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中图版 遗传变异与进化 单 元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18972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中图版 遗传变异与进化 单 元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中图版 遗传变异与进化 单 元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中图版 遗传变异与进化 单 元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中图版 遗传变异与进化 单 元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中图版 遗传变异与进化 单 元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中图版 遗传变异与进化 单 元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中图版 遗传变异与进化 单 元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中图版 遗传变异与进化 单 元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中图版 遗传变异与进化 单 元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

B.生物的进化对于环境的改变没有影响

C.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答案】D

【解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错误;

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共同进化,生物的进化对于环境的改变是有影响的,B错误;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

隔离导致物种形成,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在解题时要掌握知识的关键所在,比如要知道:

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来决定的;

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5.最新研究发现,在自然界中出现了一种可以抵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下列对该细菌耐药性产生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抗生素使细菌发生了定向变异

B.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C.细菌为了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抗药性

D.超级细菌的出现与染色体变异有关

【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

细菌耐药性产生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B正确;

变异是不定向的,抗药性变异的产生在使用抗生素之前,C错误;

超级细菌的出现与基因突变有关,D错误。

6.下列对图中有关生物学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A.图1中如果横坐标表示氧气浓度,则纵坐标能表示人神经细胞对钾离子的吸收速率

B.图2中ab段和bc段都能代表一个细胞周期

C.图3中,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B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为C对应的浓度

D.图4中B点时害虫种群抗药性个体所占百分比大于A点时的百分比

【答案】AD

人神经细胞吸收钾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呼吸作用,在氧浓度为0时,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提供少量的能量,细胞吸收离子的速率较慢;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浓度的升高,有氧呼吸速率逐渐加快,提供的能量增多,细胞吸收离子的速率加快,A正确。

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所以图2中b为分裂期,c为分裂间期,bc段不能代表一个细胞周期,B错误。

图3中,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单侧光能使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若茎背光侧为B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的生长素的浓度应低于B,C错误。

图4中,农药的选择作用淘汰了大部分不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所以B点时害虫种群抗药性个体所占百分比大于A点时的百分比,D正确。

故选AD。

本题考查的相关知识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细胞周期、生长素的作用原理和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7.假设某一种群符合遗传平衡,现在49%是显性纯合子,42%是杂合子,9%是隐性纯合子。

则下一代是隐性纯合的比例是

A.9%B.42%C.49%D.21%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遗传平衡理论。

符合假设条件,代代稳定。

8.狼和鹿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进化的作用

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

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

【解析】

9.下列有关生物学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但经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后可产生可育后代

B.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既能释放神经递质也能产生激素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的

D.激素与靶细胞作用后就被降解,因而体液调节作用时间相对较短

【解析】三倍体植物可以由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得到,即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A错误;

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如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既能释放神经递质也能产生激素;

B正确;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由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等因素引起的,C错误;

激素与靶细胞作用后就被降解,但由于内分泌腺不断产生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因而体液调节作用时间相对较长,D错误。

10.下列关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小鼠接受辐射而基因突变,则该小鼠发生了进化

B.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前提

C.遗传多样性的下降不利于生物的适应性进化

D.进化发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

【解析】若某小鼠接受辐射而基因突变,只能说为小鼠种群发生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不能说一定发生了进化,A错误;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的结果,B错误;

遗传多样性的下降会导致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减少,这不利于生物产生适应性进化,C正确;

进化发生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错误。

11.单孔目动物只分布在澳洲,这是由于()

A.单孔目动物起源于澳洲

B.澳洲很早与大陆分离,单孔目动物没有受到其他高等哺乳动物的排斥而得以生存

C.单孔目动物只适应澳洲的生活环境

D.单孔目动物不能出现遗传的变异

【解析】造成单孔目动物只在澳洲分布的主要是地理方面的原因,由于澳洲很早就与其他大陆分离,单孔目动物没有受到其他高等哺乳动物的排斥而得以生存,并且在澳洲有很多有原始的哺乳动物生存,这是其他大陆所没有的。

1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A.环境的自然选择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C.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D.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解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正确;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的进化论的观点,C错误;

物竟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结果,D错误。

1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不足之处是( )

  A.不能正确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  B.不能正确地解释生物的适应性

  C.没有阐明自然选择的机理  D.不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答案】C

10.【解析】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能从本质上阐明自然选择的机理。

14.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错误的说法是()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

B.消费者的出现不影响生产者的进化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试题分析: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消费者的出现会影响生产者的进化,并与生产者共同进化。

