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5年北京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思路与策略.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0579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未来15年北京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思路与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未来15年北京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思路与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未来15年北京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思路与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未来15年北京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思路与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未来15年北京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思路与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未来15年北京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思路与策略.doc

《未来15年北京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思路与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来15年北京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思路与策略.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未来15年北京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思路与策略.doc

未来十五年北京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思路与策略

史枫

[摘要]未来十五年,由于科技创新、产业优化、文化创意和制度创新,北京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广阔而深刻的变化,教育也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职业教育到了一个需要根本性变革和创新发展的关口。

文章以北京社会经济及整体教育未来发展的水平趋势为背景,分析了北京职业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对北京职业教育理想发展模式和创新发展思路加以勾勒和提升,最后提出了未来十五年北京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北京职业教育 终身化 全民化

  [作者简介]史枫(1973—),男,山东巨野人,北京教科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等。

(北京100021)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7)06-0005—03

 

从现在到2020年这未来十五年,北京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巨大变化。

经济总量将有很大增长,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居民生活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三、二、一”产业格局将日益突出,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持续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更加增强,致力于建设全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高地。

另一方面,外来人口的急剧增长带来北京总人口规模的快速膨胀,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持续走低导致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和学龄人口的大幅度下降;“三、二、一”就业结构日益凸显,三产就业人员持续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对人才有大量需求;教育结构持续优化,教育体系愈加健全,首都教育将向更高的普及化和现代化水平发展。

职业教育是首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首都整体教育中同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一部分。

立足社会经济背景与趋势,保持同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乃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今社会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不创新就没有出路。

未来十五年,北京职业教育如何创新发展,以适应首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

 一、北京职业教育的基本状况

 目前北京职业教育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2005年北京中等职业学校171所,在校生25.79万人,招生7.69万人。

由于初中毕业生数量减少和普通高中热,自2003年以来北京中职教育年招生快速下降,2005年比1999年减少1.36万人,较普通高中少招1.17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面临资源过剩和功能转型。

北京高等职业教育自1999年以来举办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高职在校生12.71万人,是2000年的两倍多。

独立设置高职学院由1999年的3所增加到2005年的21所。

职业培训近年来在北京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2005年北京有职业技术培训机构3245所,比2001年增加332所;培训机构注册学生2169212人,是2001年的8.7倍。

培训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培训的领域门类、面向对象和覆盖面也不断扩大。

 二、北京职业教育的突出问题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北京职业教育规模有所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办学条件和质量水平持续提高,为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总体而言,职业教育依然是首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体系不健全,活力不足,教育供给及人才培养模式同公众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太适应。

归结起来,北京职业教育的突出问题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就职业教育内部而言,北京职业教育体系割裂,不够健全,发展不均衡,过于拘泥于学校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其他形式的职业教育被忽视;中高职衔接不畅,职业教育层次偏低,内涵狭窄,中高职发展缺少统筹规划;重学历职业教育和职前教育,轻职后继续教育,同职业教育终身化发展不相适应;以学校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场所,利用企业、社区等场所发展职业教育十分不够;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非常不足。

其次,就职业教育同其他教育的关系而言,在实践中北京职业教育尚未处理好同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的关系,未能做到同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更好地结合;职业教育处在整体教育的边缘,同普通教育相比处于“次等”教育地位;职业教育没有优势,同首都教育整体水平较高形成反差。

第三,就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而言,许多因素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包括鄙薄职业教育的文化传统、不合理的用人制度、收入分配不均衡、就业准入制度不落实、职业资格体系不健全等等,其中制度环境不宽松尤为突出。

北京职业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既有跟全国其他地方相一致的共性问题,也有自身独有的个性问题;既有职业教育内部的问题,更有职业教育外部的问题。

而内部、外部问题又相互交叉纠葛,增加了其复杂程度。

北京职业教育面临的有些问题,比如中职生源困难,资源分散效益不高,职业院校实训条件薄弱,经费尚存不足等,皆属表面性或具体性问题。

而北京职业教育发展到目前阶段要想实现突破和跨越,最需要解决的不是这些,而是要在理念、体制、管理等方面对职业教育进行根本性变革和创新,着力打造全新的北京职业教育。

 三、北京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理想模式和基本思路

  

(一)未来十五年北京职业教育发展的理想模式

立足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整体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趋势,参照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对未来十五年北京职业教育发展的理想模式作出的勾画是:

职业教育既自成体系又和普通教育融通、渗透,同就业及劳动力市场紧密结合,并上升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渠道和关键路径;职业培训成为职业教育的发展重心,行业、企业职业教育地位不断突出,学校职业教育以能力素质为本位,在淡化学历色彩的同时层次逐步上移;职业教育走向开放、灵活和富有弹性,面向多重对象,更多面向成人并伴随人的终生,向全民化和终身化教育发展,并成为更多人的优先选择;政府、企业、社团、社区乃至家庭都关注职业教育,企业实质性参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遍布社会各个角落,从边缘走向中心。

(二)北京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系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首都建设创新型城市、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引领,依据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和自身特色,着力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和进行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及相关制度改革,完善制度设计、弥补体系不足、克服体制障碍,以上述理想模式为目标,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全新职业教育。

