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各章期末复习题.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0342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各章期末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年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各章期末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年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各章期末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年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各章期末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年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各章期末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各章期末复习题.doc

《年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各章期末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各章期末复习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各章期末复习题.doc

2015年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各章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

1.教师在布置活动区域时,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这是活动区之间的B。

A.界限性B.相容性C.转换性D.规则性

2.积木、拼板、穿珠等材料应投放在B。

A.操作区B.木工区C.科学区D.语言区

3.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医务室等是D。

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C.教育工具D.教育的物质资源

4.放大镜、天平、水箱等材料应投放在C。

A.操作区B.木工区C.科学区D.积木区

5.《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C。

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4小时

6.教师在布置活动区域时,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行管理,这是活动区之间的A。

A.界限性B.相容性C.转换性D.规则性

7.幼儿园环境是指D。

A.幼儿园生活环境B.幼儿园心理环境

C.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D.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

8.活动室墙饰的高度首先要适合A。

A.幼儿的身高B.教师的身高C.家俱的高度D.房屋的高度

9.决定一个班级活动区数量的主要因素是C。

A.教师教学的需要B.幼儿的人数C.活动室空间的大小D.幼儿园的规定

10.容易对学前儿童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社会因素是B。

A.物质环境B.精神环境C.经济发展D.科技进步

11.木块、螺丝、工作台、砂纸等材料应投放在B。

A.语言区B.木工区C.科学区D.积木区

二、概念解释

1.幼儿园环境:

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保育和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

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指幼儿园内部内部环境,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影响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保障。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幼儿交往、活动所需要的软质环境,即幼儿生活与其中的幼儿园的心理氛围,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

2.环境创设:

建构良好的环境、改善不良的环境,以期充分利用环境中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要素,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

3.活动材料:

为幼儿各种活动的进行、维持与发展所需要提供的各种物品、器具与资料等。

4.行为情境理论:

提出者是美国生态心理学家巴克。

他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若要理解一个人的行为,就需要观察和理解他所处的环境。

主要观点包括在相同的情境中,不同个体所必需的行为模式具有相似性;行为情境之间具有相互依赖性。

5.生态系统理论:

人类生态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环境和个体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整个生态组织系统,具体来说影响个体发展的生态系统可分为四个相互关联的小系统:

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

6.全方位户外活动场地:

以大型组合游戏结构为主体,兼容其他游戏区域及各种可移动的活动材料,不仅能满足幼儿各领域的发展需求,而且能够满足幼儿个别差异的需要的具有复合功能的游戏场地。

7.物质环境:

幼儿园内影响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保障。

8.精神环境:

幼儿交往、活动所需要的软质环境,即幼儿生活与其中的幼儿园的心理氛围,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

三、分析

1.请在实习过程中观察所实习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设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提示: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设包括:

(1)活动室外物质环境及空间的设计。

主要包括:

自然生态环境、活动场地、大型玩具及其它体育器材、园艺区、种植区、养殖区等。

(2)幼儿园活动室内物质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主要包括:

活动室内生态环境、活动室的空间布局、活动室的材料与布置、活动室的设备、活动室陈设的变更等。

(3)幼儿园活动材料的选择与提供。

活动材料既包括投放在园区环境内的材料(大型活动设施、轮胎阵、攀爬架等),也包括投放在户内活动区中的材料。

(4)幼儿园室内外环境利用的策略:

充分地利用环境,把环境作为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要素;加强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利用环境,“纪录”儿童的成长。

2.举例说明如何营造幼儿园良好的精神环境。

幼儿园精神环境的三大构成要素——大众心理(包括幼儿园风气、大众情绪及时尚与教育潮流等)、幼儿园文化、幼儿园的人际关系中,人际关系是决定性要素。

就精神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来说,幼儿园最重要的精神环境要素是师幼关系,其次是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

(1)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教师应该关心幼儿、热爱幼儿、包容幼儿;教师应该尊重幼儿;支持幼儿自由充分地探索。

(2)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①幼儿之间的交往有着成人不能替代的作用:

同伴交往有益于幼儿个体社会化;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良好态度、个性等的形成;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②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鼓励幼儿之间的相互协商和探索;提供幼儿之间相互帮助的机会;促进幼儿掌握交往的技能及交往的规则。

3.瑞吉欧教育模式、华德福教育模式等在环境创设上有什么共同特征。

瑞吉欧教育模式、华德福教育模式等虽然不能涵盖世界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创设的全貌,但是这几种教育模式中的环境创设却真正体香了当代国外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创设的潮流:

以幼儿的发展为本、以崇尚自然为主,真正开放的保护天性的环境创设思想。

(1)体现了真正把幼儿当成是独立、完整的人的理念。

这些幼儿园本身真正秉持了“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给予了幼儿充分的自由。

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看书或者参加老师组织的集体活动,甚至可以选择独处。

(2)真正考虑到了幼儿正常的心理需求,为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

这些幼儿园都认识到幼儿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因此,很多幼儿园都在教室里设置了“安静角”,或者以矮柜、屏风、布帘、帐篷等将教师分隔成相对隐秘的小空间,以便那些想独处的孩子,以及因失败、纠纷、误解而产生各种不痛快的孩子,可以来这里静静地坐着,或者钻进一个帐篷,或躺入悬空的摇床等,通过游戏、自省得到排解。

