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2736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资质证书号:

[赣]城规编第(******)

编制时间:

二OO五年九月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前言.....................................................3

第一章概述................................................3

一、规划目的................................................3

二、规划范围................................................4

三、规划依据................................................4

四、规划期限................................................4

第二章中小学布局现状及问题分析.............................4

一、概述....................................................4

二、学区划分................................................4

三、重点规划区范围中小学概况................................5

(一)小学现状概况..........................................5

(二)初级中学现状概况......................................5

(三)高级中学现状概况......................................5

四、重点规划区中小学布局现状及问题分析......................6

五、非重点规划区中小学布局现状及问题分析....................7

第三章中小学布局的规划原则................................8

一、坚持统筹规划的原则......................................8

二、坚持小学均衡布点就近入学的原则..........................8

三、坚持初中均衡布点和规模办学并重的原则...................8

四、坚持高中规模效益原则...................................8

五、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8

六、积极引导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8

第四章2004—2020年中小学规模预测.........................9

一、规划区人口预测.........................................9

二、中小学规模总体预测.....................................9

(一)小学规模总体预测.....................................9

(二)初中规模总体预测.....................................9

(三)高中规模总体预测....................................10

三、布局调整目标..........................................10

第五章2005-2020年小学、初中布局调整规划.................11

一、东学区小学、初中布局调整规划..........................11

(一)现状................................................11

(二)规划................................................11

二、西学区小学、初中布局调整规划..........................16

(一)现状................................................16

(二)规划................................................16

三、南学区小学、初中布局调整规划..........................19

(一)现状................................................19

(二)规划................................................19

四、北学区小学、初中布局调整规划..........................21

(一)现状................................................21

(二)规划................................................22

五、其它地区的小学、初中布局调整规划......................25

(一)用地范围............................................25

(二)中小学布局规划......................................25

第六章2005-2020年高中布局调整规划......................25

一、高中的现状概况........................................25

二、高中的现状问题分析及策略..............................25

三、高中的规划布局........................................26

(一)布局原则............................................26

(二)规划布局............................................26

第七章2005-2020年民办基础教育布局调整规划...............27

一、现状概况..............................................27

二、现状问题分析..........................................27

三、规划布局..............................................27

第八章规划实施建议与措施.................................28

其它:

一、附图

二、附表

 

前言

教育是百业之基,是民族进步和国家振兴的基础,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创造力的根本途径。

要应对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主动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经济重镇和江南旅游都市”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依靠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依靠劳动者和广大市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依靠广大市民受教育程度和质量的普遍提高。

由此,我们必须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的规划与质量关系到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关系到广大市民的整体素质,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和质量,关系到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各国的教育改革也大多着力于基础教育的改革,他们确保基础教育发展的意识和措施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我们必须把基础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尽管市委、市政府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基础教育十分重视,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议论仍然很多,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框架拉大,城区不断扩展,城市建设速度日益加快,学校布点疏密不均,一些学校校舍破旧,部分学校超负荷运转,生均用地严重不足,无法配置必要的场室及设备设施,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更无法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的要求。

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和调整中小学布局,是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一章概述

一、规划目的

(一)科学合理地规划调整城区中小学空间布局和规模,整合城区中小学教育的有形与无形资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生活需求,促进城市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二)适应城市规模的发展和城市化要求,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本着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通过对现状分区办学条件和生源的分析,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提出近、远期的基础教育布局调整规划和实施步骤。

(四)根据学校的用地现状及用地条件,控制好布点学校的发展预留用地范围,以便在条件成熟时,改善学校的用地状况,使其既能满足当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又能适应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需求。

二、规划范围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范围同《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相一致,具体范围为:

西以206国道为界,北至陶瓷科技园和浮梁组团的北面边界,东至浮梁组团东缘和昌江大道东延伸达湘湖镇段以南,南端以南外环为边界。

其中本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重点规划范围:

东至卫生洁具厂东侧规划道路,西至紫金岩路、西山路和兴园路,南至南外环为边界,北至青塘村,具体规划范围详见“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图。

三、规划依据

(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

(二)《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三)《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四)《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

(五)《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四、规划期限

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规划期限为:

近期:

2005——2010年

远期:

2011——2020年

第二章中小学布局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概述

本规划重点规划范围截止到2004年12月底,共有小学55所,在校生31460人;

初中27所,在校生19598人;

高中18所,在校生14623人。

经过“十五”期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我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效已初步显现,一批办学规模小、质量差、效益低的学校被撤并,例如:

第十二中学、第五小学等,同时,一批学校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例如:

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五中学、第一小学和第十七小学等,办学的规模优势得到了初步体现,学校布局趋向合理,基础教育资源得到了较为充分合理的配置。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城区部分中小学校仍存在布局不够合理,规模相对较小和配套设施严重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面对城区的快速扩容和城市化的推进,以及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为了进一步科学合理布局学校,优化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必须进行我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发展用地的控制。

二、学区划分

(一)东学区:

东至卫生洁具厂东侧规划道路,西至皖赣铁路,南至南外环为边界,北至昌江大道延伸段。

(二)西学区:

东至沿河西路,西至紫金岩路、西山路和兴园路,南至昌江河韭菜园北岸、吕蒙段西北岸,北至昌江大道延伸段。

(三)南学区:

东至皖赣铁路,西至沿河东路,南至南外环为边界,北至珠山路。

(四)北学区:

东至皖赣铁路,西至昌江河东岸,南至珠山路,北至青塘村。

(五)其他学区:

除东学区、西学区、南学区和北学区以外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其他地区。

三、重点规划区范围中小学概况

(一)小学(包括完全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分、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分和民办小学)现状概况

重点规划区范围内共有小学55所,在校生31460人,校均572人。

其中,公办小学41所,在校生27535人,校均672人,班级数为484个,平均班额57人/班(详见附表2-1“景德镇市城区小学<

公办>

现状统计表”);

民办小学14所,在校生3925人,校均280人,班级数为76个,平均班额52人/班(详见附表2-4“景德镇市城区民办学校现状统计表”),其中:

东学区:

公办小学共15所,在校生8456人,校均564人,班级数158个,平均班额54人/班;

西学区:

公办小学共11所,在校生4029人,校均366人,班级数85个,平均班额47人/班;

南学区:

公办小学共7所,在校生7330人,校均1047人,班级数115个,平均班额64人/班;

北学区:

公办小学共8所,在校生7720人,校均965人,班级数126个,平均班额62人/班。

(二)初级中学(包括初级中学、完全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初中部分、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初中部分和民办初中)现状概况

重点规划区范围内共有初中27所,在校生19598人,校均726人。

其中,公办初中22所,在校生18635人,校均847人,班级数为338个,平均班额55人/班(详见附表2-2“景德镇市城区初级中学<

民办初中5所,在校生963人,校均193人,班级数为10个,平均班额96人/班(详见附表2-4“景德镇市城区民办学校现状统计表”),其中:

公办初中共10所,在校生6644人,校均664人,班级数125个,平均班额53`人/班;

公办初中共4所,在校生3112人,校均778人,班级数57个,平均班额55人/班;

公办初中共3所,在校生3433人,校均1144人,班级数60个,平均班额57人/班;

公办初中共5所,在校生5446人,校均1089人,班级数96个,平均班额57人/班。

(三)高级中学(高级中学包括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高中部分和民办高中)现状概况

重点规划区范围内共有高中18所,在校生14623人,校均812人。

其中,公办高中16所,在校生14242人,校均890人,班级数285个,平均班额50人/班(详见附表2-2“景德镇市城区高级中学<

现状统计表”);

民办高中2所,在校生381人,校均191人,班级数8个,平均班额48人/班(详见附表2-4“景德镇市城区民办学校现状统计表”),其中:

公办高中共8所,在校生6074人,校均759人,班级数127个,平均班额48人/班;

高中共5所,在校生5155人,校均1031人,班级数100个,平均班额516人/班;

高中共2所,在校生2341人,校均1171人,班级数41个,平均班额57人/班;

高中共1所,在校生672人,校均672人,班级数17个,平均班额40人/班。

四、重点规划区中小学布局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空间分布不均

现状小学基本为五年制完全小学,另有部分九年一贯制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分,以老城区为核心,由内到外小学布点由密而疏,呈递减趋势,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老城区小学布点密集,新城区或城市郊区稀疏,而且老城区的中小学校园用地面积严重不足,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一方面,老城区在整治和改造过程中,教育用地逐渐被吞食,但现存学校的用地及基础设施未得到相应的改善,而且还有不少学校的发展空间在这个过程中被限制了,例如:

第五小学、第七小学等。

另一方面,由于基础教育设施配套未与房地产发展同步,例如:

梨树园地区、新枫园地区以及昌江大道以北(远东及春天花园地区)。

这种状况的延续将造成新的空间分布不均,不仅限制了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城市功能关系的理顺,大量的新区(例如:

梨树园、春天花园等)学龄儿童必须到老城区上学,增加了城市交通流量及老城区道路拥挤状况。

目前,现状中学学制多种形式并存,有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十二年一贯制2所,初级中学5所,完全中学11所,高级中学2所,其中职业高中0所,职业高中和初中混合的学校3所,如果单纯分析教学点的分布,由于学制不统一,分布层次不清,很难得出中学空间布局是否合理的结论。

(二)发展不够均衡

重点规划区内小学和中学在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和师资配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小学和部分的中学校园建设与省定标准差距较大,绝大部分的小学存在用地规模小,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生源分配不均衡,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存在严重的超规模办学状况。

热点小学的班额普遍过大,例如:

第七小学五年级有一个班级学生数达85人,远远超过规定的班额数,班容量严重超标,教室拥挤不堪。

由于热点学校都存在用地不足,又存在超规模办学的情况,学校运动场所及绿地不达标,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例如:

第一小学在校生达3071人,有47个教学班,平均班额65人/班,学生数量最多的一个班达80多人。

(三)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足

基础教育的投入缺口较大,而且极不平衡,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缓慢。

2000-2005年我市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基建及仪器设备的投入(包括市直、珠山区和昌江区)共13169.04万元(其中仪器设备投资1261.38万元),年均2633.8万元,其中第一中学、第二中学和第五中学三所学校的投入为5396.31万元,占总投入的40.98%,而且在城市的经营和改造过程,中小学的用地情况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反而因一些学校的拆除造成基础教育用地的减少,给被拆迁学校周围的热门学校带来新的就学压力,例如:

第五小学的拆除、第十四小学的拆除等等,给第七小学、第一小学带来新的就学压力。

(四)对城区中小学布局缺乏有效的管制

1、缺少协调统一的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我市在2001年5月就曾着手编制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规划一直未形成正式成果,因此,我市一直没有一部完整的、具备法定地位的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致使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小学空间布局未得到相应的有效调整,使得中小学空间布局出现了新的失衡,优质教育的空间未得到有效的拓展,基础教育的发展无法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2、房地产开发不能配套,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中小学校配套建设与住宅开发不同步,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以及规划设计条件,需配置的学校(包括幼托)没能按规划实施到位的情况普遍存在,一旦住宅开发完成,居民入住后,再落实教育设施的配套难度很大,目前有关部门也缺乏有效的管制手段。

3、教育体制障碍,我市教育系统实行市、区两级管理体制,绝大部分小学和部分中学由区教育局统一管理,部分小学和绝大部分中学由市教育局管理,部分学校还存在教育部门和其它部门多头管理的情况。

这种情况造成中小学布局优化调整过程以及学校的发展方向上,无法保证协调一致。

4、对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缺乏有效的措施。

在城市建设快速推进的过程,需要对其中部分中小学进行用地置换,以优化基础教育的布局结构。

在我们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以及财政状况紧张的情况下,往往需要采取行政干预的手段,并对基础教育进行多种形式的投入方法以及有效的行政协调,否则即使有合理的布局规划,对于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基础教育用地状况的改善也无法得到保障。

五、非重点规划区范围中小学布局现状及问题分析

非重点规划区范围主要为《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九大功能组团中的湘湖组团、浮梁组团、洪源组团、罗家组团以及昌南组团以西和吕蒙组团以北地区。

浮梁组团作为浮梁县的行政中心,其教育设施相对独立,且小学、初中和高中配套齐全,由于浮梁组团离市区较近,其高中阶段教育和重点规划地区之间有一定影响和相互渗透,特别浮梁县城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较为宽松的用地条件,适合作为以旅游为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

湘湖组团和洪源组团为建制镇,有较完善小学、初中的基础设施,原则上它们的基础教育设施按照各自城镇总体规划实施;

其他组团目前均为正在快速城市化的农村,其小学、初中设施主要为村办学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广大村民对基础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远期这些地区将是中小学建设的重点地区。

第三章中小学布局的规划原则

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综合人口密度、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和中小学的现状等各方面因素,在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做大做强做优高中,积极培育和发展职业高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以保证方便学生就学为前提,制定切实可行的中小学布局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力求做到科学地调整中小学布局和有效地控制基础教育的发展用地。

一、坚持统筹规划的原则。

以“发展教育”总体目标为前提,以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为依据,确定中小学布局规划。

力求使基础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统一,使中小学布局更趋合理,既有一定的前瞻性,又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二、坚持小学均衡布点就近入学的原则。

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适当合并,采取撤、联、并、建等方法,对现有小学布局逐步进行调整,布局不合理且无发展潜力的学校逐步取消。

调整后保留的学校,应规划预留好其发展空间,在城市新建成区尽快配套建设新的学校,限制优质学校超规模发展,努力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

三、坚持初中均衡布点和规模办学并重的原则。

提升市区初中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缩小初中校际之间的差距,加强对薄弱学校的重点建设和生源引导,使其办学水平有显著的提高,充分预留各学校的发展空间。

四、坚持高中规模效益原则。

协调发展高中教育,为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作为准备。

一是拓展教育发展空间,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充分挖掘资源,扩大现有高中办学规模,二是放大优质高中效应,做大做强以重点高中为主体的优质高中。

五、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

逐步实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分离,为职业教育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为普通初、高中让出发展预留用地。

加强对阶段教育招生的引导,力争做到因材施教,保持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合理比例,做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六、积极引导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

逐步限制办学规模小,办学质量差的民办学校的发展,积极引导民办教育的投资者,按中小学布局规划及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投资办学。

第四章2004—2020年中小学规模预测

一、规划区人口预测

根据《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以下简称“总规”)规划区人口的预测:

中心城(景德镇市区)规划建成区总人口(包括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暂住人口)2010年、2020年规模分别控制在50万、80万人左右。

我们参照景德镇市规划区人口分布状况、“总规”对景德镇市区人口的预测以及功能分区和道路交通规划因素等,集合中小学布局状况对市区人口分布作以下预测:

2004-2020年市区人口预测表(单位:

万人)

2004年

2010年

2020年

市区

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