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几种特殊土地基及地基处理Word下载.docx
《浅谈几种特殊土地基及地基处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几种特殊土地基及地基处理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等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的黄土;
西南亚热带湿热气候区的红粘土;
主要分布于南方和中南地区的膨胀土;
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多年冻土;
以及盐渍土、人工填土和污染土等。
当其作为建筑场地、地基、建筑环境时,由于它们自身的不同特点,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造成工地上的重大事故。
因此,只有掌握了它们各自的特点,才有利于工程建设。
1.2良好地基对房屋建筑的重要性
地基基础是联系地基与房屋建筑的重要物体,房屋建筑的纵向体系传递而来的荷载由基础传递给地基。
出现地基承载力不足的情况,并且地基基础分布方式与纵向结构分布方式无异,可以利用独立性的基础,出现地基过软的情况,如果房屋建筑较高,可以选择筏型的地基基础。
筏型基础可以与地基的接触面积较大,但就经济因素来讲,其价格要远远高于独立基础。
出现基础土质良好并且地下水位偏低的情况,最好选择人工挖孔灌注桩作为支撑。
出现地基的承载力不足的情况,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
如遇到软土地基,要在工程的勘测阶段对软弱土层的构成肌理进行分析,了解土质泥沙的分布,为地基工程设计与处理方案规划提供有效的参与数据。
在建筑工程中,要想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首先重视建筑工程的基础性工程的施工质量。
因此,应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法,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并按施工验收规范和操作规范的要求严格认真进行施工,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
如果地基的承载力足够,则基础的分布方式可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但由于土质或荷载的原因,需要采用满铺的伐形基础。
伐形基础有地基接触面广的优点,但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要高,基础的概念都是把集中荷载分散到地基上,使荷载不超过地基的长期承载能力。
建筑物如果有几层以上,基础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粘土,亚粘土、则采用作支承、抗滑,可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
如果地基非常软弱,建筑物很高的情况下,则需要采用伐形基础,多数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墙、柱都可以用各自的基础分别支承在土地基上。
假设地基承载力不足,属于软土地基,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
软弱地基系由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它构成的地基,那么在勘查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泥沙,根据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提供相应参数。
在初步计算时最好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重量,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得到平均的荷载,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倍的平均荷载值,则用单独基础可能比伐形基础更经济。
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值,那么比建造满铺在全部面积上的伐形基础更经济,如果介于在二者之间,则用桩基或沉井基础。
不同的地基条件,要采用不同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具体施工。
如果地基土为淤泥,且上面的土层偏薄,则要注意尽量不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淤泥与淤泥土造成松扰动,如果地基土为建筑废弃料以及填充土,并且这些混合物的均匀性与密度达标,则可以将其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而对于那些有机物含量交大且生活垃圾较多的地基土,没有经过专业的处理则不可以作为地基基础的持力层。
面对诸多地基土条件,在进行地基处理之时,要科学选择地基处理方法,要以房屋建筑地的地质水文条件以及建筑物对于地基的具体要求为基础,从建筑结构类型与设计需求出发,综合考虑施工环境与条件因素做出科学选择,另外在做地基处理工作之时,还要利用有效的措施来使地基的局部结构刚度与强度提升,从而使房屋建筑物对于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提高,在选定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实践之前,一定要进行检测,保证地基处理的效果。
