,引波什铁闸竞折腰。

惜詹皇韦德,略输威猛。

杜少威少,略逊冷静。

一代天骄,吉诺比利,赛点上滥用三分。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罗斯) 

      有了精品文的引路,就连平时最怕写作的学生也写起来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且既有仿效,又有创新,真正体会到写作之快乐。

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读写结合点”进行练笔,使孩子不仅有话说,有东西写,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借鉴作者的布局谋篇之诀窍,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实践证明,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仿效性的课堂练笔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仿”不是目的,我们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在“仿”中求“创”,求“活”,求“新”,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的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仿写,以提高写作能力。

通过这些仿效性的练笔,学生从不同程度上开掘了文本的潜在资源乃至创生了文本的新资源,这正是“从读学写”、“以写促读”所绽放的活力和彰显的魅力。

2、抓住空白,补一补

华东师范大学方智范教授指出:

“文本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读者创造的”。

每一个文本都包含无数的未定之处——空白,那些藏匿在文本中的许许多多的“空白”给读者留下了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等待着读者去发现,去填补和阐释。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 “空白”处,让学生把文章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充完整,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对文章中意犹未尽的地方进行填充,也是非常不错的小练笔资源。

(1)填补文本,再现形象——补写(扩写)

有些课文中由于作者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运笔行人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情节。

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这些“空白”作些合理的补充、想象,也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如学习《智取生辰纲》一课,让学生想象:

吴用一行人智取生辰纲后杨志心中会如何想?

然后让学生写下来,进行交流。

教学《杨修之死》时,让学生补写杨修受刑时的神态、言行以及他的心理。

这些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故学生容易接受。

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2)增添情节,激发潜能——续写

有的文章写至高潮时,便急锋收笔,看似结尾,却隽永无穷,这就为读者创造了一个遐想驰骋的空间,也为练笔提供了一块难得的宝地。

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联系文本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续编故事,以放飞思绪,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中发挥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

如在学完《我的叔叔于勒》后,我提出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躲开于勒叔叔后于勒叔叔的境遇发生了变化那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

”。

以此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续写文章。

有的同学写道“……在一次捕鱼时,于勒打捞到一箱珠宝,变卖成钱……从此全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的写“后来才知道,于勒叔叔旅游时丢失了护照,没办法只好到船上卖牡蛎……又过几个月,在于勒叔叔的赞助下,我们全家人再次到哲尔赛岛去游玩,只觉得阳光特别灿烂,心情特别舒畅。

”由此可见,学生的创造性是不可估测的,在他们清澈的童眸中装着许多个异彩纷呈的世界。

(三)课后——读文有感,写一写

1、理解文本,有感而发——读后感

新教材中所选的文本内容大都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在课后可指导学生把他们对课文内容产生的情感共鸣和感受写下来,即读后感。

它一般采用叙述加议论的写法:

引——议——联——结( 引,就是引子。

读后感一般先告诉人家,你读了哪篇文章或哪本书,以及读后总的感想,然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样文章连贯,作者读了不感到突然。

体现了读是基础,为下文的议、联做铺垫;议是读原文后抓住印象深刻的地方为“感”点议论;联是联系学习、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写体会、写感想。

这是读后感的主体,也是重点,必须详写。

体会和感想应是多方面、多角度的。

可以联系学习、生活实际中具体事例写体会、感想;可以归纳总结谈收获;可以从表达方法上谈感想、体会;也可以谈自己的看法,提出不满意的地方,议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等等;结就是总结得到的启示、懂得的道理,以照应前文)。

如学完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后,让学生结合课文给雨果先生写一封信;读《心声》后,让学生写写自己的心声;读《致女儿的信》后让学生谈谈对爱情的理解……这样的练笔方式,让学生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表达中抒发了真情。

2、立足原作,删繁就简——缩写

缩写,就是把长文章压缩,写成短文章,要求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不能改变原文的本来意思,它主要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如《范进中举》是一篇较长的课文,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深刻地揭露了范进一样的封建时代千千万万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科举制度的殉道者扭曲的灵魂。

同时通过他的命运变化反映了世态的炎凉,以及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学完此文后,让学生保留主要故事情节,把原文缩写成300字的短文。

3、根据原文,重新构思——改写

改写,就是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织,重新表达。

它基于文本,又不同于文本;有所依托,又必须创新。

常见的形式有“人称变换”。

(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进行人称的变换:

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第三人称能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自由。

)例如学了《说屏》一课之后,我让学生以《屏的自述》为题进行练笔,让“屏”用第一人称进行自我介绍,使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变得生动活泼;《杨修之死》可以用曹操的口吻加以改写,以便让学生体会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

还有就是“文体变换”改写。

在中学课本里最常见的就是“翻新古诗文”。

我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熔铸了不知其数的脍炙人口的优秀诗文,初中语文教材每册都编排有多篇古诗文。

这些古诗文以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特色、含蓄的表达形式、悠远的艺术境界历经千年传唱不衰。

古诗文改写,既是对诗词内容深度理解及情感深刻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通过实践得以提升的有效办法。

它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为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例如《春望》一诗,写于唐朝的安史之乱。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千。

这首短短的五言律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我们可以根据古诗内容再联系写作背景去想象那时那景,然后可以写成一篇情景交融的现代散文。

再如《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故事性较强,可以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揣摩出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及当时的气氛写成课本剧。

