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公务员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2795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11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公务员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高层公务员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高层公务员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高层公务员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高层公务员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层公务员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docx

《高层公务员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公务员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层公务员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docx

0.000以上采用现场搅拌的混凝土。

现场搭设搅拌站内配备三台350L砂浆机及二台500L搅拌机及二台PDL800型自动配料机。

(2)外脚手架

本工程外架系统采用结构外墙导轨式电动升降脚手架。

满足主体结构施工时的外防护和装饰作业操作要求。

一次性搭设4.5倍标准层高。

(3)垂直运输

垂直运输:

配备一台QT80高塔,配备一台施工电梯。

混凝土输送配备二台HBT60型输送泵。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

建设地点:

**********************

结构类型及层数:

砖混六层,全坡屋面。

设计单位:

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自然条件及环境条件

在组织施工时应按照有关市区施工管理规定进行施工。

主体结构施工,对模板安装质量要求高,混凝土现浇需连续浇筑,在施工中需加强对模板的制作、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的管理,使结构混凝土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效果。

本工程设备专业管线的交叉点,竖向排序紧凑,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需加强各工种之间的配合,土建、装修、安装之间各工序需做好协调,方能保证工程质量,使工程顺利进行。

3、编制依据

(1)图纸会审记录;

(2)工程设计图纸及说明,标准图集;

(3)现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4)国家现行建筑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或规程。

第三部分施工部署

(1)施工顺序

以先基础后主体,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装饰,结构及内装饰由下向上,外装饰由上而下的原则组织施工。

1)土建工程分为四个阶段施工

第Ⅰ阶段:

筏板基础。

第Ⅱ阶段:

地下室施工。

第Ⅲ阶段:

结构施工每月5层,31层工期约为200天。

第Ⅳ阶段:

砌体、装修、安装工程,从四层结构施工完后开始交叉施工。

施工工期较长,多工种交叉配合复杂,是施工管理较为困难的阶段,因此必须要合理而科学地组织好交叉流水作业,以土建施工流水作业为主导时,安装、装修做好配合工作。

当土建作业完成后,以安装、装修为主导时,土建做好配合工作。

2)安装工程分为四个阶段:

予留予埋阶段:

部分管线配合,包括毛坯安装阶段;

全面安装阶段;

调试、试车阶段。

(2)施工流向

根据本工程结构设计特点,组织层间各工序流水施工。

砌体、内粉刷在主体进行第三层施工时,随主体由下往上组织交叉流水施工,外装修由上往下流水作业。

(3)施工段划分

因本工程单层面积不大,故施工段仅划分为左右两段。

(4)进度安排

砌体工程在5层主体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内粉施工在砌体施工5层后进行,外墙施工于本楼砌体施工完成后进行。

一、主要项目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1.1技术准备

序号

工作内容

负责者

1

场地平整

工程科

2

组织学习、会审图纸

技术科

3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4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实施方案

项目经理、总工、技术科、工程科、质量科

5

编制质量计划

项目总工、质检科

6

编制工程材料需用计划

工程管理科

7

逐月提供成品半成品、构件加工单

8

临时设施

工程管理科、土建作业队

9

测量定位、复核

10

技术交底

项目经理、总工

11

周转材料及部分三大主材进场

材料供应科

12

对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土建、安装、作业层分别交底

13

开工报告

(1)领到图纸组织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同时取得各项技术资料及有关图集,并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做好一次性洽商。

(2)制定各分部工程技术措施,组织技术交底,预算员做好施工预算及分部工程工料分析。

(3)主要构配件供应计划,提出加工定货数量、规格及需用日期。

1.2生产准备

(1)施工用水

供水主管线用φ100钢管,支管采用φ50钢管,均埋地布置。

(2)施工用电

进场总线≥120㎜2电览线,现场主线用80㎜2铜线,支线用35㎜2铜线。

电线的架设要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进行架设,动力线与照明线分开,按规程要求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2、确定各施工过程的施工顺序