地基和基础是房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是与地基紧密联系、互相依存的工程结构。
不合理的基础和地基施工的质量问题,往往会导致基础工程质量缺陷与事故。
因此,加强和改进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意义重大。
2地基处理方法
2.1桩基法
当淤土层较厚,难以大面积进行深处理,可采用打桩办法进行加固处理。
而桩基础技术多种多样,早期多采用水泥土搅拌桩、砂石桩、木桩,目前很少使用,一是水泥土搅拌桩水灰比、输浆量和搅拌次数等控制管理自动化系统未健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存在搅拌均匀性差及成桩质量不稳定问题;
二是砂石桩用以加固较深淤泥软土地基,由于存在工期长,工后变形大等问题,已不再用作对变形有要求的建筑地基处理;
三是民用建筑已禁用木桩基础。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筋混凝土桩和预应力管桩)目前由于具有较强承载力,投资省,质量有保证,施工速度快等特点,得到普遍运用,如本人设计龙海市角美镇金山水闸,其地质条件覆盖一层10m以上厚的淤泥土层,地基处理采用边长为250mm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挤密淤土层并靠摩擦承载,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还具有抗水闸水压力产生水平荷载,达到水平稳定作用。
淤土层较厚地基处理还可以采用灌注桩,打灌注桩至硬土层,作承载台,灌注桩有沉管灌注桩和冲钻孔灌注桩,但两种方法灌注桩还存在一些技术难题,一是沉管灌注桩在深厚软土中存在桩身完整性问题;
二是冲钻孔灌注桩存在泥浆污染问题,桩身混凝土灌注质量,桩底沉渣清理和持力层判断不易监控等问题。
福建省龙海市发生几起灌注桩基础民用建筑不均匀沉陷,导致墙体裂缝事件,是由于施工中存在上述技术问题造成。
2.2灌浆法
是利用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将能够固化的某些浆液注入地基介质中或建筑物与地基的缝隙部位。
灌浆浆液可以是水泥浆、水泥砂浆、粘土水泥浆、粘土浆及各种化学浆材如聚氨酯类、木质素类、硅酸盐类等。
灌浆法对加固淤泥软土地基具有明显效果,如福建省龙海市角美壶屿港水闸由于淤泥软基不均匀,沉陷闸基沉降最大达到0.63m,加固时采用单管高压旋喷灌浆处理,每个闸墩上、下游侧和中间各设5个灌浆孔,沿闸墩轴线两侧布孔,灌注水泥浆,成桩直径0.5m,伸入闸基础10.5m,采用灌浆压力为20MPa,经过处理后闸基沉降基本得到控制。
高压旋喷灌浆处理原理是通过在闸基中高压旋喷灌浆形成水泥土摩擦桩,提高闸基承载力,达到控制沉降的目的。
另一种对淤泥软土地基闸室掏空处理通常应通过水闸上游防渗如设置水平铺盖或垂直防渗控制闸基渗流,然后再对闸室进行灌浆处理,如厦门市石浔水闸由于闸基渗流造成闸室底板多个部位被淘空,加固时先在闸室上游侧采用帷幕灌浆防渗,灌浆帷幕布设在闸墩上游侧1.0m处,孔距0.5m,灌注水泥浆,孔深5.0m,灌浆压力10MPa。
然后对闸室淘空部位采用钻孔灌浆处理,先灌细砂,不吃砂后,再灌水泥砂浆,最后灌水泥浆,水闸除险加固后效果显著。
2.3加筋法
加筋土是将抗拉能力很强土工合成材料埋置于土层中,利用土颗粒位移与拉筋产生摩擦力,使土与加筋材料形成整体,减少整体变形和增强整体稳定。
福建省福清过桥山围垦工程采用打设塑料排水板,以加速淤泥层排水固结,提高地基强度,又采用砂垫层中铺设土工织物,由于土工织物受拉作用,调整了基底应力分布,地基侧向位移和沉降却相应减少,地基稳定性就大大提高。
3几种特殊土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
3.1软土
软土是指淤泥、淤泥质土和部分冲填土、杂填土及其他高压缩性土。
这类土的物理特性大部分是饱和的,含有机质,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孔隙比大于1。
当天然孔隙比大于1.5时,称为淤泥;
天然孔隙比大于1而小于1.5时,则称为淤泥质土。
这类土的抗剪强度很低,压缩性较高,渗透性很小,并具有结构性,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内陆江河湖泊的周围,是软弱土的主要土类,通称软土[1]
3.1.1工程特性
(1)含水量较高,孔隙比大。
一般含水量为35%~80%,孔隙比为1~2。
(2)抗剪强度很低。
根据土工试验的结果,我国软土的天然不排水抗剪强度一般小于20kPa,其变化范围在5~25kPa;
有效内摩擦角约为20°
~35°
;
固结不排水剪内摩擦角12°
~17°
正常固结的软土层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往往是随距地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每米的增长率约为1~2kPa。
加速软土层的固结速率是改善软土强度特性的一项有效途径。
(3)压缩性较高。
一般正常固结的软土的压缩系数约为α1-2=0.5~1.5MPa-1,最大可达α1-2=4.5MPa-1;
压缩指数约为Cc=0.35~0.75
(4)渗透性很小。
软土的渗透系数一般约为1×
10-6~1×
10-8cm/s
(5)具有明显的结构性。
软土一般为絮状结构,尤以海相粘土更为明显。
这种土一旦受到扰动,土的强度显著降低,甚至呈流动状态。
我国沿海软土的灵敏度一般为4~10,属于高灵敏度土。
因此,在软土层中进行地基处理和基坑开挖,若不注意避免扰动土的结构,就会加剧土体变形,降低地基土的强度,影响地基处理效果。
(6)具有明显的流变性。
在荷载作用下,软土承受剪应力的作用产生缓慢的剪切变形,并可能导致抗剪强度的衰减,在主固结沉降完毕之后还可能继续产生可观的次固结沉降。
