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 二轮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56235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 二轮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 二轮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 二轮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 二轮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 二轮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 二轮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

《届 二轮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 二轮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 二轮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按题意,在一条封闭的食物链中,乙种群数量的减少,乙以甲为食,必然会导致甲种群数量的增加;

丁以乙为食,必然导致丁种群数量的减少,而甲种群数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丙种群数量的下降。

生态系统的结构

【名师点睛】易错点分析:

1、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的,能量在沿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

3、越往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越少,储存的能量也越少,就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

4.下列事实不能支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观点的是

A.太阳能的固定离不开有机物的合成

B.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C.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都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

D.线粒体能定向地运动到细胞代谢旺盛的部位,有利于细胞的能量供应

【答案】A

【解析】太阳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在糖类等有机物中,没有涉及到相关的“结构”,因此不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统一”观点,A错误;

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B正确;

根据题意分析,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导致酶永久失活,说明酶的结构决定了其功能,C正确;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线粒体能定向地运动到细胞代谢旺盛的部位,有利于细胞的能量供应,D正确。

5.下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蚯蚓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B.图中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主要是光合作用,还可能有化能合成作用

C.狼和兔能依据对方留下的气味去捕食或躲避猎捕,它们的种间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

D.若该草原发生过火灾,若干年后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森林,这种演替类型称为次生演替

【分析】

本题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能量流动的过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依题意和分析图示可知:

e表示分解作用,细菌、蚯蚓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A正确;

图中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主要是a所示的光合作用,此外,还可能有化能合成作用,B正确;

狼和兔能依据对方留下的气味去捕食或躲避猎捕,它们的种间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C错误;

若该草原发生过火灾,若干年后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森林,这种演替类型是在原有土壤条件得以保留,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因此称为次生演替,D正确。

【点睛】

以题意和图示中的“箭头指向和文字信息”为切入点,明辨:

a表示光合作用,b、c表示捕食关系,d表示呼吸作用,e表示分解作用,进而围绕“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的过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

6.某水塘内有一条由三种不同生物形成的食物链:

硅藻→虾→小鱼。

下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水塘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物种丙表示小鱼,该种群所处的营养级最高,所含能量最少

B.硅藻、虾、小鱼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C.物种乙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丙的数量会增加

D.物种甲、乙、丙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B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判断物种甲是硅藻,物种乙是虾,物种丙是小鱼.可构成食物链为硅藻→虾→小鱼,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小鱼的能量最少,A正确;

由于该食物网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生物群落还应有分解者,因而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错误;

结合图中的信息,可知若物种乙的数量突增,丙的食物增加,在短时间内其数量也会增加,C正确;

物种甲、乙、丙是三种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考点定位】种群的数量变动

7.下列关于生命科学研宄方法与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萨姆纳通过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得到脲酶的结晶证明了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沃森和克里克研宂DNA分子结构时,主要运用了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

C.摩尔根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研宄发现了能量流动具有单向循环、逐级递减的特点

【解析】A、酶的本质大多数都是蛋白质,少数为RNA,萨姆纳通过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得到脲酶的结晶证明了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正确;

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建构的是物理模型,B错误;

C、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测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摩尔根是通过果蝇杂交实验直接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错误;

D、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研究发现了能量流动具有单向、逐级递减的特点,D错误。

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人类活动与该理念相符合的是()

A.为增加耕地面积,大量围湖造地B.为保护生态环境,禁止乱砍滥伐

C.为发展地方经济,盲目开山采矿D.为提高农业产量,大量使用农药

【解析】围湖造田扩大耕地会破坏植被和食物链,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A错误;

为保护生态环境,禁止乱砍滥伐,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

为发展地方经济,盲目开山采矿会破坏当地生态平衡,同时会污染环境,C错误;

许多种化学农药严重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造成环境污染,同时破坏生态平衡,D错误。

9.下列关于某生态系统示意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就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2条

C.图中的鹰属于第三、四营养级

D.鹰和蛇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解析】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A正确;

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2条,B正确;

图中的鹰属于第四、五营养级,C错误;

鹰和蛇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D正确。

10.图若草固定的太阳能转化的有机物为1000kg;

又假如每个营养级的生物被两种生物捕食时各食一半,则鹰最少增加()

