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0388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PPT 页数:138 大小:5.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卫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放射卫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放射卫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放射卫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放射卫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放射卫生.ppt

《放射卫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卫生.ppt(1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放射卫生.ppt

放射防护与放射事故应急医学处理沙石中心卫生院2015.01一、基本特性一、基本特性1、标识标识中文名:

核辐射(或放射性)英文名:

radioactivesubstance2、理化性质理化性质外观与形状:

根据用途的不同,常用的有放射性液体源和固体源。

常用的放射性活度较大的源,一般多采用不锈钢柱封装,然后再装在铅罐内主要用途:

能源、工业、农业、医学、国防、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危害特点危害特点1、燃烧性、燃烧性

(1)核燃料铀和钚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细屑易燃,甚至在空气中发生自燃。

2、爆炸性、爆炸性

(1)核反应堆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生失控,可使堆芯熔化并发生爆炸。

堆芯熔化事故可造成反应堆周围大面积(几十公里)、长时间(几十年)环境放射性污染和对人员的伤害。

(2)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会产生热量。

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在一起储存过程中,如果散热不及时,则有可能产生爆炸。

3、扩散性、扩散性

(1)核企业超标排放的废气和废水的扩散,能够造成较大范围的放射性污染。

(2)当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时,放射性物质会随烟云扩散、沉降,并造成较大范围的放射性污染。

核辐射事故可概括为核事故及辐射事故,具体类型包括核反应堆事故,辐射装置事故,核材料临界事故,核武器事故,放射性废物储存事故,放射丢失事故,以及医疗照射事故等人体危害性人体危害性

(1)急性效应(早期效应)是指机体在短时间内(几秒至几日)一次或多次受到大剂量的照射,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损伤。

主要发生与核事故和放射事故等情况下。

根据受照剂量的大小和病情轻重,可分成四度:

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各型急性放射病的初期反应和受照剂量如下表:

(2)慢性效应(远后效应)是指机体在较长时间内受低剂量率,超剂量限值照射(指外照射),引起的全身慢性放射损伤。

慢性放射病的临床特点是起病慢,病程长,目前尚无特异性临床指标。

自觉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和植物神经的功能紊乱。

常见的症状有:

疲乏无力、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期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多梦、恶心等。

男性患者还可能有性欲减退、阳痿;女性则可能有月经紊乱。

3)胚胎效应是指胚胎在发育过程中,胚胎本身受射线照射(即宫内照射)所引起胚胎的损伤。

胚胎效应的严重程度和特点取决于照射剂量的大小、照射方式和射线的种类,特别是胚胎发育不同期对射线的敏感性更为重要。

常见的典型效应有致死、畸形和发育障碍。

小剂量外照射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一次受到较小剂量的照射,二是指长期受低剂量率的慢性照射。

前者主要见于事故照射或应急照射,后者则是之剂量当量限值范围内的照射,它包括放射工作者职业照射,医疗诊断照射等6.1救援要点救援要点处理事故时应遵循辐射防护的三原则,即辐射实践的正当化、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制。

做好事故处理中的辐射剂量监测,防止现场处理事故的人员受超剂量照射。

6.2程序方法程序方法1、防护措施、防护措施辐射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有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方式。

照射方式不同,其防护方法亦不同.

(1)外照射防护。

外照射是体外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主要有X射线、射线、中子和高能带电粒子等。

对外照射的防护方法主要有:

1)距离防护。

受照剂量与距离源的平方成反比,距源的距离越大,剂量越小。

所以应尽量增加人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

比如使用远距离操作工具(机械手、长柄钳等),尽快脱离辐射场(沾染区)2)时间防护。

受照剂量与照射时间成正比,停留时间越短,剂量越小。

因此,在处理事故时,事先必须进行周密的计划,并熟练操作;除此之外,应根据辐射源的强弱,限定工作时间,轮流作业,避免人员受过量照射。

3)屏蔽防护。

射线穿过物质时会被吸收而减弱。

因此在人与源之间选用适当材料和厚度的物质,即可达到防护效果。

(2)内照射防护内照射是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而造成的照射,主要是食入、吸入或通过皮肤和伤口吸收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

对内照射的防护主要是阻断放射性物质可能进入人体的途径,以减少人体对放射性物质的吸收。

6.3人员、服装洗消人员、服装洗消当人员、服装遭受放射性污染时,应尽快利用各种就便器材对皮肤和服装进行局部或全身洗消。

比如,用毛巾、棉花、布等蘸水湿擦,有条件时,可用洗涤剂对人员进行淋浴;对服装进行清洗。

河南省杞县利民辐照厂是一家从事辐照加工的民营企业,辐照装置采用远程控制的钴-60放射源照射物品,使被照射物品达到灭菌、消毒等目的。

该类装置的放射源处于1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辐照室内,进行辐照加工时,通过远程控制将放射源从水井中提出照射物品,使用后放射源即返回到水井中。

2009年6月7日凌晨2时,该企业辐照装置在运行中发生货物意外倒塌,压住了放射源保护罩,并使其发生倾斜,导致钴-60放射源卡住,不能正常回到水井中的安全位置。

6月14日15时,辐照室内原辐照加工的物品由于放射源的长时间照射,发生了升温自燃。

医疗救护医疗救护

(1)核事故时核辐射对人体的致伤方式1)射线造成全身或局部外照射损伤;2)体表被放射性物质沾染时,由射线引起的皮肤、粘膜受照射损伤;3)食入有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物、饮用水以及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引起的体内照射损伤。