3.1.2软土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及工程措施
应根据软土地区的特点,场地具体条件,综合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对地基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原则,选择合理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软土地区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对地区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2]
(1)当范围不大时,一般采用基础加深或换填处理。
(2)当宽度不大时,一般采用基础梁跨越处理。
(3)当范围较大时,一般采用短桩处理,短桩的类型有砂桩、碎石桩、灰土桩、施喷桩、和预测桩。
桩的设计参数宜用试验确定。
2.对表层及浅层不均匀地基及软土的处理
(1)对不均匀地基采用机械碾压法或务实法。
(2)对浅层软土常用垫层法。
3.对深层软土的处理
(1)排水固结法:
对天然地基,或先在地基中设置砂井(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带等竖向排水体,然后利用建筑物本身重量分级逐渐加载;
或在建筑物建造前在场地上先行加载预压,使土体的孔隙水排出,逐渐固结,地基发生沉降,同时强度逐步提高的方法[3]。
(2)桩基础:
对荷载下,沉降限制严格的建筑物,宜用桩基础,以达到有效的沉降量或差异沉降量的要求。
3.2湿陷性黄土
黄土是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在生成初期,土中水分不断蒸发,土孔隙中的毛细作用,使水分逐渐集聚到较粗颗粒的接触点处。
同时,细粉粒、粘粒和一些水溶盐类也不同程度的集聚到粗颗粒的接触点形成胶结。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其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
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
当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
故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
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因地基湿陷引起附加沉降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避免或消除地基的湿陷或因少量湿陷所造成的危害。
3.2.1工程特性
我国大部分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地质特性为:
可塑性较弱;
含水量较少;
压实程度很差,孔隙比较大;
抗水性很弱,遇水强烈崩解,膨胀量较小,但是失水收缩较明显;
有很强的透水性;
强度较高,因为压缩中等,抗剪强度较高[4]。
湿陷性黄土之所以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除上述在遇水时颗粒接触点处胶结物的软化作用外,还在于土的欠压密状态,干旱气候条件下,无论是风积或是坡积和洪积的黄土层,其蒸发影响深度大于大气降水的影响深度,在其形成过程中,充分的压力和适宜的湿度往往不能同时具备,导致土层的压密欠佳。
接近地表2-3米的土层,受大气降水的影响,一般具有适宜压密的湿度,但此时上覆土重很小,土层得不到充分的压密,便形成了低湿度、高孔隙率的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在天然状态下保持低湿和高孔隙率是其产生湿陷的充分条件。
我国湿陷性黄土分布地区大部分年平均降雨量约在250~500ram,而蒸发量却远远超过降雨量,因而湿陷性黄土的天然湿度一般在塑限含水量左右,或更低一些。
在竖向剖面上,我国湿润陷性黄土的孔隙比一般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其含水量则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有的地区这种现象比较明显,为此较薄的湿陷性土层往往不具自重湿陷或自重湿陷不明显[5]。
3.2.2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
对于各类建筑进行地基处理时,地基处理有以下要求:
1.甲类建筑[6]
对于甲类建筑进行地基处理时,应穿透全部湿陷土层或消除地基全部湿陷量,处理厚度要求:
(1)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将基础下湿陷起始压力小于附加压力与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之和的所有土层进行处理,或处理至基础以下的压缩层下限为止。
(2)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处理基础以下的全部湿陷性土层。
2.乙类建筑
对于乙类建筑进行地基处理时,应消除基础部分湿陷性,其最小处理厚度为:
(1)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压缩层厚度的2/3。
(2)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压缩层土层的2/3,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不大于20cm。
(3)若地基的宽度大或湿陷性土层的厚度大,处理2/3压缩层或2/3湿陷性土层有困难时,在建筑物范围内应采用整片处理,处理厚度前者不小于4m,后者不小于6m[7].
