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重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
《内科护理学重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护理学重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理呼吸道无效:
(1)环境:
室温18-20℃,湿度50-60%
(2)饮食护理:
1)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油饮食
2)每天喝水1500ml以上,作用:
A.保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和病变黏膜的修复;
B.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
(3)病情观察
(4)促进有效排痰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2)吸入疗法注意:
①防止窒息②一般以10-20min为宜③控制湿化温度在35-37℃
3)胸部叩击①每一肺叶叩击1~3min,②避免直接叩击在皮肤上,宜隔单层薄布③力量适中,时间安排在餐后2h至餐前30min完成。
4)体位引流
5)机械吸痰注意:
①每次吸引时间少于15s②两次抽吸间隔大于3min③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
潜在并发症:
感染性休克:
中凹卧位、吸氧、补充血容量、血管活性药物及抗生素的使用
4.支扩的临床表现:
(1)临床特点:
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2)体征:
下胸、背部可闻及固定而持久的局限性粗湿锣音,有时可闻及哮鸣音,部分病人有杵状指;
(3)影像学检查:
胸片:
支气管特征性表现:
①柱状扩:
轨道征②囊状扩:
卷发样阴影(“落雪征”)③感染时:
阴影出现液平面。
CT检查:
显示管壁增厚的柱状或成串成簇的囊状扩,即“蜂窝状透亮阴影”(确诊依据)。
痰液分层特征:
上层为泡沫,下悬浓性成分;
中层为浑浊黏液;
下层为坏死组织沉淀物。
5.肺结核的临床分型、各型主要特点、护理措施:
原发型肺结核:
X线胸片表现为哑铃型阴影,即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形成典型的原发综合症
血型播散型肺结核:
X线双肺布满大小、密度、和分布均匀的粟粒状阴影;
起病急,有全身毒血症状,常伴有结核性脑膜炎
继发型肺结核:
成人中最常见的肺结核类型
1)浸润性肺结核:
X线显示为片状、絮状阴影,可融合形成空洞
2)空洞型肺结核:
是重要的传染源,痰中经常排菌
3)结核球:
空洞干酪样物质凝聚成球形病灶
4)干酪样肺炎:
X线呈大叶性密度均匀的磨玻璃状阴影,逐渐出现溶解区,呈虫蚀样空洞
5)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X线一侧或两侧有单个或多个纤维厚壁空洞、肺纹理呈垂柳样改变
护理措施:
休息与活动:
肺结核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适量增加户外运动,轻症者在坚持化疗的同时可正常工作,但要注意劳逸结合,无传染性或传染性极低的患者,应鼓励病人过正常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减轻病人焦虑的情绪
药物治疗指导:
有目的有计划的向患者及家属逐步介绍有关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
强调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化学治疗的重要性,督促病人按医嘱服药、建立按时服药的习惯;
解释药物不良反应时,重视强调药物的治疗效果,让病人意识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小,以鼓励病人坚持全程化学疗法;
如若发现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联系,不要自行停药,大部分不良反应经处理可完全消失
饮食: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增加食物的种类,增进病人的食欲,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促进消化吸收
6.肺结核的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发热最常见(多为长期午后低热,最典型)、乏力、食欲减退、盗汗、体重减轻,育龄女性可有月经失调和闭经;
2)呼吸系统症状:
夜间咳嗽、咳痰(最典型)、咯血、胸痛、呼吸困难。
7.肺结核化学治疗原则:
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早期:
一旦发现和确诊,立刻治疗
联合:
联合两种以上药物,确保疗效适量:
过低影响疗效并容易产生耐药性;
过大易产生不良反应
规律:
按时服药,不得擅自更改服药方案,以免产生耐药性
全程:
病人必须按照治疗方案,坚持完成疗程,以提高治愈率和较少复发率
8.结核菌素试验(OT试验)阳性:
左前臂屈侧。
48~72h测量皮肤硬结直径,小于等于4mm为阴性,5~9mm弱阳性,10~19mm为强阳性,大于或等于20mm或淋巴管炎为强阳性。
强阳性提示活动性肺结核。
9.结核病预防控制: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有条件的病人应单独一室;
注意个人卫生,严禁随地吐痰,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双层纸巾遮住口鼻,纸巾焚烧处理,留置于容器中的痰液必须灭菌处理再弃去,接触痰液后用流水冲洗双手;