A.12.75kgB.15.25kg

C.7.75kgD.21kg

已知低营养级的量,求高营养级的量时,最少增加量,按10%计算。

若每个营养级的生物被两种生物捕食时各食一半,则鹰最少增加500×

10%×

10%+500×

(1/2)×

10%=7.75kg。

【考点定位】能量流动

11.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是

A.热带雨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D.热带季雨林

森林生态系统是生物圈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体,是地球上比较重要的生态系统,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北方针叶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约覆盖整个地球表面的11%,主要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植物种类有红松、云杉和冷杉,是世界木材的主要产地,代表动物有驼鹿、雪兔、松鼠、黑熊、雷鸟和榛鸡等,C正确。

A、B、D错误。

本题是关于森林带的问题,要求上属于识记的内容,只要加强有关知识点的记忆就能熟练解答此类题目。

1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苔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单一,抵抗力稳定性弱

B.湖泊的水体自净能力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C.草原上引入外来物种会增强抵抗力稳定性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解析】生态系统物种数量越少,抵抗力稳定性越弱,A正确;

湖泊的水体自净能力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正确;

引进外来物种,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以避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C错误;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D正确。

13.下面的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的甲和己各代表一个营养级

B.调查图一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

C.当丙刚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如图二中的曲线X

D.若图二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c点对应的是图三中的t1时刻,此时丙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图一中戊是生产者,甲和己都属于第二营养级,A错误;

生产者(戊)在该食物网中为植物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为样方法,庚是消费者调查其种群密度一般为标记重捕法,B错误;

丙迁入该生态系统相当于外来物种入侵,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数量呈现“J”型增长,如曲线X,C正确;

c点时,丙的种群数量最大,为K值,此时种群增长速率降为0,对应图三中的t2时刻,此时丙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错误。

本题考查食物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A约

A.100kgB.44.5kg

C.25kgD.15kg

图中共含有三条食物链,而题中所问为至少消耗的A,根据能量流动规律分析可知,食物链越短损耗越少,效率以20%计算。

故食物链为A到B到猫头鹰为最短,消耗的A为1/20%/20%=25kg。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点评:

能量流动的特点为:

逐级递减,所以营养级越少,流动中所损耗的能量越少,故按照最短的食物链进行计算。

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可循环利用,A正确;

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故食物链越短,终极消费者获得能量越多,B正确;

由于能量传递率为10%~20%,所以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也越多,C错误;

由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所以营养级越高,散失的能量越多,D正确.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功能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得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因此是单向不可逆转的.

16.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寄生生活在动植物体内的所有细菌都属于分解者

B.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其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D.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少

【解析】寄生生活在动植物体内的所有细菌都属于消费者,A错误;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没有生产者生态系统就不存在,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没有分解者的植物的遗体粪便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所以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B正确;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C正确;

食物链越长,能量损耗越大,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就越少,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少,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关键能理清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知道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必不可少,还要注意寄生的细菌属于消费者,腐生的细菌属于分解者。

17.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依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系统的总能量是草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B.X中包括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C.能量由肉食动物①传递到肉食性动物②的形式是化学能

D.能量沿草向肉食性动物②流动中逐渐增加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国定的太阳能总量,故A正确;

除了最高营养级外,每个营养级的能量都有三个去向:

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消耗,传递给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分解,故B、C均正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故D错误。

本题主要考查能量流动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8.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各种群数量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

A.绿藻上升B.白鲢下降C.水蚤下降D.乌鱼上升

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的调节方式为反馈调节,解答本题应以反馈调节着手判断种群数量的变化。

图解中水蚤和白鲢之间是竞争关系,乌鱼以花鲢和白鲢为食。

大量捕捞花鲢后,由于水蚤天敌减少,水蚤数量增多,水蚤以绿藻为食,水蚤增多导致绿藻减少,A错误;

由于绿藻减少,白鲢和水蚤种间竞争加剧,并且由于花鲢减少,乌鱼会以白鲢为主食,因此白鲢的数量会减少,B正确;

花鲢被大量捕捞,短时间内将导致水蚤天敌减少,所以水蚤数量增多,C错误;

乌鱼以花鲢和白鲢为食,花鲢和白鲢数目都减少,导致乌鱼数量减少,D错误。

故选B。

本题结合食物网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能根据食物网中某一环节数量变动分析引起其它环节生物数量的变动情况。