3.丙类建筑
对于丙类建筑进行地基处理时,应消除基础部分湿陷性,方法同上。
4.丁类建筑
此类建筑的地基一律不处理。
3.3膨胀土
膨胀土是指含有大量的强亲水性粘土矿物成分,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且胀缩变形往复可逆的高塑性程特性,膨胀土是种高塑性黏土,一般承载力较高,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和反复胀缩变形、浸水承载力衰减、干缩裂隙发育等特性,性质极不稳定。
常使建筑物产生不均匀的竖向或水平的胀缩变形,造成位移、开裂、倾斜甚至破坏,且往往成群出现,尤以低层平房严重,危害性很大,裂缝特征有外墙垂直裂缝,端部斜向裂缝和窗台下水平裂缝,内、外山墙对称或不对称的倒八字形裂缝等;
地坪则出现纵向长条和网格状的裂缝。
3.3.1工程特性
(1)膨胀量、膨胀力均较小。
试验表明,当上覆荷载压力由P=0增加至P=I.6kPa时,其膨胀量能减少40%;
当增加至P=25kPa时,其膨胀量减少70%~80%,因此该膨胀土困膨胀对路基产生影响小,但其收缩产生的地裂破坏作用大,主要表现在路基经受长久千湿季节的反复收缩时,其裂隙不断发展,当有水渗入时,膨胀软化,从而影响路基稳定。
(2)吸水膨胀,强度降低。
膨胀土Ⅱ厦水后体积膨胀,其强度降低,尤其击实后的膨胀土,密实度较高,而遇较多的水分补结时,其强度降低幅度较大。
(3)裂隙发育。
裂隙有竖向、斜交、水平3种,地表1-2m深度内见竖向张裂隙,裂面粗糙,上大下小.逐渐尖灭;
裂面呈油脂光泽或腊状光泽,有的裂隙面有擦痕及铁锰氧化物薄膜,裂隙中常充填灰绿、灰白色粘性土。
(4)易风化。
沿线膨胀土属强风化层。
路基开挖后,土体在风化应力作用下,很快会产生碎裂、剥落和泥化现象,使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
(5)压实困难。
当天然含水量比较高时,粉碎压实需将土的含水量降到重型击宴标准的最佳含水量,在江准多雨地区十分困难,晾晒费时费工,既影响工程进度,又增加成本,即使按重型击实标准压实到规定的密实度,若不做其它防护处理时,遇水浸泡后仍膨胀变形,路基不能保持长久稳定。
3.3.2膨胀土的地基处理
(1)换土垫层:
可采用膨胀土或灰土,换土厚度通过计算确定。
(2)砂石垫层:
平坦土地上Ⅰ、Ⅱ、级膨胀土地基可采用这种方法,厚度不应小于300mm,垫层厚度应大于垫底厚度,两侧宜用相同材料回填,并做好防水处理[9]。
(3)桩基础:
桩基础应穿过膨胀土层,使桩尖进入非膨胀土层或伸入大气影响急剧层以下一定的深度,桩端可发挥锚固作用抵抗膨胀土对上部的上拔力。
另外,在美国采用石灰浆灌入法,加固膨胀土地区铁路路基;
澳大利亚采用移去树或在树木与房屋中间设置竖直隔墙及深基托换等方法来减少或避免大树吸水与蒸发引起的房屋破坏。
3.4红粘土
红粘土是指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碳酸盐类岩石(石灰石,白云石,泥质泥石等)经强烈风化后形成的残积、坡积的褐红色、棕红色或黄褐色的一种高塑性粘土。
红粘土主要为残积、坡积类型,因而其分布多在山区或丘陵地带。
这种受形成条件所控制的土,为一种区域性的特殊性土。
在我国以贵州、云南、广西省(区)分布最为广泛和典型,其次在安徽、川东、粤北、鄂西和湘西也有分布。
一般分布在山坡、山麓、盆地或洼地中。
其厚度的变化与原始地形和下伏基岩面的起伏变化密切相关,分布在盆地或洼地时,其厚度变化大体是边缘较薄,向中间逐渐增厚;
分布在基岩面或风化面上时,则取决于基岩起伏和风化层深度。
当下伏基岩的溶沟、溶槽、石芽等较发育时,上覆红粘土的厚度变化极大,常有咫尺之隔,竟相差10rn之多;
就地区论,贵州的红粘土厚度约3~6m,超过l0m者较少,云南地区一般为7~8m,个别地段可达10~20m;
湘西、鄂西、广西等地一般在10m左右。
3.4.1工程特性
(1)天然含水量高、低密度。
天然含水量一般为40%~60%,最高达90%,密度小天然孔隙比一般为1.4~1.7,最高为2,具有大孔隙性。
(2)塑性高和分散性。
塑限一般为40%~60%,最高达90%,塑性指数一般为20~50。
由于塑性很高,所以尽管天然含水量高,一般仍处于坚硬或硬可塑状态,甚至饱水的红黏土也是坚硬状态的。
(3)压缩性较低。
红粘土的压缩性一般不高,例如:
潞西市芒别水库、蚌相水库、77332部队营区等的土样在100~200kPa压力范围内,压缩系数均在0.1~0.5Mpa-1之间,按照分类标准,均属中等或中等偏低压缩性土,这对控制坝体和地基的沉陷量是有利的。
但是该类土e~p关系曲线多为光滑曲线,且保持一定的坡度,也就是说压缩变形尚未达到稳定。
(4)渗透性好。
由于红粘土中的游离氧化铁胶结作用水稳性较好,胶结体在水中不易分散,故其抗渗性比较好。