故选B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点评: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15.下列对图中有关生物学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A.图l中如果横坐标表示氧气浓度,则纵坐标能表示人成熟红细胞中钾离子的吸收量

B.图2中ab段和bc段都能代表一个细胞周期,因为所用时间相同

C.图3中曲线A点时人的胰岛A细胞分泌增强,胰岛B细胞分泌随后增强

D.图4中B点时害虫种群抗药性个体所占百分比小于A点时的百分比

虽然人成熟红细胞对钾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但人成熟红细胞的呼吸方式是无氧呼吸,所以氧气浓度对人成熟红细胞中钾离子的吸收量无影响,A错;

图2中ab段和bc段所用时间相同,但是只有ab段能代表一个细胞周期,B错;

经过农药试用次数的增加,B点时害虫种群抗药性个体所占百分比大于A点时的百分比,D错。

本题考查动态变化的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16.基因型为AA、Aa、aa的一个种群后代,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是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不正确的是

A.这对等位基因中A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B.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增加,而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下降

C.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D.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生物现代进化理论的有关知识,属于考纲分析推断层次。

由题干信息中种群中生存能力是AA=Aa>aa,说明这对等位基因中A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长期的选择过程中,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增加,而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下降;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

17.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相符的是

A.若X表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则②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

B.若X表示第一营养级拥有的能量总量,则①可能代表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增加

C.若X表示ATP,则①可能代表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

D.若X表示新物种,则②可能代表生殖隔离

【解析】A.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②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

错误。

B.若X表示第一营养级拥有的能量总量,则①可能代表初级级消费者的数量增加;

C.①可能代表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是简单扩散,与ATP无关;

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正确。

18.恐龙在中生代中期曾异常繁盛,但到中生代后期就灭绝了,利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恐龙灭绝的原因是(  )

A.环境变得太突然

B.恐龙没有变异,没有进化的原材料

C.恐龙缺乏适应新环境的变异,因而被环境淘汰

D.恐龙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就没有进化,因此灭绝

19.按照达尔文进化学说,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

A.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的沙漠环境里,为适应这种环境,它们的叶就产生了定向的变异,形成针刺状

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所致

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

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

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解析】略

20.下列各因素中,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是

A.自然选择B.基因突变C.遗传漂变D.随机交配

2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

A.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发生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种群之间的隔离D.定向的自然选择

22.下列哪项叙述正确的是:

A.甲型H1N1病原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突变和基因重组不能决定进化的方向

D.合理增加物种的种类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23.研究证实,杂草解毒能力增强是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

从种群水平分析,这是因为()

A.种群内的基因突变加快B.大量使用除草剂诱导杂草产生抗除草剂突变

C.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D.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除草剂对杂草进行自然选择,使能抗除草剂的杂草大量繁殖,相应的抗除草剂基因频率增加, 

D正确。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4.下列各项中,能使有利变异得到积累的是

A.基因突变B.自然选择C.地理障碍D.生殖隔离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因此自然选择能够使有利变异得到积累;

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故本题选B。

生物变异

本题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5.以下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在相互影响中进化

B.突变和重组都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种群和物种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在标志

【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二、非选择题

26.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

远缘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

杂交不亲和、杂种不育和后代性状分离。

(1)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不育,其原因是。

要使其可育,可采取的方法是。

(2)假设普通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得到的F1可育但更象偃麦草,如果要选育出具有更多普通小麦性状的后代,下一步的办法是。

(3)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这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请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物种的形

成,在下面填出图中

相应的生物学名词。

①②③

【答案】

(1)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对幼苗或正在发芽的种子进行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2)将杂交后代与普通小麦反复杂交

(3)①突变和重组(或可遗传的变异)②种群基因频率③生殖隔离

(1)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形成可育配子的概率很小,因此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不育;

使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对幼苗或正在发芽的种子进行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可育。

(2)假设普通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得到的F1可育但更象偃麦草,如果要选育出具有更多普通小麦性状的后代,下一步的办法是将杂交后代与普通小麦反复杂交。

(3)分析题图物种的形成过程可知,自然选择作用于可遗传变异的个体,淘汰不利变异的个体,保留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从而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的,种群基因频率变化逐渐积累导致基因库的差别增大,当种群基因库差别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因此,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可遗传变异),②是种群基因频率,③是生殖隔离。

物种的概念与形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名师点睛】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

(1)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

(2)骤变式——主要是通过异源多倍体的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

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又叫爆发式。

(3)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马铃薯)、多倍体远缘杂交(如甘蓝——萝卜)、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

27.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

把甲虫分成多组,每组再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那一组的B部分饲养繁殖,再把后代分成许多组:

每组分成A、B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B部分选出强抗药性的甲虫.

