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安防工程项目参照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16313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区安防工程项目参照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区安防工程项目参照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区安防工程项目参照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区安防工程项目参照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区安防工程项目参照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区安防工程项目参照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区安防工程项目参照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区安防工程项目参照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区安防工程项目参照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

《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

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维护单位的工作、生产、经营、教学和科研秩序。

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81号)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

为加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督工作,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关于规范安全技术防范行业管理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λ

公科安[2004]50号

《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安部第12号λ

λ关于公安机关实施《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 

公科[2000]26号

λ《关于外商独资企业从事安防工程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公科[2002]16号

2、安全防范行业与工程建设有关的现行标准

GBλ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安全防范工程。

通用型公共建(构)筑物(及其群体)和有特殊使用功能的高风险建(构)筑物(及其群体)的安全防范工程的建设,均应执行本规范。

GA26—1992 

军工产品储存库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λ

GAλ27—2002 

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GA28—1992 

货币印制企业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GA38—2004 

银行营业场所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规定 

GB/Tλ16571—1996 

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GB/Tλ16676—1996 

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GA/T74—2000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λ

λGA/T75—19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0—2004 

安全防范工程费用预算编制办法λ

λGA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T367—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λ

λGA/T368—2001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GA/T394—2002 

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λ

λGA/T269—2001 

黑白可视对讲系统

GA/T72—1994 

楼寓对讲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λ

λGB50500-200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06SX503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安全防范系统设计与安装》λ

GA/T670-2006《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

λGB50343-200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A/T644-2006《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λ

λGA308-2001《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T74-2000《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λ

λGA/T70-2004《安全防范工程费用预算编制办法》

GB50394-2007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λ

λGB50395-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6-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λ

GA/T644-2006 

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

GA/T699-2006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通用技术要求λ

DB11/Z384-2006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3、 

计划颁布标准

GBλ社区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

GA联网型楼寓对讲系统技术要求λ

GA停车库(场)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λ

三、安全防范工程设计的概念

Ⅰ、基本概念

⑴、安全防范工程:

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人防、物防、技防三者结合的防范体系。

⑵、安全防范工程设计需要遵循的准则

①.必须依法进行

②.应该因地制宜

③.注重防范效果

④.应“三防”有机结合

⑶、安全防范工程系统的组成

①.技术防范系统

②.物体防范系统(实体防范系统)

③.人力防范系统 

④.管理防范系统

Ⅱ、现场勘察

在进行安全防范系统设计之前,进行“现场勘察”是必要的。

对于新建工程或无法进行现场勘察的工程项目,可以省略。

1、现场勘察是工程技术设计的基础

2、现场勘察是战略与战术的有机结合

Ⅲ、现场的性质

风险现场与一般现场

①.风险现场:

是指现场存放的物品价值高、物品特殊(含危险物品)、场所特殊。

其特点是自身具有诱发**的客观条件。

②.一般现场:

是指日常活动的场所,其自身不具有诱发**的客观条件。

Ⅳ、现场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

1、确定防护目标的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是相对应的,因此确认防护目标的风险等级,是现场勘察的核心,是设计的重要依据。

勘察时要按照风险等级的规定,根据建设单位对房屋的使用安排和风险物品存放、运用等情况,确定一级防护目标、二级防护目标和三级防护目标的具体区域和位置。

没有风险等级标准的单位,也要确定重点防护目标及要害部位。

2、确定纵深防护体系

建立纵深防护体系,是安防工程设计原则之一。

在安全防范系统中,一个完整的防区,应包括周界、监视区、防护区和禁区四种不同类型的防区,对它们应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3、周界与监视区的勘察。

4、防护区与禁区的勘察

确定哪些场所或部位是“防护区”或是“禁区”,要通过现场勘察,以客观条件为依据,以规范要求为标准,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部门的特点,遵循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和管理要求,从实际出发,来拟定防护区和禁区的场所和部位。

5.现场环境的勘察

①室外的调查

②室内的调查 

③热源的勘察

④照度的勘察 

⑤干扰源的勘察

Ⅴ、纵深防护体系的组成:

1、周界←→监视区←→防护区←→禁区

2、周界←→监视区←→禁区

3、周界←→监视区←→防护区

Ⅵ、防护区,禁区的定义

1、防护区:

允许公众出入的防护目标所在区域。

例如:

城市首座小区地下车库、小区活动中心、景观区等。

2、禁区:

贮存、保管防护目标的库房、保险柜、修复室和其他不允许公众出入的部位。

地下车库应急发电站、车库负二层水泵房、消防监控中心等。

四、设计方案是安全防范工程的重要资料。

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a、工程概况

b、设计依据

c、工程的设计思想(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

d、系统总配置

e、系统工作原理

f、系统功能、技术指标

g、器材配置平面图、器材系统连线图、系统管线图、中心控制室的平面配置图和立面配置图

h、器材清单(应与合同中的清单一致)

i、工程费用概预算、施工组织和施工计划

j、服务承诺(人员培训、维修服务)等。

1、工程概况

概述:

本工程为四川泰合置业集团下属南充东海实业有限公司开发的高层住宅小区,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金鱼岭路段上。

正对南充军分区,与南充市交通稽征处相邻,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地理条件甚为优越。

2、设计依据

根据实际工程的要求,列举设计依据。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工程设计任务书;

第二是现场勘察记录;

第三是通用标准;

第四是政府部门的有关管理文件。

3、指导思想

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是提高设计水平,完成设计任务的根本保障。

4、工程技术性能指标

⑴、系统工程技术性能指标

系统工程技术性能指标是指在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设计之前,为了保证工 

程建成后达到预期的目标和防范效果,而预先提出来的指标,它相当于企业指标。

⑵、效果与指标

⑶、指标的作用

系统工程技术性能指标,除反映工程总体质量和防范效果外,在工程设计中还发挥着以下作用:

A.是工程设计、设备选型、系统构成的依据;

b.是技术开发和创新的依据;

c.是方案审核与评估的依据;

d.是系统总调是否达标的依据;

e.是系统运行,考核系统性能与质量的依据;

f.是工程施工系统进行检测和竣工验收的依据;

g.是考核投标单位设计能力、水平和经验的依据。

⑷、如何制定工程指标

工程指标,具有企业指标的性质。

应由设计单位依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从现场的实际出发,遵循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从优化设计入手,因地制宜,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结合设计单位的经验,以防范效果为依据,把防范效果转化为量化的工程指标。

这就是制定的过程和方法。

就以基本概念提出的防范效果为依据,将其转化为如下指标:

a、防范严密就不允许系统有漏报警。

因此,系统的漏报警指标应为0;

b、为了保证漏报警指标为0,在设计每个探测器的探测率时,在现场环境条件下,探测率(设计值)为100%;

c、报警响应时间应符合GA/T368-2001“4.3.2”的要求;

d、报警声压应符合GB12663-2001“5.2.3.4”的要求;

e、声音复核、图像复核与报警联动自动切换时间:

≤;

f、警情判断确认时间:

g、警情通报到位时间(保安值班室、值班领导或110):

h、处警响应时间不大于:

min;

i、入侵延迟时间不小于:

j、系统日误报警次数:

系统探测总量的%;

k、声音复核系统性能指标:

①.失真度;

②.频响;

③.信噪比;

⑸、器材、设备选型

⑹、系统的构成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构成,是依据设计任务书提出的项目内容和内容的要求,以及建成后应达到的预期效果所转化为的“系统工程技术性能指标”为依据。

并遵循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构成应是:

以中心控制室为中枢,以入侵报警系统为核心,以声音复核、图像复核、电视监控和通讯系统为基础组成部分,根据需要可增加门禁、巡更、可视对讲、停车场安全管理等系统。

通过集成,将每个系统融为一体。

构成一个具有自动化、智能化的、功能设置完善,综合防范能力强的现代化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⑺、系统的功能与要求

a.每个子系统输入容量应大于实际输入量的20%-30%,并具有一定的扩展功能;

b.入侵报警系统应有单路报警的声、光和部位显示;

多路同时报警时,能同时发出多路的声、光和部位显示、并有语音提示;

c.系统有联动功能。

一旦系统被触发报警,能自动将报警部位的声音信号、图像信号自动切换到终端进行报警复核,同时进行实时录音、录像取证;

d.系统应有运行、操作、报警、复核、复位、停电、故障及开、关机等记录。

记录时间的精度为秒。

所有操作均自动作为日志存档,一旦有事发生,可随时查寻,记录信息的内存,应不少于一个月;

e.有自动布、撤防功能和手动布、撤防功能;

f.有防拆功能,能显示前端探测器正常、报警、线路开路、短路四种状态;

g.有五级密码,可进行分级管理;

h.声音复核的现场拾音功能,应大于探测器的覆盖范围,并能清晰地听到现场内的话音、人走动、撬、挖、凿、锯时发出的声音;

j.声音复核应与报警信号同步,并有实时录音取证功能。

录音回放声音的失真度≤5%;

k.图像复核能实时地摄取到入侵者的一定的活动范围,其入侵图像在监视器上的显示时间不应小于10秒,图像质量应达到国家标准-主观评价4级的要求;

l.图像复核应与报警信号同步,并有实时录音取证功能.录像回放效果,应能看清人的面目特征;

m.图像复核兼有电视监控功能和视频报警功能.因此,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应充分发挥摄像机一机多用的功能;

n.电视监控的主要功能是直接观察被控现场的活动情况,从活动的情况中,及时发现不轨行为或隐患,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把隐患或不轨行为解决在初始阶段。