(1)筏板施工

土方开挖→验槽→混凝土垫层施工→砌砖胎模→钢筋绑扎、管线敷设→隐蔽验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

(2)主体工程

弹线→扎柱钢筋→支柱模板→支梁底模板→扎梁钢筋→支梁侧模、板底模板→扎板钢筋→浇筑柱、梁板混凝土→养护→循环下一层。

(3)装饰工程

1)内粉刷

浇水湿润基层→找规矩、做灰饼→设置标筋→阳角做扩角→抹底层、中层灰→抹窗台板、踢脚板(或墙裙)→抹面层灰→清理→涂料施工。

2)地板砖

基层处理→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抹底层砂浆→弹线分格(排砖挂线)→排砖→浸砖→镶贴面砖→勾缝及擦缝。

3)屋面防水工程

基层处理→做灰饼→找平层→找坡层→找平层→防水附加层→卷材铺贴→保护层施工。

3、分部、分项尤其是主要施工过程的施工方法

3.1确保工程测量定位准确性及保证建筑施工垂直度、水平度的控制措施

a)平面控制网测设

(1)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①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②布设平面控制网形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③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④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扩,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2)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复测

从高级起算点在场区布测一条闭合或附合导线,然后采用极坐标法,定出建筑物纵横两条主轴线,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主场区首级平面控制网。

主场区地下室的平面控制应与主场区首级平面控制同时进行,并要进行相互校核。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表中的规定。

等级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一级

130000

(3)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

首级控制网布设完成后,建立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

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悬挂于首级平面控制网上。

b)高程控制网建立

(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

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至少应提供三个),采用电子水准仪(精度0.3mmkm往返测)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2)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3)在布设队伍水准路线前,结合场区情况,在场区与甲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埋设半永久性高程点,埋设3—6个月后,再进行联测,测出场区半永久性点的高程,该点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4)场区内至少应有三个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应小于1公里,距离建筑物应大于25米,距离回土边线应不小于15米。

(2)水准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MW=(w2LN)0.5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

W—闭合差(㎜);

L—相应线路长度;

N—附合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

c)±

0.00以下施工测量

(1)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1)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

2)采用测量精度2”级、测距精度2mm+3ppm的全站仪,根据首级控制进行测。

校测无误后,再根据轴线控制网对其承重的桩基础进行检测,符合桩基础施工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下步工作,否则应将检测结果报有关技术部门及监理单位。

(2)轴线投测方法

1)首先依据场区平面轴线控制桩和基础开挖平面图,测放出基槽开挖上口线及下口线,并用白石灰撒出。

当基槽开挖到接近槽底设计标高时,用经纬仪分别投测出基槽边线和集水坑控制轴线,并打控制桩指导开挖。

2)待垫层、底板打好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T2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2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

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

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支模板的依据。

模板支好后,应用两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检查上口的位置。

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4mm。

对电梯井位的平面控制,在测量放线中是一个该注意的问题,在电梯井位附近设置纵、横控制轴线各一条,确保电梯井平面位置的正确性。

施工放样技术要求如下表:

建筑物结构

特征

测距相对

测角中误差(")

测站测定高差中误差(㎜)

起始与施工测定高程中误差

竖向传递轴线点中误差(㎜)

混凝土结构

120000

竖向投测前,应对钢板基准点控制网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

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高度(m)

允许误差(mm)

每层

H﹤30m

5

30m﹤H≤60m

轴线控制点的投测,采用激光准直仪,先在底层基点处架设激光准直仪,调校到准直状态后,打开激光电源,就会发射和该点铅垂的可见光束。

然后在楼板开口处用接收靶接收。

通过无线对讲机调校可见光光斑直径,达到最佳状态时,通知观测人员逆时针旋转准直仪,这样在接收靶处就可见到一个同心圆(光环),取其圆心作为向上的投测点,并将接收靶固定。

同样的办法投测下一个点,保证每一施工段至少2—3个点,作为角度及距离校核的依据。

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组成闭合图形,且间距不得大于所用钢尺长度。

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

(3)在施工过程中,每当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在施工中,每当柱浇筑成形拆掉模板后,应在柱侧平面投洲出相应的轴线,并在墙柱侧面抄测出建筑l米线或结构l米线。

