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GMP卫生知识培训.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0411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GMP卫生知识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新版GMP卫生知识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新版GMP卫生知识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新版GMP卫生知识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新版GMP卫生知识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GMP卫生知识培训.ppt

《新版GMP卫生知识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GMP卫生知识培训.ppt(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GMP卫生知识培训.ppt

新版GMP卫生知识培训主主要要内内容容一.卫生的基本概念二.卫生管理三.环境卫生四.人员卫生五.工艺卫生六.清洁与消毒一、卫生的基本概念一、卫生的基本概念1.1、无菌:

是指产品中不存在任何活性微生物。

由于它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无法通过实验加以证明。

无菌技术:

主要指控制或防止各类微生物的污染及其干扰的一系列操作方法、手段、规则、程序等,包括无菌环境、设施、设备、器具、以及无菌操作。

药品可通过灭菌工艺和无菌工艺达到无菌要求。

消毒:

是指对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的致死作用,但不能杀死牙孢等全部微生物。

所以消毒是不彻底的,不能代替灭菌。

凡用于消毒的化学药品称为消毒剂。

灭菌:

凡能杀灭物体中所有活的微生物的作用称为灭菌。

一、卫生的基本概念一、卫生的基本概念1.3、卫生管理中常用术语定义:

1.3.1污染定义:

作为处理对象的物体或物质,由于粘附,混入或产生某种物质,其性能和机能产生不良影响的过程或使其不良影响的状态,称为污染。

通俗说法是:

就是指当某物与不洁净的或腐败物接触或混合在一起,使该物质变得不纯净或不适用时,即受污染。

1.3.2污染物:

作为处理对象的物体或物质,由于粘附,混入或产生某种物质,使其遭受污染,该物质称为污染物。

1.3.3尘粒污染:

就是指产品因混入不属于它的那些尘粒而变得不纯净.一、卫生的基本概念一、卫生的基本概念1.3.4微生物污染:

就是指微生物引起的污染。

我们上面所说的外用伤口药的案例,就是受微生物污染的结果.1.3.5其它异物污染:

如生产中混入了玻璃、金属、消毒剂、杀虫剂等非期望的物质,也称污染。

1.3.6交叉污染:

在生产中,一种原料、中间产品或成品被另一原料或产品污染。

1.3.7微生物是一群体形细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后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1.3.8尘粒:

可悬浮在空气中的尺寸一般在0.001um1000um之间的固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物质,包括生物性粒子和非生物性粒子。

1.3.9药品生产中污染以上形式都有,但最主要的污染是微生物污染和尘粒污染.一、卫生的基本概念一、卫生的基本概念1.4、卫生在GMP中是指:

环境卫生、工艺卫生和人员卫生。

(1)环境卫生指:

生产区、生产厂房及其周围的卫生求。

(2)工艺卫生指:

对所有使用的物料、生产过程及设备等的卫生要求。

(3)人员卫生指:

对生产现场人员卫生的要求。

二、卫生管理二、卫生管理2.1企业根据GMP的要求,应建立生产区域、环境、设备、容器、个人的清洁卫生规程。

2.1.1清洁卫生规程的主要内容:

(一)清洁工作范围、内容;

(二)清洁方法、程序;(三)清洁剂、消毒剂及配制;(四)清洁工作频次;(五)清洁卫生检查及评价;(六)其他。

二、卫生管理二、卫生管理2.1.4各项卫生管理规程一经颁布执行,即为卫生管理的基准性文件,是制定清洁操作规程的依据和准则,是各部门实施卫生管理,实施卫生监督控制的依据和准则。

2.1.5各项卫生措施、其核心是防止污染及交叉污染。

2.2卫生标准的实施:

2.2.1清洁操作规程的建立,为确保卫生管理规程的实施。

生产部门组织各有关部门制定各个相应的清洁操作规程(或程序)如厂房、设施、设备、容器具、生产工具、清洁工具等的清洁操作规程。

2.2.2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人、机、物、法、环每一个细节均应有相应的卫生规程。

2.2.3应规定生产区不得存放非生产物品和个人杂物,生产中废弃物应及时处理。

2.2.4生产前和生产进行中必须保持同样的符合标准的卫生状态。

生产结束时应马上挂上“未清洁”或“待清洁”的状态牌。

二、卫生管理二、卫生管理2.2.5洁净区的空气系统应进行验证。

用于洁净区消毒的设施应进行验证。

2.2.6设备容器的清洗要进行验证。

2.3卫生标准的监控:

2.3.1生产过程中卫生措施的实施和结果,由质量管理部门的QA员按照卫生监控标准进行监控,分别采用各个相应的清洁评价标准去监控检查。

2.3.2清洁状态标识要严格按照“卫生状态标识管理规定”进行。

每次生产前QA确认各项卫生要求已达到(如签发清场合格证),生产准备工作已符合要求发给“准予生产”的合格证,才可开工生产。

2.4卫生培训2.4.1卫生管理规程、卫生操作规程批准颁发后,执行之前,必须对有关员工进行培训,必要时先考核后上岗。

2.4.2定期对洁净室(区)内的工作人员包括维修、辅助人员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等方面的培训及考核。

三、环境卫生三、环境卫生3.1总则:

药品生产环境是指与药品生产相关的空气、水源、地面、生产车间、设备、空气处理系统、生产介质和人等几方面的卫生。

规范第四十条规定:

企业应当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当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当合理,不得互相妨碍;3.2一般生产区环境卫生管理要求:

(1)厂房内表面窗明壁净见本色、无霉斑、无渗漏、无不清洁死角,灯与管线无积尘。

(2)地面光滑,平整、清洁、无积水、无杂物;地漏干净无积垢。

三、环境卫生三、环境卫生(3)厂房严密,设置有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措施;生产区内无动物及昆虫。

(五防:

防尘、防蚊、防蝇、防虫、防鼠)。

(4)物料、中间产品定置放置,码放整齐,有遮盖防尘措施,明显状态标志。

(5)一切非生产物品及个人物品不得带入和存放于生产区。

不得在生产区内从事与生产无关的活动。

(6)楼道、走廊清洁和畅通,不得堆放任何东西。

(7)人流、物流分开,有明显标记。

人、物分别在规定通道出入,不得穿行。

(8)同一操作间内或相邻操作间的操作安排要合理,避免交叉污染。

(9)生产中的废弃物装在密闭容器内,每天及时清理到规定的废弃物堆放处,并立即清洗干净容器,车辆、工具并消毒。

(10)生产区内应设置洁具清洗间,清洁工具齐全,洗涤、消毒措施完备。

清洗间通风良好,清洁;清洁卫生完成后,应及时清洗及消毒清洁工具,并于清洗间内整齐放置。

三、环境卫生三、环境卫生(11)物料定置码放整齐,标志明显;操作台、地面无撒落,无污物。

(12)工作台(包括净选药材的工作台)表面应平整,不易产生脱落物。

3.2.3洁净区环境卫生要求:

(1)门窗、各种管道、灯具、风口及其它公用设施,墙壁与地面的交界处等应保持洁净,无浮尘。

(2)地漏干净,经常消毒,经常保持液封状态,盖严上盖。

(3)洗手池、工具清洗池等设施,里外应保持洁净,无浮尘、垢斑和水迹。

(4)缓冲室、传递柜、传递窗等缓冲设施,两门不能同时打开。

在不工作时,注意关闭传递柜(窗)的门。

(5)严格控制进入洁净室的人数,仅限于该区域生产操作人员及经批准的人员进入;工作时应关闭操作间的门,并尽量减少出入次数。

对临时外来人员应进行指导和监督。

对进入洁净室人员实行登记制。

(6)洁净区内操作时,动作要稳、轻、少,不做与操作无关的动作及不必要交谈。

(7)洁净区内所有的物品应定数、定量、定置,无不必要的物品。

三、环境卫生三、环境卫生(8)洁净区所用的各种器具、容器、设备、工具、台、椅、清洁工具等均应选用无脱落物,易清洗、易消毒、不生锈、不长霉的材质,不宜使用竹、木、陶瓷、铁等材质。

不宜使用不易清洗,凹陷或凸出的架、柜和设备(9)清洁工具用后要及时清洗干净。

消毒并及时干燥,置于通风良好的洁具清洗间内规定的位置。

用前,用后要检查拖布、抹布是否会脱落纤维。

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生产区使用不同的清洁工具,二者不能互用。

进无菌室的清洁工具需先进行灭菌。

清洁剂、消毒剂要定期交替使用。

(10)文件、笔等须经洁净处理,不产尘,不能用铅笔、橡皮、而应用中性钢笔。

洁净区内不设告示板、记录板。

进入无菌室物品还须经灭菌处理。

(11)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应及时装入洁净的不产尘的容器或袋中,密闭放在指定地点,并按规定,在生产结束时及时清除出洁净区。