或由于行为过于隐蔽,或由于一时疏忽,未及时观察到,还可以通过录像,进行查寻,提供线索,便于事后分析处理;

o.应急通信系统是指各防护部位,重要出入口,与安全防范有关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安装内线专用对讲通讯系统。

该系统具有双向选择通话功能。

⑻、系统工程原理图

系统工程原理图,是把多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体,既反映了系统构成的工作原理,又能一目了然地反映了工程全貌。

它的主要作用是:

1.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和依据;

2.是对系统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依据;

3.是工程审核的重要内容,是评估的重要参考;

4.是工程竣工进行初验,核查所用器材、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依据;

5.是竣工图纸的重要内容;

6.是工程维修必不可少的依据。

⑼、子系统工作原理及指标

这里所说的子系统,是相对系统工程而言的。

因为系统工程原理图,是在子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工程设计而形成的。

因此每个子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工程设计必须要了解、要掌握的。

每个子系统的技术性指标,是“系统工程技术性能指标”的基础和保证。

一般的讲,子系统指标要高于系统工程指标,系统工程指标才有保证。

⑽、图纸的内容与要求

1.图纸的功能

2.安全防范工程图的特点

3.建筑工程图的基本常识

①.必要性;

②.基本常识:

平面图的比例从1:

50到1:

200优先选择1:

100。

4.建筑工程图的复制与取舍

5.建筑工程图的基础作用与要求:

城市首座小区安防工程,要设计的主要图纸有以下项目:

a.总平面图和主要建筑的立面图(可利用原建筑图);

b.周界布防与监视区范围平面图;

c.防护区布防平面图;

d.中心控制设备布设平面图;

e.分控室设备布设平面图;

f.管线敷设平面图等。

五、城市首座小区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要求细则

1、安全防范工程的结构和要求

安全防范工程是由入侵报警子系统、电视和/或声音监控子系统、出入口控制子系统、报警通信子系统、巡更子系统、辅助照明子系统、停车场管理子系统等所组成(建设单位可根据需要任选)。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结构图和保护目标以及环境条件,建立多层防卫体系。

上述各子系统由一个中心控制分控室进行监控管理,监控管理权限可分级密码设定。

入侵报警子系统和电视和/或声音监控子系统以及和出入口控制子系统应有联动功能,由一台多媒体计算机进行集成智能化监控管理。

如果该计算机一旦发生故障,要求各子系统仍能单独进行正常工作。

某子系统出现故障不应影响其它子系统进行正常工作。

系统的应用软件应比较成熟,能在windowsNT4.0或windows95以上的操作系统环境下运行,使用中文图形介面,只需简单地按动鼠标或按键,就能完成各种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不应出现死机现象。

应用软件的主要功能:

⑴、保安操作员的管理——设定保安操作员的姓名和操作密码、划分操作级别和控制权限等。

⑵、系统的状态显示——以声光和/或文字图形显示系统自检、掉电或欠电、出入口控制区人员通行情况(姓名、时间、地点)、设防和撤防的区域、报警和故障的部位。

入侵报警时入侵部位的图像和/或声音应自动同时显示并显示可能的对策。

⑶、系统的控制——视频图像的切换、处理。

存储、检索和回放,云台与镜头的预置和遥控,对防卫目标的设防和撤防,门的开关及其它设备的控制。

⑷、事件的记录与查询——上述保安操作员的管理、系统的状态显示、系统的控制都应有记录,需要时能简单快速检索和回放。

ω 

⑸、报表的生成——可生成和打印各种类型报表。

报警时自动打印报警报告(包括报警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数、值班保安员的姓名、接处警情况等)。

