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操作中的计算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5779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操作中的计算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实验操作中的计算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实验操作中的计算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实验操作中的计算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实验操作中的计算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操作中的计算题Word格式.docx

《实验操作中的计算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操作中的计算题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操作中的计算题Word格式.docx

==

解得X==4.9g

4.9g<6g,所以KClO3没有完全反应。

(2)赞同,由“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氧气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

2、课外探究小组对实验教师提供的一包白色固体(可能是NaCl、Na2SO4、Na2CO3和NaNO3的一种或几种)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且每步实验中均加入足量的试剂,至充分反应.实验过程、现象如图:

请分析实验过程并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中不能用稀盐酸代替稀硝酸的原因是______;

(2)滴加Ba(NO3)2的目的是______;

(3)通过计算推断:

原白色固体的成分为______.(简单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1)通过转化图所加的试剂可以看出,加入硝酸银是为了检验氯化钠的存在,有稀盐酸代替硝酸,会引入氯离子,对氯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所以实验中不能有稀盐酸代替稀硝酸。

答案:

防止稀盐酸与AgNO3溶液反应,对判断是否含有NaCl造成干扰。

(2)加入硝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没有碳酸根离子的存在,所有的硝酸盐都是可以溶于水的,钡离子会与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

所以加Ba(NO3)2溶液的目的是:

检验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Na2SO4存在。

(3)加入硝酸钠没有无色气体生成,说明白色固体中不含有碳酸钠,加入硝酸钡无沉淀产生,说明固体中不含硫酸钠,题中的现象不能判断是否含有硝酸钠,加入硝酸银产生1.435g的白色沉淀,可以计算出氯化钠的质量,然后再判断是否含有硝酸钠。

设:

原白色固体中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Cl+AgNO3==NaNO3+AgCl↓

58.5143.5

X1.435g

,解得X==0.585g。

而白色固体共计1g,其中0.585g为NaCl。

所以还含有0.415g的硝酸钠。

3、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烧碱溶液,小杰设计实验测定了其溶质质量分数,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注:

滴入酚酞试液的质量忽略不计)

(1)将稀盐酸逐滴滴入锥形瓶的过程中,应边滴加边摇动锥形瓶,当观察到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时,停止滴液.反应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g。

(2)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

(3)问题讨论:

小红做同样的实验得到的结果比小杰得到的结果偏小,从实验操作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写一条即可)

(1)滴定过程中,当溶液颜色有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被消耗完,此时停止滴液;

因为停止滴加稀盐酸后,锥形瓶及溶液的质量为110g,而滴加稀盐酸前锥形瓶及溶液的质量为60g,故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

110g-60g==50g。

(2)加入烧碱溶液后,锥形瓶及溶液的质量为60g,锥形瓶的质量为20g,则烧碱溶液的质量是60g-20g==40g。

恰好完全反应稀盐酸的质量为50g,其中HCl的质量为50g×

7.3%=3.65g

设:

烧碱溶液的溶质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36.5

X3.65g

,解得X==4g。

所以该瓶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100%==10%。

(3)滴加的稀盐酸量不足或者锥形瓶不干燥。

4、我市东部山区盛产石灰石,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解石灰石资源的品质,采用两种方案对当地石材进行化学分析:

方案一:

取10g石灰石粉末样品置于右图所示装置,充分加热至质量恒定,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12g.方案二:

另取10g同质地石灰石颗粒样品,置于烧杯中加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少了4.27g.相关资料:

当地石灰石含有的主要杂质为二氧化硅,其化学性质稳定,加热不易分解且不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计算出两种方案测得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方案一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2)方案二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精确到0.1%)

(3)比较两方案测量的结果,分析两方案误差较大的可能原因?

______

解析:

(1)方案一中生成CO2的质量为10g-8.12g==1.88g。

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CaO+CO2↑

10044

X1.88g

,解得X==4.27g。

所以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100%=42.7%.

(2)方案二中生成CO2的质量为4.27g。

碳酸钙的质量为Y。

Y4.27g

,解得Y==9.7g

所以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100%=97%.

