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艾灸养生图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19672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艾灸养生图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实用艾灸养生图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实用艾灸养生图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实用艾灸养生图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实用艾灸养生图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用艾灸养生图Word格式.docx

《实用艾灸养生图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艾灸养生图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用艾灸养生图Word格式.docx

艾灸最好的季节是夏季,因为艾灸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的效果好,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最佳。

其次,在冬季,如果经常出现怕冷和感冒,也可以经常艾灸。

2、时辰:

一天当中,早上人和大自然的阳气升发,到中午午时最旺,而后逐渐减退,因此,需要补益阳气的人群可以在上午9-11点时段进行艾灸,如果在晚上补益阳气进行艾灸,可能造成夜晚阳不入阴而引起失眠。

【艾灸的顺序】:

先阳后阴,先背腰部后胸腹部,先上部后下部,先头面躯干后四肢,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艾灸的禁忌】

颜面五官,心脏大血管处,心经区,阴部及重要经腱,关节活动处,不宜施直接灸,以防危险或留疤痕影响功能;

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灸;

高热病人禁灸;

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

过饥、过饱、酒醉禁灸;

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

女性经期时期禁灸;

过度疲劳不宜温灸。

【注意事项】

不要急于求成,一次灸过多穴位,灸过长时间。

治疗某种疾病要严格按照治疗该病的要求去灸。

日常养生灸,每次可灸2、3个穴位,一个穴位灸10-20分钟。

时间上有4种选择:

可以隔天灸或灸2天停一天;

每周灸3-5天;

连续灸10天,停1周;

切忌长期不停歇的一直灸,也不要想起来才灸一次。

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艾灸的上火现象,很多人艾灸后会出现口干舌燥,这也是艾灸的一种反应,这种现象表明阴阳正在调整,阳不胜阴,这时要多喝白开水。

此时患者会觉得喉咙异常干痛,这是病邪(寒邪)逐渐外发时的必然症状(病邪被驱赶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西医所谓的炎症,此时许多中医专家都会任认为灸过火了,会立即停止治疗,使得功亏一篑);

有很多人艾灸后身上出现很多红疹的现象,此时多以为是过敏了,其实,这些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真阳元气驱赶寒邪外出的表现。

也是病邪在体表的反应。

如果此时停灸,病邪还会入里,侵蚀脏腑。

可以根据艾灸的穴位需要选用不同孔位的艾灸盒,极大地解放双手,提升艾灸的幸福感。

1.大椎-清热解表穴

【定位】:

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

【功能】:

解表清热、疏风散寒、息风止痉、安神益髓。

【主治】:

扁桃体炎、咳嗽、气喘、热病、疟疾、咽炎、项强、肩背痛、腰脊强、小儿惊风、癫痫、精神病、血液病、中暑、霍乱、呕吐、黄疸、皮肤病及一切虚弱病症。

【艾灸疗法】

温和灸:

用艾条距皮肤3-5cm处施灸,感到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宜。

灸20分钟,局部皮肤潮红、身体感觉舒适为度。

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2.命门-补肾壮阳穴

位于腰部,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

与神阙穴前后相对,取一绳子过脐水平绕腹一周,与后正中线交点即为命门穴。

对肾气不足、精力衰退者有固本培元的作用。

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汗不出、寒热疟、胃下垂、前列腺炎等。

灸10-15分钟,以患者局部皮肤潮红、身体感觉舒适为度。

隔姜灸:

生姜切片0.2-0.5cm厚,用针扎数孔,把姜片放在命门穴上。

把艾炷放在姜片中心施灸,若有痛疼可提起姜片,反复进行。

每次灸3-5壮,每日或隔日一次。

3.中脘-健脾益胃穴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

健脾益胃,培补后天。

食欲缺乏、腹胀、腹泻、腹痛、肠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目眩、耳鸣、座疮、精力不济、神经衰弱、恶心、烧心、嗳气、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痛等。

距皮肤3-5cm处施灸,感到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宜。

对知觉迟钝患者或小儿应把食指和中指放在穴位皮肤两侧感受温度,以免灼伤皮肤。

4.神阙-补中益气穴

位于腹中部,脐中央。

固本培元、回阳救逆、补益脾胃、理气和肠。

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昏厥、下痢、便秘、小便不利、失禁、淋证、不孕、身体虚弱等。

艾条点燃后对准神阙,以皮肤感到温热舒适能耐受为度,灸10到15分钟。

隔盐灸:

将食盐放入脐中,填平脐孔,把艾柱放置在盐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有灼痛感或艾炷燃尽时立即更换艾炷,避免烫伤。

每次灸5-7壮,每日1-2次。

5.气海-升发阳气穴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升发阳气。

下腹疼痛、大便不通、泻痢不止、遗尿、阳痿、遗精、滑精、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子宫脱垂、脘腹胀满、疝气、肠炎等。

用艾条距皮肤3-5cm处施灸,10到20分钟,患者感到舒适、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施灸者应把食指和中指放在穴位皮肤两侧感受温度,以免灼伤皮肤。

6.关元-培肾固本穴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处。

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的功效。

能增强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诸虚百损,能壮一身之气。

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子宫脱垂、盆腔炎、不孕症、遗尿、尿闭、尿失禁、膀胱炎、肾炎、尿道炎、外阴湿疹;

痢疾、疝气、脱肛、高血压、糖尿病;

健忘、神经衰弱;

虚脱、身体虚弱。

灸10-20分钟,灸至皮肤潮红、身体舒适为宜。

每两日施灸1次。

7.足三里-延年益寿穴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外缘一横指。

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衰老、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肝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贫血、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膀胱炎、遗尿、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盆腔炎、头痛、失眠、神经衰弱、面神经麻痹、脑血管病、癫痫、眼疾、口腔疾病、耳鸣、耳聋等。

每次10到15分钟,以局部温热红晕为度,前三天每日灸,后可隔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

足三里-延年益寿穴

直接灸:

在穴位涂抹凡士林,避免艾柱滚落,艾炷燃近皮肤或有灼痛感时移去,继续试第二壮,每次灸5-7壮,每日1-2次。

8.曲池-清热解毒穴

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在尺泽穴与肱骨外上踝连线中点上。

凉血润燥、清热解毒。

流行性感冒、发热、肺炎、扁桃体炎、痢疾、肩周炎、肘关节骨关节炎、咽喉炎、牙痛、睑腺炎、高血压病、乳腺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皮肤病、过敏性疾病等。

9.三阴交-养血补气穴

位于小腿内侧,在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健脾和胃、调肝补肾、行气活血、疏经通络。

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遗精、阳痿、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

用艾条距皮肤3-5cm处施灸,以皮肤有温热感但无灼痛感为度。

灸10-20分钟,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10.涌泉-清脑醒神穴

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足底第二趾、第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于后2/3交点上。

清脑醒神、安神定志、清热散风。

休克、昏迷、眩晕、中暑、健忘、头痛、三叉神经痛、癫痫、癔症、精神病、小儿惊风、脑出血、功能性瘫痪、功能性失语、面部痉挛、高血压病、心绞痛、心肌炎、扁桃体炎、咽炎、咳嗽、黄疸、胃痛、水肿、阳痿、腰痛、膝关节痛、胸痛、视力减退、麻疹、疝气等。

温和灸,直接灸。

直接灸每次3-7壮,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若起水泡不必处理,2-3天后会结痂脱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