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之经济基础备考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14731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经济师之经济基础备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级经济师之经济基础备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级经济师之经济基础备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级经济师之经济基础备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级经济师之经济基础备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经济师之经济基础备考Word文件下载.docx

《中级经济师之经济基础备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经济师之经济基础备考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经济师之经济基础备考Word文件下载.docx

十一、形成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包括:

完全垄断市场是指个整个行业只有唯一供给者的市场结构。

条件:

1、政府垄断(铁路、邮政);

2、对某些特殊的原材料的单独控制而形成的对这些资源和产品的完全垄断;

3、对某些产品的专利形成的完全垄断;

4、自然垄断。

电力、固定电话近似于完全垄断市场。

主要特征:

只有一个生产者,是价格的决定者,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

没有合适替代的独特性产品;

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非常困难。

十二、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要特征:

垄断竞争市场又叫不完全和消费者,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而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是比较符合现实生活的市场结构(香烟、啤酒、糖果)。

主要特征有:

1、具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2、产品具有差别性;

3、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不存在什么进入障碍

十三、寡头垄断市场的含义和特征

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企业控制一个行业的供给的市场结构。

主要特征是:

1、在一个行业中,只有很少几个企业进行生产;

2、它们所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别或者完全无差别;

3、它们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

4、进入这一行业比较困难。

(美国汽车工业)

十四、实行价格岐视的基本条件是:

1、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

2、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地隔离开的。

十五、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是:

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十六、市场失灵的原因?

主要原因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

十七、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有

1、税收政策;

2、合并相关企业;

3、明晰产权;

4、补贴政策。

十八、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主要有

1、劳动的投入数量;

2、资本的投入数量;

3、劳动生产率;

4、资本的效率。

十九、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

1、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

2、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

3、汇率水平的高低;

4、还受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变动的影响。

二十、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

1、关税限制;

2、非关税限制(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限制、岐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

二十一、政府对出口贸易的干预

主要是出口补贴:

出口退税、出口信贷。

二十二、国际资本流入也可能带来如下消极影响

1、短期的资本流入容易造成本国货币金融秩序的混乱,并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2、资本流入过多会加害外债负担,并有可牟陷入债务危机;

3、对长期投资如果利用不当,还可能成为资本输出国的附庸。

二十三、影响总需求的因素主要有:

1、利率;

2、货币供给量;

3、政府购买;

4、税收;

5、预期;

6、价格总水平。

二十四、经济运行出现波动的一般原因:

1、投资率的变动;

2、消费需求的波动;

3、技术进步的状况;

4、预期的变化;

5、经济体制的变动;

6、国际经济因素的冲击。

二十五、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变化:

1、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2、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

3、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4、国民收入分配状况的逐步改善。

二十六、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

1、一国的经济总量或总产出水平;

2、汇率水平;

3、一国进口贸易水平的高低同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也有直接的联系。

二十七、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收益率的差异促使资本跨国流动,从收益率较低的地方向收益率较高的地方流动;

2、由于汇率变动产生的国际资本流动以及国际收支造成的国际资本流动;

3、由于各种风险因素造成的资本国际流动,

第二部分财政

一、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二、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①根据市和政府的职责分工,明确市场和政府对祖传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

②加强税收调节。

③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

④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

常见的政府失灵表现为:

①选民“理性的无知”与“理性的非理性”;

②政治家(政党)选票极大化;

③投票循环;

④官僚体系无效率;

5利益集团与寻租。

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推动社会总需求和总杀伐给的基本平衡,保证物价和经济发展的稳定,实现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②通过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等,调节社会投资需求水平,影响就业水平,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③通过税收等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

④财政加大对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投入。

公共选择的三大理论基石:

①个人主义方法论。

②经济人假设。

③作业一种交易的政治过程。

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财政支出的有关数据:

一是看财政支出规模;

二是看财政支出结构;