(3)高温煅烧碳酸钙的时候需要的温度很高,

误差大可能是酒精灯火焰温度偏低,石灰石为充分反应。

5、低钠盐是一种健康食盐,以普通钠盐为基础添加一定量氯化钠(氯化钠70%左右,氯化钾30%左右),有助于人体钠、钾平衡,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另外,由于食盐中导致咸味的是氯离子,因此,低钠盐能较好实现减钠补钾不减咸味的目的.

课外探究小组为调查市场售低钠盐是否合格,选一种常见低钠盐进行实验分析:

步骤一:

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低钠盐样品2.00g,放入洁净小烧杯中加水,搅拌至样品充分溶解;

步骤二:

向上述小烧杯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边滴边搅拌至不再生成沉淀为止;

步骤三:

将沉淀经过滤、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4.51g.

(1)某同学参照样品配比,计算出2.00g低钠盐样品中氯化钠(氯化钠70%)与硝酸银反应所得沉淀的质量为3.43g,请你计算出样品中氯化钾与硝酸银反应所得沉淀的质量;

(简单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2)经计算,你认为样品是否合格?

(3)可我探究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取同质量样品再次精确实验,最终得到沉淀的质量为4.56g,比较两次实验所得沉淀的质量.请分析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

(1)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是2.00g×

30%=0.6g。

生成沉淀的质量是X。

KCl+AgNO3==KNO3+AgCl↓

74.5143.5

0.6gX

,解得:

X==1.16g。

(2)而样品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4.51g-3.43g=1.08g;

故不合格。

(3)实验中存在误差的可能原因是进行第一次过滤时,滤纸上的沉淀没有全部被称量。

6、探究小组欲从含有FeCl3、CuCl2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取一定量的废液样品加入少量铁粉,一段时间后铁粉完全溶解,但未发现红色固体沉积.

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经查阅资料,铁粉在废液中发生两个化学反应:

①2FeCl3+Fe═3FeCl2 

②CuCl2+Fe═FeCl2+Cu

(2)探究小组另取废液,向废液中加入一定且足量的铁粉至充分反应,溶液变为浅绿色,过滤、干燥,称得固体沉积物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相等.

①固体沉积物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相等的原因是  

②经测定,反应后得到铜的质量为1.6g,其中,反应①消耗铁粉的质量是  

 ,反应②消耗铁粉的质量是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根据①2FeCl3+Fe═3FeCl2 

②CuCl2+Fe═FeCl2+Cu以及对应的现象可知,铁参加了反应,但是却没有得到铜,说明先发生的是第一反应,结果铁的质量很少,导致没有机会和氯化铜反应,从而没有得到铜。

即:

加入的铁先和氯化铁反应,由于铁的量,没有来得及和氯化铜反应。

(3)①2FeCl3+Fe═3FeCl2这个化学方程式发生的反应是固体质量减少的反应;

②CuCl2+Fe═FeCl2+Cu这个化学方程式发生的反应可以理解为加入56份质量的铁生成64份质量的铜,是固体质量增加的反应。

当第一个反应的减少量和第二个反应的增加量相等时,固体沉淀物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相等。

设反应②消耗的铁的质量为Y,反应②导致的固体增重量为a。

CuCl2+Fe==FeCl2+Cu固体增重量

56648

Y1.6ga

,解得Y==1.4g;

,解得a==0.2g。

由于固体沉积物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相等,也就是铜的质量等于加入的全部铁的质量,所以1.6g-1.4g=0.2g。

或者根据第一个反应固体减少量为加入的铁的质量,等于第二个反应的固体固体增量0.2g,所以第一个反应消耗的铁的质量为0.2g。

7、某校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准备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提出问题】如何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实验设计】将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CO2的体积,再根据体积换算为质量,最后根据CO2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下图1为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装置,图2用于测量CO2的体积。

(1)写出图1中仪器的名称:

① 

,②  

(2)检查图1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3)图2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  

(4)  

(填操作方法)可使反应前后油层上方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同,此时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乙组同学的实验方法是:

将采集到的样品用水冲洗后晾干,称取20.00g样品平均分成两份,分别与足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进行下列测定(如图3),经数据处理得到释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如图4)

①图3所示实验中数据记录纸上应该连续记录的实验数据是  

和  

②由图4中曲线可以看出,固体物质与液体物质反应,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积越  

,其反应速率越  

③试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设样品中其他杂质不参加反应,不考虑水、氯化氢逸出)。

①长颈漏斗,② 铁架台;

 连接装置,关闭导管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封后,再加入适量的水,若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装置的启气密性良好;

(3)图2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 防止CO2溶于水;

(4) 调节量气管高度,使反应前后两边液面向平 

(填操作方法)可使反应前后油层上方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同,此时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①图3所示实验中数据记录纸上应该连续记录的实验数据是 反应时间 

和 电子天平的示数.

②由图4中曲线可以看出,固体物质与液体物质反应,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积越 大,其反应速率越 

快。

设:

10.0g样品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Y3.30g

,解得Y==7.5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75%.

8、某气体可能是氢气或一氧化碳气体,也可能是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为确定其组成将该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装置见下图),得到如下实验结果:

实验前

实验后

氧化铜+玻璃管

65.6g

62.4g

氯化钙+U型管

100.8g

102.6g

若假设各步反应完全,试根据实验数据回答:

(1)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16g。

(2)该气体中含有H2与CO。

(3)如果该气体为混合物,则其中氢气与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

14。

(1)实验前氧化铜+玻璃管的质量是65.6g,实验后氧化铜+玻璃管的质量是62.4g,

质量减少量为65.6g-62.4g=3.2g,该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也就是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g。

则氧化铜的质量为3.2g÷

×

100%)=16g

(2)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g,实验前氯化钙+U型管质量为100.8g,实验后氧化钙+U型管质量为102.6g,增加的质量为102.6g-100.8g==1.8g,即产生H2O的质量为1.8g,

其中H2O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8g×

100%)=1.6g,1.6g<3.2g,所以产物中还有[1.6g÷

100%)=2.2g]的二氧化碳。

所以反应前的气体为H2与CO。

(3)结合

(1)和

(2)可以知道产生H2O的质量为1.8g,则氢元素的质量为1.8g×

100%)=0.2g,也就是氢气的质量为0.2g。

CO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g,则CO的质量为1.6g÷

100%)=2.8g。

9、实验室有瓶标签模糊的烧碱溶液,小军为测量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操作如下: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其质量为25.5g,往其中注入一定量上述烧碱溶液,并滴入1滴酚酞溶液后,又称量锥形瓶,质量为65.5g;

②取质量分数为24.5%的稀硫酸逐滴滴入上述锥形瓶中,边滴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停止滴液。

再次称量锥形瓶,质量为85.5g。

请解答下列问题:

(1)反应所消耗的稀硫酸质量=g。

(2)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注:

滴人酚酞的质量忽略不计,此问题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小亮做同样的实验得到的结果与小军的结果有差异。

于是小亮测自己实验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pH=6,则小亮的结果比小军的

(选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原因是。

(1)反应所消耗的稀硫酸质量=20g。

滴加稀硫酸之前锥形瓶与试剂的质量为65.5g,反应完之后质量为85.5g,所以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85.5-65.5g=20g。

已知参加反应的H2SO4的质量为20g×

24.5%=4.9g

参加反应的NaOH的质量的为X。

H2SO4+2NaOH==Na2SO4+2H2O

9880

4.9gX

则烧碱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0%。

于是小亮测自己实验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pH=6,则小亮的结果比小军的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原因是滴加的硫酸过量。

10、某校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根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样品10g

加入稀盐酸50g

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滤渣5g

滤渣2.1g

(1)方案一:

实验过程可用如下流程表示:

①经分析,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②请你计算出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请写出计算过程)

(2)方案二:

称取10g样品,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测的B装置的质量增加了4.6g,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比实际值偏大,试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________。

(1)①10g样品中剩余2.1g的残渣,有7.9g的碳酸钙。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79%。