餐具煮沸消毒或用消毒液浸泡;
被褥、书籍在烈日下暴晒6h以上;
出门时戴口罩;
保证营养的补充。
10.哮喘
激发因素(诱因):
a吸入性变应原:
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二氧化硫、氨气等各种特异性吸入物。
b感染:
如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
c食物:
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
d药物:
如普奈洛尔(心得安)、阿司匹林等。
e其他:
气候改变、运动、妊娠等。
临床表现:
1)症状:
(典型表现)呼气性呼吸困难;
发作性胸闷和咳嗽;
肠鸣音
2)体征:
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征象;
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
严重者可出现心率加快、奇脉、胸腹反常运动和发绀。
但在轻度哮喘或非常严重哮喘发作时,哮鸣音可不出现,称之为寂静胸。
诊断要点:
A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B发作时在双肺刻纹机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C上述症状可自行缓解或治疗缓解D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急、气急、胸闷或咳嗽E临床表现不明显者至少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2)支气管舒试验阳性;
昼夜PEF变异率大于等于20%符合上述A~D者或D、E者,可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处理要点:
激素茶碱、氧疗抗炎、纠酸对症、雾化补液、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
护理诊断:
①气体交换受损:
与支气管痉挛、气道炎症、气道阻力增加有关
②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支气管粘膜水肿、分泌物增多、痰液粘稠、无效咳嗽有关
③知识缺乏:
缺乏正确使用定量吸入器用药的相关知识
护理措施
11.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表现:
:
症状咳、痰、喘;
体征干湿啰音急性发作的治疗措施:
1止咳:
可待因(麻醉性中枢镇咳药)、喷托维林(费麻醉性中枢镇咳药)
②祛痰:
嗅己新、复方氯化铵等祛痰药
③平喘:
茶碱类、β2受体激动剂
12.气胸
确诊依据(金标准):
X线是诊断气胸的重要标准;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
被压缩的肺边缘呈外凸弧形线状阴影,称之为气胸线
症状突发单侧胸痛;
限制性呼吸困难;
刺激性干咳
体征小量气胸时无特殊症状;
大量气胸时,呼吸运动减弱、发绀、患侧胸部膨隆、气管偏向健侧、肋间隙增宽、语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或鼓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有Hamman征
突发性胸痛伴呼吸困难及相应的气胸体征,可初步诊断。
X线胸片或CT可确诊
1)保守疗法:
适用于小量闭合性气胸,方法有严格卧床休息、给氧、酌情使用镇静镇痛药、积极肺基础疾病2)排气疗法:
紧急排气、胸腔穿刺排气、胸腔闭式引流3)化学性胸膜固定术4)手术治疗
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①低效性呼吸形态:
休息与卧床;
吸氧;
病情观察;
心理护理;
排气治疗的护理(如胸腔闭式引流)②焦虑、疼痛、活动无耐力、知识缺乏
第三章:
循环系统
1.心衰的诱因:
a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
b心律失常:
房颤是诱发心衰的重要因素
c生理或心理压力过大:
如劳累、情绪激动、精神过于紧
d妊娠和分娩:
可加重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心衰
e血容量增加:
如钠盐摄入过多,输液或输血过快、过多
f其他:
如治疗不当;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出现风湿活动及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贫血。
心衰的治疗:
(详情见课本)
a基本病因的治疗:
如控制高血压,应用药物、介入、手术治疗改善冠心病缺血症状
b消除诱因:
如积极选用抗生素
c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者可用洋地黄类药增加心肌收缩力,血管扩剂和利尿剂减轻心脏后负荷
d左室射血分数正常者通过降低静息和运动状态心脏充盈压来减轻症状
e难治性终末期心率衰竭者可考虑静脉应用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和扩血管的药物以减轻症状
2左心衰的症状:
以肺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为主
症状:
1)呼吸困难,是左心衰最主要的症状;
2)咳嗽咳痰和咯血
3)疲倦、乏力、头晕、心悸,主要是由于心排血量降低,器官代偿所致
4)少尿及肾损害症状体征:
肺部湿性啰音;
心脏扩大,舒期奔马律及肺动脉区第二心音亢进
3急性心衰抢救配合与护理原则
1)体位:
立即采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
2)氧疗:
立即给予高流量(6~8L/min)鼻导管吸氧,同时在湿化瓶中加入50%的酒精,有助于消除肺泡泡沫表面力,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98%,以防出现脏器功能障碍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3)迅速开放两条经脉通道,遵医嘱用药,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
a吗啡:
镇静、降低心率,扩小血管,减轻心脏负荷;
b快速利尿剂:
减少血容量
c血管扩剂:
减轻心脏后负荷
d洋地黄:
增强心肌收缩力
e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
4)病情观察:
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心电图等
5)心理护理:
减轻病人焦虑,防止交感兴奋导致呼吸困难
4.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
QRS波群提早出现,其前无P波;
QRS波宽大畸形,时间>
0.12s(3个小格),T波方向正常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代偿间歇完全,即早搏前后的两个窦性P波间距等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
若每次正常窦性搏动之后均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称之为二联律;
每两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称为三联律
5.心律失常常用药物的副反应表3-5
6.心绞痛用药方法:
发作期:
①硝酸甘油舌下含化,1~2min显效,半小时作用消失;
②硝酸异山梨酯:
舌下含化,2~5min显效,作用维持2~3h
缓解期:
①用硝酸酯制剂,如硝酸山梨酯②β受体阻滞剂:
降低血压、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③钙通道阻滞剂:
抑制心肌收缩,扩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荷④抗血小板药物⑤调血脂药⑥中医中药
7.心梗的用药方法:
主要目的是溶栓
①尿激酶30分钟静脉滴注150U~200U
②链激酶或重组链激酶以150U静脉滴注,60min滴完
③重组组织性纤维蛋白溶酶原启动剂100mg在90min静脉给予
8.心绞痛与心梗二者疼痛的鉴别要点
心绞痛
心梗
诱因
劳力、情绪激动、寒冷、饱餐后
不常有
部位
胸骨上、中段之后
同左,但可在较低位置或上腹部
性质(胸痛)
压迫、发闷或紧缩感
同左,但更剧烈
时限
短(常短于15分钟)
长(数小时至1~2天)
发作频率
频繁
不常发作
硝酸甘油作用
显著缓解
不缓解
气喘或肺水肿
极少发生
常发生
血压变化
高或无显著变化
常降低甚至是休克
心包摩擦音
无
可有
发热
血象血沉血酶
正常
升高
心电图变化
无变化,或暂时性ST-T改变
特征性跟动态性改变
9.高血压服药的护理:
1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用降压药物使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后,应
继续服用维持量,以保持血压相对稳定,对无症状者更应强调。
2告知有关降压药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并提供书面材料。
嘱病人必须遵医嘱俺是按量服药,如果擅自更改,会导致血压波动
③不能擅自突然停药,经治疗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可以逐渐减少剂量。
但如果突然停药,可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冠心病病人突然停用β受体阻滞剂可诱发心绞痛、心梗
10.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重点:
向病人解释急性期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
重症心肌炎病人应卧床休息3个月以上。
活动中检测:
与病人及家属一起制定并实施每天的活动计划,严密监测活动时心率、心律、血压变化,若活动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应停止活动
心理护理
11.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的护理要点
①休息与活动:
平卧或左侧卧1~3天,如病人极度不适,可抬高床头30~60度。
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以防电极脱位,如出现咳嗽症状,尽早用镇咳药。
安置临时起搏器者需绝对卧床,术侧肢体避免屈曲或过度活动。
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
术后第1次活动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
②监测:
术后描记12导联心电图,心电监护24h,监测起搏和感知功能。
③伤口护理与观察:
伤口局部以沙袋加压6h,且每隔2h解除压迫5min。
定期更换敷料;
观察起搏器囊袋有无出血或血肿,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病人有无局部疼痛等
12.PTCA的护理要点、含义:
含义:
经皮冠状动脉腔形成术(PTCA),是以用扩冠状动脉经,解除其狭窄,使相应心肌供血增加,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的一种非外科手术方法,是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最基本手段。
护理要点:
同心导管检查术
1)术前:
进行咳嗽训练、床上排尿排便训练;