三是看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

①瓦格纳法则-“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②皮考克和魏斯曼-“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③马斯格雷夫-“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

④鲍莫尔-“非均衡增长理论”;

⑤公共选择学派的解释。

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有:

①购买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长期编大,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处于较低的水平;

②相对于消费性支出而言,投资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近年来虽然力量有下降趋势,但仍徘徊在较高的水平;

③祖传性支出的比重近年来虽有上升,但仍有待进一步增加数量和改善质量。

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原则:

①统一领导原则;

②分类管理原则;

③客观公正原则;

④科学规范原则。

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方法:

①比较法;

②因素分析法;

③公众评价法;

④成本效益分析法。

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程序:

前期准备;

实施评价;

撰写考评报告。

财政政府收入的分类:

税收、社会缴款、赠与收入和其他收入。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基本特征。

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1、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

2、课税商品的性质;

3、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

4、课税范围的大小。

国债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的特征。

国债的政策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

2、筹集建设资金;

3、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4、调控宏观经济。

国债负担有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1)认购者负担;

(2)债务人负担(政府负担);

(3)纳税人负担;

(4)代际负担。

衡量国债绝对规模有三个指标:

一是国债余额,即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

二是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

三是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

衡量国债相对规模有两大指标:

(1)国债负担率,又称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是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2)债务依存度,即指当年的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

国债的制度构成:

发行制度、偿还制度、市场交易制度。

我国国债偿还方式:

抽签分次偿还、到期一次偿还、提前偿还、市场购销法等。

自1981年我国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债发行方式有:

行政摊派、承购包销、投标发行三种方式。

国债交易按国债成交订约和清算的期限划分为:

现货交易方式、回购交易方式、期货交易方式、期权交易方式。

国债期货合约中必不可少的四项基本要素:

期限、价格、数量、标的国债。

期货国债的功能:

保值、投机、套利。

政府预算具有三大职能:

1、反映政府部门的活动;

2、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的情况;

3、控制政府部门的支出。

政府预算的原则:

1、完整性原则;

2、统一性原则;

3、可靠性原则;

4、合法性原则;

5、公共性原则;

6、年度性原则。

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包括:

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管理原则:

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社会保障基金预算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依法建立,规范统一;

二是统筹编制、明确责任;

三是专项基金,专款专用;

四是相对独立、有机衔接;

五是收支平衡,留有节余。

建立部门预算制度的重要意义:

①实行综合预算,统一预算分配权;

②通过加强结余资金管理,增强了预算管理科学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③确立了部门作为部预算主体的地位;

④预算从基层编起,经过部门审核,财政综合平衡,报政府审定,人大审批,使预算形成的链条更加严密。

财政管理体制,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受益原则;

(2)效率原则;

(3)区域原则;

(4)技术原则。

财政管理体制的作用:

1、保证各级政府和财政职能的有效履行;

2、调节各级和各地政府及其财政之间的不平衡;

3、促进社会公平,提高财政效率。

分税制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包括:

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

(1)完整性;

(2)对称性;

(3)科学性;

(4)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5)法制性。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主的分配关系;

2、合理调节地区间财务分配;

3、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间的财力分配关系;

4、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结合的原则。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

1、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

2、增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3、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十二五”规划关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规定:

1、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完善本税制;

2、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调减和规范专项转移支付;

3、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

4、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系统,探索建立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制度。

进一步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合理使用转移支付方式;

2、进一步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

3、提高转移支付的法制化水平。

财政政策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协调功能;

3、控制功能;

4、稳定功能。

财政政策的目标:

1、促进充分就业;

2、物价基本稳定;

3、国际收支平衡;

4、经济稳定增长。

财政政策乘数包括:

税收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财政政策的工具:

主要有预算、税收、公债、公共支出、政府投资和财政补贴等。

财政政策时滞有五种时滞:

认识时滞、行政时滞、决策时滞、执行时滞以及效果时滞。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三类因素的制约:

1、受到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

2、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

3、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的限制。

流动性偏好理论指出货币需求由三类动机决定:

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货币均衡具有如下特征:

①货币均衡是货币供求作用的一种状态,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的完全相等。

②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在短期内货币供求可能不一致,但在长期内是大体一致的。

③现代经济中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通货膨胀的类型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划分: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3)输入型通货膨胀;

(4)结构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特点:

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

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主要有:

1、紧缩的需求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发行公债)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2、积极的供给政策。

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

1、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

2、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

3、管理金融业和需要;

4、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的需要。

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特征

1、不以盈利为目的;

2、不经营普能通银行业务;

3、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应受到其他部门或机构的行政干预和牵制。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1、货币发行业务;

2、对银行的业务(集中准备金、最后贷款人、全国清算);

3、对政府的业务(代理国库、代理国家债券发行、参国家提供信贷支持、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货币政策包括三方面内容:

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一般由四项构成:

1、稳定物价;

2、经济增长;

3、充分就业;

4、平衡国际收支。

货币政策工具:

1、一般性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等);

3、直接信用控制(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直接干预);

4、间接信用指导(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存在的主要缺陷包括:

1、当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以变动其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从反方向抵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

2、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

3、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货量的影响,成效较慢,时滞较长。

直接信用控制手段包括:

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和直接干预。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变量指标有:

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或基础货币、通货膨胀率。

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

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1、负债业务(吸引存款、借款业务);

2、资产业务(票据贴现、货款业务、投资业务);

3、中间业务(结算、信托、租赁、代理、咨询)。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形成了三条基本的银行经营管理原则:

盈利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

金融风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不确定性、相关性、高杠杆性、传染性。

金融监管的一般性理论:

公共利益论、保护债权论、金融风险控制论、金融全球化对传统金融监管理论的挑战。

1988年巴塞尔报告的内容:

资本组成、风险资产权重、资本标准、过渡期安排。

2003年新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

1、最低资本要求(发生的变化:

①对风险范畴的进一步拓展;

②计量方法的改进;

③鼓励使用内部模型④资本约束范围的扩大);

2、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三大职责:

全面监管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培育银行的内部信用评估系统、加快制度化进程);

3、市场约束。

2012年巴塞尔协议内容:

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

引入杠杆率监管标准;

建立流动性风险量化监管标准;

确定新监管标准的实施过渡期。

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有:

1、经济开放程度;

2、经济规模;

3、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其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程度;

4、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

5、相对的通货膨胀率。

国际储备一般可分四种:

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

国际储备的作用可概括为:

1、融通国际收支逆差,调节临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2、干预外汇市场,从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

3、是一国对外举债和偿债的根本保证。

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2、确定汇率制度;

3、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方式。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运行特征有:

1、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

2、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3、国际收支的调节。

三大国际金融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

促进国际货币领域的合作;

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

促进汇率的稳定,保持成员国之间有秩序的汇率安排。

世界银行的宗旨:

①对生产性投资提供便利,协助成员国的经济复兴以及生产和资源的开发;

②促进私人对外贷款和投资;

③鼓励国际投资,开发成员国的生产资源,促进国际贸易长期的均衡发展,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

①银行股份;

②借款;

③转让债权;

④业务净收益。

世界银行的贷款的特点:

①贷款期限较长(长达30年,宽限为5年);

②贷款实行浮动利率;

③世界银行通常对其资助的项目只提供只提供货物和服务所需外汇部分;

④贷款程序严密,审批时间长。

第四部分统计

统计数据由低到高级、由粗到精确分为:

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

统计数据分为:

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分为:

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

统计数据的预处理包括:

审核、筛选、排序等。

第五部分会计

会计核算应当办理的会计手续: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1、资产;

2、负债;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包括:

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收入;

2、费用;

3、利润。

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

1、权责发生的原则;

2、配比原则;