②第一次加入的稀盐酸是完全反应完的,第二次加入的稀盐酸有剩余。

在第一次加入的稀盐酸中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X。

2HCl+CaCO3==CaCl2+H2O+CO2↑

73100

X5g

,解得X==3.65g。

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7.3%.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从溶液中出来,带出来的水分也被B吸收,当做二氧化碳计算了,所以就会导致计算出来的碳酸钙的质量增加,质量分数增大。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稀盐酸浓度过高,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被B吸收,导致测得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进而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比实际大。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测定纯碱(Na2CO3)样品(只含NaCl杂质)中Na2CO3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1)气体法.

【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通过测量丙装置实验前后的质量得出CO2质量,从而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不考虑原装置内空气的影响)

【实验分析】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

①实验装置乙中盛放的试剂为  ;

②小明同学认为小科的方案存在问题,即使操作规范下也会造成结果偏低,请你替他说说理由  

(2)沉淀法.

【实验原理】利用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沉淀,通过沉淀的质量而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①用托盘天平称取样品11.0g放入烧杯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

②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充分反应.

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10.0g.

④通过以上提供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1%)

(1)①实验装置乙中盛放的试剂为 浓硫酸 ;

②小明同学认为小科的方案存在问题,即使操作规范下也会造成结果偏低,请你替他说说理由 产生的二氧化碳有一部分留在了烧瓶中,并没有被NaOH溶液全部吸收。

(2)设:

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100

X10.0g

解得:

X=10.6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96.4%。

12、红枣包装中常使用一种袋装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下图所示。

同学们对一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Ca(OH)2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1】

甲同学的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固体溶解时试管外壁发烫,试管底部有不容物,溶液变红。

固体中一定含有  

和氢氧化钙。

(2)另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

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有  

 ,

一定不含Fe2O3

(3)将步骤

(2)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

【实验质疑】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中不能得出一定含Ca(OH)2的结论,理由是  

(2)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  

【实验探究2】

乙、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继续验证:

(1)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乙、丙同学实验中又能得出固体样品中一定还含有  

 ,仍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该物质是  

(3)乙、丙同学又经过实验测得上述残留固体中含钙物质的总质量为1.6g,滤渣B中CaCO3的质量为1.0g,滤渣C的质量为1.0g。

【实验结论】综合上述实验及所给数据,久置固体的成分是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Ca(OH)2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aO+H2O==Ca(OH)2 

【实验操作】

(1)固体中一定含有 CaO 和氢氧化钙。

(2)另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稀盐酸 

固体中一定含有 Fe 

 ,一定不含Fe2O3(3)实验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中不能得出一定含Ca(OH)2的结论,理由是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也能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

(2)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 不一定不含Fe2O3,因为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 。

【实验探究2】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Na2CO3==2NaOH+CaCO3↓。

(2)乙、丙同学实验中又能得出固体样品中一定还含有 Fe、Fe2O3、CaCO3、CaO 

,仍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该物质是  

Ca(OH)2 

【实验结论】经过实验测得上述残留固体中含钙物质的总质量为1.6g,而滤渣B中CaCO3的质量为1.0g,故氧化钙或氢氧化钙或两者混合物质质量为0.6g,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滤渣C碳酸钙的质量为1.0g,C中钙元素的质量是1.0g×

100%=0.4g,根据反应前后钙元素守恒,假设0.6g全是氧化钙,则钙元素的质量为0.6g×

100%=0.428g,假设全是氢氧化钙,则钙元素的质量为0.6g×

100%=0.324g,而钙元素质量为0.4fg,因此是氧化钙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综合上述实验及所给数据,久置固体的成分是 Fe、Fe2O3、CaCO3、CaO、 

13、过氧化钠(Na2O2)可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实验室有一瓶放置较长时间的过氧化钠样品,某研究小组对其成分和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CO3+O2.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是否变质?

【猜想与假设】假设1:

过氧化钠未变质;

假设2:

过氧化钠部分变质;

假设3:

过氧化钠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步骤

取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