2、中心控制室的要求

⑴、中心控制设备应预留20-30%的开放性接口,以便日后扩展和改装。

同样应预留开放性通信接口,以便与公安部门接警中心和/或保安服务公司监控中心等联网。

⑵、中心控制室设备布局合理,光线适度,接线整洁,便于工作,便于维修。

⑶、中心控制室应有有线无线报警通信设备。

3、各子系统的要求

⑴、入侵报警子系统的要求

针对防护目标,建立防范区域,在可能的入侵路径上设置多层次自动报警,在重要部位设置手动报警。

报警响应时间不大于1秒。

报警发生后自动调出对应报警点的现场图像和/或声音,图像和/或声音调出时间不大于2秒。

⑵、电视和/或声音监控子系统的要求

除了对所有报警点有联动的现场图像和/或声音复核外,重要工作区、公共场所和通道也应有图像监控。

所有摄像机的图像应能同时显示(包括有一部分是多画面分割显示)。

图像分辨率不低于25万象素,图像质量按5级损伤制评分标准或按5级质量制评分标准达到4分以上。

记录图像回放应达到可用图像要求。

声音复核要求声音清晰可懂(灵敏度1.5v/(bar信噪比≥60db,通频带200-800Hz±

3db,失真度≤5%)。

⑶、出入口控制子系统的要求

设防区域中的重要出入口,设置出入口控制。

有效地管理门的开启和关闭,保证授权人员方便出入,限制未授权人员进入,对强行进入行为发出报警(与电视联动)。

对出入人员、出入时段和出入区域分类管制并有登录和存储。

⑷、电子巡查系统参照规范要求;

⑸、停车库(场)管理系统参照规范要求;

⑹、小区广播(背景音乐)系统参照规范要求;

4、安全性要求

安全性设计应重点注意:

●人体健康安全;

●设备本身安全;

●信息安全;

●防破坏能力。

⑴、人体健康安全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保证操作者人体健康安全。

如系统所用设备产生的气体、X射线、激光辐射和电磁辐射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不能损害人体健康;

系统和设备应有防人身触电、防火、防过热的保护措施;

监控中心(控制室)的面积、温度、湿度、采光及环保要求、自身防护能力、设备配置、安装、控制操作设计、人机界面设计等均应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并符合规范的相关要求。

⑵、设备本身安全

系统所用设备及其安装部件的机械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应能防止由于机械重心不稳、安装固定不牢、突出物和锐利边缘以及显示设备爆裂等造成对人员的伤害。

系统的任何操作都不应对现场人员的安全造成危害。

⑶、信息安全

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应保证系统的信息安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系统的供电应安全、可靠。

应设置备用电源,以防止由于突然断电而产生信息丢失。

②.系统应设置操作密码,并区分控制权限,以保证系统运行数据的安全。

③.信息传输应有防泄密措施。

有线专线传输应有防信号泄漏和/或加密措施,有线公网传输和无线传输应有加密措施。

④.应有防病毒和防网络入侵的措施。

⑷、防破坏能力

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应考虑系统的防破坏能力,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入侵报警系统应具备防拆、开路、短路报警功能。

②.系统传输线路的出入端线应隐蔽,并有保护措施。

③.系统宜有自检功能和故障报警、欠压报警功能。

④.高风险防护对象的安防系统宜考虑遭受意外电磁攻击的防护措施。

5、电磁兼容性设计

安全防范系统所用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应符合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系列标准的规定。

试验的严酷等级根据实际需要。

电磁兼容性设计应重点注意:

●传输线路的抗干扰;

●防电磁骚扰。

⑴、传输线路的抗干扰

传输线路的抗干扰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电力系统与信号传输系统的线路应分开敷设。

②.信号电缆的屏蔽性能、敷设方式、接头工艺、接地要求等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③.当电梯箱内安装摄像机时,应有防止电梯电力电缆对视频信号电缆产生干扰的措施。

⑵、防电磁骚扰

防电磁骚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系统所用设备外壳开口应尽可能小,开口数量应尽可能少。

②.系统中的无线发射设备的电磁辐射频率、功率,非无线发射设备对外的杂散电磁辐射功率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规与技术标准的要求。

6、环境适应性设计

环境适应性设计应重点注意:

●安全防范系统设计应符合其使用环境(如室内外温度、湿度、大气压等)的要求。

系统所使用设备、部件、材料的环境适应性应符合《报警系统环境试验》GB/T15211中相应严酷等级的要求。

●在沿海海滨地区盐雾环境下工作的系统设备、部件、材料,应具有耐盐雾腐蚀的性能。

●在有腐蚀性气体和易燃易爆环境下工作的系统设备、部件、材料,应采取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的保护措施。

●在有声、光、热、振动等干扰源环境中工作的系统设备、部件、材料,应采取相应的抗干扰或隔离措施。

7、防雷与接地设计

安全防范系统的雷电防护设计要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安全防范系统遭受雷击损害的实际情况,设计重点应放在前端设备和监控中心的防雷与接地设计。

防雷与接地设计应重点注意:

(1)建于山区、旷野的安全防范系统,或前端设备装于塔顶,或电缆端高于附近建筑物的安全防范系统,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要求设置避雷保护装置。

(2)建于建筑物内的安全防范系统,其防雷设计应采用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的设计原则,并满足《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要求。

(3)安全防范系统的接地母线应采用铜质线,接地端子应有地线符号标记。

(4)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

建造在野外的安全防范系统,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

在高山岩石的土壤电阻率大于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