(1米线相对于每层楼板设计标高而定),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

(4)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报送报验单必须写明层数、部位、报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

基础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

L<

30m允许偏差±

5mm

d)±

0.00以上施工测量

建筑物施工时测量主要工作就控制竖向偏差,也就是说如何将地下基础轴线控制点精确地向地上各层引测的问题,具体引测方法步骤:

(1)平面轴线控制点引测方法

分别置激光J2B型经纬仪于地下轴线控制点,经严格整平对中后,利用铅直法通过+1层以上各层200×

200mm预留洞,将基础的矩形控制点投于+1层以上激光板上,然后移经纬仪于该层,置仪器于激光板上的基点上,观测四个内角和丈量四条边长,达到精度后,在砼面上投点,进行细部放样。

注:

如铅直投点超过五层时,要正倒镜投点。

(2)+1层以上各层标高控制测量方法:

为保证提高各层标高施测精度,+1层以上各层标高测量由-l层(顶板)二个水准点引测。

1)高差的丈量:

由-2层水准点向上通过八层以上各层中心预留洞垂直向上引测砼表面

(侧面)丈量高度,并在所丈量处划标记,做为立塔尺的依据,该点标记高程。

2)丈量高差的校核

置水准仪于N层砼面上,在基点塔尺读数,则二点的视线高程之差不超过5mm时丈量合格,

否则,重新丈量,直到合格为止。

(3)+l层以上各层标高测量:

在标高测量之前应了解所测层砼面结构标高,然后根据水准仪二点视线平面高程在钢筋

上测+lmm标高红漆为记。

减少误差的方法:

误差的产生主要是:

仪器误差、观测量者器官鉴别能力,观测的外界影响等。

仪器误差尽量完善观测方法(正倒镜观测),仪器要定期检查校正保持良好状态,除固定

专人观测外,观测者不断提高观测者的技术水平,提高观测精度,外界影响误差,在投点过

程中应尽量减少外界影响,提高观测精度。

根据偶然误差原理,小的误差出现的个数比大的误差出现的个数多,也就是说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所以在激光板上置仪器时,不要急于投点,且先要进行内角观测和相邻点位丈量,与设计角度、边长相比较未发现大的误差后,进行平差使其误差均衡各个上,如果发现个别点误差较大应重新投点以保证建筑特竖向偏差在规范之内。

(4)支立模板时的测量

1)中心线及标高的测设

拆模后,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柱底的基础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测设标高点,供支立柱子模板时定位及定标高使用。

2)墙板(柱子)垂直度检测

柱(或砼墙)身模板支好后,先在柱子模板上端标出柱中心点,与柱下端的中心点相连并弹出墨线。

将两台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对柱子的垂直度进行检查校正或用垂球法。

水准点高程由甲方提供,使用天津产DS3自动找平水准仪3m塔尺往返二次观测,往返观测误差不超过为测站数,达到精度后取往返观测平均值作为水准高程,以后每三个月进行复测一次。

3)墙板(柱)顶及平台模板抄平

柱子模板校正好后,选择不同行列的2-3根柱子,从柱子下面已测设好的1米线标高点,用钢尺沿柱身向上量距,引测2-3个相同的标高点于柱子上端模板上。

在平台上置水准仪,以引测上来的任一标高点作为后视,施测各柱顶模板标高,并闭合于另一点作为校核。

(5)高程的传递

在第一层的墙板和平台浇筑好后,从下面的已有标高点(通常是1米线)向上用钢尺沿柱身量距。

1)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

2)由三处(选择三个内控点)分别向上传递,标高的允许误差见下表:

H≤30m

3)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

3㎜。

e)沉降观测

在施工过程中或竣工后一段过程,为了掌握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不均衡的沉降现象,以便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安全施工,同时也给设计提供可靠参考资料。