在第一个层面上,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建立大职业教育体系,突出上下贯通,左右沟通,灵活多样,内涵丰富;着力进行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包括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投资、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职教管理模式等。

在第二个层面上,妥善处理职业教育同普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的关系,尤其解决好职业教育同普通教育的关系,职普教育各自合理定位,相互融通、渗透与互补,职教普教地位实现平等。

在第三个层面上,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

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仅仅依靠教育系统自身不可能在根本上解决好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四、北京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主要策略

(一)大力发展职业培训,全力打造首都培训体系

  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对北京而言日益突出,但谈及职业教育人们的眼光还是更多局限于学历教育。

北京职业教育已经到了一个再也不能忽视培训的发展阶段。

北京职教要想有突破,关键在培训。

1.突出培训地位,以培训塑造北京职教特色。

北京已呈现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特征,非学历教育、非正规教育的地位日渐突出。

随着学龄人口的减少(2003年北京初中毕业生达到18万人,2010年仅为9.4万人),北京职业教育将更多面向成人群体,一个显著变化是学历职业教育地位有所降低,而职业培训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地位不断提高。

北京培训资源丰富,也已形成较大规模,以职业培训塑造北京职教特色,努力打造北京培训品牌,把大力发展职业培训作为北京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对北京职教至关重要。

2.大力扶持职业培训。

积极鼓励行业、企业、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等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适应北京中职教育大规模缩减的现实,适时将部分中职学校转为职业培训机构。

政府将原来投入学历职业教育的部分经费转为投入到职业培训,以适应职业培训地位上升的变化。

对各类培训机构开展的符合政府引导方向和社会需求的职业培训,尤其面向弱势群体、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的培训,政府提供一定经费支持。

3.从主体、内容、质量、管理等方面着力打造首都培训体系。

职业培训的主体是各种职业培训机构,中等、高等学校、行业协会组织等开展职业培训,必须设立职业培训机构。

所有职业培训机构统一注册。

培训内容以面向劳动力市场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为重点,以职业资格能力标准为依据。

切实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加强引导、准人、规范和监督,尤其要实施培训准人机制,只有切实具有培训资质和力量的机构才可以进入职业培训市场,以确保培训质量。

借鉴国外经验,设立专门管理机构,比如职业培训局,强化对职业培训的统一管理。

(二)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中高职教育实行统筹发展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共同构成了北京的学历职业教育,上移化的趋势将带来北京学历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巨大变化。

北京职业教育发展必须有整体观、统筹观。

1.以高职为重点发展北京学历职业教育。

首都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对人才需求的层次不断提高。

北京已进入到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接受高等教育是大多数家庭和学生的愿望和选择,中等职业教育就其学历而言已没有吸引力。

适应形势变化,北京将在2010年前后过渡到高中后分流为主,首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将为高职教育。

在以高中后分流为主的情况下,初中后分流仍然少量存在,同时积极探索高中阶段教育中“一二”分段或“二一”分段,形成多种分流方式并存的局面。

2.以特色制胜发展高职教育,合理定位中职教育,在北京高等教育发达,名牌高校云集的背景下,北京高职教育必须独辟蹊径,高职院校不在“大”而在“特”。

要以大众化、特色化、个性化教育作为北京高职发展定位,灵活多样、形式多变地发展北京高职教育;着眼多元化教育需求,面向多样化求学对象,高职教育同行业企业、社区密切结合,将高职院校发展成多功能中心。

2010年以后,北京中等职业教育预计年招生3-4万人,在校生10万人左右,主要面向两种情况开展:

一是有部分学生确实不适合普通教育,初中毕业后就进入职业教育有利于他们的发展;二是有些职业或专业的技能人才需要在初中后就开始培养,否则会错过最佳时期。

3.加强衔接,统筹发展北京中高等职业教育。

北京中高职教育要统筹发展,发展中职要想到高职,发展高职要考虑到中职,把二者放到一个盘子里统筹规划,乃至一体化发展。

学历职业教育目前吸引力不高,尤其在中等职教更为明显,应降低学历色彩,淡化层次界限,着力技能培养。

中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衔接,扩大高职院校对中职的对口招生比例,加大五年制高职试点,中高职在招生、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等方面加强衔接,建立上下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

(三)积极发展行业、企业职业教育,力促行业、企业实质性参与北京职业教育

行业、企业职业教育是指行业内、企业内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包括行业、企业直接举办职业教育,也包括以某种方式介入职业学校教育。

积极推动行业、企业实质性参与职业教育,并形成长效机制,是未来若干年创新北京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关键支撑点。

1.积极培育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行业职业教育。

在发达国家,行业协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是针对本行业的职业、工种开展职业教育,我国行业协会发育不成熟,很少承担职业教育功

 能。

近些年,许多行业的主管部门相继撤减,原本不强的行业职业教育进一步弱化。

政府应采取措施,积极培育行业协会组织,鼓励他们设立职业培训机构,提供—定经费,支持其开展职业教育。

2.以法律和税收手段,积极推动企业开展职业教育。

目前,企业对开展职业教育既无压力也无动力,在根本上同制度环境不健全密切相关。

应以法规条例的形式,明确企业有承担内部职工培训的责任。

可考虑设立培训税,对实施职业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