择期手术者术前晚饭后考试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直接手术者尽早顿服;
拟行桡动脉穿刺者,术前检查桡动脉是否功能完好
2)术中:
①告知病人如术中有心悸、胸闷等不适,应立即通知医生②重点监测导管定位时、造影时、球囊扩时极有可能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时心电及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有效措施
3)术后:
心电、血压监护24h;
即刻做12导联心电图,与术前对比,有症状时再复查;
一般于术后停用肝素4~6h后,监测ACT<
150s,即可拔除动脉鞘管;
术后24h后,嘱病人逐渐增加活动量,鼓励病人多饮水;
抗凝治疗的护理;
常规使用抗生素等
第四章:
消化系统
1.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疼痛的特点
胃溃疡GU
十二指肠溃疡DU
腹痛与饮食关系
餐后痛
空腹痛
好发部位
胃角和胃窦小弯
(上腹正中偏左)
十二指肠球部
(偏右或脐周)
午夜痛
有
疼痛缓解
进食-疼痛-缓解(餐前痛)
疼痛-进食-缓解(餐后痛)
体型
消瘦
肥胖
2.肝硬化腹水形成的机制
1)门静脉压增高;
2)低清蛋白血症(最重要原因):
门脉高压时,如不伴有低清蛋白血症,常不足以产生腹水;
3)肝淋巴液生成过多;
4)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5)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肾钠重吸收增加;
6)肾脏因素:
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致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排钠、排尿量减少。
1.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常见的并发症
常导致出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
部分肝硬化病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并发急性胃黏膜糜烂或消化性溃疡。
4.如何减少肝昏迷(肝性脑病)肠道有毒物的吸收
(1)饮食:
开始数天禁食蛋白质。
食物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足量热量和维生素,神志清楚后可逐渐增加蛋白质;
(2)灌肠或导泻:
清除肠积食、积血或其他含氮物,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灌肠,或口服硫酸镁导泻,急性门体分流性脑病昏迷首选乳果糖灌肠;
(3)抑制肠道细菌生长:
口服新霉素、甲硝唑。
5.急性胰腺炎的饮食护理
多数病人需禁饮禁食1~3天,明显腹胀者需插胃管行胃肠减压,目的在于减少胃酸分泌,进而减少胰液分泌,以减轻腹痛和腹胀。
应向病人和家属解释禁饮食的意义,病人口渴时可含漱或湿润口唇,并做好口腔护理。
6.急性胰腺炎配合抢救的措施(尤其是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①迅速准备好抢救用物如静脉切开包、人工呼吸器、气管切开包等;
②病人取平卧位,注意保暖,给予氧气吸入;
③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静脉切开,按医嘱输注液体、血浆或全血,补充血容量。
根据血压调整给药速度,必要时测定中心静脉压,以决定输液量和速度;
④如循环衰竭持续存在,按医嘱给予升压药。
7.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伴休克的体位P252平卧位,下肢略抬高,头偏一侧。
目的:
保证脑部供血,防止窒息、误吸。
第五章:
泌尿系统
1.形成肾源性水肿的主要原因
(1)肾炎性水肿:
“球管失衡”,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正常,肾小球滤过分数下降,水钠潴留,同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容量扩;
(颜面开始,高血压表现)
(2)肾病性水肿:
长期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从血管进入组织间隙,此外继发性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可启动肾素-血管紧素-醛固酮系统,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下肢开始,低血压表现)
2.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水肿的机制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水钠潴留。
多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可伴有双下肢水肿,严重者全身性水肿、胸水、腹水。
3.慢性肾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的依据P278根据蛋白尿程度而定。
尿蛋白>1g/d者,血压控制在125/75mmHg以下;
<1g/d者,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4.慢性肾炎病人的饮食护理P278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以减轻肾小球毛细血管高灌注、高压力、高滤过状态(三高),有明显水肿和高血压时低盐饮食,<3g/d。
5.尿毒症病人降低尿素氮的有效方法:
腹膜透析跟血液透析