这种改写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特别是通过创造性的想象创设恰当的环境气氛来渲染了剧中场面,又以话外音的形式来为故事增姿添色增加内涵,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教材中丰富的训练内容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鲜明的画面,生动的材料,可以延伸的空间。

“组”、“补”、“仿”“改”这些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二者有机的结合表达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相结合的目的。

随文练笔要与阅读教学配合进行,设计练笔时,应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进行挖掘,抓准训练点,设计好练笔内容。

只要长期进行及时有效的随文小练笔,学生的习作能力将有很大进步。

二、生活小练笔----延伸课外,让小练笔成为生活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

”其实,我们每一位学生都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我们身边随时都有新鲜事发生,只是我们的学生不曾对生活留心观察而已。

因此,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并用手中的笔记录生活。

(一)生活无处不精彩——用“日记”书写身边的人和事

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宝库。

为了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的写进自己的日记中。

如,2012央视以“你幸福吗”为主题在全国各地街头采访普通百姓,在《新闻联播》中播出后成为热门话题。

于是借机让学生进行小练笔。

学生们对幸福的感受各异:

爱玩网游的孩子写到“幸福就是‘玩酷跑不死,打CF有好枪,撸英雄联盟不卡”。

爱学习的学生说“坐在干净整洁的教室里,每天听着老师的淳淳教导,课间还能听听同学间的说笑,回到家里,还有家长的关怀至深,这就是幸福”。

爱思考的学生说“一个人,只有紧紧的抓住幸福,幸福的大门才会为你敞开。

因为你总是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在被仰望和羡慕。

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我们在奔忙的生活中,只顾得一味的向前奔跑,却往往丢失了自己。

不如从现在开始,在我们没有被岁月吞噬的时光里。

捡拾幸福,不要给自己留下太多遗憾”。

学困生则写到:

幸福是一种可望而不可求的“奢侈品”,我几乎感觉不到幸福。

我们这些学生过着醒得比鸡早,睡得比猫晚的生活,恐怕很少有人,甚至是个人都幸福不起来吧!

每天早上“躲开”太阳上学,在学校里紧绷着一根弦,稍有不慎便是“棍棒之刑”。

晚上追赶着月亮回家,匆匆“充电”之后,又是熬夜奋战。

哪怕大脑因“操作频繁”而“死机”,也只能休息片刻,之后又要“执行操作”。

班上的学霸则用司马迁的“史记体”归纳为:

学生者,苦命人也,字哀。

幸福者,梦中有也,字远。

学生少时,尝苦读用功,幻想至作文上,怅恨久之,曰:

“苟幸福,无相忘。

”同桌笑而应曰:

“若为学生,何幸福也?

”学生太息曰:

“嗟乎!

何人晓得学生之累哉!

......

孩子们用自己的笔书写着对幸福的真实感受,不仅语句通顺,而且内容具体、实在。

其实,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点”,并加以指导,学生小练笔的水平会提高很快的,同时,学生慢慢地也会养成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的好习惯,写作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广播里、电视中、学生的身边天天都有新鲜的、有趣的事情发生,这就是学生习作题材最丰富、最直接的来源。

但生活中细小的事情转瞬即逝,这就需要老师首先有一双善于捕捉的眼睛,能时时刻刻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极引导学生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竖起耳朵认真倾听。

积少成多,相信孩子们也能练就一双善辨的慧眼,练就一颗善感的心。

(二)(积累素材,学以致用)长期积累,偶尔得之——坚持写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办手抄报或写读书笔记)

俗话有训: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

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中国亦有语曰: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报刊书籍上摘录有价值的妙文佳句,然后定期办手抄报或检查学生读书笔记,这样既可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又能从摘录的过程中学到写法。

以上种种练笔形式,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可采用不同的做法。

总之,小练笔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生动的材料和鲜明的画面,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相结合的目的。

它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想象和创新能力。

相信通过这种有序训练,学生的作文兴趣有了显著的提高,作文不再骑虎难下,渐渐的,孩子们开始乐写、善写……

为了让“作文”两个字不再沉重,让我们巧取小练笔这一泓清水,立足课堂,放眼课外,及时捕捉适合学生练笔的时机,为学生提供大量进行写作实践的机会,为学生多方提供写作训练的平台,使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写作的冲动进一步升华,让孩子们打开乐写的匣子。

在不断的小练笔中获得写作生命的活水源泉,让孩子们的智慧之花在写作中盛开。

内容摘要:

一、随文小练笔-----借助课文,开辟小练笔的新天地

(一)课前----移花接木,组一组

(二)课堂----精彩篇章,仿一仿;抓住空白,补一补

1、精彩篇章,仿一仿

(1)模仿句式,学会遣词造句

(2)模仿语段,学会精巧构思

(3)模仿篇章,学会谋篇布局

2、抓住空白,补一补

(1)填补文本,再现形象——补写

(2)增添情节,激发潜能——续写

(三)课后----读文有感,写一写

1、理解文本,有感而发(挖掘文本,放飞灵性)——读后感

2、立足原作,删繁就简——缩写

3、根据原文,重新构思——改写(题材变换、人称变换)

二、生活小练笔----延伸课外,让小练笔成为生活习惯

(一)生活无处不精彩——用“日记”书写身边的人和事

(二)长期积累,偶尔得之——指导学生办手抄报或写读书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