(3)追求自然朴实的风格。

都是以“重返自然界”为环境创设的着眼点,注重朴实、自然及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没有很多人为的装饰,这些环境给人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朴素而自然。

(4)以低结构、多功能的活动材料为主。

幼儿可以通过创造、组合、变换、移动各种材料,从而即满足自己身体运动、认知建构、发展想象力、交往互动等身心发展的需要,也享受游戏生活的快乐。

(5)重视户外环境的充分利用,开展灵活多样的户外活动。

让孩子们特别是城里的孩子回到自然中去,重新亲近大地,带领他们在自然中做游戏,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来应有的和谐与平衡,这不仅仅是为了环境教育,也是对稚嫩心灵的抚爱和陶冶。

4.举例说明幼儿园户外物质环境创设的要求。

5.请结合自己的观察,分析活动室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提示:

幼儿园室内外环境利用的策略:

充分利用环境,把环境作为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要素;加强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利用环境,“记录”儿童的成长。

6.请结合所阅读的材料,分析森林幼儿园兴起的根源及环境特征。

森林幼儿园的成立并非实践某位知名学前教育家的理念,而是从丹麦的一些妈妈每天带着自己的学龄前孩子到森林中散步中得到灵感。

这些天天在户外活动的幼童们游戏行为和社会行为已于一般传统幼儿园的幼童,他们较少争执,互动频繁,身心平衡,较少生病,体能较佳。

于是一些人联合起来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森林幼儿园,此后便受到广泛重视。

森林幼儿园基本上都建立在保持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中,而且没有围墙。

其环境创设较注重两方面特征:

孩子们的安全问题成为这类幼儿园首先要考虑的环境问题,国家往往对这类幼儿园设有比较严格的路线和范围;充分利用林地环境:

幼儿可以尽情跑跳,可以以自由组合的方式自由活动,无论是严寒的冬季还是炎热的酷暑,孩子们都在这里进行活动。

第八章

一、选择题

1.对一个人的影响最早也最持久的教育类型是B。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社区教育

2.当今,学前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实施形式是B。

A.家庭学前教育B.幼儿园C.社区幼儿教育D.托幼机构

3.个别方式的家园衔接最经常的交流方式是ABC。

A.个别谈话B.家园联系手册C.电话交流D.家访

4.最方便的个别交流方式是A。

A.个别谈话B.家园联系手册C.电话交流D.家访

5.具有全员、全程、全方位之特征的教育类型是D。

A.家庭教育B.幼儿园教育C.学校教育D.社区教育

6.国外学前教育与社区教育衔接的研究始于C。

A.18世纪60年代B.19世纪3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1世纪

7.建构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

A、B。

A.皮亚杰B.维果茨基C.班杜拉D.巴普洛夫

8.提倡“做中学”强调儿童中心的著名教育家是B。

A.陶行知B.杜威C.卢梭D.洛克

9.在幼小衔接的内容上,要把儿童D的发展和衔接作为重点。

A.知识B.身体健康C.创造力D.能力

二、填空题

1.学前教育衔接,就是指学前教育机构同家庭、教师以及学前教育同社区教育的衔接,保证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功能,和幼儿成长发展的连续性。

2.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全面性、情感性、渗透性、灵活性的特点,而学前教育具有社会性、群体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的点。

3.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来讲,家庭教育的教育对象具有针对性,幼儿园的教育对象具有群体性。

4.就教育时间上来讲,家庭对于儿童的教育具有早期性和连续性。

5.从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来讲,家庭教育的教育目的具有主观性和个别性,学前教育的目的具有客观性和计划性。

6.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衔接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间接合作,一种是直接合作。

7.社区是介于社会和团体之间的社会实体。

8.幼儿园要以家庭为载体,社区为依托,树立为社区服务的意识,主动与社区沟通,为社区提供居民需要的早教知识。

9.学前教育与社区衔接的开端是。

10.幼小衔接的关键点是发展、持续、支持、过渡,保证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后能在生理和心理,知识和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得到平稳的过渡。

11.幼小衔接的任务总的来讲,是要解决孩子的生理、心理以及能力上的不适应。

12.德国的哈克教授认为,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儿童,通常存在着下列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

关系人的断层,学习方式的断层,行为规范的断层,社会结构的断层,期望水平的断层和学习环境的断层。

13.在学习方式上,幼儿园主要以游戏为主要学习形式,而小学主要的学习形式是课堂教学。

14.在幼小衔接的内容上,要把儿童能力的发展和衔接作为重点。

15.幼儿不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身体上不适应,心理上的不适应以及能力方面的不适应。

三、概念解释

1.教育衔接:

2.学前教育衔接:

从广义上讲,幼小衔接是指帮助幼儿在已有经验和后续经验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超越已有的经验。

从狭义上讲,是指幼儿园要设置特殊教学内容,变换授课方式,和小学教育连接,开展以使幼儿能尽快适应小学教育为目的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促进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3.社区:

介于社会和团体之间的社会实体。

4.社区教育:

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