6.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为什么容易形成血栓
①有效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及高脂血症使血液黏稠度增加;
②一些蛋白质自尿中丢失;
③肝脏代偿性合成蛋白质增加,引起机体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失衡;
④强效利尿剂进一步加重高凝状态。
7.真性细菌尿的含义
①膀胱穿刺尿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
②无尿感症状,2次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都≥105/ml;
③新鲜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05/ml并排除假阳性。
8.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①全身:
寒战高热、头痛、全身酸痛无力、食欲减退;
②泌尿系统:
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刺激征),多伴腰痛或肾区不适,肋脊角压痛和叩击痛,脓尿血尿;
③并发肾乳头坏死者高热、剧烈腰痛、血尿,肾绞痛;
并发肾周脓肿者明显单侧腰痛,向健侧弯腰加剧
①应用抗生素:
原则是先留标本后用药,不等结果先用药。
轻型可口服磺胺类和氟喹酮类抗菌药14天,重型有明显毒血症状者肌注或静脉用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药物;
②简化尿液:
口服碳酸氢钠片;
③体温过高的护理:
清淡饮食、增加休息睡眠、注意病情观察、冰敷和酒精擦浴以物理降温、应用抗生素。
9.急性肾衰患者体液过多的观察指标
①水肿;
②体重增加:
一天增加0.5g以上;
③血清钠浓度偏低且无失盐;
④中心静脉压高于12cmH2O(1.17kPa),正常为6~10cmH2O(0.59~0.98kPa);
胸X片血管影有肺充血征象;
⑥无感染但心率快、呼吸加速、血压增高。
10.急性肾衰高钾血症的预防
①密切观察有无高钾血症的征象:
如脉率不齐、肌无力、心电图改变;
②饮食:
血钾高者限钾,少用或忌用含钾高的食物;
③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
④及时纠正代性酸中毒;
⑤禁止输注库存血。
11.血透患者蛋白质摄入量的标准P300:
1.2~1.4g/(kgd),其中50%以上为优质蛋白。
12.血透的饮食护理
1)热量:
轻度活动时能量147~167kJ(kgd),即35~40kcal/(kgd),其中碳水化合物占60~65%,以多糖为主,脂肪占35~40%;
2)蛋白质:
1.2~1.4g/(kgd),其中50%以上为优质蛋白;
3)控制液体摄入:
两次透析之间体重增加不超4~5%,每天饮水量=前一天尿量+500ml水;
4)限钠、钾、磷:
低盐饮食,无尿时控制在1~2g/d;
慎食含钾高食物;
磷控制在600~1200mg/d,避免含磷高食物;
5)维生素和矿物质:
因透析时水溶性维生素严重丢失,需补充维生素C、叶酸;
钙应达到1000~1200mg,除膳食钙外补钙剂(碳酸钙或醋酸钙);
蛋白质摄入不足可导致锌缺乏,需补一定量的锌。
第六章:
血液系统
1.贫血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
(1)原因:
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急慢性失血;
(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原因:
慢性失血);
(2)临床表现:
①最常见最早出现是疲乏、困倦、软弱无力;
最突出是皮肤黏膜苍白;
②神经系统:
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严重者晕厥;
③呼吸系统:
呼吸加快,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咳嗽咳痰;
④心血管:
心悸气促,活动后明显加重;
⑤消化系统:
食欲不振、恶心、胃肠胀气、腹泻便秘、舌炎和口腔黏膜炎;
⑥泌尿生殖:
夜尿增多;
(缺铁性贫血五个特殊方面:
贫血伴随①反甲②吞咽困难③异食癖④蓝色巩膜⑤智障)
2.ITP的发病机制
目前多认为血小板相关抗体或抗血小板抗体等自身抗体的形成在ITP的发病中非常重要。
这些抗体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导致出血的发生。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促使血小板破坏增多而导致血小板数目减少,此外还可以引起血小板的功能异常,并可通过损害毛细血管皮致通透性增加而引发出血。
在肝、脾、骨髓等破坏血小板的主要场所中,以脾脏最为重
要。
1.急慢性白血病的根本区别:
细胞的分化程度。
急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早的阶段,骨髓和外周血中以原始和早期幼稚细胞为主;
慢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较晚,骨髓与外周血中多为较成熟的幼稚细胞和成熟细胞。
4.再障的临床表现、如何与白血病鉴别、治疗措施
(1)临床表现:
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多无肝脾、淋巴结肿大。
根据患者病情的病情、血象、骨髓象及预后,可分为重型(SAA)和非重型(NSAA)。
重型再障SAA非重型再障NSAA
(2)与白血病鉴别:
急性白血病
重型再障临床症状与体征两者都有进行性贫血、出血和继发感染
肝脾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无
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