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18713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doc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docWord文档格式.docx

9、男女第二性征分别是在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刺激下表现出来的。

10、男生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比女生晚西年,男生从10岁-14、女生从10-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11、人体的主要系统: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男女生殖系统。

12、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织。

13、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硬脆;

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

14、在探究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时,在骨的嘏烧中,烧掉的是有机物,留下的是无机物。

在骨的脱钙中,脱掉的是无机物,剩下的是有机物。

第九章:

人的食物来自环境

1、在食物中一般都会有蛋白质、糖类、脂肪以及维生素、无机盐、水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2、蛋白质、糖类、脂肪,它们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体内供能物质。

3、糖类是人体进行运动、呼吸等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

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

维生素既不提供能量也不组成细胞。

膳食纤维既不消化也不吸收。

4、缺乏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

缺乏维生素D,儿童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症;

缺少维生素A,会患夜盲病;

含碘丰富的食物,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含铁丰富的食物,预防贫血症;

含钙丰富的食物,预防儿童佝偻病,老年人骨质疏松症。

5、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

6、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

7、消化道的组成依次是: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咽既是消化器官又是呼吸器官。

8、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却能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脂肪和脂肪酶的接触面积,有助于脂肪的消化。

不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腺有:

唾液腺、肝脏、胰腺。

胰腺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

9、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咀嚼和搅拌的过程是物理性消化。

食物在消化液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的过程是化学性消化。

10、唾液淀粉酶能促进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11、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胰液和肠液中含有多种分解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酶。

12、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口腔;

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

脂肪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小肠。

13、在消化酶的作用下,食物中的蛋白质逐步分解成氨基酸,淀粉逐步分成葡萄糖,脂肪逐步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都是能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1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内表面有皱囊和绒毛,扩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等。

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壁都很薄,都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15、胃能吸收部分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咽和食道几乎没有消化和吸收功能。

16、在小肠内大部分的甘油和脂肪酸被毛细淋巴管吸收外,其余的各种营养成分都被毛细血管直接吸收进血液。

因此,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17、早餐约占一天热能的30%,午餐约点40%,晚餐约占30%。

第十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1、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在人体中不停地流动,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身各处。

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2、新鲜血液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溶液可防止血液凝固。

血液出现分层现象,上面淡黄色,半透明的是血浆;

中间有一层很薄的白色物质是血小板和白细胞,最下面呈红色的是红细胞。

3、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其中90%以上是水,其余为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4、红细胞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红细胞中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

因此血液呈红色。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容易与氧气结合,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与氧气结合,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与氧气分离。

因此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5、当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人就会出现贪血。

6、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数量比红细胞少得多。

白细胞能吞噬侵入体内的病菌。

因此,当人体某个部位发炎时,自细胞数目就会增多。

7、血小板是血细胞中体积最小的一种细胞。

当人体受伤流血时,血小板就会在伤口部位集成团,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

血清是除去纤维蛋白原后的血浆,是血液凝固后血块周围出现的黄色透明的液体。

8、血常规化验的项目主要有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的含量。

当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时,可能患有贫血症;

当白细胞含量高于正常值时,可能是身体某个部位发炎。

9、输血是一种将献血者的血液输入失血者体内的治疗方式。

输血前首先要鉴定血型。

人血型是遗传的,一般终身不变。

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

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O型血可以输给各类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

第二节:

血液循环

1、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

2、动脉血管的特点:

管壁较厚,有弹性,血流速度快,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静脉血管的特点:

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管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毛细血管的特点:

很细,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

数量多,分布广。

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在图中判断血管的方法:

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的是动脉血管;

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的是静脉血管;

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3、心脏内部有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

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

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U;

心窒和动脉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

4、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室,动脉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搏动,叫动脉脉搏,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的心率,平均每分钟约75次,儿童心率一般高于成年人,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一样。

5、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它们是同时进行的。

①体循环的途径:

左心室一主动脉一全身各器官的小动脉一毛细血管网-各器官的小静脉一上、下腔静脉一右心房。

②肺循环的途径:

右心室一肺动脉一肺部毛细血管一肺静脉一左心房。

6、血液循环的共同规律:

心室一动脉一毛细血管一静脉一心房

7、当血液中含氧较多时,血液呈鲜红色,叫动脉血;

当血液含氧较少时,血液呈暗红色,叫静脉血。

从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经过体循环,就变成了静脉血。

从右心室射出的静脉血经过肺循豆,变成了动脉血。

在心脏的右心房和右心室流的是静脉血,左心房和左心室流的是动脉血,肺动脉内流静脉血,肺静脉内流动脉血。

8、在血液循环中,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叫业压。

心室收缩时,血压上升到的最高值叫收缩压,心室舒张时,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叫舒张压。

健康人收缩压12〜18.7Kpa,舒张为8〜12Kpa。

血压表示方法:

收缩压/舒张压,如:

15/10.8Kpao如果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18.7/12Kpa,则为高血压。

第三节: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1、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气体的通道)和独(气体交换的场所);

功能:

不断地从空气中吸收氧气,排出体内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

2、鼻腔内有鼻毛和黏膜。

黏膜分泌黏液即“鼻涕”,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黏膜的功能:

使冷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粘连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

鼻毛能阻挡空气中的灰尘。

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卫生。

3、咽既是空气的通道,

4、气管的内表面有黏膜,能分泌黏液。

黏液可以粘连空气里的灰尘和细菌并经咳嗽咳出体外,即“痰"

5、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每个泡外面都缠绕着许多毛细血管,有利于肺泡和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6、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状态有关。

因此,膈肌和肋间肌又称为呼吸肌。

7、人在吸气时:

肋间肌收缩;

肋骨向上向外运动;

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

膈肌收缩;

膈顶部下降;

胸廓的容积增大;

肺也随着扩张;

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8、人在呼气时:

肋间肌舒张;

胸廓的前后径都缩小;

膈肌舒张;

膈顶部回升;

胸廓的容积缩小;

肺也随着回缩;

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9、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

10、肺活量是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

肺活量反映肺在一次呼吸运动中最大的通气能力。

测量肺活量通常进行三次,其中最大值为受测者的肺活量。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的)

2、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吸入肺泡里的氧气可以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静脉血就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而肺泡周围毛细血管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则以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指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当动脉血流经组织细胞之间的毛细血管,血液中的氧气便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扩散到血液里使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

1、人体内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

这些营养物质的一部分用于细胞的分裂与生长,转变成人体的组成物质;

另一部分被暂时储藏在人体内。

2、在细胞内,蛋白质、糖、脂肪等营养物质在氧气的参与下被氧化分解,贮存的能量被释放出来,一部分能量用于维持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另一部分能量用于维持体温,体温是人体内部的温度,可用体温计来测量,测量的部位一般是腋窝、口腔、直肠三处。

平均数值分别为36.8°

C、37.2°

C和37SC。

人的温与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有关。

3、体温过高或过低会影响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从而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

第^一章:

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1、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2、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由肾皮质、肾髓质和肾盂组成。

3、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

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肾小球和肾小囊合称为肾小体。

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球,它的两端都连着小动脉,它们都流着动脉血。

肾小囊一端包裹着肾小球,另一端连着肾小管。

肾小管细长而曲折,最终汇集成集合管,并与肾盂相连。

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许多毛细血管,环绕在肾小管周围。

人体废物的排出

1、尿液的形成过程:

血液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去了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一肾小囊(原尿)一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尿液)

2、血浆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

原尿中不含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

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只有水、无机盐和尿素。

3、人体内废物排出体外的方式有排泄和排遗。

排泄是人体将代谢的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遗是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人体排便。

4、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肾、肺和皮肤。

尿液在肾中形成,其主要成分是尿素、无机盐和水。

二氧化碳通过肺排出体外,还带走少量的水。

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导管把汗液排到皮肤表面,液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少量尿素。

5、人体排遗的器官主要是大肠和肛门。

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在大肠中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第十二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

1、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睾丸或卵巢),其中最大的内分泌腺是甲状腺,内分泌腺之首是垂体。

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叫做邀素,激素很少,但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甲状腺分泌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碘是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原料。

如果胎儿期甲状腺激素不足,会引起呆小症,成年人甲状腺激素不足,患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引起甲亢。

食用碘盐是预防缺碘的有效方法。

平时还可以食用一些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食物。

3、胰岛素是胰腺中胰岛细胞分泌的。

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加速血糖的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元。

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

分泌过多,患低血糖症。

糖尿病患者可以注射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

4、幼年时垂体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

人体的神经调节

1、人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

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

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树突和轴突又称为神经纤维。

3、成年人的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主要部分。

大脑皮层有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运动中枢等,是调节人体生命运动的最高中枢。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的平衡,使运动协调准确。

脑干内有重要的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跳中枢、呼吸中枢。

4、反射是指神经系统对接受的信息作出的反应。

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人和动物每完成一个反射活动都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5、反射弧的组成(5部分):

感受器一传入神经一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一效应器。

简单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复杂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

6、反射可以分为条件反射(复杂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

人一生下来就有的反应叫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一种后天性的反射。

7、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是语言和文字

人体感知信息

1、人的眼球外层由角膜(聚光作用)和巩膜(白眼球)组成,中层由虹膜(黑眼球,调节瞳孔大小)、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层是视网膜(有感光作用)。

2、视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光线一角膜一瞳孔一晶状体(折射)一玻璃体(折射)一视网膜(形成物象)一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3、外界光线强时瞳孔缩小,外界光线弱时瞳孔放大;

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小;

当我们看近处物体时瞳孔缩小,晶状体的曲度增大。

4、如果眼球的前后经过长或晶状体凸度过大,使远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叫做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5、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6、听觉形成过程:

外界的声波一外耳道一鼓膜一听小骨一耳蜗(听觉感受器)一听觉神经一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7、皮肤引起的感觉主要有四种:

触压觉,痛觉、冷觉和热觉。

第十三章: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1、在燃烧煤和石油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空气中被氧化,进而形成硫酸和硝酸,随着降雨落到地面,称酸雨。

2、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能阻挡从地球表面辐射到宇宙空间的热量,从而使地球温度升高的现象。

3、工业三废是指废渣、废液和废气。

4、水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废水。

5、生活垃圾一般分为三类:

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危险有害垃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