3、历史成本原则;

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会计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会计循环是指:

按照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为主要环节的会计基本程序及相应方法。

会计确认的标准

一是被确认的项目是通过经济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其交易性质符合会计要素的要求;

二是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企业的不确定性能明确地评价;

三是该项目应有可以计量的属性,如价值、成本等,并能可靠地进行计量。

会计计量的属性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会计记录的方法:

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

现金流量的分类: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财务报表分析常用的方法:

比率、比较、趋势分析法。

比率分析中常用的财务比率:

相关、结构、效率比率。

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指标:

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分析的财务比率指标:

流动比率(维持在2:

1左右)、速动比率(维持在1:

1左右)、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至少应大于1)。

营运能力分析主要财务比率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盈利能力分析主要财务比率指标:

营业利润率、主营业务净利润率、资本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润率、普通股每股收益、市盈率、资本保值增值率。

负债的计量和核算有:

应缴款项、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交税金、借入款项。

净资产的计量和核算:

固定基金、事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结余分析。

编报年度决算的要求

清理结算、核对一致、正确截止、及时入账、清理往来、银行对账、清理盘点、决算调整。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三类

经济管理关系、市场管理关系、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

经济法的本质

经济法是平衡协调法、是社会本位法、是系统、综合调整法、是经济民主和经济集中对立统一法、是以公为主、公私兼顾的法。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平衡协调原则、维护公平竞争原则、有限干预原则、责权利相统一原则。

物权的法律特征

物权是绝对权、物权属于支配权、物权是法定的、物权的客体一般为物、物权具有追及效力和优先效力。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有:

物权法定原则、一物一权原则、物权公示原则。

所有权的法律特征:

所有权的独占性、全面性、单一性、存续性、弹力性。

所有权的合法取得方式:

原始取得、继受取得两种。

所有权原始取得的方式有:

生产、先占、添附、发现埋藏物和隐藏物、拾得遗失物、国有化和没收。

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的区别主要体现

成立的原因不同、标的物不同、权利的享有不同、对第三人行使权利的不同、分割共有物的限制不同。

用益物权的法律特征:

用益物权是具有独立性的他物权、用益物权是限制物权、用益物权具有使用的目的、用益物权的标的物主要是不动产。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特征

1、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主体是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和法人;

2、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客体为国家所有的土地;

3、建设用地使用权是从国家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的用益物权;

4、建设用地使用权具有排他性,是一项独立的物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承包经营合同是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要依据;

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是公民或集体组织;

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客体为全民所有的土地和集体所有的土地;

4、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一种新型的用益物权。

宅基地使用权具有以下的法律特征:

1、宅基地使用权属于一种用益物权,宅基地的所有权依然属于集体所有;

2、主体是公民,而且主要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

3、客体主要是集体所有的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地;

4、必须遵循法定的申请程序,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后方可取得;

5、受国家法律的保护,非经法定程序,任何机关和个人都不得任意剥夺公民依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

担保物权具有以下特征:

价值权性、法定性、从属性、不可分性、物上代位性。

几种主要的担保物权:

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合同具有的法律特征如下:

1、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

2、合同是在当事人自愿基础上进行的民事法律行为;

3、合同是双方或多主的民事法律行为;

4、合同是关于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生效的法律要件主要包括:

主体合格、内容合法、意思表示真实;

合同的形式合法。

违反合同的生效要件的合同主要包括:

无效合同、效力待定的合同、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三种。

合同,一个有效的要约需要满足如下条件:

1、要约必须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

2、要约是以订立合同为目的的意思表示;

3、要约是向要约人希望与其缔结合合同的相对人发出的意思表示;

4、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

要约与要约邀请的主要区别:

目的和效果不同;

对象不同;

内容不同;

法律约束力不同。

合同承诺必须具备以下要件:

1、承诺只能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

2、承诺必须在有效期内作出;

3、承诺的内容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