其中,射线对机体外照射的危害是主要的。

4)在沾染区活动的人员,如不采取防护措施,可能受到上述三种方式的复合照射。

急性外照射损伤人员受到大剂量的射线照射后,可引起急性放射病。

急性放射病的轻重,主要取决受照射量的大小。

人员受到核辐射照射的剂量小于1Gy,一般不会产生急性放射病;受照剂量达到12Gy可引起轻度放射病;24Gy可引起中度放射病;46Gy可发生重度放射病;大于6Gy可致极重度放射病。

体表照射损伤皮肤损伤的程度可分为三度:

度仅伤及表皮,表现为脱毛、红斑及脱屑等,受照剂量5Gy;度伤及真皮层,表现为水泡形成及湿性皮炎,剂量在10Gy;度伤及皮肤全层,表现为坏死、溃疡,剂量大于15Gy。

内照射损伤核反应堆发生重大核事故时,对人员影响较大的放射性核素主要是碘,其次是铯、锶、铈等。

这些核素进入体内后可造成内照射损伤。

(2)救护原则及措施核事故现场伤员的抢救,遵循分级救治并坚持先重后轻和快抢、快救、快送的原则,尽快将伤员撤离核核事故现场。

根据其损伤程度和各期不同的特点及实际条件,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救治措施,使之得到及时、有效、合理的救治。

1)现场救治根据受照人员的初期症状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等迅速估计伤情。

伤员受照剂量小于0.1Gy者只作一般医学检查;受照剂量大于0.25Gy者应予对症治疗;受照剂量大于0.5Gy应住院观察,并予及时治疗;受照剂量大于1Gy者,必须住院严密观察和治疗。

中度以上放射损伤者应尽早口服抗放药523片30mg,有初期反应者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病人,应根据GB8281-1997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采取综合性治疗。

除了受核辐射损伤外,如果伤员还合并有冲击伤、烧伤等损伤,则应同时按照冲击伤、烧伤等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自救互救。

2)早期治疗早期治疗由核事故地区附近的早期治疗机构组织实施。

伤员体表放射性沾染超过控制水平者,应进行全身洗消。

食入放射性物质者,在口服碘化钾片的基础上,应及时进行催吐或洗胃等。

漏服抗放药523片、碘化钾片的伤员,应及时补服;因严重呕吐不能口服523片的伤员,应及早肌肉注射抗放药500一次,10mg。

初步诊断为中度以上急性放射病者,在应用523或500的基础上,再口服抗放药408片300mg,并给予对症处理。

重度以上急性放射病伤员,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伤情偏重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药物。

早期治疗机构留治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和不宜后送的放射病伤员。

3)专科治疗急性放射病专科治疗,通常由专科医院或综合性医院相应的专科来组织实施。

4)对有放射性内外污染者的处理体表有放射性沾染的伤员,未洗消者或洗消后经检查仍超过控制水平者,要洗消或重复洗消,仍未达到控制量时,在伤票上注明沾染部位及沾染程度,以后应对伤员加强医学观察。

受放射性沾染的伤员应及早服用碘化钾片100mg。

伤员暴露部位皮肤或伤口有放射性污染时,应进行局部洗消和除沾染。

确有体内放射性污染的伤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摧吐、洗胃、阻吸收和加速排出的治疗措施,并根据GB8284-1987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诊断和治疗。

(3)几种抗放药的使用方法1)碘化钾片碘化钾片的用法:

在摄入放射性碘(如进入放射性沾染区)前24小时至摄入放射性碘后4小时内口服一次,100mg。

必要时可重复用药,每日1次,但不宜超过10次。

本药无明显副作用,但对碘过敏者、婴儿和孕妇慎用。

药片外观变色或潮解不宜服用。

2)523片523片的用法,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

预防:

受核辐射照射前2天内口服一次,30mg。

治疗:

受照射后1天内尽早口服一次,30mg。

防治结合:

受照射前2天内口服一次,20mg;受照后1天内再服10mg。

523片的副作用:

用药后少数人可出现暂时性乳房胀痛、硬结及女性月经失调。

3)500注射液预防急性放射病时,于照前10天内用药,肌肉注射一次,10mg,以照前6天内给药预防效果较好;治疗急性放射病时,于照后1天内尽早使用,肌肉注射一次,10mg。

照前预防和照后治疗结合,或与其他防治放射病药物伍用,可提高疗效。

500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用药后少数人可出现暂时性乳房胀痛、硬结及月经失调。

本药为混悬油剂,使用时必须充分摇匀。

4)408片408片的用法,照后当天口服,一次300mg,每隔23天一次,用药次数以35次为宜。

其副作用:

少数人有轻度胃肠道反应。

5)普鲁士兰普鲁士兰为胶囊剂型,意外摄入大量放射性铯,或长期工作于放射性铯污染环境下的人员。

每次用量1g,一日3次,5天为一疗程,休息一周后,再用一疗程。

6)促排灵注射液(DTPA)当空气中稀土和镧系放射性核素,如144Ce、147Pm、140La、239Pu等浓度明显增高,有可能超过年摄入量限值时,可预防注射促排灵。

在内污染早期,肌注500mg,一天1次,连续用35天,或采用吸入给药,剂量120mg/天,连续7天,停药一周后还可重复数疗程。

在内污染晚期,肌注100250mg,每日1次,连续注射710天,或按吸入方案用药,必要时可重复数个疗程。

7)褐藻酸钠褐藻酸钠为淡棕色针状晶体,使用时制成2%的糖浆。

意外摄入大量放射性锶、钡或镭核素的人员,应立即服用2%褐藻酸钠糖浆500ml。

长期工作于上述放射性核素污染的环境中的人员,首次服用2%褐藻酸钠糖浆250ml,以后每隔4小时服用150ml,一天内总量不超过750ml,必要时可连续服用7天。

放射性皮肤损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