19.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A.二氧化碳B.碳酸盐C.碳酸D.碳水化合物

20.下图为长三角某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作物B.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C.该生态系统物质不能循环利用D.阳光也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即作物,A正确。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B正确。

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循环的,C错误。

阳光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范畴,D正确。

2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D.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1、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

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

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

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3、多样性的保护: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

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易地保护:

动物园、植物园。

(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

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4、注意事项:

(1)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并不意味禁止开发和利用;

(3)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合作。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正确;

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正确;

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导致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C正确;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应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D错误。

识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和保护是解题的关键。

22.夏日荷塘,荷叶有上下跳跃的青蛙捕食昆虫,水中有青蛙的幼体蝌蚪啃食植物嫩芽,当密度过大时,蝌蚪会释放毒素提高自身死亡率。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青蛙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B.若蛇被大量捕杀,将增大该河塘青蛙的环境容纳量

C.蝌蚪分泌毒素提高死亡率属于种群数量的内源性调节因素

D.青蛙的成体和幼体在荷塘中的分布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青蛙捕食昆虫,水中有青蛙的幼体蝌蚪啃食植物嫩芽,由此可见青蛙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A正确;

蛇是青蛙的天敌,若蛇被大量捕杀,则青蛙的天敌减少,将会增大该荷塘青蛙的环境容纳量,B正确;

蝌蚪分泌毒素提高死亡率属于种群数量的内源性调节因素,C正确;

青蛙的成体和幼体属于一个种群,其在荷塘中的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

23.图示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A.Ⅰ和Ⅳ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

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只有1条食物链:

Ⅰ→Ⅱ→Ⅲ→Ⅳ

C.E1表示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所摄入的能量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能量金字塔,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从下到上依次是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第三营养级就是次级消费者。

生态系统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该能量金字塔食物链可有多条,因为每个营养级生物不只一种,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不能循环利用,所以答案C。

24.右图为某地稻田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箭头符号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元素以有机物形式在cef过程中传递

B.乙、丙中的生物可构成多条食物链

C.水稻和藻类分别占据不同空间有利于增强a过程

D.乙中生物处于生长期时,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关系为a=b+c+e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形式在cef过程中传递,A正确。

乙、丙中包含多种生物,所以可构成多条食物链,B正确。

水稻和藻类分别占据不同空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就有利于更多的碳元素转移到乙,a表示碳元素转移量,C正确;

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关系应为a=b+c+e+自身积累量,D错误。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5.下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蜣螂同化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

B.最高营养级同化量的去向是:

呼吸作用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入分解者

C.草食动物N5/N4的比值大于肉食动物的这一比值

D.高营养级生物呼吸散失量占自身同化量的比值通常大于低营养级的生物

【解析】蜣螂同化的能量来自于初级消费者的粪便,而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没有同化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错误;

最高营养级同化量的去向是: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其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包括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B错误;

不同营养级的生物同化量与摄入量的比值无法判断,C错误;

高营养级生物呼吸散失量占自身同化量的比值通常大于低营养级的生物,D正确。

26.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1、2、3构成了生物群落

B.3代表的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C.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

D.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由图分析可知,1是生产者,2是消费者,3是分解者,4是二氧化碳,AC正确。

蚯蚓是分解者,属于真核生物,B正确。

①表示捕食过程,②表示呼吸作用,D错误。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分析图形能力。

27.下列选项中能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发生生物富集的是:

A.重金属B.热量C.碳水化合物D.氯代烃类杀虫剂

【答案】AD

生物富集是指某些物质随着营养级升高而在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大,重金属和某些杀虫剂不易降解和丢失,所以易富集,A、D正确,B、C错误。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8.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含量,如下表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减少,则会引起

生物种类

有机物总量(g)

550

100

3000

18

A.甲、丁的种群数量减少,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B.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丙、丁的种群数量减少

C.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减少

D.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减少

【解析】营养级超高的种群,所含能量越少,在该生态系统中,这四种生物之间形成的食物链是:

丙→甲→乙→丁,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29.下列与生态系统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土壤微生物不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不断循环的,因此农田不需施加氮肥

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D.在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解析】腐生的土壤微生物为分解者,是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重要成分,A错误;

大气中的氮气可以通过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固定(生物固氮),而其他植物不能以这种方式获得氮源,而要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