材料二: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在幼年时期会夭折,但在疟疾流行的地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携带者对疟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得多.现对A、B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B地区流行疟疾.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的实验说明:

抗药性差异甲虫的存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多样性。

DDT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选择作用,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其直接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

产生抗药性差异不同的种群中,雌雄甲虫之间仍然可以产生可育后代。

这说明,人工选择的不同甲虫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__________。

(3)材料二中A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比例如下图:

①计算A地区中A的基因频率为 _________ 。

②画出B地区流行疟疾后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大致比例图。

________

③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出现反映了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是______。

【答案】基因生物的个体(或个体的表现型)基因交流94%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材料一中接触DDT的是A组,B组始终未接触DDT,可见甲虫的抗药性并不来自DDT的诱导,DDT对于甲虫的抗药性具有选择作用;

材料二反映出基因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是相对的。

(1)由于每组中的B部分以及重复多次后,它自始至终没有接触过DDT,而其中有较多的抗药性个体,说明抗药性的出现不是来自于DDT的诱导,DDT对其有选择作用。

对于强抗药性的甲虫的出现,是由于DDT对甲虫起了选择作用的结果。

其中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个体,而且是个体的表现型.

(2)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之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

(3)①由图中数据可知:

A的基因频率为:

AA+

Aa=90%+

×

8%=94%.

②Aa对疟疾有较强抗性,所以Aa个体所占比例最大,AA对疟疾抗病能力弱故所占比例较小,aa个体既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又对疟疾无抗性故比例最小.

③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出现反应了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28.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R)对黑身(r)、长翅(V)对残翅(v)、细眼(B)对粗眼(b)为显性。

下图是雄果蝇M(BbVvRRXEY)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1)果蝇M眼睛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果蝇M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

(2)果蝇M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Bb和Vv(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

如果选择残翅粗眼(vvbb)果蝇对M进行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3)果蝇M与黑身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身果蝇。

出现该黑身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

现有基因型为Rr,rr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

(注:

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

各型配子活力相同)实验步骤:

①用该黑身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

I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4)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F1中灰身果蝇8400只,黑身果蝇1600只,F1中r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Rr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

(1)红眼细眼;

XEXe

(2)不遵循;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长翅粗眼:

残翅细眼=1:

1

(3)①Rr;

②I、灰身:

黑身=7:

9;

II、灰身:

8

(4)40%;

48%

(1)该果蝇基因型为BbVvRRXEY,根据题干中的基因与性状关系,应是红眼细眼,要想使其子代雄果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应选择与XEXe的果蝇杂交。

(2)由图可知非等位基因Bb和Vv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它们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由图可知M果蝇是BbVv,因为M果蝇只能产生Bv和bV的配子,而bbvv只能产生bv的配子,不考虑交叉互换只能产生Bbvv残翅细眼和bbVv长翅粗眼,且比例为1:

1。

(3)该黑身果蝇有可能是基因突变的rr,也有可能是染色体缺失的ro,应选择与Rr的果蝇杂交,子一代应是Rr、rr或Rr、rr、ro、R0,让子一代自由交配,如果是基因突变子一代中R占1/4,r占3/4,子代中RR占1/16,Rr占6/16,rr占9/16,故灰身:

9.如果是染色体缺失时子一代配子中R占1/4,r占1/2,0占1/4,自由交配后子代中RR1/16,Rr4/16,R02/16,rr4/16,r04/16,00占1/16,而00的死亡,故灰身:

8。

(4)因为是自由交配得到的,黑身rr占了16%,说明r占了40%,R为60%,子一代中Rr的基因频率为2*40%*60%=48%。

遗传与变异

 

(1)杂交基因重组

(2)2ddTT1/16

(3)单倍体花药(花粉)离体培养

⑴据图可知,A方法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⑵在杂交育种中,矮秆抗病的基因型有ddTt和ddTT两种,其中ddTT是符合要求的个体,占F2总数的1/16。

⑶B方法是单倍体育种,获得单倍体植株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育种,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的能力。

30.(2015秋•冀州市校级期末)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②导致①改变的内因是生物的和,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图中③指,③的观点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也就是物种形成必须要有隔离.

(3)④指的多样性.

(4)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令其自交,则自交一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aa基因型的个体占,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原因是.

(1)突变基因重组

(2)自然选择学说生殖(3)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4)55%15%70%发生了;

因为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1)②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的观点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也就是物种形成必须要有生殖隔离.

(3)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