又由于该类土中存在着大小集合体,集合体间存在较大孔隙,故其渗透系数比分散性粘土的渗透系数相对要大,一般在1×
10-4~1×
10-7cm/s之间。
(5)抗剪强度。
红粘土虽然一般含水量较高,干容重较低,孔隙比较大,但这类土的抗剪强度值并不低,其内磨擦角一般在20o~30o之间,凝聚力一般在20~100kPa之间,这类土用作筑坝材料,其强度值是能满足要求的。
3.3.2红粘土的地基处理
红粘土地基的处理要针对地基不均匀性、土硐、地裂等问题进行,要坚持采取地基处理,基础设计和结构调整相合的方法,搞好红粘土的地基的处理。
1.对地基不均匀性红粘土处理
应优先考虑地基处理为主的措施,宜采用改变基宽,调整相邻地基基底压力、增减地基埋深,使基底下可压缩土厚相对均一,对外露石芽,可用压缩材料褥垫处理;
对土层厚度状态分布不均匀的地段,用低压缩的材料作置换处理。
2.红粘土地基中土硐处理
(1)对于红粘土地基中只有个别土硐存在,且对地基稳定性影响不大时,分两种:
当浅埋土硐,实行地面开挖,消除软土,用块石回填,再加毛石混凝土至底面下0.3m,再用土夹石填至基础底面即可;
当深埋土硐,地面上对准硐体顶板,打砖孔多个,用水冲法将砂砾石灌进洞里。
若灌注困难,可借助压力灌注细石混凝土[10]。
(2)对于红粘土地基中含有较多土硐时,其其有发展趋势,对地基稳定性影响较大应考虑放弃红粘土地基,采用桩基础,以下伏基岩作持续力。
3.红粘土地基中地裂处理
详细了解地裂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除与图硐地面塌陷有关的地裂处,其余所有地裂都要进行充填封实,防治地表水下渗,使深部红粘土软化,形成土硐,地基失去稳定。
在填实了的地裂上施工建筑时,采用梁、拱跨越,并在基础设计和建筑结构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潜在的发展的地裂,在其密保地段和建伸地带,不宜拟建新的建筑物。
4案例分析
4.1案例一——西安兰州军区新兴大厦黄土地基处理
4.1.1工程概况
由兰州军区后勤部开发建设的西安"
新兴大厦"
及高层公寓式住宅楼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建国路88号,是由二栋15层高楼组成,该工程建在饱和粘土和饱和黄土地基上,其下无较好的持力层,地表下5m-6m有地下水,并有多处明暗渗井和古墓、洞穴等,天然地基承载力仅有100Kpa,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需对地基进行处理。
经有关专家对几种地基处理方案比较后,建设单位决定采用孔内深层强夯(DDC)碴土桩对该地基进行处理。
施工时间1994年,成桩数量3500根。
4.1.2采取的地基处理方法
1、采用孔内深层强夯(DDC)碴土桩,在水中施工成桩;
2、成孔直径φ400mm,平均成桩直径φ600mm,桩深12m;
3、桩体填料为:
碴土(碎砖瓦、混凝土块、石料、工业无毒废料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
4、采用孔内深层强夯(DDC)技术,特制专用重锤将古墓进行处理。
4.1.3处理结果
经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国家级检测单位检测,检测结论为:
复合地基承载力fk≥280Kpa,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4.2案例二——天津九千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办公楼及综合试验楼软弱地基处理
4.2.1工程概况
天津九千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位于天津市北辰区双街九园公路旁,由2栋6层砖混结构办公楼及综合试验楼组成。
拟建场地原为耕地,土质主要由粘土、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组成。
含水量最高可达49%,地表下2米见水,孔隙比1.43,地基允许承载力90Kpa,无法满足办公楼及试验楼的设计要求,需对该地基进行处理。
设计院及建设单位经对几种地基处理方案比较后,决定采用孔内深层强夯(DDC)碴
土桩对该地基进行处理。
施工时间2002年,成桩数量1888根。
4.2.2采取的地基处理方法
1、地基处理方法:
孔内深层强夯法(DDC)为碴土桩;
2、成孔直径φ400mm,平均成桩直径φ600mm,桩深11.5m;
碴土(碎砖瓦、砼块、石料、土、砂、工业无毒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