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上课内外古诗词鉴赏人教版专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14534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八上课内外古诗词鉴赏人教版专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八上课内外古诗词鉴赏人教版专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八上课内外古诗词鉴赏人教版专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八上课内外古诗词鉴赏人教版专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八上课内外古诗词鉴赏人教版专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八上课内外古诗词鉴赏人教版专用Word格式.docx

《最新八上课内外古诗词鉴赏人教版专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八上课内外古诗词鉴赏人教版专用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八上课内外古诗词鉴赏人教版专用Word格式.docx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解释词语:

投:

逾:

一何:

致:

戍:

偷生:

已:

幽咽:

2、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什么?

(2分)

3、“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

请简要分析。

(4分)

四、《归园田居》其三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意思。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流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简析本诗的语言特点。

6、解释词语:

荷:

长:

但:

五、《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等修辞手法。

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3、解释词语:

单车:

征蓬:

属国:

长河:

六、《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

B、颔联两句,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也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C、尾联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李白远行,既点明了题目,又暗示了故乡人的深情厚意。

D、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显露了诗人豪迈的意气和浪漫的情怀。

2.抒发作者乡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按____________顺序描绘的。

4.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5、解释词语

大荒:

海楼:

怜:

七、《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中“风霜”和“老木沧波”指什么?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帘旌:

迟:

徙倚:

凭:

危:

八、《长歌行》

汉乐府民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1、解释词语

朝露:

阳春:

布:

德泽:

焜黄:

秋节:

晞:

少壮:

2、诗中写大自然中景物目的是什么?

3、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

4、这首诗在说理方面有什么特点?

九、《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⑴,徙倚欲何依⑵。

树树皆秋色⑶,山山唯落晖⑷。

牧人驱犊返⑸,猎马带禽归⑹。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⑺。

薄暮:

薄:

落晖:

犊:

禽:

2、描绘“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展现的画面。

3、说说“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句中那几个词用得好?

4、“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十、《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木落:

曲:

天际:

迷津:

津:

漫漫: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说说“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景的妙处。

4、赏析“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十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涵:

虚:

清:

济:

徒:

2、你对作者不甘于隐居山林,而希望得到引荐,突出他出仕愿望是怎样看的,并说出理由。

3、试分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中“蒸”和“撼”字好在哪里?

4、尾联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十二、《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悠悠:

历历:

萋萋:

乡关:

2、诗的前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3、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两句诗情、景交融。

试想象烟波江上日暮之景,体会其中融入的乡愁之情。

十三、《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白水:

为别:

孤蓬:

游子:

征:

兹:

萧萧:

班马:

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并赏析“横”与“绕”两字的妙处。

3、颈联是情景交融的佳句,请结合送别的情景,阐释该联的句意。

4、诗人骑马与友人送别。

请简要分析本诗以“萧萧班马鸣”收笔的妙处。

十四、《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悲寂寥:

排云:

碧霄:

2、本诗一反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为秋天谱写出一曲欢畅、明丽的赞歌。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具有怎样的情怀?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十五、《鲁山山行》

(北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适:

惬:

野情:

幽径:

何许:

云外:

一声鸡:

2、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改”、“迷”用得好,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六、《浣溪沙》

(北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子规:

白发:

唱黄鸡:

无再少:

2、描绘上片所展现的画面。

3、理解“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意思。

4、文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十七、《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僵卧:

不自哀:

尚:

夜阑:

铁马:

2、本诗表现诗人处境的词语是,表现诗人情怀的词语是。

3、请你对“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略作赏析。

4、梁启超对本诗作者曾有这样的评价: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竟不平。

”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做着什么样的品格?

参考答案:

1、巍峨(高大)

2、站得高,看得远;

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4、高大;

神奇秀丽;

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5、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对泰山的尊称

青:

山色

未了:

不尽

造化:

大自然

聚集

荡胸:

心胸摇荡

曾:

通“层”,重叠的云

眦:

眼角

1、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2、感时忧国、思家念亲

3、安史之乱

4、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5、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6、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伤之情

7、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国都

城:

指长安城

感时:

感伤时局

战争

浑:

简直

三、《石壕吏》

投宿

逾:

越过

一何:

多么

致:

对……说

防守

偷生:

苟且活着

已:

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幽咽:

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2、吏呼一何怒!

3、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1分)。

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分析1分),“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1分),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1分)。

四、《归园田居》1.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

劳作的辛苦与执着;

自己的田园之乐。

2. 