所用的容器内袋宜是一次性的。

(12)不必要的物品不允许带入洁净区。

所有容器具、设备、工具、物料、包装材料按规定程序进行清洁、消毒后方可进入洁净区。

三、环境卫生三、环境卫生(13)洁净室不得安排三班生产。

每天应留足够的时间用于清洁与消毒。

更换品种时要保证有足够的间歇,清场与消毒。

(14)必须定期监控洁净室的环境。

监测频率及项目应依据验证结果制定洁净室(区)环境监测表。

(15)定期清洗初、中效空气过滤器及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

定期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

(16)洁净区域内的环境控制要求-产品无特殊要求的,控制温度为1826,相对湿度为4565%。

-压差:

洁净室须维持一定的正压。

高级别的洁净区与低级别的洁净区之间、洁净区与非洁净区的压差应10Pa。

洁净区内产生粉尘的操作间与其它房间或区域之间应保持相对负压。

-照度主要功能间不低于300LX。

其目的是保证生产维修和卫生清洁时有足够的照度。

三、环境卫生三、环境卫生3.2.4仓储区环境卫生要求:

(1)仓储区周围环境整洁,无粉尘、有害气体、垃圾及污水等严重污染源;地面平坦、整洁、无积水,沟渠畅通,地势干燥。

(2)库房内表面光洁、平整、无积尘、无霉斑、无渗漏、无不清洁死角,做到窗明壁净。

(3)库房内地面光滑、无缝隙、清洁干净、无积水、无杂物。

(4)库房内门窗结构严密,设置能有效地防止昆虫、鸟类、鼠类等动物进入的设施。

如房门口设置防昆虫的灯,库房的通风窗上安装纱网,设置防鼠器具,防蚊蝇的风幕、风帘等。

(5)仓储区应划分办公区及库房。

办公区整齐、清洁,库房实行定置管理、仓库内所有物品包括:

物资、运输工具、衡器等,均按定置要求,定位、定量码放整齐。

库内所有物品应清洁,无积尘、无油污等。

四、人员卫生四、人员卫生4.1总则:

规范第三十九条至三十七条、附录1第二十条至二十六条等,对人员的卫生要求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由于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始终有人操作活动,所以说人是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例如人是人是洁净室最大的污染源,占洁净室最大的污染源,占90%90%左右。

一般男性每人每分钟向周围排放左右。

一般男性每人每分钟向周围排放10001000个以上的含菌粒子,女性为个以上的含菌粒子,女性为750750个以上。

穿无菌服时,静止时的发个以上。

穿无菌服时,静止时的发菌量为菌量为1030010300个个/min/min,一般活动时发菌量为,一般活动时发菌量为15010001501000个个/min/min,行走时,行走时发菌量为发菌量为90025009002500个个/min/min。

咳嗽一次发菌量为。

咳嗽一次发菌量为2000700020007000个个/min/min,喷嚏,喷嚏一次为一次为400060000400060000个个/min/min。

所以在洁净室中,人的数量和活动应有特。

所以在洁净室中,人的数量和活动应有特别严格的限制。

别严格的限制。

4.1.1个人健康要求:

-必须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体检,一般生产区每一年体检一次,有洁净级别的区域每年至少体检一次。

新进员工经过健康检查合格后,才能上岗,有特殊岗位对人体健康要求的,如灯检人员对视力要求;四、人员卫生四、人员卫生-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直接接触药物的操作人员不得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带菌(如皮癣、灰指甲)皮肤病患者体表有伤口者等,否则应及时调离原岗位。

4.2工作服装管理-生产操作人员的工作服装是指工作服、帽子、手套、口罩、鞋和护目镜等。

其作用以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为主。

-工作服及其质量应当与生产操作的要求及操作区的洁净度级别相适应,其式样和穿着方式应当能够满足保护产品和人员的要求。

四、人员卫生四、人员卫生-式样及颜色

(1)生产人员与非生产人员、维修人员、质管人员、参观人员、各区域的工作服式样,颜色分明,易于识别,有编号;不同空气洁净级别的工作服不能混用。

(2)D级洁净区:

应当将头发、胡须等相关部位遮盖。

应当穿合适的工作服和鞋子或鞋套。

应当采取适当措施,以避免带入洁净区外的污染物。

(3)C级洁净区:

应当将头发、胡须等相关部位遮盖,应当戴口罩。

应当穿手腕处可收紧的连体服或衣裤分开的工作服,并穿适当的鞋子或鞋套。

工作服应当不脱落纤维或微粒。

(4)A/B级洁净区:

应当用头罩将所有头发以及胡须等相关部位全部遮盖,头罩应当塞进衣领内,应当戴口罩以防散发飞沫,必要时戴防护目镜。

应当戴经灭菌且无颗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