1)沉降观测点布置

按设计要求布设建筑物沉降观测点位

2)水准点的位置选择和高程引测

水准点位置的选择和埋设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依据水准点进行的,因此水准点的高程不能发生变支不能不远离建筑物(超过100㎜)更不离建筑物太近(小于挖土深度2倍)具体位置由建设单位定。

水准点高程引测

水准点高程由甲方提供,使用天津产DS3自动找平水准仪3m塔尺往返二次观测,往返观测误差不超过±

1mm×

n0.5,n为测站数,达到精度后取往返观测平均值作为水准高程,以后每三个月进行复测一次。

3)沉降观测时间一般到建筑物施工到地上土层后,模板拆完后就可安装沉降观测点,然后就可以进行沉降观测,以后每施工土层就进行观测直到结构封顶,结构封顶每月观测1次,半年后3个月观测一次。

4)沉降观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沉降观测是根据水准点高程,用水准仪重复测其沉降点的高程,通过各次高程测量计算沉降量。

为了保证沉降观测准确尽量做到三个固定即固定观测人员、固定所用的水准仪和塔尺,固定置仪器地点和观测路线,观测时要往返观测、往返观测高程之差+2mm闭合水准点误码差不超过±

n0.5,n为测站个数。

闭合差点允许范围内,按测站个数符号相返分到各测点,然后计算各个高程。

f)测量资料整理

测量工作是一项重要、谨慎的工作。

要求测量人员必须按照操作程序、操作规程操作,经常进行仪器、观测点检查验证,配合好各工序的穿插和检查验收工作。

测量资料必须与施工同步,及时整理留底存档,以便指导施工。

需要经甲方、监理方和测控部门验收签字的测量资料必须在验收后马上办理签证,测量资料一个月总结检查一次。

3.2降水施工

本工程采用筏板基础,基底埋深约为5.1m,进入黄土状粉质粘土及粉土层约2m左右。

土层渗透系统为0.2-0.5md,地下水类型为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洛河河水补给,故采用明沟排水。

沿基坑四周设置宽500mm,最浅处不小于300mm的砖砌排水沟,每15—20m左右设置一深不小于lm的集水。

宽度方向,每15-20m设置一道φ100PVC渗水管,筏板施工时埋于垫层以下。

3.3基础土方

(1)土方采用机械挖方,自卸汽车运土;

挖土时要随时注意对土层标高的控制,不得超挖。

(2)回填土施工

回填土采用人工回填,施工时应注意:

(1)用手推车送土,以人工用铁锹等工具进行填土;

(2)由场地最低部分开始,由一端向另一端由上而下分层铺填,每层虚铺厚度,用人工夯时,砂质土时大于300mm;

粘性土时为200mm;

用打夯机械夯实时为大于300mm。

(3)深浅坑(槽)相连时,应先填深坑(槽)相平后与浅坑全面分层填夯。

如分段填筑,交接处填戍阶梯形,墙基及管道回填,在两侧用细土同时回填夯实;

(4)大面积人工回填用打夯机夯实,两机平行时,其间距不得小于3m,在同一夯行路线上,前后间距不得小于10m。

(5)用蛙式打夯机等小型机具夯实时,一般填土厚度不宜大于250mm,打夯之前对填土应初步平整,打夯机依次夯打,不留间隙。

(7)基坑和室内回填土,每层按100—500m2取样一组;

基坑和管沟回填每20—50m2取样一组,但每层均不少于一组,取样部位在每层压实后的下半部。

(8)填土压实后的干密度,应有90%以上符合要求,其余10%的最低值与设计值之差,

不得大于0.08gcm3。

3.4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重点控制内容

因筏板的厚度大,连续浇筑的混凝土量大,应按大体积混凝土组织施工。

同时应重点控制以下内容:

1)水泥品种、外加剂品种的选用与合理的配合比,满足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求。

2)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及流态控制。

3)合理组织浇筑顺序,防止产生冷缝。

4)混凝土浇筑后的内外温差控制,防止裂缝产生。

先进合理的测温方法及测温次数、时间是温差控制的前提。

5)养护:

根据测温结果,及时确定养扩方法并实施。

(2)施工方法

1)混凝土供应:

采用商品搅拌的混凝土,采用二台混凝土泵进行浇筑。

2)浇筑顺序:

整体浇筑由西端向东端进行,先以台阶形式浇筑四层,每层厚度≤500mm,

然后以斜面形式向前推进。

如图所示。

3)模板工程

筏基四周模板采用10机砖M5砂

浆砌筑,厚度240,内粉1:

水泥砂浆。

4)钢筋工程

筏基的底层和面层钢筋应

按翻样单编号挂牌,对号绑扎,

为保证钢筋位置正确,用经纬

仪;

将上部柱、墙的轴线引到

面层钢筋上,并把墙、柱的插

筋点焊到L30×

3定位架上。

5)工艺流程

土方开挖→验槽→混凝土垫层施工→砌砖胎模→钢筋绑扎、管线敷设→隐蔽验收一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

6)保证混凝土质量措施

①合理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选择低水化热矿渣水泥;

根据设计要求掺适量UEA微膨胀剂,并掺适当比例的粉煤灰,从而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以达到降低混凝土中不化热的效果。

资料有述每立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每增减lOkg,其水化热变化将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降l度。

底板混凝土施工前,组织有经验的试验人员根据地材的来源及时做好多组配合比的试配工作,选定既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又适合现场泵送施工的低水泥用量而和易性较好的配合比作为施工配合比。

②施工前准备

对内做好现场施工人员及相关配合人员的组织安排工作,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做到各负其责、相互协调,保证施工的顺利有序进行。

③连续性施工

采用商品混凝土连续泵送连续浇注,预订商品砼时考虑搅拌站的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充分满足现场混凝土施工需要。

底板混凝土浇筑采用斜面分层,一次到顶,层层推进”的浇筑的方法。

浇筑方向由西向东,选用2台HBT60A型输送泵。

底板混凝土施工采用一次性压光技术以消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裂缝。

④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和入模温度

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是影响混凝土内部温升温升的重要方面。

混凝土出机温度是原材料本身所含热量决定的,据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的比热知,石子的比热虽小但其重量大,水的用量较少但其中比热最大,因此石子和水的温度是影响混凝土出机温度的主要因素,砂的影响次之,水泥的影响最小。

本工程筏板施工在初春季节,砂石料温度较低,有利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⑤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拟采取保温蓄热养护,待混凝土面压光后立即用双层塑料薄膜夹两层麻袋覆盖,并根据混凝土内外温度的监测情况及时变化养护用麻袋的层数,以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在25度以内,避免产生温度裂缝。

⑥混凝土内部温度和应力的监测

混凝土测温采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将其中埋设于混凝土内部预设位置,通

过信号采集仪经导线进行自动巡回检测,

采集到的温度信号由微机进行处理,并

可打井口测试结果,同时对温升、温降

趋势予以绘图分析,对温差予警值及超

温差自动报警,便于施工中及时采取养护措施。

混凝土温度应力测试采用优质混凝土内埋式应变计,将其埋设于混凝土内部预设立位置,用专用电缆引至采集仪上,通过微机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混凝土各关键龄期的温度应力值,判断该龄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是否能承受此时的温度应力,便于采取措施避免混凝土内的产生裂缝。

测温

采用铜—康铜热电偶测温去。

用UJ33A型低电势直流电位差计并联DM6017型数显式万用表进行测量。

结合配筋及上述情况,采用均匀布点的方式布点。

布点方案应保证电梯井的监测,且有相对的半轴对称性,同时又充分考虑了本工程特点。

对较薄的底板部分及沿侧模板部分适当减少监测点,将钢筋密度的各轴线交汇处的测点略作位置调整,强化了其规律性、代表性和整体性。

沿厚度方向,每一测位的上测点(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外表温度)和下测点(混凝土浇筑块体底面的温度)位置应严格遵守YBJ224-91规程的规定,其他测点则根据混凝土厚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