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3.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4.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

5.语言“自然、通俗”。

扛着

长:

生长

但:

只.

1、比喻、对偶

2、(3分)“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

“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

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1分)

形容随从不多

征蓬:

飘飞的蓬草

典属国。

指代诗人使者的身份

长河:

黄河

六、《渡荆门送别》

1.C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由远到近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

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

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

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

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

广阔无际的田野

海楼:

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怜:

怜爱

七、《登岳阳楼(其一)》

1.“风霜”即指秋风,又喻严峻的政治形势;

“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

2.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徒伤悲的落寞情怀。

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迟,缓慢

徙倚:

徘徊

靠着。

危:

指高处

2、解释词语

清晨的露水

阳春:

温暖的春天

布:

布施,给予

德泽:

恩惠

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秋节:

秋季

晞:

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少壮:

指青少年时代

2、用自然景物由盛到衰,从生到灭的规律暗示人的生命有限。

3、以江河东流入海不复西归为喻说明光明一去不返。

4、用联想和一连串的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傍晚。

薄:

迫近

徘徊,来回地走

落日

犊:

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

指猎物

2、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晖。

3、“驱”、“返”、“带”、“归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表现出一种安逸闲适的生活。

4、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以后,伯夷和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

树木的叶子落下来

曲:

江水曲折转弯处

天际:

天边

迷失道路

津:

渡口

漫漫:

水广大貌

2、思念家乡,想念亲人

3、作者捕捉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

树叶渐落,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

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4、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

表现了诗人怀乡思归的无限怅惘之情和人生失意的郁闷。

包容。

虚:

虚空,空间

清:

指天空

徒:

只能

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答赞成,也可答不赞成,但都要说明理由。

示例:

赞成。

作者希望出仕为国效力的精神值得肯定。

不赞成。

应该像陶渊明那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做一个不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不更好吗?

3、“蒸”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

“撼”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势宏大。

4、表达了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

久远的意思

历历:

分明的样子

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

乡关:

故乡

2、蕴含着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

3、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绿绿的芳草覆盖。

4、太阳快要落山了,夕阳染红了长江,天色愈来愈暗,何处是我的家乡?

等待我的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

长江上烟雾笼罩,波涛浩淼,更引起作者的无限乡愁。

明净的水

为别:

分别

孤蓬:

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朋友

游子:

离家远游的人

远征,远行

兹:

萧萧:

马的嘶叫声

班马:

离群的马

2、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十分准确传神。

3、天上的白云随风飘浮,就像即将远行的友人行踪难定,漂流他方;

一轮夕阳缓缓下沉,似乎不忍遽然落山,就像诗人对朋友依依难舍的心情。

4、诗的最后写诗人与友人挥手告别,两匹马仿佛理解主人的心情,禁不住萧萧长鸣。

马尚且如此,人的感情自然不言而喻。

不写人而写马,将离别之情渲染得更加深切动人。

悲叹萧条空寂

排云:

推开白云

碧霄:

青天

可以看出诗人开阔的视野,和豪迈乐观的情怀。

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

恰好

惬:

心满意足

野情:

喜爱山野之情

小路

何许:

何处,哪里

云外:

形容遥远

一声鸡:

暗示有人家

2、“随处改”这个“改”字用得妙。

幽静的鲁山,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景色也在变化。

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

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

“幽径独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

这里把一个人游山的体验逼真地表现出来了。

3、傍晚,夜色降临,霜雾弥漫,山林空荡,熊爬到树上逗乐,小鹿跑到溪旁饮水。

4、诗歌写景之中处处流露出游山的欣喜愉悦,充满野趣,表达了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布谷鸟

白发:

老年

时光流逝

无再少:

没法再现青少年时代

2、山下溪水潺潺,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水中。

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

时值日暮,森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

3、不要因为年老而唱起那种“黄鸡崔晓”、朱颜已老的悲观消极的调子。

表达了诗人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精神,从而展示出他对人生乐观向上的态度。

4、此诗表现了诗人虽身处困境却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卧病在床

不自哀:

不为自己哀伤

尚:

还,仍然

守卫

夜阑:

夜将尽

铁马:

披着铁甲的战马

2、僵卧孤村;

戍轮台

3、“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

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戍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了爱国之情。

(只要扣住“风吹雨”的双层含义,从写作、思想等方面回答即可)

4、满怀报国热情,矢志不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